又快要臨近過年了,天氣也在轉涼,去買衣服的時候和老闆寒暄了幾句,本想要誇誇老闆的生意,結果老闆下面說出來的話,讓我重新認識了當下的服裝實體店。老闆表示,這幾年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起初一條街上還能有五六家服裝店,現在只有自己在苦苦支撐,要不是門面是自家的,估計自己現在也要面臨倒閉的處境。
這也證明了,當下的房價對於實體店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另外,老闆還表示,如今的服裝實體店已經不再是單純買衣服的地方了,反而成為了網店的「試衣間」!有很多客戶來試衣服,遇到合適的、好看的衣服就記著型號,如果記不住就偷偷拍幾張照片,等到回家的時候拿出手機尋找。
由於這些衣服本身就是從批發市場拿來的,所以同款的衣服在網上多如牛毛,尤其是每年的爆款服裝,在網上真的是一抓一大把。由於網上賣衣服存在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尺碼、型號拿不準等等。於是,這些客戶就喜歡到實體店試好尺碼,然後直接和網店的老闆說出自己想要的尺碼,這樣一來,自己逛街的欲望滿足了,省錢的目的也達到了。
根據老闆的描述,實體店的衣服售價的確比較高,可這也是沒有辦法,這些客戶在網店購買,能夠省下一半的錢,如今的客戶真的是越來越「精」了。不過,按照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估計以後這種顧客會越來越多,這其實很正常。要怪就怪當下的房價太高,中間商太多了,導致實體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不過,也有人說,現在的實體店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見到一個宰一個。甚至有人說,之前在實體店買衣服,售價350元,結果自己的妻子去還價,最後居然定在100元成交。這就有點太誇張了,自此以後,這位網友就不願意再去實體店買衣服了。的確,這種現象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哪些商品市場,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但是大家別忘了,在十幾年前,房價還沒有快速上漲的時候,實體店賣的東西,其實也不是很貴的。就記得在2006年之後,物價就像是失控了一樣。有些東西,價格低的時候可能只有10元錢,放到實體店也能賣到上百元。出門換一家點,可能售價就變成了50元,這種情況相信大家應該不少見。
說到底,其實都是有難處的,如果實體店能夠將便捷、價格找到一個平衡點,相信還是有機會的。例如一件商品,在網上賣10元錢,而實體店賣13元至15元,我相信消費者還是願意買單的。再比如,一件衣服網上售價100元,實體店標價130元,消費者其實也都是能接受的。最怕的就是,網上標價100元,而實體店賣到300元,這就有點誇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