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瀘州白糕的全名嗎?這個地方小吃,才是瀘州的糕點公主

2021-01-11 家常小事說娛樂

今天我要講的是瀘州白糕。

至於瀘州白糕,有些瀘州人會覺得很有趣的告訴你,它叫「泡粑」或「鴨兒粑」,方法相似,但叫法和做法不同,並不是因為所有白色的米糕都是瀘州白糕而產生泡沫。儘管有一些表達,是想表現自己的不同,同時又對當地的特色不屑一顧,這種心態不必再去研究,因為這個世界上吃肉罵娘的大有人在。要想叫什麼名字,當然是你的自由,只要是泥巴就行了。又白善泥撒瀘州白糕的全名應為「桂花豬油糖白糕」,那些所謂的「泡粑」只是學了個大概,省去了許多內涵工序,就像康師傅有個帥師傅一樣,一點都不一樣。但他們管你這麼多,不是很神聖。因此,這一主題不需要深入探討,只需談論我們的蛋糕。

瀘州白糕的起源現在很難考證,從當地的品牌意識來看,是1920年在今天瀘州白糕店附近開的「三義園」白糕店。聽說那一年巴蜀有名,不只是瀘州這個地方知道。就像今天我們看到瀘州有很多的老麻抄手。一地生火,到處模仿,但真的或不真的,你真的不要去糾結。

按照我們四川人的性格包括現在自封獨立的重慶人,對外都認為不正宗,對內也覺得不像以前。

別人這樣說,當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的歷史非常悠久,民以食為天,可見糧食對人類的重要性。稻穀是中國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神農氏發現並馴化了包括稻穀在內的「五穀」。

中國水稻起源於長江中下遊地區,從這裡向外延伸,在距今5000-4,000年的時間裡,水稻一直向黃河流域和長江以南延伸。夏商時期,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向長江上遊、雲貴、黃河以北延伸,基本形成了中國古代水稻的分布格局。白米飯變成了白米飯,除了煮成粥或乾飯之外,對於美味的國人祖先來說,不可能只有一種食法。在中國歷史上,單調乏味從未持久過。

至於點心,今天一般都是以麵粉產品為主,但米粉點心也從不落後。例如糕點類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如今我們可以看到,漢朝的年糕有「米餅」、「魚丸」、「粽子」等稱謂。漢的揚雄在《方言》一書中已經有了「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起來。古代製作米糕也有一個由米粒糕演變為米粉糕的過程。

當然,以後會有更多的多樣化發展。可用糯米,也可用大米。

本人認為瀘州白糕應該在三義園發展品牌前就有。四川人早在明朝就用米羹餵小孩子或給老人吃,早已領悟到不同的製作方法適合不同的人的口味和營養需要。

而且瀘州白糕是一種融合了米粉的糕點。

真正的瀘州白糕,由於全名為「桂花豬油糖白糕」,所以自有其獨特之處。

配料相當講究,用上等米、白糖、桂花糖、豬油等調製而成,提糖法其實很講究,這不是簡單地加白糖、桂花糖,而是要經過幾次精煉,將更深的味道注入其中,這道工序不僅考技術,還要考耐心,可不是三五分鐘就能搞定的事,今天許多人不像以前那樣,為了這個原因,不敢輕易下功夫。

有些人說,現在人沒有耐心,浮躁,短促,管你什麼手藝不做工,吃的不是好東西,就是沒吃過好東西,這也不對,本來甜食就容易麻痺,所以沒什麼大不了的。噢,所有的人都這麼認為,就是這樣。

除糖粉外,香米亦以天然酵母發酵,經過磨漿、研磨、研磨後製成,因其含有上等白砂糖,本地產蛋蛋清,加上發酵後的米漿,色白香美,口感細膩,具滋陰、潤肺、補血、養顏的功效。加上豬肉也很有必要,其實豬肉除了潤滑還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與米粉和糖融合後非常滋補。

蒸好後,白糕上可食用的櫻桃紅色的芝麻粒,甜而可愛,仿佛處子的守宮砂,那才是正宗的白糕。並使其形狀類似於飛碟。你們那啥子「泡粑」,不但不規則,哪有這樣的工序,所以別逗了要不要。看不見本地小吃了,你最好弄清楚到底有什麼味道啊。

有時覺得人就是這樣,有什麼公平的不公平的說法,真的不公平的說法?如果你能比較所有的人都站起來,當然你得過得去,就是這樣。

相關焦點

  • 一段稻穀烹飪的升級史,還原瀘州白糕的真實原貌,不只是香
    你知道瀘州白糕的全名嗎?這個地方小吃,才是瀘州的糕點公主。——江陽沽酒客題記有時候江陽沽酒客想給大家聊聊瀘州民俗文化裡關於飲食文化,又不知道該從哪個話題聊起,關於瀘州的飲食,今天顯然很多傳統的都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樣貌,被外來的很多快餐式食材所吞噬,倒是也有一些小吃還保留下來,不管正宗與否,它還是用著它的名字,比如瀘州黃粑、瀘州豬兒粑、瀘州白糕。
  • 正在消失的瀘州土味小吃,揭秘它一百年以來的樣子
    只是飲食文化是一個非常廣的範圍,無論你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都有自己的飲食喜好,在瀘州比如小吃,今天我們一談起瀘州小吃,一般就是豬兒粑和白糕,再加個黃粑,但是還有很多老一輩人對此不屑一顧,因為人家吃過七八十年前正宗的,所以對今天一些頂著虛名的自然看不到眼裡,商業化並沒有錯,但是你是不是商業化能匹配它本來的價值呢?值得深思。
  • 四川瀘州這四種特產,一個比一個美味,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二:敘永豆湯麵敘永豆湯麵始於清朝末年,是川南著名小吃。豆湯麵有較強地域性,主要面源為加鹼細面、寬面、二葉子、塔塔面,風味獨特,平民消費,接受面強。豆湯麵是敘永人早餐的主要食品,也是晚上宵夜的充飢小吃。更是敘永在國內外遊子最為懷念的家鄉美食,還是外地人到了敘永不得不嘗的地方名吃,有「不吃豆湯麵,枉自到敘永」一說。
  • 看遍山川,醉戀瀘州美
    懂酒的朋友都知道"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全憑窖齡老",來到這裡能近距離觀看"國窖1573"的釀製過程,觀摩工人們在已有幾百年歷史的"1573國寶窖池群"中採用傳統技藝釀酒,仿佛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踱步至瀘州老窖博物館,領略中國濃香白酒的發展史和館藏各種年代的酒具、酒瓶,見證古時瀘州人民的智慧和釀酒技藝,讓人眼界大開,嘆為觀止!
  • 電影《八佰》中的「小七月」,扮演者原來是這位瀘州「95後」!
    瀘州95後男孩除了《八佰》張宥浩還出演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南方有喬木》《風犬少年的天空》等影視作品昨日,看瀘君採訪到了張宥浩張宥浩:家鄉瀘州是一個治癒的地方出生於1995年的張宥浩張宥浩最近一次回瀘州是去年過年他說:「家鄉是一個讓人放鬆的地方有時候只是在街頭走走,就很治癒了。」
  • 瀘州歷史初探:隋唐時期的瀘州疆域考
    沒有歷史的城市是可悲的,忘記它的歷史更加可悲,雖然這個好像跟你關係不大,但是它實實在在會影響到你發展的方向和你的底氣與自信,瀘州當然不是古都名城,但是也在川南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的脈絡很多人知道的少,沽酒客試著跟大家分享一些,從漢到清末的瀘州歷史印記,這一次我們看看隋唐時期的瀘州。
  • 你知道清張問陶,《瀘州》詩裡「給客橙」,正確讀音和來歷嗎?
    原來這個「給」真的要讀「jǐ」,毛元康先生是語文老師出身,治學嚴謹,雖然已近耄耋之年,還對我孜孜不倦,翻閱資料,耐心講解,晚輩不勝感激。毛老師說:「十指含香給客橙中給的讀音,我曾在你一開始問我時,貿然回答讀『gěi』。羅雍全先生立即糾正,應讀『jǐ』,並以百度上的一則答問作證。這我就拿不準了,只好考證一番。
  • 瀘州的「畫雞腳杆」,喝「豆豆酒」和「打會」,知道是啥嗎?
    今天來給大家講三個瀘州的特色,不知道四川其他地區是不是有類似的習慣,說它是瀘州的風俗也可以,這三個就是「畫雞腳杆」、「豆豆酒」、「打會」。那麼到底是什麼呢?聽江陽沽酒客慢慢給你擺。今天條件好了,要吃什麼都點外賣了,誰還會去畫這個雞腳杆呢?「豆豆酒」是啥?關於瀘州的酒文化其實就是地方特色的東西,其中有一項我們叫做「豆豆酒」,其實我覺得大多數的瀘州人知道「豆豆酒」是什麼意思,但是為什麼要稱為「豆豆酒」,卻很少有人說得清楚。
  • 瀘州水井溝步行街入選省級試點!將從這些方面改造提升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地方,是每個本地人都知道,而每個外地人來旅遊都會去打卡的一個地標。瀘州的水井溝就像成都的春熙路,重慶的解放碑,有著無法代替的中心地位。 很多外地朋友第一次來瀘州旅遊 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去水井溝玩一圈 品嘗最地道的瀘州小吃 逛一逛市中心繁華的商場 走一走江景怡人的濱江路 那麼水井溝究竟有什麼魅力?
  • 二十四孝有安安送米嗎?它發生在瀘州嗎?推崇孝道也應清楚來歷
    之前有部分人跟江陽沽酒客私信,希望我講一講二十四孝的安安送米嗎?我說為什麼呢?這些網友告訴我,因為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瀘州合江,列入二十四孝很不容易,作為宣傳孝道文化和提升瀘州人文內涵很有幫助。於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些這個二十四孝中的安安送米,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它的來龍去脈吧。《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業撰。當然這是古人概念裡的孝道,二十四個故事,今天的價值觀看來,有一些是神話和比喻,有一些過於殘忍而缺乏人道精神,並不適應,當然我相信今天的孝道依然是在這個基礎上生發出來,只是一些糟粕確實需要擯棄。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居然寫過瀘州的故事,這是真的嗎?
    該朋友告訴沽酒客,最近看見有人談了這個事情,自己雖然沒系統讀過《聊齋志異》的書,但是總覺得對《聊齋》裡的故事還不陌生,怎麼就從來沒有發現過呢?這是真的嗎?並且把發布人的連結給我看,只是大家問他到底是哪一篇介紹了瀘州相關的故事,這個發布者又不明說,有點吊胃口。於是跑來問我。
  • 在瀘州,「三瑞」這個詞曾經風靡一時,八零後的記憶
    罵人不是好事情,我們不提倡,但是你不能杜絕,人為什麼會罵人呢?罵人這個問題可能只有在有限的空間裡討論,但是要想去解決,我想只有在我們自己的生活空間裡自我控制自己有時候,可能要爆發的脾氣中少點傷害。在八十年代,瀘州有所小學,辦了一個特殊教育班,接收了一些智商低下或者有問題的孩子,今天看來做這個事情還是有功德的。其實現在有專門的特殊學校,比如智力問題和殘障學生,雖然文明到了今天,不應該對其歧視,但是還是屬於社會特殊人群。
  • 瀘州機械工業回顧,你知道民國時期,關於第一次機械工業嗎?
    本文參考來源瀘州機械工業志 說實話瀘州的工業發展一度輝煌,而且追溯到晚清時期,受當年洋務運動的影響,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四川總督丁寶楨在成都興建四川機械局、重慶興建銅造局,以此統全川,1903年民間有合江有識之士籌集資金創辦鍋廠開始,取名「三益和」,生產民間飯鍋
  • 瀘州民間故事:這個故事比小紅帽更有看頭,瀘州熊家婆
    這個是江陽沽酒客瀘州民間故事中壓箱底的精華,瀘州民間故事種類繁多,而且各有趣味,但是沽酒客認為傳播和影響力最廣的:一是《二十四個望娘灘》,另一個就是《熊家婆》。瀘州民間傳說《熊家婆》完全可以比美《格林童話》裡小紅帽狼外婆的故事,但是沽酒客覺得,瀘州人比他們更具智慧和幽默感,這篇傳說絕對是瀘州人智慧一大結晶,腦洞開的不要不要的。
  • 你的一句話,可以讓瀘州更美
    你的一句話,可以讓瀘州更美 2020-12-2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壩壩宴——最美瀘州
    吃壩壩宴的人都知道菜多,肉多,樣式多,吃不完還可以打包回家的那種!看到這裡是不是流口水了呀!這個只是一部分菜品,硬菜才是王道,只有閃亮上桌。這個壩壩宴是我最好閨蜜家的壩壩宴,地標瀘州,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桂圓,瀘州老窖等,還有就是熱情,是她帶我來到了她的家鄉,讓我認識了很多人,讓我變優秀,她就是我的閨蜜般的姐姐:劉家玫。在這裡小陳就不給圖片啦!這個就是瀘州版本,在瀘州人美,家鄉美,環境美,人更熱情。
  • 瀘州麻沙橋,一個地名還在,卻無法尋覓過往的地方
    一個至少超過半個世紀的瀘州老臨江街區,成為了歷史,麻沙橋、半邊街、貓貓山、群眾街、烈女祠(當地人喜歡喊烈烈四)、土產站、香花院子、風門坎(也說佛門坎),江陽化工廠等等麻沙橋周邊的地方,我相信這裡的老居民,應該不會忘記。因為這裡曾經是他們的老家。
  • 你知道瀘州說「日白」是啥意思嗎?來聊聊關於「日白」的事
    日白是一句四川典型的方言,大概因為不太上檯面的問題,在舞臺表現中也不多見,但是作為地方土語,它還是被普遍應用,至少在瀘州話裡,日白的概率使用很大,僅次於錘子。比如我們說趙本山,郭德綱,李伯清這幾個人很日白,就是比較幽默搞笑的意思,但是這裡面沒有太多尊重,或者把他們捧得高高在上的樣子,你別看四川這個地方外人看著不怎麼樣,四川人大多數是誰也瞧不上,當然並不是四川人自大,而是骨子裡面規矩和尊重上沒有北方那麼多講究。
  • 民國瀘州地方財政概況,回首百年江陽金融歷史
    但是在過去清末民國時期它的面貌如何,可能很多人就不清楚,今天江陽沽酒客就來給家聊聊,關於民國瀘州地方財政概況。瀘州財政清代承襲明制「一條鞭法」,將丁稅併入田賦內,合併丁(丁賦)、條(雜稅)、糧(地糧),按畝計徵地丁銀糧。清末各種苛捐雜稅名目繁多,除在徵收正常稅之外加徵津貼、常捐、新捐、隨糧附加以及練兵、司法、教育、壯丁、工食、消防等費。
  • 酒城瀘州,等您好「酒」
    「7個先進位造業園區」 這些先進位造業園區 成為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關鍵支撐 園區包括:瀘州國家高新區、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瀘州航空航天產業園區;江陽區的瀘州國家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龍馬潭區的瀘州長江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