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重要發現:打開月球背面「隱秘角落」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和「玉兔二號」一起「爬山」的雷達發回了令人振奮的數據。

中國科學家基於「玉兔二號」前3個月晝探測數據,獲得月球背面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和認識,翻開了月球演化「日記」的全新一頁。9月7日,這項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上發表。

月球的淺層結構記錄了大型撞擊事件和巖漿噴發的次數、規模以及它們之間的時序關係,是寫下月球30多億年演化故事的天然「日記本」。但迄今為止,人類對其認識仍十分有限,它猶如等待探索的「隱秘角落」。

30多億年演化的「日記本」

月球的演化與小行星撞擊密不可分,科學家試圖分析月球淺層結構獲得小行星撞擊歷史。

科學家已經了解,小天體撞擊是地球早期演化的重要驅動力,但長期地質構造活動抹除了其早期演化的大部分痕跡,因此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歷史十分困難,而月球上較好地保留了這些記錄。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研究員林楊挺向《中國科學報》介紹:「月球質量較小,很早就停止了內部活動,因此月表的撞擊坑及撞擊坑濺射物堆積剖面是了解月球30多億年演化歷史的很好視角,也可以為我們認識地球的早期演化提供重要參考。」

科學家曾為小行星撞擊假設出一幅幅「高能畫面」。例如,月表物質被「撞」出來並向四周拋射,在近距離形成連續的濺射毯,在遠距離形成不連續的濺射條紋。一些大型撞擊事件還可能引起火山噴發,形成玄武巖與濺射堆積物的互層結構。

月球表面遭受普遍和強烈的小行星撞擊改造,因此月表物質是不同撞擊事件濺射物的混合。濺射物的石塊大小和堆積厚度又與撞擊事件的規模和距離相關。也就是說,月球淺層結構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了小行星撞擊的「畫面」,形成一本星球演化的天然「日記」。

「黑科技」助力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阿波羅計劃」通過在月表鑽取月壤樣品及月震儀探測等方式,嘗試「看清」月球淺層結構。但鑽孔樣品深度僅2米且鑽孔位置有限;月震波的方法的空間解析度較低,難以識別月球淺層的精細結構。

即使結合月震波、微波、地形地貌及小撞擊坑濺射物光譜分析等多種方法,也只能間接獲取一些粗略特徵。

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懷抱「玉兔二號」抵達月球背面南極—艾肯盆地中的馮·卡門撞擊坑,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隨即開展了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

為探測人類嚮往已久的月表淺層結構,「玉兔二號」搭載了足夠先進的「黑科技」——測月雷達。

雷達由2個頻率通道組成,其中高頻通道探測深度約50米,用於探測月壤及其下伏濺射物的高分辨結構,低頻通道探測深度可達約500米,用於探測可能存在的厚層狀濺射角礫巖層和玄武巖層等結構。

在此之前,作為「玉兔二號」的「前輩」,嫦娥三號依靠測月雷達開展了「邊走邊探」的工作,完成了首幅月球淺層結構剖面圖,揭示了嫦娥三號著陸區的地質結構和地質演化過程,並發現了一種新的巖石類型。基於這些發現,科學家揭示了該區域的火山活動歷史。

3個月晝的數據

2019年3月13日,「玉兔二號」完成3個月晝工作,進入第三個月夜,累計行走163米。

收到數據後,科研團隊和載荷研製團隊立即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作為論文3位共同第一作者之一,地質地球所研究員張金海負責數據處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周斌為測月雷達設計師、負責釐定原始數據,澳門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祝夢華則負責撞擊坑模擬。

經過地質解譯,「玉兔二號」所到之處的淺層結構剖面清晰地展現在科學家面前。

著陸區的淺層結構由上往下分為3個基本單元:單元1總厚度130米,為臨近多個撞擊坑的濺射物堆積和底部的玄武巖角礫層;單元2總厚度約110米,為多次噴發的玄武巖層;單元3總厚度不小於200米,則為著陸區北部的萊布尼茲撞擊坑的濺射物。

同時,高頻雷達信號揭示了單元1上部的精細結構,最頂層30多米厚的物質主要是來自芬森撞擊坑的拋射物。

這表明,「玉兔二號」探測的月面物質並不是充填馮·卡門撞擊坑底的玄武巖,而來自芬森撞擊坑。

同時,雷達剖面還揭示,著陸區經歷了多期次的撞擊濺射堆積和多期次玄武巖漿噴發充填。

這些新發現對於認識月球南極—艾肯盆地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月球內部物質組成與結構的後續探測和研究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期待後續探月工程能搜集到更多來自月球背面「隱秘角落」的信息,以幫助科學家完整解密「月球日記」。

相關焦點

  • 我國玉兔2號在月球背面究竟發現了什麼?
    去年1月3日,我國玉兔2號在22時22分完成與嫦娥4號著陸器分離,飛往月球表面,首次探索到了月球的背面,並拍攝了一些照片傳回地球。月球背面在介紹這些照片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說探索月球背面是一件裡程碑的事情。我們知道,月球圍繞著地球轉動,而且只有一面圍繞著地球轉動,另外一面始終背對著地球,導致人類無法對其進行觀測。這種現象就是潮汐鎖定。
  • 在月球背面呆了500天後 「玉兔二號」發現了這些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伴隨著月球背面新一輪的曙光,在月球「沉睡」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寒冷且漫長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了第18月晝工作期。昨日也正是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的第500個地球日。
  • 月球背面地下有什麼?玉兔二號對月球「做CT」
    之後,「玉兔二號」月球車便利用全景相機、紅外線光譜儀、測月雷達等先進儀器,對月球背面展開科學探索研究。2020年2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消息稱,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玉兔二號」月球車上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下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
  • 「玉兔二號」又醒了,帶來月球背面一個大發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在遙遠的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
  • 去年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發現了一種特殊物質,現在已經有了結果
    去年一月,我國嫦娥四號和玉兔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之後玉兔二號忙於探索周圍的環境,不過,在隨後的調查中,玉兔二號任務團隊發現有一種奇怪的材料,看起來似乎是凝膠狀的,這在當時掀起了軒然大波,現在,對該材料的分析表明,它只是巖石:月球表面的衝擊熔巖角礫巖。
  • 玉兔2號在月球背面發現一個未知物質,網友猜測:外星人留下的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在國外電影《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和《鋼鐵蒼穹2》中,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的飛船和德國法西斯的殖民基地。那麼,在現實當中,人類能在月球背面發現什麼呢?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官網近日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工作超過五百天取得了許多成果。消息稱,第八月晝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在一個撞擊坑內發現了一個大小約52cm×16cm的不明物質。與周圍月球土壤相比,該物質具有不規則的外形,呈現黑綠色。
  • 玉兔二號立大功!月球背面發現神秘物質,傳回照片震動全球航天局
    導語:眾所周知,在以前我們國家可以說是非常的強大,不管是從經濟還是軍事等等方面都比其他國家厲害很多,但是由於後來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我們國家的落後,俗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從閉關鎖國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消息的流動性是多麼的重要了,所以小編會在這裡分享一些新的消息給大家,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玉兔二號立大功!
  • 玉兔二號揭開月球背面不明物質「神秘面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我國玉兔二號月球車此前在月球背面撞擊坑中發現的不明膠狀物質,經過科學分析表明,其身份為撞擊形成的角礫巖。圖片中央為不明膠狀的「神秘物質」。
  • 中國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簡介:玉兔二號在月球表面發現了什麼?在月球發現的石頭腐蝕很少,顯示其為一塊較新的石料。圖解:「玉兔二號」月球車發現的巖石碎片,包括一塊用於分析的樣本(已圈出);圖源:CNSA/CLEP/Our Space)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勘探活動中發現了一些相對年輕的巖石。
  • 重要發現!月球背面存在巨大金屬物,重達218萬億噸
    由於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剛好等於它自轉所需要的時間,這樣就造成了我們在地球上,始終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因此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對月球背面的認知少之又少。但是隨著人類航天科技的發展,以及觀測能力的提高,月球的神秘面紗正一步步地被人類所掀開。
  • 中國「兔子」又醒了,帶來月球背面一個大發現,世界目光轉向東方
    「玉兔二號」,作為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月球任務車,不僅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上的一座裡程碑,還創下了一項世界紀錄,那就是人類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近期,這位中國「兔子」結束了寒冷漫長的月夜休眠,又醒了。
  • 月球是一顆簡單的星球嗎?嫦娥4號在月球背面,究竟發現了什麼?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備受人類關注。這顆星球雖然距離地球很近,但對於人類來說一直也是神秘未知的。儘管上個世紀美國太空人曾經登陸過月球。但由於太陽,地球對月球的潮汐鎖定,月球永遠只有一面正對著地球,人類很難看到月球的背面。
  • 玉兔2號即將行駛500米,在月球上有重大發現,即將突破紀錄!
    玉兔2號傳回有利數據,準備向500米處進軍,3大發現不容錯過!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嫦娥奔月神話傳說,這一神話傳說是源於人類對月球崇拜,古代人認為月球上生存一群神仙,久而久之有了嫦娥奔月這一神話故事,前幾天月球上再次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玉兔2號開始執行新的任務,準備向月球500米進軍,這讓研究人員比較開心,同時預祝玉兔2號在月球上發現新鮮事物。
  • 為什麼說阿波羅20號在月球背面發現外星人肯定是假的?
    月球是人類目前唯一涉足過的外星世界,在阿波羅登月期間,前後共有12位太空人登上過月表。太空人在月球上捕捉到了大量的影像,讓我們可以第一次深入了解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外星世界。然而,伴隨著人類登月的還有一些光怪陸離的傳說,例如,阿波羅20號在1976年秘密發射升空前往月球背面,並在那裡發現了三眼外星人。
  • 玉兔2號在月球發現異常,拍到不明反射體,科學家立馬改變計劃
    距離嫦娥4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已經過去了8個月,嫦娥4號探測器和玉兔2號巡視器已經在月球相伴了8個晝夜,原本計劃「3個晝夜」就退休的玉兔2號,令人驚訝的超期服役到了現在,仍舊狀況良好。你可能會疑惑,什麼3個晝夜?這裡指的是月球上的時間,所謂晝夜指的是月晝和月夜。
  • 「玉兔2號」即將突破500米,它在月球上看到了啥?有3個重大發現
    9天前,月球上傳來了一則好消息,月球車「玉兔2號」結束了14天的休眠,即將執行新的科學任務,向500米處挺進。 2013年12月15日,中國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成功登陸月球,一躍成為世界上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在月球上部署移動探測器的國家。
  • 嫦娥4號著陸月球背面後,美國人告訴你:中國在月球背面做了啥?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在經歷了億萬年天長地久神奇磨合後,地球自轉周期恰好等於月球公轉周期,但造成的結果卻是月球永遠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儘管美國在上世紀將人類足跡第一次留在月球,但這也是在月球正面留下的痕跡,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從未被人類揭開
  • 這個中秋帶你去看「玉兔」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行走284.6米、全天候被保護……這個中秋帶你去看「玉兔」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在月球背面行走不容易  自古以來,中秋節就流傳著「嫦娥奔月」的傳說。而現在,我國在月球上有了真正的「嫦娥」和「玉兔」。它們開創了許多個「世界首次」,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加美好的中秋記憶。
  • 月球背面「凝膠狀」神秘物質已被確認!其實它早已被帶回了地球
    「嫦娥4號(Chang'e 4)」是2018年12月中旬發射的一艘無人月球探測器,目的地是前往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是「從地球上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地方」,由於潮汐鎖定的等原因一直是人類未知、且充滿神秘的地方。
  • 嫦娥四號附近發現2180萬億噸異物,月球背面究竟隱藏著什麼?
    美國就一直想要登陸月背,因為對於美國來說,月背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a. 月球背面幾乎全是環形山/隕石坑(97.5%),比正面多得多(69%),形成原因和目前的情況只有理論解釋,缺乏實地驗證;b.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第二大超級隕石坑,早在1998年,NASA的月球勘探者號就發現這裡存在水冰,而且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情況;c. 嫦娥四號實際著陸地點位於該區域中部的馮·卡門環形山,它以錢學森的恩師的名字命名。這裡經過了強烈碰撞,極可能曾經被熔巖淹沒,各類物質含量豐富,或許留有月幔最原始的成分,保留了月球最深層的秘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