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暗物質宇宙將會怎樣?

2020-12-22 科技領航人

關於宇宙最令人費解和違背直覺的事實之一是,我們在地球上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所有「東西」只佔地球上所有「東西」的5%。構成我們身體、行星、太陽系和整個銀河系中所有正常物質的質子、中子和電子只佔宇宙物質的一小部分。即使在我們所探測到的其他東西——中微子、光、甚至黑洞——上做了預算,它也遺漏了95%的東西:暗物質(27%)和暗能量(68%)。

圖註:宇宙中暗物質分布的三維地圖。通過測量整個宇宙中星系的平均形狀,科學家可以檢測是否僅僅由於存在中間質量而存在任何扭曲。這種弱引力透鏡技術是我們測量宇宙中暗物質分布的方法。特別是暗物質,是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天體物理學家幾乎肯定它一定存在,因為它從一整套獨立測量的間接證據是壓倒性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直接檢測到任何粒子可能負責它,許多專家和外行一樣仍然懷疑它的存在。但如果我們的宇宙沒有任何暗物質,那麼,我們的宇宙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

138億年前,大爆炸還是會發生的。粒子和反粒子會大量產生和湮滅,留下少量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留在輻射海中。在早期的宇宙中,它是如此的熱、稠密和富有能量,以至於質子和中子能第一次融合在一起形成重元素,高能粒子和光子反作用於這一過程,再次將融合的原子核炸開。

在沒有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只有一個因素可以決定宇宙在形成任何恆星之前將充滿哪種元素:宇宙中每一個重子(質子和中子的總和)有多少光子(或光量子)。宇宙是否有暗物質無關緊要;這是決定在大爆炸中產生了多少氫、氦、鋰等的一個因素。

圖註:大爆炸核合成預測的氦-4、氘、氦-3和鋰-7的豐度,觀察結果顯示在紅圈內。注意這裡的關鍵點:一個好的科學理論(大爆炸核合成)對應該存在的和可測量的進行穩健、定量的預測,並且測量值(紅色)與理論的預測非常吻合,驗證它並約束替代方案。這些曲線和紅線是針對3種中微子,或多或少會導致與數據嚴重衝突的結果,特別是氘和氦-3。但一旦最初幾分鐘過去,暗物質的存在或不存在就變得極其重要。早期的宇宙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宇宙中的平均密度幾乎相同。但是宇宙中存在著微小的波動——不完美,隨著時間的推移,引力將不斷增長,最終產生恆星、星系、星系團,甚至更大的結構。

引力作用使宇宙中的物質崩塌,而輻射則將這些緻密的結構推回,使它們分開。如果宇宙中所擁有的只是正常物質和這種輻射,這將導致在某些尺度上有大量的結構,同時在其他尺度上消滅所有的結構。這種效應在沒有暗物質的宇宙中是最大化的。

圖註:重子聲波振蕩導致的聚集模式的一個例證,在重子聲波振蕩中,在距任何其他星系一定距離處發現星系的可能性取決於三種成分之間的關係:暗物質、正常物質和輻射。如果根本沒有暗物質,那麼星系之間的相互關係就不會像我們在宇宙中出現的那樣強大。當這一切發生時,宇宙仍然會膨脹和冷卻,這意味著最小的宇宙尺度將比最大的宇宙尺度更早地經歷這種崩塌和推回現象。在宇宙冷卻到足以使宇宙形成中性原子之前,這種效應是極其重要的,這意味著大爆炸餘輝(宇宙微波背景)的波動圖將揭示這些振蕩。

特別是,您可以測量任意兩個位置之間的溫差,並查看平均溫差如何隨這兩個位置之間的距離而變化。科學家稱之為重子聲波振蕩的崩塌和推回效應,將以這種波動模式出現。

圖註:模擬的各種角尺度上的溫度波動,在測量輻射量的宇宙中,然後是70%暗能量、25%暗物質和5%正常物質(左),或是100%正常物質和無暗物質(右)的宇宙中,在CMB中出現。在峰的數量,以及峰的高度和位置上的差異,很容易看到。注意兩個圖之間y軸上的刻度差異。一旦中性原子形成,來自輻射的推力就會停止,引力就可以自由地做它最擅長的事情:把宇宙中的每一個質量吸引到宇宙中的每一個其他質量。氣體雲會形成、崩塌並創造宇宙中最早的恆星,就像它們在富含暗物質的宇宙中所做的那樣。

但是,如果沒有暗物質附加的引力效應,那些最初的恆星將導致一場災難。恆星不僅會發出可見光,還會發出大量的紫外線和電離輻射。它們發射出粒子噴流,以恆星風的形式吹走大量快速移動的物質。對於第一顆比今天的恆星質量大得多的恆星來說,這些影響甚至更為嚴重。

圖註:超熱的年輕恆星有時會形成噴流,就像獵戶座星雲中的赫比格哈羅天體,距離我們在銀河系的位置只有1500光年。來自年輕的大質量恆星的輻射和風可以給周圍的物質帶來巨大的衝擊。如果沒有暗物質,恆星風和紫外線輻射的聯合作用將給周圍的物質帶來如此強烈的「衝擊」,它不僅會被吹回到星際介質中,而且會在引力上完全脫離剛剛形成的巨大星團。

當這些恆星進一步演化並消亡,這可能意味著這些早期恆星中的大多數都是超新星時,這些恆星的噴射物移動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同樣,如果沒有暗物質的話——它們在引力上與最初塌縮形成這些恆星的剩餘物質脫離。與我們的宇宙不同,在我們的宇宙中,融合在一代恆星中的物質被回收到下一代中,這第一代恆星很可能是沒有暗物質的末日。

圖註:蟹狀星雲,如圖所示,有來自五個不同觀測站的數據,顯示了物質是如何從超新星中噴射出來的。這裡展示的物質跨度約5光年,起源於一顆1000年前超新星的恆星,它告訴我們噴出物的典型速度約為1500公裡/秒在較小的宇宙尺度上,這意味著存在的唯一太陽系將極其簡單化。如果沒有能力將這些元素從一代恆星循環到下一代恆星,那就意味著原行星盤中就沒有形成巖石行星所需的重元素。如果沒有大量的碳、氮、氧和更重的元素,如矽、磷、銅和鐵,不僅生命是不可能的,而且宇宙能形成的行星只有氫和氦組成的氣態世界。

此外,沒有這些較重的元素來幫助冷卻原始恆星,因為它們形成的恆星數量少而質量大。今天,宇宙中的平均恆星大約是太陽質量的40%;沒有暗物質,平均恆星大約是我們的太陽的10倍。

圖註:在一個沒有暗物質的宇宙中,恆星和行星將與我們今天看到和知道的完全不同。一般恆星的質量要比我們的太陽大得多,而典型的行星只有氣態巨行星,沒有能夠形成巖石核心的重元素。在銀河系星系的尺度上,仍然有大量的物質聚集在一起形成圓盤,而這些圓盤仍然會旋轉並散落著恆星。但是,如果沒有暗物質,這些星系將顯示出與我們今天看到的星系的兩個主要區別。

在沒有暗物質的情況下,在經歷了第一次主要恆星形成事件之後,星系將失去大量的氣體,這些氣體會立即形成新恆星。氣體仍然可以從微小的合併和周圍的星系際介質中進入它們,但它們將比現代星系擁有更少的形成新恆星的物質。沒有暗物質的螺旋星系會像我們太陽系那樣旋轉:內部物體比中心物體旋轉得快得多。絕大多數星系都有平直的旋轉曲線,其中外天體的運動速度和內部的速度一樣,是宇宙中暗物質的另一個結果。

圖註:宇宙細絲,形成宇宙網絡。在更大的宇宙尺度上,整體結構將顯著減少。在一個沒有暗物質的宇宙中,宇宙網絡沒有看不見的「骨架」;相反,結構的形成僅僅基於正常物質的強度。這意味著,不是一個宇宙網絡,在那裡,纏繞著星系,把連接大星系群的細絲連接在一起,只會纏繞著中等大小星系的孤立島嶼,而沒有別的東西。

當然,一些星系仍然會聚集並聚集在一起,但在沒有暗物質的宇宙中,它們的數量將少得多。從微弱和強烈的引力透鏡信號到星系群碰撞,再到宇宙的功率譜,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觀測,每一個可測量的尺度都會大相逕庭。

圖註:無論在大尺度還是小尺度上,宇宙結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暗物質和正常物質的相互作用,以及起源於量子物理的初始密度漲落。出現的結構,包括星系團和更大尺度的細絲,是暗物質無可爭辯的結果。最後,所有最小的星系——那些只包含成百上千顆恆星的星系——根本不可能存在。在我們的宇宙中,它們是由大約100000個太陽團的正常和暗物質團產生的,其中恆星形成的一個片段噴射出氣體。儘管如此,暗物質仍然存在,並將恆星按其自身的束縛結構維繫在一起,直到今天。在一個沒有暗物質的宇宙中,恆星形成的同一幕將使原星系完全分離,只留下許多單獨的、未受束縛的恆星。

有許多不同的證據表明暗物質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認為,我們的宇宙的所有方式都是不同的,如果我們沒有觀測到暗物質的話,那麼我們的宇宙就不一樣了。如果你喜歡宇宙是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事實,你就應該感謝暗物質。即使你不相信它,它也是形成你的宇宙的關鍵因素。

相關焦點

  •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地球作為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的這種特性讓我們感到十分恐懼。探測器帶來了宇宙的各種信息,在經過科研人員分析後,發現原來宇宙中存在著很多的特殊物質,比如暗物質和反物質。尤其是暗物質,它的存在格外特別。科研人員發現,暗物質似乎擁有可以控制宇宙的力量。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個超級計算機,那麼暗物質無疑就是編程的數據。早在多年之前,愛因斯坦就曾提到過這種物質,只不過時隔多年之後才被科研人員發現,那麼這種物質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
  • 如果宇宙沒有暗物質呢?科學家通過模擬實現了神操作!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普遍認為宇宙的大部分是由一個看不見的神秘物質(稱為暗物質)組成的。雖然科學家還沒有確定構成這個質量的候選粒子,但是通過一系列的間接測試和模擬已經表明暗物質很可能或者是肯定存在,才能使宇宙成為現在的樣子。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
    C 在太空創造中國的第一次自暗物質被發現80多年來,科學家還從未探測到暗物質的明確信號。常進坦言,如果期望暗物質衛星一下就能準確找到暗物質,這個期望指數太高了。暗物質的基本物理性質還沒有弄清楚,沒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證找到暗物質。「但只要衛星工作正常,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觀測宇宙的新窗口,必然會發現很多新奇的現象。」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舉個例子,我們怎麼知道宇宙是在膨脹的?比如有一列火車開過來了,如果這個火車是迎面而來的話,它鳴笛的時候聲音會變得越來越尖銳,當離我們而去時,它的波長就變長了,聲音會變低沉。曹瑧:所以通過電磁波,如果我們有伽馬射線的探測手段,我們就可以去找伽馬光。那麼直接探測是怎麼回事呢?剛才我們講了,暗物質如果是粒子的話,它還會產生碰撞。
  • 新研究:宇宙初期氣泡可能製造了暗物質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宇宙誕生初期由高能粒子形成的泡泡,在不斷膨脹的過程中,對暗物質的形成起到過濾的作用,導致質量較大的暗物質才能留存到今天的宇宙。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會拽著恆星,卻不會發出光。暗物質是瑞士天文學家茲威基(Fritz Zwicky)最早在1933年提出的概念,認為宇宙中存在不僅肉眼看不到,用現在先進的儀器也觀測不到的一類物質,而且這種物質在宇宙中所佔的比例相當大。現在主流的模型都認為,宇宙中高達80%的物質都是暗物質。可是這套理論發展到這裡一直還沒有見到突破性的進展。
  • 暗物質研究獲得重大發現,或許揭開暗物質之謎,甚至解釋宇宙起源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種自然現象,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和判斷,他們認為宇宙中暗物質站到了所有物質比例的85%以上,如果將所有的愛物質全部統計在內的話,科學家甚至認為會超過90%左右。由此我們能夠看出暗物質的研究對於宇宙的研究意義重大,因為暗物質很可能就是宇宙的終極答案。
  • 神秘的幽靈,暗物質,如何影響著宇宙?
    什麼是暗物質?關於暗物質的故事,最好是分成兩塊。首先,我們有理由相信暗物質是存在的。其次才是去搜集對「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的可能的解釋。為什麼宇宙需要暗物質?我們相信宇宙處於一種由開合帶來的非常重要的平衡之中。這個結論來自於對宇宙結構的大量觀察。
  • 宇宙中最神秘的boss:暗物質,他的起源會早於宇宙大爆炸嗎?
    圖解:被暗物質包圍繞著的地球想像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託米·滕卡寧說:"如果暗物質是由大爆炸前誕生的新粒子組成的,它們會以獨特的方式影響星系在天空中的分布。"他在談論宇宙膨脹是否確實發生(這也是一個正在爭論的問題),但是這個聲明也適用於討論宇宙膨脹的時機。暗物質——根據我們的計算,在宇宙中佔物質的80%左右——有時被認為是大爆炸的產物。但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滕卡寧說到:"如果暗物質真的是大爆炸的殘餘物,那麼在許多情況下,研究人員應該已經在不同的粒子物理實驗中看到了暗物質的直接信號。」
  • 宇宙新模型:探索神秘暗物質和萬有引力?
    過去30年,大多數宇宙學家都利用「標準模型」來回答很多關於宇宙的問題,比如那些可能佔據了宇宙很大一部分的神秘暗物質和暗能量到底是什麼?宇宙為什麼還在擴張?利用「標準模型」,科學家在模擬宇宙形成和匹配觀測數據等方面都取得了廣泛成功。
  • 宇宙中最小的星系蘊藏著最多暗物質
    如果你想找到暗物質的話,遵循一條很簡單的規律:跟著質量走。宇宙中那些最大的結構,大型星系、星系組、甚至是超重量級的星系團,都體現了同樣一個問題——它們的內部運動龐大到無法用我們已知物質的引力來解釋。圖片致謝:維基共享資源用戶Stefania.deluca.
  • 探究宇宙暗物質,那些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
    探究宇宙暗物質,那些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 2020-09-30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減少,是什麼在「淘汰」它?
    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通過觀測宇宙,發現星體周圍很可能存在著一種看不見的物質,而在那之前,科學家們曾經認為,宇宙中普遍都是明物質,也就是說,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可以看到的。 那麼,這種看不見的物質會是什麼呢?
  • 天文學家發現首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即將被撕裂
    從理論上講,暗物質和正常物質都滲透到宇宙中,但彼此的反應卻有所不同。如果您有引力場,例如物質密度大於周圍區域的區域,那么正常物質和暗物質都會受到相同的吸引力。如果星系質量太低,則正常物質會被彈出,從而將暗物質與正常物質之比驅動到數百比1甚至數千比1的範圍內。但是從理論上講,應該存在第二種稀有的低質量星系。當星系之間發生引力相互作用時,它們會破壞星系的結構。正常物質和暗物質都可能由於潮汐力而在溪流中流失,儘管暗物質只會在宇宙中徘徊,但正常物質會重新聚集,形成沒有暗物質的恆星。
  • 宇宙物質的組成有全新發現,反物質和暗物質很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此時宇宙大爆炸忽然之間出現了,那麼宇宙大爆炸是怎麼樣產生的呢?這點科學界沒有定論,屬於一個巨大的謎題。科學家試圖了解更多的內在原因,從而解開宇宙大爆炸的謎團,前提條件就是確定宇宙物質的形成之謎,這樣才能夠追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情況。
  • 地球或被暗物質包圍,這些肉眼不可見的物質,能直接穿透地球
    NASA的科學家曾發現,宇宙中的某些星系中缺少了大部分暗物質,這一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暗物質類似於星系之間的「粘合劑」,是星系形成和演化中,如果沒有暗物質的存在,原始氣體將缺乏足夠的引力聚集在一起,而原本的星系也會隨之坍塌。
  • 陳根:探究宇宙暗物質,那些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
    文/陳根長期以來,探究宇宙的物質總量都是科學努力的方向。科學家們認為物質和能量的佔比為三七開(約32%: 68%),此外常規(重子)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總量的5%左右,「暗物質」則佔絕大多數。新研究指出,物質約佔宇宙總量的31.5%,暗能量則佔餘下的68.5%。作為一種神秘的力量,後者似乎在推動宇宙的加速膨脹。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把所有物質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空間中,那麼它的平均質量密度就相當於每立方米只有大約六個氫原子。
  • 宇宙中的神秘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大發現顛覆人類的認知
    大量天文觀測發現,在假設暗物質存在的前提下,牛頓引力的疑似違反現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 現代天文學通過天體運動、引力透鏡效應、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結果表明,暗物質可能存在於許多星系、星系團和宇宙中。它的質量遠遠大於宇宙中所有可見天體的總質量。
  • 九大宇宙未解之謎(一):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宇宙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各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看不見的力量所構成的,而這些無法理解和看不見的力量正可謂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未解之謎,它們可以是從暗物質到多元宇宙,也可以是從暗能量到量子糾纏,相信這些未解之謎能夠幫助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世界。歡迎關注我的頻道,我在這裡將會為你揚起知識的風帆,帶你遨遊科學之海。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重子數和輕子數的不守恆,其實對我們理解宇宙起源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我們就能解釋宇宙中的物質是怎麼來的,如果宇宙中的重子數和輕子數是守恆的,那麼一開始宇宙中沒有任何的重子和輕子,它們的總數量為0的話,我們是沒有辦法解釋物質的起源問題。
  • 暗物質是什麼樣的粒子呢?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究竟是什麼樣?
    然而,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存在一種質量比較大的粒子,在宇宙早期的動能極低,這種粒子被稱為「冷暗物質」。不難看出,目前暗物質共分為兩類,即「熱暗物質」和「冷暗物質」。兩種宇宙結構形成模型這兩種比較特殊的物質雖然統稱為暗物質,不過兩者在宇宙中的結構形成卻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