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白龍馬,原是一匹訓練有素的軍馬。被楊潔導演一眼相中後,以800塊的價格買下,隨後連續5年跟隨劇組四處奔波。本以為拍攝結束後能有美好的晚年生活,然而悽慘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剛開始為了找這匹白龍馬,楊潔可謂是操碎了心。《西遊記》剛開拍的時候,劇組裡連一匹合適的白馬都沒有。走遍全國各地,也沒能找到適合形象的「白龍馬」。無奈之下,劇組想到一個主意:給借來的棕馬塗上白色染料,勉強造出一匹「白龍馬」。
問題來了,當時劇組是在海南拍攝,由於潮溼的環境,一場大雨過後,「白龍馬」的顏色就被雨水衝洗了大半。這個方法最終以失敗告終。為了拍「弼馬溫放馬」那幕戲,楊潔來到了錫林郭勒大草原。在當地的騎兵團中,楊潔發現了一匹上好的白馬,與她心目中的白龍馬不謀而合。
白龍馬的原主人是騎兵團的團長,它在四歲時被楊潔導演相中,想買下它加入《西遊記》劇組。剛開始,團長非常不舍,因為對他而言,小白馬不僅僅是一匹馬,還是跟自己一起奮戰的戰友。
無奈楊潔導演的再三懇求,經上級批准,開除了小白馬的軍籍,以800塊的價格賣給了劇組。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加入劇組的小白馬比在部隊時更辛苦,跟著劇組四處奔波時,被放在悶罐車裡,與服裝道具一起,一待就是十幾天。
不僅如此,在拍戲的過程中,甚至還差點喪命。劇中有一個鏡頭是師徒四人在瀑布上行走,在上坡時,白龍馬腳滑摔倒在亂石溝地縫裡,掙扎不起。
最後被拉上來還要被安排繼續拍攝,然而,類似的傷痛還有很多很多。楊潔導演後來回憶:「我心疼地蹲在它面前安慰,你疼嗎?你怎麼不小心些?別著急,我們馬上拉你起來。這時,我看到白龍馬的眼睛裡流出來大顆的淚珠。」
最後《西遊記》上映,頓時引爆螢屏,很多演員也都相繼爆紅,唯有它的日子讓人唏噓。拍攝一結束,白龍馬就與道具一起被送到了無錫影視拍攝基地,楊潔導演的初心是想讓它在此安度晚年。
但誰又能想到,白龍馬在《西遊記》中的拍攝經歷被有心人當作了賣點,只要花錢,遊客就能跟它拍照並騎上它溜幾圈,由此淪為了賺錢的工具。後來,它老了,無力了,沒有利用價值了,竟連一口吃食都無法得到,最後只能悽慘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後來拍攝《西遊記續集》時,楊潔導演趕來看望白龍馬。看著眼前的一幕,楊潔難過得流下淚來。楊潔導演為此十分自責,臨走前囑咐工作人員好生照顧。對方只是冷冷地回復她:「活不久了。」沒了利用價值的白龍馬被關在山洞裡,任其自生自滅。
沒過多長的時間,這匹白龍馬最後還是走了。生前被當作「搖錢樹」受到慘無人道的壓榨,沒了價值就被工作人員視作垃圾不管不問。白龍馬遭受的不公待遇,恰巧暴露了人性最貪婪醜惡的一面。甚至楊潔導演後來想找白龍馬的屍首,都未曾找到。
很多人傳言白馬是被一些人吃掉了,但都沒人站出來證實。楊潔導演知道白龍馬去世的消息,悲痛地寫了一篇《龍駒悲歌》為其悲嘆。「成就了人,糟蹋了馬,馬心裡也明白,所以也就只有一聲嘆息了整整六年風風雨雨,白馬跟隨劇組轉戰多地,它是唯一一位不叫苦的演員,很多次摔傷差點喪命。
楊潔在書中回憶與白龍馬的最後一面:「我們都老啦,但我感受不到我的白龍馬任何反應,它已經衰老到對外界的一切無動於衷,它低著頭,連抬起頭看我一眼的力氣都沒有,這不是和人的風燭殘年一樣的嗎?如果沒人來關心它、愛護它,它的生命也許瞬間就消亡,我心痛難忍,如果不是當時有別人在場,我真想為它痛哭一場」
想必所有動物也想尋求關注,雖然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明星觀念,但在人類心目中,也有一些稱之為明星的難忘動物,比如與動物學家朝夕相處的大猩猩,比如楊潔導演心中的白龍馬。人是高級靈長動物,明星故去都有特殊待遇,動物卻很難獲得人類的那種祭念待遇,白龍馬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動物。
辛苦一生卻黯然離世,不知道白馬的團長作何感想,如果知道最後是這樣的下場,他一定不會讓白馬離開心愛的草原,草原才能給予白馬最好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