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採訪被評為「時代楷模」的張桂梅老師時,她十分誠懇地說:
我想讓孩子們全部上一本,或者是雙一流大學。我想讓山裡的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讀書對有些人重不重要,可能也不一定,但是對於我們這群孩子是百分之百的重要,她只能讀書才走的出去。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我不要我教的這個班級的孩子因為貧困,因為交不起書費輟學。不管我到底生命存活多久,都沒關係,我一點兒都不後悔。我這輩子的價值,我不管怎麼著,我救了一代人的,不管數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邊比我走的好,比我幸福,這就夠了……
她,無兒無女,孑然一身,被檢查出17種疾病,但12年裡,她幫1800多貧困山區女生圓了夢。她像一束希望的光,照亮大山孩子的追夢人生。
這是一個經濟社會,很多人利益至上,但是張桂梅老師卻用最不經濟的理念,執拗地把滿腔熱情給了一群毫無血緣的孩子,她用她瘦削的肩膀墊起了孩子們看世界的目光。並且十幾年如一日,始終不忘初心。無論世界何等浮躁,張桂梅老師一直堅守著最初的夢想。如沙海中靜默的胡楊,總有一種不屈的力量,百折不摧。
許多時候,我們有比張老師優越的多的多的條件,卻一事無成,為什麼呢?我們靜不下來,常被周圍的事務所困擾,所以我們給自己的理由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是我不想,而是外界環境不允許。多麼冠冕堂皇的說辭,但卻是何等經不起推敲。
那麼,許多時候,安靜就成為了一種力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力量。任他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終是四兩撥千斤。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背棄功名利祿,利慾薰心的怡然恬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聒噪世界裡擲地有聲的誓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堅定豪邁……而這些都是遠離浮躁和喧譁的安靜。
懷一顆安靜之心,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顆安靜的靈魂,不僅能讓我們記得來時的路,更能讓我們看清未來的方向。
作家馬德老師說:安靜的人是喧囂中一抹珍貴的清涼,是張狂的眾生相中一幀恬靜的優雅,風姿靜美,怡然不同。
做一個安靜的人,靜靜地如一朵蓮消散時光的焦灼,聒噪和不安。風姿綽約不僅僅在臉上,它更是一個人的精神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