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

2020-12-22 中國人大網

慄戰書委員長、各位常委會組成人員、同志們: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重要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深入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和政治宣言書。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從歷史底蘊、顯著優勢、豐碩成果三個維度,闡述了堅定製度自信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從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展、遵守和執行三個方面,對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提出明確要求,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新境界。


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面,我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談一些認識和體會,與同志們一起學習交流。

一、充分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顯著優勢和巨大功效,堅定製度自信

在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處於關鍵環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承載著黨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首先要堅定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這種自信,是建立在對這一制度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的。

(一)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回顧中國近代史,為了救亡圖存,為了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尋、上下求索,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都想過了、也試過了,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歷史表明,在中國,對腐朽沒落的舊制度,改良修補之路走不通,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也行不通,必須徹底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廣大人民的政治制度,實行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著實現人民解放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重任。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帶領人民為推翻三座大山而浴血奮戰的同時,對國家政權應該怎樣組織、怎樣活動、怎樣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等根本性問題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實踐。從大革命時期的罷工工人代表大會、農民協會、市民代表會議,到土地革命時期的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從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的參議會到全國解放戰爭後期和建國初期各地普遍召開的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都為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權積累了寶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闢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新紀元。1949年9月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共同綱領》,確立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3年,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規模空前的普選,並開始逐級建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從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範圍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政治制度最深刻、最偉大的變革,為新中國各項事業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制度基礎。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追求

任何國家政權,本質上都是國體和政體的統一。國體決定政體,政體為國體服務並保障國體。早在上世紀40年代,我們黨深刻總結政權建設的實踐經驗,得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結論,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後建立的國家政權,必須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同這一國體相適應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只能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以來,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不斷鞏固、完善、發展,形成了一整套內涵豐富的科學制度體系。其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本根始終沒有改變,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目標和追求始終沒有改變,這一制度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框架始終沒有改變。

按照我國憲法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和實踐,這一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有以下基本內容:一是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二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三是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四是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五是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六是實行全面依法治國,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七是國家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八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重要政治思想和理論原則,一整套構建科學、運轉協調的重要政治制度和行為規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撐和保障。

(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

四中全會《決定》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很多優勢都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得到體現和貫徹。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根本政治制度功效。

一是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其主要實現途徑和制度載體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保證黨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

在黨中央領導下制定和修改憲法、保證憲法實施,充分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獨特功效。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之後在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人大先後通過5個憲法修正案,把黨帶領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載入憲法。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鬥爭和根本成就,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立了國體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確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奮鬥目標和一系列大政方針等,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的根本準則。黨領導人民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確立的一系列制度、原則和規則,保證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

二是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通過全過程的民主,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依靠人民推動民族復興偉業。現在,我國共有五級人大代表262萬名,包括全國人大代表近3000名,省級人大代表2萬名,設區的市級人大代表12萬名,縣級人大代表近60萬名,鄉級人大代表188萬名。其中,縣鄉兩級人大代表佔到代表總數的94%,都是由選民一人一票直接選舉產生的。代表們發揮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點和優勢,聽取和反映群眾的願望心聲,代表人民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在人大會議上討論決定國家和地方的大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大審議的法律法規草案都公開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各國家機關都建立起聯繫群眾、聽取意見、接受監督、回應社會關切的機制。通過完備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權利和自由。1982年憲法在體例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放到國家機構一章之前,2004年憲法修正案增加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還制定完善了民事、刑事、經濟、社會等方面保障人民權益的一系列法律。

正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套完整的制度設計和有效的運行實踐,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最大限度凝聚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法治中國建設。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這是我們黨總結治國理政經驗教訓得出的重要結論。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979年7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一次通過地方組織法、選舉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7部重要法律,拉開了新時期法制建設的序幕。

40多年來,黨和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等依法開展立法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並不斷完善。截至目前,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277件、行政法規600多件、地方性法規12000多件,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生活實現了有法可依。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監察、公正司法。

正是在黨的領導下,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支撐和保障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為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保證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我們黨將民主集中制原則推廣運用於人民政權建設中,作為我國國家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基本原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在國家機構設置上,有國家權力機關,就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在國家機構產生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其他國家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在國家權力配置上,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行政、監察、審判、檢察等職權分別由政府、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負責行使。各國家機關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協作,在黨的領導下形成一個有機統一高效的整體,克服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實等現象,避免了西方「三權分立」制度下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弊端。人大依法監督「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這種監督從法律上講是職責,從目標和工作上講是支持。正是在黨的領導下,各國家機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保證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國家治理的效能。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制定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集中力量辦大事。黨中央提出制定國家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務院編制規劃綱要草案,經全國人大審查批准,轉化為國家意志,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遵循。從1953年到現在,我們先後制定和實施了13個五年發展規劃計劃,持續不斷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五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大局穩定。我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國家結構上實行單一制。經過70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有效開展的制度體系。這個制度體系是集中統一的,不是像西方那樣實行聯邦制、邦聯制,或者其他種種分權的模式。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中央制定大政方針、加強全面領導,各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自覺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制定修改法律、作出決定決議,各級國家機關都要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務院統一領導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級人大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

在單一制下,我國還實行兩個獨具特色的制度。一個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即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目前我國有155個民族自治地方,面積達到國土總面積的6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是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另一個是特別行政區制度,國家設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偉大創舉。「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特別行政區是中國主權管轄下的一個行政區域,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要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與國的競爭日益激烈,歸根結底是國家制度的競爭」。中國發展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局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要充分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和功效,保持政治定力,堅定製度自信,咬定青山不放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堅持好、鞏固好、完善好、發展好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二、深刻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把牢前進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開創新局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這些成就體現在理論、制度、實踐等多個層面。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為做好人大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歷史性成就,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取得的,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取得的。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和人大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拓展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徵、本質要求,明確了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的重大原則、思路舉措、重點任務,標誌著我們黨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遵循。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人大同志的必修課、基本功。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義和主要內容,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絕不放棄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根本;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真正打通、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要準確把握、全面落實新時代人大工作的任務和要求,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繫,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在長期理論思考和豐富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是一個全面系統、科學開放的理論體系。隨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理論與實踐發展,這一重要思想也在與時俱進、豐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四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工作要求和重要舉措。我們要全面、持續、深入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自覺用以統領和推進新時代人大工作。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修改憲法、地方組織法、選舉法、代表法,制定監察法,出臺工作文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簡要列舉幾個重要方面:

一是健全黨領導人大的制度。修改憲法,充實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的內容。從2015年開始,習近平總書記連續五年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的工作匯報,這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制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和中央全會文件部署了加強人大工作的任務舉措,黨中央多次研究人大工作重要事項,先後出臺有關人大工作的指導性文件25件。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人大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重要情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請示報告。這些制度舉措為堅持黨對人大的領導提供了有力保證。

二是完善憲法實施制度。以立法形式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制定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國歌法等,通過完備的法律制度推動憲法實施。

三是完善全國人大組織制度。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將法律委員會更名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將內務司法委員會更名為「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增設社會建設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還作出關於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職責問題的決定。

四是推動國家機構改革。根據黨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全國人大先後就國務院機構改革作出2個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多個涉及機構改革、職責調整的決定,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

五是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修改憲法,增加有關監察委員會的規定,制定監察法,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這是涉及國家權力結構和國家機構組織結構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次重大發展。

六是健全立法制度和體制。修改立法法,賦予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地方立法權,明確其立法的權限和範圍。作出關於國家監察委員會制定監察法規的決定。還制定出臺了許多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的工作文件。

七是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黨中央印發關於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統籌修改地方組織法、選舉法、代表法,健全完善了縣鄉人大會議、工作、組織等方面的制度。這是推動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設的一次重大改革,解決了長期制約基層人大工作發展的一些突出難題,夯實了國家基層政權根基。

除以上列舉的內容,還有不少涉及人大和其他國家機關依法履職的新制度、新舉措。由此可以看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健全完善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系統推進位度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闊思路和戰略謀劃。我們要繼續鞏固和深化制度建設成果,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同繼續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系列任務舉措緊密結合起來,一體推進和落實。

(三)人大工作實現了創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履職盡責,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成效、呈現新氣象。

一是立法工作開拓新局面。首先是立法工作理念和思路有了重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首先要有法可依,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強調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發展要高質量,立法也要高質量。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立法工作呈現出數量多、分量重、節奏快、效果好的特點。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25件,修改法律127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釋9件。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近兩年來,已制定法律15件,修改法律63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20件次。堅持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保證重大改革於法有據,成為新時代立法工作的鮮明特色。十二屆以來共作出28件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審議通過23個統籌修改法律的決定,涉及修改法律144件次。

在堅持黨領導立法工作這一前提下,更好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實踐中,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制定立法規劃、計劃,統籌安排立法任務;加強對法律案起草的組織協調,做好牽頭起草、提前介入等工作;發揮審議把關作用,凝聚立法共識;防止利益偏向,發揮人大在表達、平衡、調整利益關係方面的作用等。十二屆以來新制定的法律中,有40%是由人大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起草的。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是民主立法的重要體現。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自2018年9月徵求意見以來,已有38萬餘人次提出了79萬餘條意見。建立基層立法聯繫點,是開門立法的創新舉措。目前,在上海虹橋、江西景德鎮、湖北襄陽、甘肅臨洮建立了4個基層立法聯繫點,先後就65件次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計劃徵求基層立法聯繫點意見,收到意見建議3000多條。今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上海虹橋的基層立法聯繫點考察時,對這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擬在部分地方增設立法聯繫點,使立法工作更好地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

二是監督工作取得新進展。人大監督工作的思路、機制、方式方法等都有創新和發展。在執法檢查方面,強調緊扣法律規定開展檢查,對照法律條文查找問題,督促有關方面把法定責任落到實處;創新組織方式和工作方法,形成「全鏈條」工作流程,引入第三方評估,進行點名曝光,真正形成監督壓力。在聽取審議工作報告方面,注重圍繞大局、貼近民生確定監督項目,加強前期調研和後續督促落實,切實推動改進工作、解決問題。在預算決算審查監督方面,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進行審查監督,推進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建立預算審查前聽取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的機制,建立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機制,加強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建立健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這一新的監督機制,已連續兩年聽取審議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並制定了五年工作規劃。改進完善專題詢問工作,「一府兩院」負責同志到會報告工作並應詢,已經實現制度化機制化;每次詢問都提前充分準備,可以現場追問,加強溝通互動,進行網上圖文直播,專題詢問更有針對性、更具力度和權威。備案審查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經形成了黨委、人大、政府、軍隊等各系統分工負責、相互銜接的各類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機制。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行政法規、監察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進行備案審查。按照「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要求,認真做好審查、研究、處理、反饋等工作,將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延伸到設區的市、自治州、自治縣,連續三年聽取審議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並向社會公開。

三是人大代表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常委會和人大機關尊重代表主體地位,增強為代表服務的意識,健全代表工作機制,不斷提高代表服務保障工作水平。常委會組成人員直接聯繫代表的制度不斷健全,聯繫的方式和內容進一步拓展。建立與列席常委會會議的代表座談機制,已舉行9次座談會,450多人次代表參加,認真聽取代表意見建議。代表對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工作的參與進一步擴大,增加每次列席常委會會議的代表人數,根據會議議程,注重邀請提出相關議案或有關專業背景的代表列席。代表聯繫人民群眾的機制更加健全,推動各級人大建立起包括代表集中視察、專題調研、代表小組和代表聯絡站活動、接待群眾、向選民或原選舉單位述職等在內的一整套代表聯繫群眾的制度機制,社情民意反映和表達渠道更加暢通。加強代表履職服務保障,完善代表學習培訓制度,保證基層全國人大代表在五年任期內至少接受一次學習培訓,在履職學習全覆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專題培訓,增加應用型知識學習。

四是人大自身建設持續加強。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兩次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會。建立健全常委會黨組集體學習制度,完善常委會專題講座制度,緊扣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履職工作需要開展學習,不斷提升依法履職能力。加強作風建設,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常委會、專門委員會每年開展調查研究近300次。下大力氣改進會風,嚴肅會議紀律,嚴格請假制度,本屆常委會會議出席率保持在97%以上。

全國人大與地方人大的聯繫進一步加強。常委會通過召開交流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開展立法調研、委託執法檢查、開展備案審查工作、服務代表履職、加強人大幹部培訓,制發工作性文件等方式,進一步密切與地方人大的聯繫,加強工作指導和工作協同,增強了人大工作整體實效。本屆以來,已舉辦全國性的人大工作交流會、座談會近10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我們做好今後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全面認識、深刻理解這些歷史性成就,在總結繼承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高。

三、貫徹落實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出的任務要求,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

四中全會《決定》聚焦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分13個部分作出部署安排。其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任務部署與人大工作直接相關;其他制度建設任務,許多也需要通過人大行使職權予以支持和保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履職、擔當盡責,把四中全會的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一)在黨的領導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堅持黨的領導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在要求和政治優勢,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探索建立、鞏固發展的,也必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續堅持鞏固、完善發展。四中全會的一個重大創新成果,是明確黨的領導制度是根本領導制度,在國家制度體系中居於統領地位。四中全會《決定》從6個方面提出了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重點任務,每一方面都與人大工作、與人大黨的建設密切相關。要堅定堅持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的領導的各項制度貫徹到人大工作中。完善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機制,嚴格執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落實。要加強人大黨的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制度,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

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四中全會《決定》對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有保證憲法實施、加強憲法監督的法定職責。要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積極回應涉及憲法有關問題的關切,實現憲法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統一。要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在總結已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健全工作程序和機制,積極穩妥處理法治建設中的涉憲性、合憲性問題,保證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政策符合憲法規定、遵循憲法原則、體現憲法精神。要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拓展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功能,進一步加強主動審查和專項審查,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範性文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

(三)完善立法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中全會上指出,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立法工作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加快推進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立法項目,及時將實踐中成熟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律制度,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認真研究、統籌安排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立法任務,加快涉外領域、文化建設、國家安全、生態文明建設、反腐敗等方面立法工作進度,完善對基本法解釋制度,做好其他與改革相關的立法工作。要按照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進一步總結立法經驗、把握立法規律,更好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

(四)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人大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制度安排的必然要求。要把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權用起來,加強對法律和制度執行的監督,增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決定》提出「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人大對監察委員會工作的監督,憲法和監察法有明確規定,但這項工作是全新的內容。明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計劃聽取審議國家監察委員會有關專項工作報告,要加強溝通協調,做好準備工作。要按照《決定》「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要求,繼續探索完善執法檢查、聽取審議工作報告、專題詢問的機制和方法,注重從法律實施、制度執行的角度查找問題、提出建議,推動有關方面履行法定職責,建立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

(五)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把加強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繫作為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的重要內容,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聽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代表議案和建議,支持和保證代表依法履職。人大常委會要健全代表聯絡機制,密切同代表的聯繫,擴大代表對常委會工作的參與,不斷提高代表服務保障工作水平,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各項工作。

今年,委員長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全國人大代表工作的具體措施,包括11個方面35條,目前正在推進落實中。12月22日召開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加強和改進人大代表工作交流會,目的就是推動各級人大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提升人大工作和代表工作水平。

(六)健全人大組織制度、選舉制度和議事規則

落實立法規劃和計劃,修改全國人大組織法、地方組織法、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等法律,完善論證、評估、評議、聽證制度,健全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人大組織制度、工作機制、議事規則。2021年將開始新一輪全國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要研究基層行政區劃撤鄉並鎮改設街道、基層人大代表數量逐屆減少的實際情況,加快修改選舉法,確保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適當增加基層人大代表數量」的要求落實到位。

(七)加強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建設

2019年是縣級以上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40周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按照黨中央關於人大工作的要求,圍繞地方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的決策部署,結合地方實際,創造性地做好立法、監督等工作;強調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依法履職能力和水平,增強工作整體實效。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中全會的部署要求,把加強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建設作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實抓好,推動地方人大工作邁上新臺階。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制度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這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講好中國制度故事,講好中國人大故事,增強全社會的制度意識,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制度的認識和認同。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政治任務。我們要持續抓好學習貫徹工作,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主講人系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相關焦點

  •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下面,我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談一些認識和體會,與同志們一起學習交流。 一、充分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顯著優勢和巨大功效,堅定製度自信 在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處於關鍵環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承載著黨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著作 《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後,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時間部署學習宣傳研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相關工作,積極組織專家學者對《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行研究闡釋,並於近期出版《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和《民族復興的制度藍圖》兩本著作。
  • 肥西縣上派鎮掀起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新熱潮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以來,肥西縣上派鎮各級黨組織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以多種形式,積極推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網絡,切實推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上派落地生根、見到實效。 先學一步、學深一層,把準宣講基調。
  • 「主題教育」沭陽民警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心得展播③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總體目標,作出了重大部署。作為一名基層派出所所長,要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要做到堅持學思踐悟、學通弄懂、學以致用,真正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會議精神切切實實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 楊傳堂:學深悟透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
    6月17日,交通運輸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培訓班開班。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在作開班動員講話時強調,要進一步學深悟透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深入思考,發揮交通運輸治理在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 用好「金鑰匙」,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用好「金鑰匙」,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新華社記者王琦、陳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12月21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交流會在京召開。與會人員圍繞會議主題,結合各自實踐暢所欲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推動人大制度和人大理論實踐創新的「金鑰匙」。
  • 和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12月25日下午,和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本次會議應到代表236 人,因病因事請假15人,實到221人,符合法定人數。一年來,縣人大常委會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全面融入長三角、奮力打好『南京牌』」的戰略要求,履職盡責,紮實工作,順利完成縣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有效發揮了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作用。林啟友說,一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服務發展大局。
  • 人民日報解碼顯著優勢: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
    編者的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把「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顯著優勢」作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90多年來,人民軍隊牢牢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把這一條當作永遠不能變的軍魂、永遠不能丟的命根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把「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顯著優勢」作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深入把握、充分發揮這一顯著優勢,對於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加強黨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國警察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陳栩然、實習記者郭凱報導:公安部3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公安機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情況,要求公安機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著力做到「五個必須」。  據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公安部黨委第一時間認真傳達學習了會議精神,並研究了貫徹落實意見。
  • 「這一論斷抓住了黨和法關係的要害」 ——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總書記強調:「黨和法的關係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
    no1第一個亮點、有了新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這個新目標——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縱觀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十九大提出的是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四中全會充分地詮釋了治理能力現代化,而這次提出了「治理效能」。總體目標上,從體系、能力轉向效能。
  •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為奮力譜寫「兩大奇蹟...
    (攝影:滿博)■ 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熱潮,忠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同時提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大任務。這對推動和保障我國順利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目標任務、推動和保障國家政治建設和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內蒙古科協黨校首期培訓班開班 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內蒙古科協黨校首期培訓班開班 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等內容開展培訓 2020-05-16 0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康家集鄉新時代文明實踐...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康家集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精… 2020-10-31 1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不斷加快和諧奮進一流飛行隊...
    為人民謀幸福是黨的永恆初心,人民至上是黨的不變堅持。對於我們來說,履行好人命救助職責,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衝得上去、救得下來,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我們的事業就是黨和政府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終堅持提升治理能力。
  • 東阿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代表會議
    王德勇作東阿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他說,縣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以來,縣人大常委會在中共東阿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縣委中心工作和發展目標,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站穩立場,牢記初心,強化政治建設,堅持黨的領導,立足崗位職責,全力參與疫情防控,高度保持一致,正確把握人大工作方向;緊扣中心,服務大局,著力推進經濟健康運行,著力推進民生改善,著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強載體
  • 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黨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我國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發展擘畫了藍圖,是我們今後一段時期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具體方向。
  • 2020全國兩會精神主要內容 2020兩會精神要點概括
    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深入貫徹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強化委員責任擔當,進一步推動人民政協成為堅持和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更好發揮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