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星球大戰中的光劍到底有多「熱」?分析之後,可怕的……評論上有要求說講一下「死星」,專門了一篇文章來講一下)
2019年12月18日《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中國首映禮在上海舉行,該片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也是最終章。該系列的粉絲經常爭論其每部電影的優點,從1977年的《新希望》到如今《天行者的崛起》。遺留下來的最早的問題之一是為什麼銀河帝國能夠建造他們的首要武器「死亡之星」——留一條通向其核心的隧道,讓盧克·天行者可以摧毀強大的空間站。
這個問題在《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裡給出了結果,其中顯現出了「死星」的設計圖:足以與小型衛星相媲美的大小和其內巨大的內部空間以及「死星」的致命缺陷(蓋倫·厄索故意留下的)。
隨著《天行者崛起》的發行,我們來看看建造像「死星」這樣的大規模破壞星球的太空站將花費多少。達斯·維達和其銀河帝國總指揮為建造這種大型武器可以不惜任何代價,這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的超級武器,摧毀奧德朗星,直接殺死了幾十億人。
這個帝國的超級武器第一代「死星」(DS-1平臺)直徑超過120公裡。相比之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長333米,高約80米。所有物資組裝完畢後的重量約為106,000噸。
可怕的是第一顆「死星」的重量就超過1.2萬億噸,是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重量的113億倍。
現在,讓我們考慮所需的材料。要組裝這樣的站,收集世界上所有的鋼鐵甚至不能接近為這種武器提供足夠的材料。目前,全世界每年生產14億噸鋼材。以這樣的速度,生產足夠的鋼鐵來完成這顆毀滅性星球將花費將近850,000年。
每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造價為45億美元,而一個113億倍的項目表明造價將超過5,000,000,000,000,000萬億美元。世界所有國家的GDP是88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我們需要5,680,000,000萬倍的全球GDP才能構建一個小的「死星」。
在「死星」建成後,我們還需要將其發射到太空中,而這些費用將更高。使用SpaceX(到達太空最便宜的運載工具),將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每公斤的成本約為1000美元。使用「重型獵鷹」(Falcon Heavy),有可能以大約1,200,000萬億美元的價格將用於死亡之星的材料運到太空(埃隆·馬斯克也可能會在如此大的訂單上提供折扣「滑稽臉」)。
假設一家軍用太空飛行器公司,以製造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成本來算,需要250萬名機組人員成本以及維護費用。
建造並發射一顆小死亡恆星到近地軌道的成本加起來約為5,000,000,001,700,000萬億美元。如果要造出「死星Ⅱ」這種巨型空間站,我……我暫時先不去計算了,反正是將花費更多。
ps:要是達斯·維達沒殺死帕爾帕廷,等到這個數目的帳單出來,他的會計是不是也要把他給殺了。(實屬玩笑^-^)
(這次只講了「死星」的片面,以後還會繼續出文章,以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關於星球大戰有趣的事物,敬請期待)
【往期精彩】
給太陽加個殼截取能量?真的有這個設想……
「太空電梯」或可建成,將實現每個人都可以去太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