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平:1884年香港反法大罷工始末

2020-11-29 澎湃新聞

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香港工人舉行反法罷工,遭港英打壓後升級為大規模的反帝暴動,在當時已被認為是「近代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標誌著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誕生。這場運動由各方合力所引爆,而工人群體的形成、輪船電報的使用、中文報紙的普及則是催生民族主義的「長時段」因素。

香港海旁的轎夫與車夫

學術史回顧

1957年,報刊史專家方漢奇從廣州《述報》中輯錄出此次暴動的史料,稱之為「1884年香港人民的反帝鬥爭」。1958年,李明仁指出「中國工人第一次具有政治意義的大規模的罷工鬥爭,是一八八四年九月至十月香港的中國工人罷工運動」。1998年,劉明逵、唐玉良主編《中國工人運動史》第一卷把這場運動稱為「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反帝鬥爭的第一聲」。進入21世紀,這一重要事件逐漸被國人淡忘。

1980年,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助理教授Lewis M. Chere發表論文《1884年香港騷亂:中國民族主義產生的證明?》,首次提出1884年香港華人社會對中法戰爭的反應,提供極佳證據,證明真正的中國民族主義開始浮現,這場針對法國的反帝愛國運動與以往籠統的排外主義有很大不同。

1984年,香港學者冼玉儀(Elizabeth Sinn)發表《1884年的罷工與騷亂——香港視角》一文,梳理了罷工與暴動的全過程,揭示張之洞與香港暴動的關係。她指出,彈丸之地香港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4家中文報紙,這些報紙對中法戰爭的報導、對法軍暴行的揭露,成功地培育了香港人的反法情緒與愛國感情。暴動結束後,香港總督寶雲(George Bowen)承認,這次罷工體現出一種「公共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的興起標誌著「近代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

同年,美國華人學者蔡榮芳(Jung-fang Tsai)發表《1884年香港暴動:中法戰爭期間的反帝抗議行動》長文,利用英國議會文件、英國殖民部與外交部檔案以及當日的香港英文報刊,對事件作了十分透闢的研究,認為此次工人暴動由多種因素匯集與結合促成;事件的發生使人可以看清,英人治下的香港存在著嚴重的社會對立;香港工人階級在這場反殖民、反帝鬥爭中顯示了很強的政治參與能力;這場運動也表明,香港出現了早期的大眾民族主義(popular nationalism);「三合會」活躍分子在組織這場暴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法戰爭與張之洞告示

1884年8月5日,法國軍艦對臺灣基隆發動進攻,擊毀炮臺並登陸;劉銘傳的淮軍對法軍進行了有效反擊,迫使法軍撤退到軍艦上。法軍對基隆的進攻,意味著中法戰爭擴大到越南戰場之外,中國沿海各地都在法國軍艦威脅之下。

8月21日,兩廣總督張之洞發布《嚴禁漢奸示》,警告華人不得幫助法軍:「倘有私洩軍情,造謠惑眾,並串誘引水,私導法船進口及接濟軍火、牛羊、糧食、油水、煤炭等物,一經查出,即按謀叛已成律,除本犯盡法懲辦外,定將親屬一併連坐,決不姑寬。」當時的港澳華人幾乎都有親屬在廣東老家,兩廣總督的警告對他們具有很大威懾力。

8月23日,法國軍艦不宣而戰,向我馬尾海軍、船廠發動突然襲擊,是為「馬江之役」,一個小時之內,11艘中國軍艦被擊沉,船廠大半被毀,中方死傷數千人。這個時候,香港與中國沿海主要城市之間的電報網已經建成,法軍暴行很快傳播到香港,香港華人對此極為憤慨。

8月30日,張之洞發布《懸賞示》,表示對華人「沉毀法人鐵船、木船、洋舢板者」論功行賞。9月9日,張之洞刊發《諭沿海居民出洋華人立功優獎示》:「由外洋馳赴越南、閩、粵海面攔截法船,使其前後受敵。或佯受法人僱募,充當兵勇,便中毀其船械,焚其火藥。或充作工匠,為之修理船隻則壞其機器,為之帶水引路則引入礁淺絕地。或賣與飲食用物,則置放毒物,令其自斃。或受僱探信則顛倒真偽,誤其所往。或探其狡謀,洩其虛實,一一報知官軍。果有成功,驗明憑據,除按賞格給賞外,仍當會同沿海督撫大臣奏明朝廷,獎以不次之官……」他號召「沿海居民、出洋華人」對法軍施加各種形式的攻擊與抵制,實際主要面向香港華人。當時,其他口岸的普通華人還不具備抵製法軍的條件,香港例外,原因是法軍高度依賴香港作為修船與給養補充基地。

9月12日,張之洞又發布《禁漢奸受僱當兵及為法人修船示》:「……惟聞香港、澳門一帶,向有漢奸串誘多人,給予厚值,或騙往僱工,或給為服役,……更有向代外國修船工匠,……助逆負國,可恨孰甚,亟應嚴切示禁。為此示諭沿海一帶居民及修船工匠人等:……其工匠人等罔顧禁令,仍為修船,亦按謀叛罪懲辦。」5天後,這份告示的標題被改為《諭港澳華民示》在香港《循環日報》公開刊登。

《諭港澳華民示》

張之洞告示對香港局勢產生了直接影響。香港四家華文報紙《循環日報》、《華字日報》、《維新日報》、《中外新報》都刊登了張之洞告示。華人受到內地官方鼓勵,認定與法國人作對是正義行動,大有躍躍欲試之勢。港英當局則大為恐慌。張之洞號召華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殺法國人,使英國人聯想起1857年的「毒麵包案」,認為煽動無差別攻擊的行為屬於犯罪。為此,港英當局起訴這四家中文報紙,罪名是「煽動謀殺。」這項檢控未能熄滅香港華人的反法情緒,反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罷工爆發

9月3日,法國軍艦「加利桑尼爾」(La Galissonniere)號抵達香港,侵華法軍司令孤拔也隨同抵港。11日,「加利桑尼爾」號開進「黃埔船塢」修理。這是法國水師提督利士卑的旗艦,參與了對基隆、福建的炮擊,被香港華工認作罪魁禍首。黃埔船塢工人拒絕給「加利桑尼爾」號修理,「集議歇出,悉數停工,共衷於一。」同時,華工也拒絕油漆法國郵船「瓦爾加」號(Volga)。法軍無奈,被迫將「加利桑尼爾」號拖到日本去修理,「瓦爾加」號則由法國人自己動手油漆。

「加利桑尼爾」號

幾天以後,法國軍艦在香港附近海面攔截中國船隻。來往香港、臺山之間的渡輪「廣海」號在長洲海面遭法艦截停搜查,船上用來防備海盜的舊槍炮被搜出拋入海中。香港總商會開會對此進行討論。印度商人Belilios指出,這種做法將引起中國船戶的恐慌,影響香港與大陸之間的貿易。親中派領袖何獻墀(Ho Amei)在會上痛陳這將切斷對香港的日常供應,強烈譴責法國人的行為屬於「海盜行徑」。

參加攔截「廣海」號中國渡船的法艦「亞塔蘭特」號行抵紅磡船塢不久,法方收到消息,有香港華人準備加以襲擊。18日,利士卑慌忙中寫信給署理港督馬殊(W. H. Marsh)請求保護。當局立即派出2艘小火輪,載運巡差多名,通宵戒備。

當日的香港港口高度依賴華人船艇作駁載。9月22日早上,法國商人云順諾(Francies Vincenot)為法軍採購的25頭菜牛,被趕到中環海旁,原本想僱駁船運上法國軍艦。出乎意料,華人船戶全部拒載,這25頭牛在海旁大道逗留了一個上午,東張西望,十分滑稽,最後法軍被迫自己動手運上軍艦。26日,港英當局對拒絕運載菜牛的女船主開出罰單,金額相當於一個華工的月薪。高額罰款激起華人極度憤慨。次日,又有11艘駁船遭到罰款,並被吊銷船牌,原因是拒絕幫法國郵船公司(Compagnie des Messageries Maritimes)卸載貨物。罰款以及吊銷船牌,觸犯了整個勞工階級的利益,華人感到港英偏袒法國,反過來促成各行幫、各同鄉團體的大聯合,從針對法國轉向同時反對英法,釀成大規模暴動。香港幾份英文報紙都認為,港府的無理罰款引爆了罷工,質疑罰款的法律依據有問題。

法國郵船公司輪船

9月30日,香港船艇工人發動總罷工,不管是載貨還是載人,都同時歇業,不僅僅是抵製法國,而是停止一切運輸服務。華人把船隻開到屬於華界的油麻地以及九龍其他港灣停泊。港九搬運工人、轎夫、黃包車夫也都加入罷工行列。十分繁忙的維多利亞港,突然陷入一片死寂。

張之洞身在廣州,卻能隨時掌握香港動向,這一切主要依靠他在香港的代理人何獻墀。當天晚上,他收到何獻墀情報:「今日未刻港中小艇聯同走避,不接盤駁貨物,蓋因前者法夷僱艇載夥食,開駁艇人不受僱。昨有法商船到港,僱艇往運貨,艇人不受僱。是以英官將艇人治以罰鍰,故艇人聯糾同志,有此舉,且港肩挑者亦同歇工以助。」

罷工鬥爭、街頭抗爭往往會發生兩個弊端:糾察(picketing),以及隨之而來的暴力行為。9月30日船艇總罷工時,有幾艘駁船不願參加罷工,依然停泊在中環海旁,準備「接單」。按革命史敘事話語,這種做法是破壞總罷工的「工賊」行為,需要用暴力來加以阻止。當天下午,接近1000名支持罷工的群眾雲集中環海旁,向這幾個「工賊」投擲石子。港警聞訊趕到,驅散了人群。法國人云順諾所開的商店正在中環海旁砵顛乍街口,華人在商店牆上張貼告示,暗示將炸毀該店,警告華人僱員儘快離開。當晚,罷工者在油麻地開會,商量接下來的對策。

10月1日,法國前駐上海領事李梅(M. Lemaire)入住香港大酒店,華人員工拒絕為他服務。李梅在香港中轉,準備前往越南上任,無奈所有艇家都拒載,港府迫不得已派出政府艇只把他送上輪船。當天,署理港督召集行政局會議商討辦法,有英文報紙及西人提議,解決罷工的最好辦法是退還罰款,馬殊否決了這個方案。

為平息罷工,署華民政務司駱克(James Stewart Lockhart)多次接見船民及其擔保人,軟硬兼施。談話之後,駱克自認為已經說服船民,將於10月3日復工。他太過自信了。

升級為暴動

10月3日本是中秋佳節,港人卻毫無閒情逸緻。一早,九龍華界的華人船戶準備按駱克要求復工,他們把疍艇劃到中環海旁,尚未靠岸,雨點般的石子、磚頭劈頭蓋臉打了下來,被迫返回九龍。襲擊疍艇的是港島挑夫,事後獲知,挑夫在三合會組織煽動下向港英發難。

疍艇既已離開,港島挑夫把怒氣撒在轎夫、車夫身上,阻止他們給西方人抬轎、拉車。挑夫掀翻轎子、黃包車,爭執拉扯之中,有人開始攻擊西人乘客。洋醫生何達被一群華工投擲石頭,狂奔到荷李活道,遇見一隊警察方始停住,這才發現頭上血流如注,急往「國家醫院」治療。

有一外籍輪機長遭眾人追逐,躲進一家華人商店避難。群眾聚集門口喧鬧,店主頂不住壓力,不得已把輪機長交出,門外眾人即加以毆辱,混亂中他身上的時表也丟失。警察梳亞士拘捕扔石頭的滋事者,誰知被大隊群眾包圍,「肆行凌虐」,被捕者也趁機逃逸,梳亞士與幾個警察都受了傷。

8點多鐘,1名英警率領6名印度警察,來到荷李活道驅散鬧事者,不料群眾一齊向警察拋擲石子,密如雨下,警察被逼退回警署,多人受傷,還被搶走了槍枝、彈藥。警察被迫開槍,打死挑夫1名,打傷多人,逮捕了一批滋事者。有一印度騎警,遭石頭襲擊從馬上掉下來,他再次跳躍上馬,揮舞佩刀一陣亂砍,縱馬驅馳,傷人無數。

巡警道感到警力不敷分布,連忙請求英軍支援。100名英軍趕到現場,個個刺刀上膛,殺氣騰騰。軍隊的到來,最終把鬧事群眾驅離皇后大道西。人是走了,但英軍發現街道兩邊貼滿了傳單,聲稱當晚將縱火焚燒維多利亞城的3個地方。英軍對這條街上的華人商店作了徹底搜查,擔心有人私藏火藥。

下午3點,署理港督馬殊召集緊急會議,通過幾項新規定,隨即展開對被捕者的審判。28個滋事者被帶到巡理府,其中8個人被宣判有罪,6人監禁12個月,2個15歲少年被判處監禁6個月。

10月4日一早,大批挑夫聚居在海旁中約,準備對中環街市旁邊的「榮記」商號發動攻擊,只因「榮記」之前曾出售貨物給法國人。警察聞訊趕到,挑夫散去。有西人在西營盤乘坐人力車,突遭截停,車夫遭到毆打,西人拔出手槍對空鳴放,鬧事者方才退散。同一天,舂米工也宣布罷工。屠戶收到三合會傳達的口信,也準備停工,警察集隊前來保護,他們才恢復工作。在這兩天裡,往日繁忙的香港市街蕭條至極。

10月5日中午時分,5名太古洋行中國僱員來到油麻地,成功說服船戶回港復工。當這些貨艇回到海旁時,有人投擲石子,滋事者很快被警察拘捕,局勢漸趨於平靜。差不多同時,500多名工人手持棍棒在灣仔聚集,鼓動「榮記」商號工人罷工。警察逮捕了2名工人,驅散了群眾。

香港華人的罷工、暴動,令英、法十分被動。法國軍艦多次開到香港,未能購足所需物品,被迫轉往西貢等地採購。然而也應看到,香港底層工人普遍處於「手停口停」的狀態,單獨抵製法國尚可接受,無差別的抵制不能持久。他們不敢復工,是受到三合會的威脅;三合會如此高調行事,則是狐假虎威,假借兵部尚書彭玉麟(此時在廣州與張之洞共同主持對法戰爭)的名義,試圖搞亂香港以便從中謀利。

兵部尚書彭玉麟

1884年香港罷工與暴動,充滿了複雜性與多重性。在小說家金庸筆下,三合會(天地會)是豪氣幹雲的「反清復明」組織。在筆者看來,三合會首先是相互照應的行幫/同鄉組織,也是喜歡渾水摸魚的黑社會組織,他們利用「反清復明」這個標籤進行自我正當化,在作奸犯科時也覺得理直氣壯。

香港罷工初起,直接受到張之洞告示的影響;罷工演變成暴動,則是三合會刻意推動,這個結果超出張之洞預定的底線。張之洞不想搞亂香港,他需要香港的軍火與貸款來支撐對法戰爭。弔詭的是,彭玉麟招募香港三合會的行動,得到張之洞同意。張之洞與這場運動的複雜關係,體現了歷史事件的多面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陳曉平:張之洞與1884年香港反法大罷工
    張之洞十分清醒,香港華人的愛國行動值得嘉許,但必須拿捏好分寸,避免過火。他要求何獻墀、滙豐銀行買辦羅壽嵩對罷工者加以勸導,避免升級為大衝突,影響中方通過香港採購軍火這些大事。李德昌1883年7月15日-1884年8月10日期間擔任東華醫院主席,此時剛剛卸任不久,按東華制度,剛卸任的主席依然繼續擔任值理,以維持醫院管理的連續性。李德昌對此事的介入程度很深,筆者猜測這筆罰款是由李德昌個人支付,以此讓罷工工人得到「港府讓步」的感覺,愉快復工。
  • 什麼是「西仔反」?1884-1885年中法戰爭中的臺灣戰場是啥樣的?
    在現在的臺灣土語中,有這麼一個歷史術語「西仔反」,「西仔」指法蘭西;「反」通「叛」是閩南語中對戰爭動亂的總稱。「西仔反」就是指臺灣第二次受到西洋人大規模入侵的歷史事件——1884年8月2日至1885年6月13日,清軍和法軍在臺灣的激戰。在越南的衝突是怎麼打到臺灣來的呢?
  • 又一金融巨頭支持「港區國安法」丨香港一日
    「一國兩制」的「港區國家安全法」,認為「港區國安法」將促進香港的和平發展及保障所有香港人的福祉。  直新聞認為,滙豐、渣打、友邦等在香港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金融業大公司相繼表態支持國安立法,表明香港商界苦「修例風波」久矣,普遍認為國安立法可以為香港帶來長遠的繁榮穩定。
  • 香港上千醫護人員罷工 港媒痛批:南丁格爾會感到羞恥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就在香港全城抗疫的緊要關頭,一些醫護人員卻在反對派的煽動下於3日舉行罷工,企圖以此要挾特區政府「全面封關」(指切斷香港與內地的一切聯繫)。香港媒體痛批通過綁架病人利益謀求政治目的,「這不是勇氣,而是冷血自私;這不是救港,而是禍港殃民」。
  • 香港江湖往事之一:浪奔浪流,香港黑社會的前世今生
    300多年前,滿清席捲天下、兵荒馬亂,史可法幕僚、山西人洪英攜滿腔熱血,為興復大明奔走呼號,洪英戰死、門下子弟投靠福建人陳近南,尊鄭成功為龍頭大哥,創立洪門天地會,成為近代香港黑幫源頭。舊港街景1841年1月,香港開埠;次年7月,香港便有了第一間三合會堂口;1842年10月,英國宣布香港為
  • 1884年閩江口戰役中的長門炮臺
    1884年8月,法國艦隊侵入閩江羅星塔錨地、全殲福州船政水師是中法戰爭的真正開端 。此次戰役中清軍唯一的亮點是閩江口的長門炮臺。它不僅傷過一艘法國軍艦,而在法國海軍陸戰隊登岸佔領清軍炮臺並炸毀火炮的行動中,又是僅有長門炮臺成功阻擋住了法軍的進攻 。 本文的主角長門炮臺在普遍火力貧弱的閩江口炮臺中是個異類。它不但獨佔了中法戰爭前閩江口僅有的7門大口徑克虜伯炮中的5門,防禦力也相對出色。
  • 香港江湖風雲錄一:潮起潮落,浪奔浪流
    300多年前,滿清席捲天下、兵荒馬亂,史可法幕僚、山西人洪英攜滿腔熱血,為興復大明奔走呼號,洪英戰死、門下子弟投靠福建人陳近南,尊鄭成功為龍頭大哥,創立洪門天地會,成為近代香港黑幫源頭。
  • 船堅炮利︱慘敗中的亮色:1884年閩江口之戰中的長門炮臺
    1884年8月孤拔率領法國艦隊侵入閩江羅星塔錨地、全殲福州船政水師並成功撤出閩江口外的作戰行動,因是中法戰爭的真正開端和晚清近代化海防力量的首次對外作戰而始終廣受關注。關於這批炮臺的具體情況,除1884年戰後的法軍報告外,目前所見較為詳盡的記錄還有後來加入北洋海軍的英國海軍軍官琅威理(W. M. Lang)1882年1月24日的報告及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二十四日何璟的奏摺。琅威理的報告中提到此時閩江口第二批修建的炮臺多已接近完工,但尚未安裝火炮。
  • 7000醫護2月罷工醫管局僅收回缺勤工資,梁振英:香港的雙重恥辱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7000醫護今年2月罷工,香港醫管局只是決定收回參與罷工人員缺勤的工資。對此,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今天(28日)在臉書發文稱這是「香港的雙重恥辱」,並表示「為官避事平生恥」,這是姑息養奸的又一例子。
  • 香港國安法震懾效應初顯 反中亂港分子陣腳大亂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日前正式頒布實施,掀開了「一國兩制」新篇章,震懾效應也初步顯現。反中亂港分子陣腳大亂,有的宣稱「淡出政壇」,有的高調「割席」試圖「自證清白」,還有的悄悄外逃以逃避法律追責。
  • 反中亂港分子黎智英涉嫌觸犯香港國安法被拘捕
    新華社香港8月10日電 香港警方10日公布,當日早晨採取拘捕行動,至少拘捕了7名犯罪嫌疑人。
  • 法國版華為事件始末,及閒話霸道的《反海外腐敗法》和長臂管轄權
    我們先來看《反海外腐敗法》,這部美國國內的法律還有一個名稱,叫《反海外賄賂法》,它針對的是企業在海外為了經營需要,賄賂當地政府官員的行為。這部法律本來只對美國企業有效,但在1988年以後,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反海外腐敗法》修正案,擴大了管轄範圍,規定外國企業或者自然人在美國境內實施的商業賄賂行為也要接受審查。
  • 早報:香港地鐵將可微信支付/索尼新手機曝光/亞馬遜員工罷工
    內地遊客在香港乘坐地鐵時可通過微信支付購票,無需兌換港幣。香港居民可以通過 WeChat Pay HK(微信香港錢包),直接使用港幣購票。騰訊為香港用戶打造的微信香港錢包,為香港本地居民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務。自 2016 年8 月騰訊獲得香港金管局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來,在香港推出了收發利是、個人用戶轉帳、購物出行、跨境匯款等功能。
  • 香港國安法動漫解讀
    一部《香港國安法》為何能讓美西方勢力如坐針氈反中亂港分子聞風喪膽?因為它堵上了香港回歸23年以來在國家安全立法上的漏洞劍鋒直指港獨四宗罪從此以後若誰還膽敢在香港在明裡暗裡、千方百計打著「救香港牽制中國的「棋子」獲取情報的「天堂」香港國安法讓反中亂港分子聞風喪膽
  • 醫護罷工 醫管局僅扣薪了事還稱合情合理 梁振英:「恥上加恥」
    梁振英認為,這次事件會助長醫管局員工在香港人最需要醫療服務的時候罷工,「因為代價只是扣工資」。梁振英強調,範鴻齡要拿出醫管局的立場和態度,「如果認為沒有現行法律開除或懲罰在疫情期間罷工,就請提出修改法律或者立新法的建議」。
  • 香港特大殺人案始末:與表嫂姦情敗露,兇手心理失衡連殺4人
    2009年7月6日,香港某文具店的員工發現同事唐恩儀沒來店裡上班,便給唐恩儀打電話,但無人接聽,與此同時,香港某大學教室,有學生反映任課老師譚成輝沒來上課,譚成輝的同事給譚成輝打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轉而給他的妻子打電話仍是無人接聽,該同事起了疑心,懷疑譚成輝家裡出了事,便報了警。
  • 「反送中」口號背後的真圖謀——衝擊支柱產業,重創香港經濟
    自6月以來,香港社會發生的「修例」風波,並未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修例「壽終正寢」後即時停止,反愈演愈烈。激進示威者的暴行,連番衝擊香港經濟支柱產業,正一次次證明亂港分子時下想要達致的真實目的——重創香港經濟。將時間撥回至近兩個月前,示威者以「反修例、反送中」為訴求,遊行示威。
  • 香港愛國愛港青年發聲:我們撐港版國安法立法!
    2019年8月17日下午,「反暴力,救香港」大集會在香港金鐘添馬公園舉行 (香港中聯辦)愛國愛港需要成為香港的核心價值當東方明珠不再閃耀,每一個香港市民都要為此買單找數。持續將近一年的風波嚴重影響了香港市民的生活,甚至動搖了很多市民在香港長期生活的信心,讓香港的國際形象蒙羞。
  • 香港43萬市民支持「反黑暴禁蒙面護家園」聯署
    香港43萬市民支持「反黑暴禁蒙面護家園」聯署中國新聞網  作者:  2019-11-02 至11月1日凌晨0時30分為止,已經錄得超過43萬個聯署。
  • 臺灣飲品店挺「一國兩制」反香港暴力 蔡英文又跳腳
    來源:環球網香港的少數暴力犯罪分子製造的混亂,臺灣知名飲品店「一芳臺灣水果茶」5日發聲明,反對暴力和罷工,支持「一國兩制」,結果引發臺灣綠營的政治追殺。據聯合新聞網5日報導,香港少數人鼓動「罷工」後,一家香港的一芳分店宣布休息,門口貼著一張告示:「今天與香港人同行,休業一天,香港加油!」↓一芳總公司「墨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隨後在微博上發表聲明,強調張貼告示的是一名小時工,行為不符合品牌立場,已要求該店將其辭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