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8與8日
坐標:北京39°57'30.5"N 116°24'23.2"E
2018年8月8日本來是平凡的工作日,一如既往的和諧、安詳。下班回家的路上接到了郵政小哥的電話,有一封來自紐西蘭信件需要我本人籤收。掛了電話剩下的那段路,我一直在琢磨難道是紐西蘭的交通違章罰單來了?大概10分鐘後回到樓下時,遠遠的看到門口一個戴帽子的黑衣小哥在等待,手機拿著一個白色信封,不停的在翻轉,無聊、焦慮、急迫的那種心情溢於言表,踱步著等待某一人的到來。
「我是10分鐘前電話的大獅子,是有我的一封信麼?」
「請在這籤收」,說著小哥壓低了帽簷,全程低著頭,遞過來了一根筆,我草草的籤了個字,拿上信準備上樓,邊走邊看著信封上的郵票,整個信封外除了這個郵票也沒有別的字樣了,但是這個郵票看起來有點詭異,為什麼沒有金額呢,也沒有郵局蓋的戳?
回頭想問下小哥,剛回過頭就發現小哥還站在原地,雙手交叉在體前,依然低著頭無法看清他的臉,還沒等我開口,小哥冒出來一句:
「不要因為沒看而後悔」,然後就大步離開了,完全沒有給我提問的機會。
回到家拆開信封后,僅僅只有一張破舊的草紙,上邊寫著三段字,分別是三種語言寫的:
呵..呵.呵...呵.呵.呵....呵,這是哪個旅行社想出來的吸引遊客的方式,真夠可以的。
想學羅塞塔石碑吧,直接百度把自動翻譯的字貼上去,聖書體還打成了一行,明明聖書體是分上下左右四部分組成的。第二行居然敲了百度自動翻譯的希臘文,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古希臘語再在百度搜不到自動生成器,而且羅塞塔石碑第二段用的是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就是誰也看不懂的那種。本來的第三段是唯一能讀懂的古希臘語,結果他們就直接換成了中文。
而且這明顯是給我規劃好了行程啊,這埃及幾大景點基本都包含了,並且明確告訴了我,他們只提供導遊服務,其他需要自理,而且導遊只有23號以後才有時間,並且他會在埃及博物館門口等著遊客集合一起帶走。
最後那個落款的名字,底比斯-公元前14世紀中葉的古埃及新王國時期都城,貝斯特-古埃及神話中的貓神,根本不可能是個真人名。唯一奇怪的就是,為啥沒有當地旅行社的名字,我怎麼知道去了後找誰?而且哪一家旅行社會用這麼奇怪的人力和方式來搞促銷?又是那個地方把我名字和手機號給賣了?
算了不想了,破紙扔在桌上我就去做飯了。
不一會winnie回來了,看到這這張紙。認真的看了1分鐘左右,然後開口只提了一個意見,說要不我們今年年假就去埃及旅遊吧。
我顛了兩下勺,慢慢的轉過頭來,一邊關火一邊說:
「去觸摸歷史麼,好啊~」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制定旅行計劃的第一步,首先要定好目標,我覺得既然都去了,還是有必要先去埃及博物館看看到底裡邊有什麼鬼,況且埃及博物館也是非常有名的旅遊景點,雖然超牛逼的新館還沒有落成,現在還依然只能去舊館參觀。埃及除了金字塔,就是那些各具特色的神廟了,無論如何也要去參觀一下。作為非洲的北邊,臨靠紅海,沙漠與大海的完美結合地,紅海風光自然也不能落下。出行時間最終我們就定在了23號,不得不說,這個日子還真的挺合適的,兩邊誰也不耽誤。
目的地確認好了以後,就要掏出我的九大法寶來一一確定好,提前做好主準備。不提倡什麼窮遊、裸遊,縱使當地可能有那種1日或者多日的本地旅行團,但是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與其疲於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不如未雨綢繆,把精力更多用在更好的體驗上。當然如果本身就是為了體驗這種壓力的感覺,我覺得也未嘗不可,但是需要極強的心理和生理素質支撐,畢竟欺負弱小老實人,這是全世界的陋習。
埃及作為我們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陸的目的地,是非常合適的。雖然埃及西奈半島有時候會比較亂,國家旅遊局也不建議遊客去那邊,但是其他地方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在埃及有專門持槍的旅遊警察保護遊客安全,同時因為信仰問題,基本不會存在搶劫、盜竊和傷人的惡行,比較危險的是因為宗教衝突,造成的一些恐怖襲擊,針對遊客的很少,基本都是針對清真寺。大家其實百度埃及旅遊注意事項,能搜到的最多的就是埃及騙子多,因為不能偷、不能搶,所以就只能忽悠你了,常見的套路就是找錢,亂要價,各種理由要小費之類的,但是他們也不會打你,只會圍著你跟著你,沒處理好最後煩的是你自己。
去一個國家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習慣是非常有作用的,避免和當地民眾起衝突,尤其是宗教國家,有一些忌諱如果你觸犯了,不只是道歉這麼簡單的。提前學習了解,比如說在行程確定和出發前這段時間,我看看了古蘭經、遜尼派、朝拜等相關信息,學一學聖書體翻譯國外教材,了解了一遍古埃及神話體系,舉了舉鐵,讓自己胳膊更粗一些,打架不是目的,目的是你說no的時候,對面不會再說yes。你要知道那邊人有的還是很壯的,因為他們吃肉和吃糖非常猛。
總體來說從這個9個方面來考慮,基本可以滿足我倆的旅遊需求。
第一項:天氣
埃及是沙漠,日照很強,下雨基本很少。沙塵會很多,所以長袖和頭巾是必須的。防曬霜也是必須的,至少帶50倍的。帶一把太陽傘會讓你很舒爽 還有口罩
第二項:醫藥
去埃及是不需要打疫苗的,但是去之前要關注下登革熱等疾病是否在流行期。我們自帶了黃連素、達喜、維C銀翹、馬丁寧、泰諾、迷你急救包(刀片、紗布、繃帶、膠布、一次性冰袋)
第三項:飛機
往返直飛開羅,內陸建議也選擇飛,一個是火車實在不太能坐,一個是長途車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第四項:住宿
酒店必須選5星的,當地5星基本也就是國內4星,主要的是進酒店都必須進行防爆安檢,更有利於人身安全。
第五項:遊泳用品
紅海適合深淺和浮潛以及各種海上運動。浮潛管,泳衣。
第六項:衣服類
長袖,因為晝夜溫差很大,很容易感冒。防曬長袖,因為曬。短袖,可洗,一宿就幹。長褲和短褲,一次性內衣(如果坐尼羅河郵輪上方便)。
第七項:飲食類
以肉為主,蔬菜很少。牛羊肉。我們大概查了查埃及的美食:
第八項:交通類
內地交通飛機為主,部分地方(如阿布辛貝),需要長途車,出發時間一般為凌晨4點多,需要早上9點前返回比較安全。
第九項:景點類
這是一個神秘的遊戲,一個智慧的遊戲,在沙漠上做了幾千年。
是遊戲,也是學問。金字塔代表一個時代,那些地宮的門,通向歷史深處。金字塔的神秘,它的無解,令全世界的人著迷,它是一本用石頭寫成的大書。人們讀它,研究它,欣賞它。它的魅力永恆。 ——《埃及紀行》 喻曉
第三章 話說埃及博物館
我們乘坐的飛機從北京直飛開羅國際機場,落在開羅機場已經是早上了,國際到達大廳的空調開的賊猛,但是隔著玻璃都能感覺到外邊的炙熱。飛機上,後座的一對兒大媽,擁有這林俊傑般的音域和音色,配合一套全程無歇的尬聊,著實讓人頭禿。我們在到大廳買了一張當地電話卡,比某寶的便宜好多,著實不建議在某寶奸商手中購買。激活電話卡的時候,簡訊都是阿拉伯語,這個時候你要相信翻譯軟體,是翻譯不對的。
比如我們收到的激活簡訊,實際是在說卡餘額不足,需要激活balabala。
出了機場,等著我們的就是警察了。是的,就是之前提到的那種旅遊警察,警察會過來親切的和你說「嘿~」,但是你不要跟他說「嘿!嘿!」,他們需要確保所有人都符合安全後,才會讓大巴車離開機場進入市區。
市區一路上偶爾也會堵車,埃及人說他們馬路上挺乾淨的,得看跟哪座城市比。路上可以觀察觀察這邊的車型,我一般去一個城市就特別喜歡觀察這些,埃及這邊明顯日本車多,而且那個小巴,有固定路線的,但是你估計你絕對不想上去,有一種上貨卸貨的氣勢。整個開羅橫跨尼羅河,由開羅省、吉薩省和蓋勒尤卜省組成,通稱大開羅。
埃及博物館位於尼羅河東岸,收藏的各種文物有30多萬件,陳列展出的僅約6.3萬件,差不多五分之四的都在地下室吃灰中,不過新館建成後這些大部分都可以見光了。整體博物館分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新王國,像圖坦卡蒙就是屬於新王國時期的,面具和木乃伊館都是單賣票的,攝影票也是單買,博物館的建議還是買一下,畢竟空間狹小,老有工作人員抓,而且怎麼也得為文物保護做點貢獻,但是後邊地方景點的就別買了,你懂的。
埃及的安檢和國內有一拼,跟地鐵差不多一個級別,比上飛機差點。
環顧四周,說實話,這個博物館本地人也不少。看過港片的都知道,帶著耳機,心不在焉玩手機的,時不時望向你所在的方向的,這種一般都是好人。果不其然,真相只有一個。
只見13點鐘方向,一個埃及大漢,一頭短髮,帶了一個墨鏡,身高185左右,上身墨綠色緊身短袖,下身褐色5分褲,腳上一雙阿迪達斯,皮膚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外行走曬出的健康色。右手握著一套蘋果手機,一看就是上高等收入人群,蘋果手機在埃及買的是一個價,一般老百姓不會買蘋果的,國貨居多。左臂和身體中間夾著一個黑色的皮包,有一些鼓起,裡邊不是報紙就是錢。
剛想上去說兩句中式英語,大哥好像意識到自己暴露了,轉頭朝我們走來,一邊走還一邊說著一口流利的中式阿拉伯語:
「唉,哈比比」,後來這句話我學的賊像。
哈比比就是朋友們的意思,不是哈比比』斯。
看來他就是當地的導遊了,不過你叫他助教也沒問題。埃及的導遊要求太高了,必須大學畢業,雙學位,主修古埃及歷史,同修一門外語,才可以成為導遊。也就說,站在我們前邊的這位「李白」,是埃及大學歷史系和中文系雙學位高材生,正因為如此所以導遊的收入屬於埃及上等偏上水平,李白可以幫忙我們講解古埃及的歷史、古埃及的神話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現象,比如現在開始下雨了。
埃及下場雨真是貴如油,為此我不得不吟詩一首:
「每當天空飄下一粒雨, 穿過大氣就化成了泥」
就在擦身上泥點的時候,那句熟悉的「唉,哈比比」再次響徹廣場,跟著人流就衝起了埃及博物館。
第四章 神話與傳說
這個門口的貼牌,就是傳說中的聖甲蟲頂太陽,通俗點講就是屎殼郎堆糞球。
博物館裡邊的氣氛,隨著一步步的深入,逐漸呈現出一絲詭異的氣氛,昏暗的燈光,散亂堆放的各種文物,橫七豎八的石棺,到處樹立的木乃伊盒,各式各樣的冥器,以及一些詭異的微笑,讓人不禁聯想到各種電影裡的情節。
大部分的陪葬品,都會按照分類展出,向上邊這一堆,應該是放不下了吧。就在我陷入這種氣氛無法自拔的時候,旁邊的來了一群埃及小朋友,衝著你瞪著一雙大眼睛頻頻放電,舉著小手、咧著嘴朝你打招呼,著實殺傷力太大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張照片沒拍正的原因。埃及這種沙漠型氣候,對於文物保護太有利了,像這種為死者引渡的陪葬船隻,要是在別的地方估計早就是毀了。人們認為這種船能夠承載法老,把他們送到太陽神拉那裡追求永生,所以叫做太陽船。每天晚上,太陽神」拉「會坐一艘船航向冥界,化身為落日,並與沿途的神獸戰鬥,直到他以朝陽化身升起,坐著船划過天空。
既然提到了埃及古神,每一個神明都一個造型,簡單來說就是看臉和頭上頂的啥來區分。所謂的拉神,就是太陽神RA。這也是一個貴圈很亂的結構,總體比古希臘的要健康一些。
埃及人會把一些送葬的經文,配合一些優美的圖畫,刻在石棺上,比如下邊的這一些,區分故事和人名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人名會用一個圈圈起來。聖書體不是一個圖代表一個意思,而是幾個圖代表一個故事,所以看這個需要自行腦補。比如中間夾層的那一行,大概的意思是好吃好喝一路走好,總之不要在意細節,如果想學,我可以借你教材看看。
走著走著就迷路了,也不知道是什麼神秘力量還是太大了,慢慢石棺逐漸消失,代替的出現了玻璃製品,各種瓶瓶罐罐和莎草紙被玻璃隔離保護了起來。說到莎草紙,不得不提一下上下埃及。下埃及指的是這個國家的北半部分,包括尼羅河三角洲;上埃及指的是南半下埃及部分和底比斯(現在的盧克索)。
上埃及:尼羅河河谷,懸崖峭壁舉目可見,之外就是沙漠。崇尚白色,國王頭戴白冠,國庫稱白屋。崇拜禿鷹神Nekhbet 納貝克,蓮花為象徵。
下埃及:平坦無際的尼羅河三角洲。下埃及崇尚紅色,國王頭戴紅冠,國庫稱紅屋。崇拜眼鏡蛇神Wadjet,莎草紙為象徵。
莎草紙這個其實就是用一種水邊的植物杆,壓平了再疊起來,一頓爆錘之後再壓平,幹了以後就是一種紙了,聽起來很牛逼,你用甘蔗也能做。
比如下邊這張紙,畫的是奧裡西斯的復活。之所以是綠色,不是為了炫技我們有顏料,復活後的是綠色的。這就是為什麼阿湯哥的木乃伊電影中會有一個叫」賽特的匕首「的神器。
做木乃伊是一個很複雜的工程,五臟六腑需要掏出來,然後香料什麼的塞進去,掏出來的器官會放到這樣一個罈子裡。下圖還不是最詭異的,詭異的是這幾張蜜汁微笑。比如第二個罐子。
再比如:這隻吐舌頭打招呼的貓,還有這隻笑開了花的黑狗,不對,是胡狼。
說到胡狼,讓我想起了各大遊戲廠商熱捧的角色,阿努比斯。
當然,細心的看客,可能發現了,三合一左下角的那張圖,可以看到有兩個用圓圈圈出來的地方,左邊是一個法老的名字,右邊是太陽神拉的名字。
這個時候,可能會有小朋友問了,老師老師,為啥沒有木乃伊和黃金面具的照片啊?
因為,不能拍照!不能拍照!不能拍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木乃伊館,大部分都沒有遮蓋,面部表情大部分比較正常,館內異常陰冷,只有一個頭部被裹了起來,我估計可能和盧浮魅影那個差不多,怕嚇壞了小朋友。
鎮館之寶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據說拍照會遭報應,當然也是不讓拍的,我只能說,站在那個面具前時,仿佛人會陷入其中一樣,沉浸的觀察面具上每一個細節,整個人精神恍惚飄渺的感覺,隨著保安的一聲No Stop(跟我學,T發濁輔音,拉長音,喏...斯倒普)而驚醒,那個面具確實沒有百度圖片上好看,大家還是百度吧。
時間在博物館裡不值得一提,轉瞬即逝,一轉眼就要閉館了,我認真數了下我也就參觀了大概1W多件,剩下大部分雷同的和完全不知其為何物的展品,就留給後世慢慢研究吧。踏出博物館大門的那一刻,仿佛跨越了兩個時空,一面是埃及自古以來的炙熱,一面是現代製冷技術帶來的清涼。
「唉,哈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