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巍峨華山奇,衡山煙雲黃山松。」祝融峰的雨霧,不僅以其忽晴忽雲、忽雲忽雨的千變萬化、造化神奇而讓人嘆為觀止,更以其天人感應般的如知人情、如通人意的通靈習氣,而讓人嘖嘖稱奇。裴說在《旅次衡山》中稱「嶽雨不因天」就是對南嶽天氣變化之神奇的真實寫照。
南嶽祝融峰一帶在地理學上是所謂雷區。這是由於所在地下的電磁特異現象或含有某種導電物質而引起的一種現象。南嶽衡山祝融峰歷史上沒有雷電傷人的記載和傳說。雷電無眼,這到底是何方神力使然?
祝融峰聖帝殿坐堂老和尚卻如此厚愛祝融峰這塊福地。他說:為了避免雷電傷人,這個殿堂從隋朝正式建立司天霍王廟以來,就請來了雷神駐殿,讓雷神賞祀人間煙火,接受信徒膜拜,永保雷電毋傷人命。的確,在今天的祝融峰聖帝殿,細心的遊客就會發現仍擺設有雷神的神龕。
只見雷神狀若力士,袒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鷹嘴利,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雷神室誥》云:志心皈命禮。高上玉霄府,雷霆洞淵宮。三境分真,九天演化。光會大羅之平喪,神通浩渺之天。拯水旱於下方,祛蟲蝗於歷劫,發弘誓願利濟眾生。大聖大慈,大聖大願。九天雷祖大帝,除災濟物天尊。虔誠的信徒來到祝融峰,他們除了朝拜聖帝外,深信雷神的神力,一定不會忘記在雷神前深深地軀上一躬或頂底膜拜。
人們在朝拜聖帝和雷神的時候,因香菸嫋嫋直上升天,可以通達神明,都會帶上香火來朝拜。燒香這一儀式包含著人對天地諸神的敬畏和崇拜,而香灰作為敬供後留下來的實體也自然成為神聖的結晶備受珍惜與膜拜。
在古代人們去祝融殿燒香,留下的香灰會特意帶走,包裝起來放在車裡、放在身上,放在床頭等,用於驅災闢邪,庇佑親人。「聖土緣」團隊深耕南嶽香火文化,在人們朝拜後的這個動作洞悉了一種文化衍生文創品,原材料100%取自南嶽寺廟香灰,通過科學技術和古法工藝製作而成,是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文創工藝新產品。有祝融火神、雷神佛像、車掛、吊墜、手串、風水吉祥物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