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讀了一本書《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書很短,看得快的話可能一個小時就可以讀完,但意味卻很長,裡面有三個問題需要我們窮盡一生去思考:
1.你為什麼來這裡?
2.你害怕死亡嗎?
3.你滿足嗎?
你還記得你為什麼選擇你大學所學的專業嗎?是因為喜歡,還是因為好就業?
你還記得你為什麼選擇現在的工作嗎?是喜歡嗎?還是因為這個工作可以養家餬口?
你還記得那些說走就走的夢,還有別人口中的詩和遠方嗎?你告訴自己,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可是你真的甘心嗎?
我們為了我們現有的東西而選擇對自己內心的渴望視而不見,告訴自己,別人也是這樣生活的,我只是個普通人,這樣生活沒什麼,我們費盡全力去阻擋自己「脫軌」的生活,卻發現生活並沒有以歌回報,而是以痛吻我們,越來越無趣的生活,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所有的問題,或許都可以在這本書的三個問題中找到答案。
這些問題或許在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時候毫不起眼,可是當我們一旦發現,就很難做到視而不見。
我們或許應該從機械繁瑣的日常中抽出一點點時間,來思考這三個問題,來想想我、未來和人生。
01我們要怎麼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
Purpose For Existing(存在意義)我們簡稱為PFE:當一個人弄清了了他為什麼存在,就相當於定義了自己的PFE。
自媒體賺錢,大家就一窩蜂地跑去做自媒體;都說區塊鏈大有可為,又盲目進入區塊鏈;朋友說插畫賺錢,又急匆匆地去學習插畫……
「以他人為坐標」的方法不僅不能幫助你找到自己的PFE,反而會拖垮你的人生。
我們需要分辨出什麼是自己想要做的,什麼是隨大流做的。
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當你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時候,很多人都會有生理反應,比如汗毛倒豎、戰慄、喜極而泣等。
02找到PFE後,該如何實現?
你找到了自己的PFE,卻想著我還需要準備一下,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你能完成嗎?
很遺憾地告訴你,即使你找到了你的PFE,你還是大概率的做不到,為什麼?
因為我們會被一些「瑣事」浪費精力,那些事情看起來只佔用你一點點的時間,因為足夠瑣碎,我們往往會忽略它。
生活如同大海,當我們不停的揮舞雙臂與逆流的海浪作鬥爭,當順流到來的時候,我們已經疲憊的抬不起雙臂了,甚至沒有力氣去抓住它繼續前進。
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瑣事就像是逆流,在不經意間消磨了我們所有的力氣。
我們總是把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放到以後:等退休後我一定要去環遊世界;等我有錢;等明年;等下一次……
可是,我們期望的那個未來,可能永遠不會到來,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等呢?
我們會因為不能滿足的渴望而不斷用其他事情來替代滿足感,因為不能去旅行,所以購買一件貴的大衣來獎勵自己;因為需要加班熬夜,所以買護膚品來獎勵自己······
我們不停的用其他方式安慰自己、獎勵自己、欺騙自己;告訴自己一切都是值得的,然後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我們永遠做不了自己真正渴望做的事情。
03對於死亡,我們不只有「恐懼」這一個選項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人一生有兩件事不可避免,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宿命,如果終其一生,我們都不曾找到過自己的PFE,我們是否會覺得恐懼?
如果,我們的人生僅剩下一天的時間,你會想要做什麼?還是像日常一樣去加班工作嗎?
大概率不會的,是嗎?
你想要做什麼?你會後悔什麼?這些問題,就是你需要去重新梳理的你的生活。
今天這本書就分享到這裡,當然了,想要通過一本書改變自己的人生也很不現實,就如古人所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還在紛擾世間迷茫而無所的你,或許可以看一下這本書,也許可以幫助你找到心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