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橫 微信公眾號:壹讀(yiduiread)
對於80後一代,「梅毒」的概念大多來自電線桿。
但是,只知道這個名字,未必代表著對它有更多了解。事實上,世界各國人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這個要命的病也屬於懵懂恐懼狀,並圍繞它做了許多既好笑又莫名其妙的事。
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在對待梅毒這件事上,各國人民歷史上都是怎麼瞎攪合的。
首先稍微科普一下得過梅毒的大牛
教科書上說,梅毒是由螺旋菌菌種「梅毒螺旋體」「蒼白球」亞種所導致的疾病,可以通過性行為,血液和母嬰傳播。在愛滋病還沒出現之前,梅毒是一種極其可怕的疾病,死亡率介於8%到58%之間,其中男性的死亡率較高。
你聽說過的很多歷史上的大牛都染過梅毒,尼採、貝多芬、莫泊桑、梵谷、林肯、甘地……不往下說了,說多了你都會對文化界和政治界的亂搞風氣感到絕望。
梅毒發作的表現為皮疹、皮膚潰爛等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到了晚期還會侵犯大腦,造成精神失常。上面提到的多位大牛臨終前都在精神病院度過。所以錢鍾書曾經在《圍城》中借方鴻漸之口說:「梅毒在遺傳上產生白痴、瘋狂和殘疾,但據說也能刺激天才。」
由於實在有礙觀瞻就不放圖了,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同學可以自行搜索。
這些病理表現和病理起源就交給醫學家們去研究,想說的是,其實「梅毒」只是中國人給它起的名字。被發現之初,這種疾病在各個國家的叫法都不一樣。
就梅毒的命名,歐洲各國展開了如火如荼的互黑
梅毒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因此天生自帶羞恥感。
15世紀是歷史記載梅毒開始爆發的時期,人們不了解這種病是哪兒來的,又愛面子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生活作風問題,羞憤之餘就把髒水潑到別的國家身上,對於梅毒的叫法開啟了喪心病狂的互黑模式。
在法國,這種病叫「那不勒斯病」。當時,法國本土並沒有梅毒。時任法國國王的查理八世為了擴張領土,1495年盯上了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經過毫不費力地圍城,那不勒斯被攻佔。查理八世正在沾沾自喜,沒多久就發現他的士兵們渾身都長滿了膿包,奇臭無比。那些被那不勒斯趕出來的妓女們也得了同樣的病。醫生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之前的醫學典籍裡完全沒有關於這種病的記載,只能確定這種病和男女關係有關。
Gerard de Lairesse的畫像,作者倫勃朗。Gerard de Lairesse他是一名畫家及藝術理論家,患有先天性梅毒。從畫像中可以看出來他的面部因為梅毒瘤已經出現了變化。
士兵得病,士氣自然大減,這也直接導致了查理八世的失敗。法國人對這種病恨之入骨,於是就把它起名為「那不勒斯病」。那不勒斯人自然不同意,把帳算到了法國人祖宗的頭上,管這種病叫「高盧病」——一般認為法國人的祖先是生活在古羅馬時期的高盧人。
查理八世的士兵潰敗回國之後紛紛返回家鄉。這些士兵都是僱傭兵,不都是法國人,他們來自四面八方——英國、德國、義大利、瑞士等等等等。結果這些人返鄉後也將梅毒帶了回去,於是短短幾年,梅毒在各國大爆發。
1495年,梅毒傳到了法國、瑞士和德國;1497年傳到了英國和蘇格蘭;1500年,匈牙利、希臘、波蘭、俄國也不幸中槍。這種疾病流傳如此之廣,以至於眾多今天高山仰止的名人都紛紛中招。
即便是高貴的貴婦,也沒辦法逃脫梅毒的詛咒
同樣,各國在給這個疾病命名時,也開啟了毫無依據的「地圖炮」。
義大利、英國和德國人管它叫「法國病」,因為是在法國參軍的人帶回來的;俄國說這是「波蘭病」,因為它是從波蘭傳過來的;同理,波蘭說這是「德國病」,丹麥、葡萄牙和非洲北部的一些地區叫它「西班牙病」
最終,中國人停止了對外地圖炮,轉向對內
梅毒不僅在歐洲肆虐,還漂洋過海到了亞洲。1498年,葡萄牙的達伽馬航海去了印度,也把梅毒帶了過去。東方民族沒有地域歧視,不過更喜歡拿宗教說事。位於亞歐大陸之間的土耳其人管梅毒叫「基督教病」。印度北部的穆斯林說這是「印度教病」。信奉印度教的人說,都是因為穆斯林他們才會得這個病的。這群人吵來吵去,一時也沒有結果,不過最後終於達成共識:都怪歐洲人。
互相詆毀的命名方式一路串聯了整個世界,最後止於中國。
1520年左右,梅毒入侵日本和中國,日本人給梅毒起名「中國疹」。中國人則非常善良地沒有把黑鍋扔出去,而是黑了一把廣東,給這種疾病命名「廣瘡」。因為當時廣州作為通商口岸有許多外國人出沒,梅毒就是這樣被外國人帶來在廣州登陸的。也因為患上梅毒後皮膚潰爛部分呈梅花的形狀,所以這種病又被稱作「梅毒」,並且沿用至今。
一直到1530年,梅毒的英文名字才統一為Syphilis。這個詞源自義大利醫學家弗拉卡斯託羅的一首詩Syphilis sive de morbo Gallico。詩篇開頭就說,這首詩是在講查理八世和梅毒。詩篇主人公Syphilis因為不敬奉太陽神,所以太陽神十分惱怒,將梅毒放出來降罪人間。這首詩在歐洲起到了極大的科普作用,許多人都是通過這首詩了解了梅毒這種病,於是主人公的名字也就成了梅毒的正式名稱。
那些胡搞瞎搞的治療方法
最開始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得了梅毒只能等死。後來人們摸清了梅毒的發病過程,也確定這種病大部分依靠性傳播,於是許多國家開始整頓妓院和公共澡堂(關於整頓公共澡堂的故事請戳 歐洲人泡澡堂的香(yan)豔(su)歷(kao)史(cha)丨壹讀百科)。
之後四百多年陸續研究出的許多藥物,還有許多土方法比如碘酒療法,汗蒸療法等,都沒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梅毒依然是絕症。
16世紀治療梅毒病人的場景
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現代人看來匪夷所思的療法,比如用樹脂做成藥膏治療,再比如,把人放在一個大盒子裡,腦袋伸出來,盒子裡放一個小盒子,小盒子裡放水銀,然後在小盒子下面點火,使水銀蒸發。效果顯著,很多人很快就死於汞中毒,再也不用擔心梅毒的困擾了。
嚴酷的事實是,從15世紀到19世紀初,一直都是使用汞劑用於治療梅毒的。直到醫生們發現毒死的人比病死的還多,才終於放棄這種療法。
到了20世紀,人們對於梅毒的治療才稍微走向正途。1906年,德國的動物學家理察 紹丁和皮膚科醫生艾瑞克 霍夫曼發現了梅毒的致病元兇: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
1909年,德國組織學化學家保羅 埃爾利希和助手在實驗室做實驗。他們新合成了一些有機砷化合物,逐步試驗篩選,最後發現第606號化合物可以殺死梅毒螺旋體。隨後的動物試驗和臨床研究也證實了這種這種砷化合物可以有效治療梅毒,並且和之前的療法相比副作用小了很多。這種藥迅速推向市場,成了治療梅毒的特效藥,據一些壹讀君(微信號:yiduiread)並不能完全證實的資料記載,列寧同志曾經使用過這種藥物,原因不明。
當時中國也用606治療梅毒。順便說一下,根據蔣介石前妻陳潔如的回憶錄,蔣介石也曾染過梅毒,並曾接受西醫「六零六」針液的治療。
民國時的廣告,「新制哈蘭士抗毒晶片,防治梅毒特效藥,與注射劑有同等效力」。
1928年,萬能神物青黴素被發現,它的治療效果比606還要好。不過青黴素需要進口,貨源緊張,非常不容易買到,所以價格很貴。一支普通的青黴素需要花掉當時一個傭人一個月的薪水。
1949年的電影《烏鴉與麻雀》裡有找不到盤尼西林的情節。盤尼西林是青黴素的英文名稱的音譯。
現在,青黴素依然是治療梅毒的最有效的藥物。梅毒病發早期,通過注射青黴素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
從那以後,梅毒才不再是致命的威脅。所以我們可以輕鬆地把它的歷史當做八卦談資,並嘲笑人類的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