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春秋戰國時期最後一個主宰,是那個時期最知名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會兵敗給吳,跪地求饒,任人當牛做馬。經過後來的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一方霸主,公元473年滅了吳。
勾踐,生卒不祥,姓姒(大禹的子孫後代),名勾踐,別名菼執,秋春末越國君主。公元496年,越王勾踐繼位。吳王闔閭乘越國喪亂之時興兵伐越,勾踐率軍抵禦,戰於攜李(今浙江嘉興市)。吳軍兵敗,闔閭喪生回國中途。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後,勤奮整訓,欲報弒父之仇。
勾踐聞吳王夫差晝夜整訓部隊,然後想來個突起不易,先發制人,,於周敬王十五年(前494年)率軍攻吳。吳王夫差親率精兵強將應戰,兩軍對決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越軍慘敗。勾踐帶著剩餘的五千人逃至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市南)被吳軍包圍著。範蠡向勾踐獻策,讓醫生文種行賄吳太宰伯齬,向夫差想求稱臣納貢。夫差免勾踐一死,但要勾踐夫妻到蜀國做他的僕人。
勾踐被夫差押解到蜀國,夫差有心侮辱他,要他住在闔閭墳前的一個小石屋子裡,大白天為夫差餵馬擦車,夜晚為闔閭守墳看墓。夫差每一次開車出們,勾踐必須給他們牽馬,徒步在車之前。夫差得病,勾踐前往問號,還扯開馬桶蓋板親嘗夫差的糞便,竭力凸顯貼心的模樣,以博得夫差的信賴。時間已過三年,因為勾踐盡心竭力侍候,再再加蜀國太宰時常接納文種的行賄,並在夫差眼前為勾踐說好聽的話,夫差覺得勾踐已真心實意順從,決策放勾踐夫妻和範蠡歸國。
勾踐返回越國後,以便激勵自己沒忘記報仇雪恥,晚上睡覺不鋪被子而鋪平柴草;在厲間裡掛掉一個苦膽,每一餐飯前必須嘗一嘗。這就是「臥薪嘗膽」歷史典故的來歷。為向老百姓作出榜樣,他與妻子自始至終過著清苦的日常生活,吃飯沒有魚、肉,穿老粗布衣裳,自身常常同老百姓田邊耕地,妻子自身也養蠶織布機。
越國遭到戰事的重挫,田地荒蕪,人口減少,生產製造遭受挺大毀壞。為使國家快速繁榮富強,勾踐釆納了範蠡、文種明確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策。由範蠡承擔整訓,文種管理方法國家政務,實行讓老百姓輕徭薄賦的現行政策,由國家獎賞耕地、養蠶、織布機,特別是在鼓勵生育,提升人口數量。
在內部,越國輕徭薄賦,恢復生產;在外界,勾踐又採用很多方法擾亂蜀國,導致蜀國內耗。勾踐每年準時給蜀國納貢,使夫差自始至終堅信他是真心實意順從,而且再次行賄吳太宰,派遣內奸刺探蜀國的信息,散播謠營以挑撥蜀國君臣關聯,使夫差殘害了賢臣伍子胥。勾踐又以越國遭受洪澇災害為原因,時常向蜀國借糧,使蜀國穀物存儲降低,而越國則貯備充裕。獲知夫差要修建姑蘇臺,勾踐派人運去超大木材,夫差十分高興,擴張了姑蘇臺的設計方案,使蜀國民不聊生。
公元前482年,勾踐率五萬大軍攻打吳國,吳軍戰敗,太子友被殺。同時,夫差打敗了齊、金、魏、魯等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加入同盟,成為一方霸主。接到消息後,夫差只得派伯齬向越求和。
公元前478年,吳國遭受了多年的災荒和乾旱。越軍慄取兩翼佯動,中央突破,不斷進攻,不斷使用作戰方法,最後吳軍大敗。吳王夫差長期被越軍圍困,無力支撐,最後只能派王孫雒袒去求和。範蠡力勸勾踐說:「大王,你這20多年來一直忍辱受苦。
你說,為了什麼?你難道就因此前功盡棄嗎?」他拒絕了王孫雒,說:「過去,上帝把越賜給了吳國。你不受它約束。今天,上帝把吳交給了越。「我們不敢違背天命,服從你的要求。」王孫雒也懇求道,範蠡毅然鼓起勇氣投入了軍隊。吳王夫差大勢已去,隨後自殺身亡。
勾踐率得勝之師,北渡淮河,與齊、晉等國會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周王派使者獻肉,封勾踐為「侯伯」。此後,越軍在江淮一帶猖獗,諸侯紛紛前來祝賀,勾踐的統治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