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多圖預警)
編輯:天津漫聯數娛小編
很多接觸到漫畫崗位劃分的同學,可能對能夠最終決定故事表現的漫畫分鏡崗位羨慕不已,想要知道更多關於分鏡知識的細節。今天,小編就結合《星際牛仔》這部動漫中的神作,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漫畫分鏡的基礎知識。(喂,拿動畫講漫畫分鏡是不哪裡不對啊?!可是,我喜歡啊~)

Scott McCloud在《Understanding Comics》一書中,將漫畫兩格之間的跳動(畫格間的時空流動)依照連續性分成六類:
1.瞬間到下個瞬間(moment to moment) 2.動作到下個動作(action to action) 3.主體到另一個主體(subject to subject,還在同個事件或場景間,但是鏡頭主體轉換) 4.場景到下個場景(scene to scene) 5.概念到概念(aspect to aspect,這個大約就是所謂的蒙太奇,兩格之間沒有必然的連續性,只是概念和氣氛上的連接) 6.完全不相干(non-sequitur)


(由遠景的空間門描繪,到細節的顯示屏的信息,給人描述出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主角將要進行的故事主線,「抓捕賞金通緝犯」。實現由場景到場景的視覺信息傳達。)

『分鏡』一詞源自於電影,在漫畫上我們也可以將之稱為『分格』。
大家都知道的,漫畫包括有單幅漫畫,四格漫畫,連環漫畫,
及現在正在被研發的互動漫畫,而,『分鏡』則專被用在連環漫畫上,
它在漫畫的製作上扮演著『詮釋者』的角色,意在將漫畫裡的事件的:
1-『發生順序』
2-『觀察角度』
3-『事(物)件與事(物)件的關聯』
4-『節奏和情緒』
5-『虛與實』
詮釋出來,將之編輯成我們所見的漫畫。


這就像寫文章裡的文法一樣,將一些文字詞句編輯成能另人讀得懂的規則, 它有時更能左右讀者閱讀文章的情緒及反應,相對的, 漫畫的分鏡旨在製作一種閱讀規則,並藉由這種規則詮釋事件與對象, 分鏡觀念清楚的作者能隨心所欲地控制其作品給讀者的感覺, 即使無趣的故事也能以精彩的分鏡技巧而被詮釋得有趣。


那麼,漫畫的分鏡和電影電視的分鏡又有什麼不同呢? 電影和漫畫各有其表現上的特性,電影利用連續影像與聲音, 而漫畫則是利用圖像及文字。

『天才小釣手』的作者矢口高雄先生告訴我: 圖像擁有情境描寫的特性,而文字則擁有心理描寫的特性,兩者合而為一就是漫畫。
因篇幅限制,本篇就不寫太長了,後續會再寫第二部分及往後的內容;對分鏡(或任何漫畫崗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我的博客「漫聯數娛」。
以上內容由天津漫聯數娛集團小編整理編寫,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次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