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極力鼓吹印度製造
13億人口大國近些年來一直想要複製東方大國的崛起模式,極力鼓吹印度製造,試圖摘掉自己「萬國裝備」的帽子,將本國徹底從軍火進口國變成出口商。但是新德裡卻苦於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種種自詡「王炸」的裝備也乏人問津。為了更好的扶持本國的軍工製造業,莫迪正在大力推動印度武器發展計劃,當印度軍方在多國武器中進行選擇時,印度製造無疑將成為軍隊裝備的優先選擇。
有印媒表示,在這種「不選好的只選』對的』」的政策指引下,印軍的未來實在堪憂。要知道,印度之所以會被稱為「摔機大國」,就是因為印度國產戰機常常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除此之外,印度各類裝備在試驗過程中發生過的「烏龍事件」也不勝枚舉。
莫迪野心受挫
但是這些「意外」都阻止不了莫迪接下來的舉措。眾所周知,莫斯致力於將印度打造成為亞洲第一經濟、軍事、政治強國,前幾年印度經濟的增長速度也確實亮眼,但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一朝回到了解放前」。除此之外,數次申請入常均被否決,國內甚至還因為新修訂《農民法案》發生了大規模農民暴動,這導致莫迪的政治野心又一次落空。因此他只能抓緊機會努力發展軍事,為自己「爭口氣」。
莫迪為了本國製造,只選對的不選好的
為了讓印度製造大放異彩,莫迪可謂是煞費苦心。據印度「防務論壇」網站12月9日報導,印軍已經批准採購了400多門新型拖曳式國產155毫米口徑榴彈炮,而該款榴彈炮之所以能在與以色列榴彈炮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主要有兩個原因。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支持印度製造,其次才是印軍認為改款榴彈炮的射程更遠。
事實上,該款榴彈炮在前不久試射時還發生過炸膛事故,導致數名科學家和士兵傷亡。研發工作一度被叫停,直到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表示,自己已經找到了事故發生的原因並且能夠加以改進,才被允許繼續研發。官方透露問題主要出在了炮膛承受力上,據稱,試射時為了增加射程,炮彈的發射藥已經遠遠超過了炮膛的承受極限。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只要減少發射藥就可以了,但是有人質疑,這樣的話,那麼該款榴彈炮的唯一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因此,之前軍方的採購意見也產生了巨大分歧,有人堅定站隊莫迪表示應該支持國產,也有人表示武器與其他工業製品與所不同,應該「英雄不論出處」一視同仁,哪一個性能更優就選哪一個。最後還是新德裡一錘定音,選擇了印度國產榴彈炮。
印度方面誇下海口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為了能順利爭取到這次機會,也對軍方誇下海口,聲稱有能力在18到24個月內向印軍交付超過200門新型榴彈炮。莫迪計劃未來將採購的400門榴彈炮一起部署在邊境,妄想可以「吊打」對手。
雖然官方對此前發生的事故避重就輕,但是俄羅斯專家卻一針見血的指出,印軍在該款榴彈炮剛剛發生嚴重事故不久就敢裝備到軍隊,難道真的不怕戰場上武器不長眼再次炸膛,炸死自己的士兵嗎?狠話還是不要說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