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綜藝節目不少,能獲得全網好評的好像還未曾出現過,綜藝節目跟影視劇比起來話題更多,可能明星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把自己送進輿論的漩渦。
最近,《這就是灌籃》正在熱播中,籃球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非常有流量的素材,將打籃球做成綜藝節目,也吸引了很多籃球愛好者的目光。
體育競技類的節目是所有綜藝節目中最特殊的一種存在,絕大多數的綜藝節目都需要偶像或者流量明星提升節目的收視率,但是體育類節目並沒有這個需求。
節目的受眾群體男生較多,直男更多,他們更喜歡暢快淋漓的看籃球,很少有人會喜歡那些唱歌跳舞的偶像,這一點從彈幕上就能看得出來。
明星很多的綜藝節目中,彈幕上話題永遠都是明星,籃球類的綜藝,彈幕說的基本上都是籃球領域的話題,實力分析、誰投籃準、誰喜歡單打獨鬥等等,唯一會提到明星的,就是觀眾們在呼籲刪掉那些男團的鏡頭。
就拿《這就是灌籃》舉例,節目組特意邀請了男團開場表演,在籃球選手比賽的時候也會把鏡頭切到男團加油打氣的畫面。
看似很和諧,可觀眾們不買單,「直男」們很討厭這種男團出現在一檔充滿雄性荷爾蒙的節目中,如果男團換成女團,效果可能會好的多,這應該就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吧?
那麼問題來了,這檔節目的觀眾憑什麼將偶像拒之門外?
節目組想的很簡單,他們更希望用這些男團來吸引一些女性觀眾,這個想法也確實實現了,每次男團在表演的時候,彈幕上總有女生為男團們加油打氣,喊著哥哥好帥。
如果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節目組完全有理由將偶像請到舞臺上,除了這一點,節目組還揣摩了觀眾的心理,他們早已預料到這種排斥偶像的話題會出現,這對節目來說是好事。
有話題才有熱度,如果沒有男團,話題只有籃球,未免太過單一,觀眾就只剩下熱愛籃球的男性觀眾了。跟這部分人比起來,不熱愛籃球的人明顯更多,偶像所帶來的收視率也是可以跟籃球愛好者拼一拼的。
節目組有理由找來男團,但是觀眾們是沒有正當理由拒絕男團的,男團的出現也沒有影響到比賽,這一點毋庸置疑,男團們唱歌、跳舞、化妝是他們的職業。
吳亦凡、鹿晗都是唱跳明星出身,籃球技術都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吳亦凡,曾經還打過職業,這一點是籃球愛好者也要承認的,他的實力已經勝過很多人。
絕大多數男性都會對籃球有一種熱情,就算他不打籃球,也不妨礙他們喜歡,這些出現在節目中的男團偶像,在私下可能也是籃球愛好者,也會抽空換上籃球鞋,叫上幾個人奔赴球場,跟場上的對手們展開激烈的身體對抗。
《這就是灌籃》的節目組本就非常擅長引起「糾紛」,輕鬆剪輯一番,就能讓某位球員成為單打獨鬥、品性不好的人,面臨千夫所指的下場,更是熱衷於挑起學院派和街球派的矛盾,讓雙方球迷沉迷吵架無法自拔,在這個操作上,很多沒有話題的綜藝是可以向他們學習的。
再通俗一些講,《這就是灌籃》的屬性就是綜藝節目,如果要看純粹的打籃球,可以去CBA和NBA,路人王也可以,沒有必要在一檔綜藝節目上糾結。
你認為男團出現在體育競技節目中是否合理?歡迎在下方評論。
作者:文娛鋪,原創不易,點讚關注,評論互動,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