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文化與三次元:那些日本大學生使用後會引起反感的宅語言

2021-01-15 178ACG

當今社會「動漫控」已經被廣泛接受。

而對於如今的大學生來說,喜歡動畫和漫畫,也就是說「宅」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再加上智能機的普及更是讓人們能夠輕易地在網絡的世界享受自己喜愛的動漫作品。因此也就衍生了擁有獨特語言組織的宅文化·網絡文化等等。

然而在這些宅·網絡用語中,也有讓同為宅人卻感到反感而避免使用的內容。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是身為宅人的你不樂意使用的呢?

■請告訴我們身為動漫控但是自己絕對不會使用的宅語言

●「銀魂」裡出現的「おぃぃぃぃ!」(噢喂喂喂餵!)等等吐槽性的語言

·要是說出來的話就顯得自己是個死宅,太羞恥了所以絕對不會說(女性/23歲/短大·專門生)

現實中絕不會用!(女性/22歲/大四)

會生氣(女性/20歲/短大專門生)

光看我也會覺得羞恥(女性/22歲/大四)

●バブみ(指從年齡小的女孩子中感受到了母性的光輝)

羞恥度太大了(女性/23歲/大四)

有時候根本無法準確傳達(男性/20歲/大一)

用的人讓人噁心(女性/19歲/大二)

被不懂的人聽到了會嚇到人家的感覺(女性/22歲/大三)

●ワロタ(不好意思我笑了)(意思為笑了,「笑った」的變形)

太網絡化了(女性/21歲/大二)

真的聽到的話會覺得噁心(女性/19歲/大一)

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傻子(女性/19歲/大一)

真的不喜歡(女性/18歲/短大專門生)

●ジョジョ語(JoJo語)(「JoJo的奇妙冒險」中獨特的臺詞效果音)

沒有用的機會╮(╯▽╰)╭(男性/25歲/研究生)

朋友在用,嚇到我了(男性/20歲/大二)

說出口就覺得很羞恥(男性/21歲/大四)

會被人知道自己喜歡JoJo,然後暴露自己是個宅。(女性/20歲/短大專門生)

●其他

柯南的「真相只有一個!」。好像有點得意忘形的感覺。(男性/22歲/大二)

健次郎的「你已經死了」。實際說出口的話自己反而會被嚇到。(男性/21歲/大四)

所有黃段子。在人前絕對說不出口。(女性/18歲/大一)

銀魂和JoJo等漫畫作品裡的流行語,雖然擁有極高的人氣,但是由於和日常生活交集太少因此避免使用的人比較多。

怎麼樣啊?只是閱讀的話沒什麼感覺,但是一旦說出口就會覺得過於羞恥而避免使用的宅語言還是挺多的吧?大家有類似的宅語言·網絡語言嗎?

調查渠道:mynavi學生窗口

調查日期:2017年1月

調查人數:喜歡動畫·漫畫的250名大學生(男性123人、女性127人)

十一區網友評論:

不想用智障這種詞。(孩子你很溫柔(づ)づ)

黃段子

比起www(日語是「草」。因為日本人用w表示笑,w越多笑得越大聲,www像草。)還是喜歡ワロタ(笑)。

雖然知道區別。。。

沒有適用對象。。。(孩子你是單身太久了麼)

相關焦點

  • 和「三次元」的人們聊一聊,究竟什麼是「二次元宅」
    為了消除這種可能存在的隔膜——或者說,為了打破二次元與三次元之間的「次元之壁」——或許有必要採用一種三次元通行的話語方式,來嘗試闡述一下這個絕對不可能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究竟什麼是「二次元宅」?什麼是「二次元」 「二次元宅」作為一個指稱特定文化主體的名詞,是由「二次元」和「宅」這兩個詞語合併而成的。
  • B站都披上了橋本環奈的顏色,當三次元入侵二次元,你會喜歡嗎?
    在這裡我想討論的是,把三次元偶像拉入二次元主打的遊戲,B站真的這麼想「去二次元」嗎?還是說要打造一個只屬於中國的御宅文化?原因是,我們接觸的動畫、漫畫、遊戲,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日本的。無論是深度的阿宅,還是圖個樂的淺宅,大都會一些「呆膠布」啊,「雅蠛蝶」之類的日文,有些阿宅雖然不會說日文,但卻可以聽懂不少番劇裡常見的日文,這也說明了中國的御宅文化,還是很受日本的御宅文化和內容的影響的。
  • 「宅文化」的前世今生
    雖然不少人都對「宅經濟」略知一二,但對於「宅文化」的來龍去脈卻較為陌生。 而這,便是本文撰寫的目的所在。 一、「宅文化」的前世今生一般認為,「宅文化」源自於日本。漢語中的「宅」,指的是住所、住宅;而日語中的「宅」,則是「御宅族」(英文為Otaku)的縮寫,這是由日本著名漫畫家中森明夫於1983年提出的,用以描述那些痴迷於動漫並全身心投入的群體。
  • 後疫情時代「宅文化」當興,品牌要怎麼做生意?
    從小眾到大眾的中國式宅文化宅文化源自於日本,1983年由日本著名漫畫家中森明夫在漫畫作品中提出,日本語是「オタク文化」,背景是漫畫和電子遊戲的流行,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衰退宅文化在年輕人中更加風靡。日本宅文化往往與「腐」聯繫在一起,一定程度是頹廢、消極、落後,一些人甚至終身不出門,1988年日本發生著名的117事件(又稱「宮崎勤事件」)引起社會對「宅」族的恐慌,此案與當時宅文化大肆宣揚兒童色情與部分低俗題材相吻合,使得宅文化在日本社會成了貶義詞。中國宅文化與日本的「宅腐文化」截然不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宅」到「宅文化」,「宅」影響了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這裡的「宅」作為名詞和動詞使用。名詞主要有住宅,住所之意,和我們現在的家沒太大的區別。作為動詞,比如:我王來,既爰宅於茲。——《書·盤庚上》這裡的「宅」就是居住的意思。我們今天要講的「宅文化」中的「宅」我認為是一種形容詞,它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一種文化,是像「宅」的一種生活方式。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宅文化」。
  • 「宅文化」時代來了,品牌要怎麼做生意?
    人們會發現宅家的好處,疫情結束後宅文化會繼續風靡,變得大眾,只不過到時候的宅會從「被動宅」變為想出門就出門、想在家就在家的「自由宅」。年由日本著名漫畫家中森明夫在漫畫作品中提出,日本語是「オタク文化」,背景是漫畫和電子遊戲的流行, 80 年代後期日本經濟衰退宅文化在年輕人中更加風靡。
  • 歐美宅推出2010年代神作動畫列表,日本阿宅有話要說
    說起對日本動漫的狂熱心情,歐美那邊的動畫宅要是瘋起來的話,也能夠讓日本的阿宅們嘆為觀止。日本那邊的動畫宅有其生態圈,歐美的日本動畫愛好者也有其生態圈,這兩大生態圈碰撞起來的話,有時候會發現挺有趣的事情。
  • 這麼點老婆還敢叫阿宅?二次元文化成為主流,宅家有什麼不好
    這麼點老婆還敢叫阿宅?二次元文化成為主流,宅家有什麼不好 2020-12-14 11:54  真戀official
  • A站B站的宅文化到底是啥樣的
    微信公眾號:場景實驗室作為新一代年輕宅男宅女聚集地的彈幕視頻網站AcFun(A站)和Bilibili(B站),將曾經更為小眾的二次元「宅文化」進一步展現在大眾面前,就算你沒有專門去看那些動畫、漫畫和遊戲,但一定也聽過
  • 《不求上進的玉子》:當大學生因宅頹廢,他們的人生該如何自救?
    一這部2013年上映的日本電影,由山下敦弘執導,講述了一位女大學生,一年四季宅在家,靠父親一個人照顧,不求上進的故事。山下敦弘是一位非常關注細節刻畫和人物內心塑造的導演。他的電影,擅長以諷刺的手法直達觀眾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和感悟。
  • 打破次元壁,這位上海萌妹COS四宮輝夜,俘獲日本阿宅的心
    國內的吃瓜網友也很喜歡看來自日本的沙雕迷惑行為事件,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國內網絡平臺上那些以搬運日本推特消息為主的營銷號,會這麼一直都有人氣。而這種影響其實是相互的,日本那邊最近在網絡上很火的話題,會迅速影響到國內,國內不少的網絡內容,以及部分國人,反過來也能在日本的社交網絡上引起比較大的話題。
  • 宅文化在華紮根?日本2.5次元舞臺劇在中國很火爆
    【PConline 資訊】對於日本漫畫,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吧。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展,不少日本漫畫與動漫正逐步被普及,不少小夥伴都成了日本漫畫與動漫的粉絲,據日本媒體報導,被譯為「宅男·宅女」的御宅文化逐漸在中國紮根,基於日本漫畫原作被稱為「2.5次元」的舞臺劇吸引了大量年輕人。
  • 日本三鷹女高中生被刺殺 媒體曝光犯人是「動畫宅」
    日本三鷹女高中生被刺殺 媒體曝光犯人是「動畫宅」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10-10 11:47:33
  • bilibili彈幕攻佔淘寶:宅文化的強勢滲透
    儘管如此,並非所有人都樂於使用彈幕。之前國內出現的影院試水彈幕電影,公眾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過於密集的彈幕反而影響了節目欣賞,諸如「233」等看似沒啥意義的刷屏彈幕也令人心生厭惡。這裡引出另一個問題:彈幕的忠實使用者是誰?他們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 二次元葬禮,會是阿宅的又一次社會性死亡麼?
    「三次元的婚禮,是二次元的葬禮。」三是三,二是二,很少有人會把兩者聯繫在一起。放在五六年前,加入你在貼吧搜索「二次元葬禮」,可能會出現一篇蓋了好幾千樓、悼念艾斯等死亡動漫角色的盤點貼子。真要開一場「二次元葬禮」,來紀念喜歡過、入宅過的三次元阿宅,又會是怎樣的情景?
  • 為何二次元這麼討厭「飯圈文化」?其實跟二次元宅的年齡有關
    但我想說的是,其實咱們並不是一味地排斥所謂的「飯圈文化」,而是有比較深的理由的。畢竟二次元圈子中本身就有「飯圈文化」的存在,錯的並不是「飯圈」,而是「飯圈文化」中的部分人的言行。或許,咱們可以從觀眾們喜歡某個角色的出發點入手,去解釋「飯圈文化」被二次元圈子所討厭的原因。
  • 淺夏動漫布局ACG宅文化市場 獲日本角川注資
    淺夏動漫戰略合作高級副總裁 吳曉禹  獲得日本ACG宅文化龍頭首肯,助力中國文化輸出  在淺夏動漫之前,很少有中國IP能夠獲得日本ACG行業龍頭企業的肯定和注資,淺夏動漫的「能人所不能」,來自於其強大的原創能力和對
  • 偽娘陷阱:日本動畫總愛畫女硬說她是男人?歐美宅宅表示被騙慣了
    你曾不曾在日本動畫當中看到美少女,後來才驚覺「她」竟然是個男人,是個美麗的偽娘呢?據說歐美宅宅會使用「Japanese Trap」也就是「日本陷阱」這個詞彙,專門指稱日本動畫角色各方面都表現得像女人,實際上卻是男人的現象。
  • 為什麼越來越反感二次元?阿宅越來越難,不敢稱自己為「二次元」
    由於現在在網絡上討厭二次元的群體越來越多,很多阿宅已經不敢稱呼自己為「二次元」了。我們在三次元中發生的不好的事情、不被理解的行為,都能在二次元和二次元這個同好圈子裡得到理解。很多動漫迷都沉浸在二次元的世界裡,為著屏幕中的人歡笑和流淚。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二次元迷卻發現,這個自己熱愛的這個圈子,逐漸和自己最初喜歡的那個世界,越來越遠。
  • 日本「宅經濟」發掘虛擬世界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 豐在日本這樣一個只要不犯法、不妨礙他人,愛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多元社會氣氛下,「宅經濟」得到充分發展,甚至延伸到虛擬世界。日本媒體此前報導稱,一名叫近藤顯彥的日本「宅男」在推特上宣布,要與虛擬歌手初音未來舉辦結婚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