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屋頂璀璨琉璃背後是勞動人民的血淚和哀嚎

2021-01-12 騰訊網

在《甄嬛傳》中有一個著名的橋段。它就是當劇中的敬妃向甄嬛吐露心聲時說,她的宮殿裡地上有多少塊磚,磚上有多少塊裂紋,她的宮殿房頂上有多少塊琉璃瓦片,她都記得一清二楚。因為皇上很少來到我這裡,在這漫漫長夜裡,我要是不去數數瓦片,不去數數磚頭,我真的不知這日子該怎麼度過。

可見,琉璃瓦在皇宮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事物。

它既然用在皇宮裡的每處宮殿中,就足以證明他的製作工藝是十分的考究。

在紀錄片《養心殿的秘密》裡,就呈現了琉璃瓦的珍貴以及修復它的難度,還完美復原了古代琉璃瓦複雜的製作工藝。

故宮具今建造已有500多年,這期間,風吹日曬,各個部分都相應有或多或少的損耗。首當其衝的就是故宮的屋頂——琉璃瓦。

在紀錄片中,修復琉璃瓦時,光準備工作就用了兩年之久。首先,每個琉璃瓦都要逐片檢查,看看有沒有損壞亦或和旁邊的琉璃瓦之間有沒有縫隙。其次,將所有的琉璃瓦都一一標記上相應的序號和方位,方便日後歸位。然後,將上面有標識的琉璃瓦進行相關拓印。其中以「嘉慶五年」的標識數量最多。最後,壞了的瓦片送至專門的傳統手藝琉璃廠進行相關修復。

傳統手藝的琉璃廠燒制琉璃,沒有機器化,也沒有流水生產線,火裡來,水裡去,經過好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全部依靠手工製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因為琉璃瓦用在皇宮,就要特別精細。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所以世上沒有兩款一模一樣的琉璃。

從這可以看出古代的工匠,為了製作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富麗堂皇,數量巨大的琉璃瓦是多麼的不容易。

那琉璃瓦為什麼要叫琉璃瓦呢?因為它和琉璃很像。

琉璃又是什麼呢?在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一件琉璃器皿。考古學家程來自於公元7世紀,來自東羅馬地區。它有點像我們現在的汽水瓶,一個綠色的瓶子,細脖,大口,大肚。這個琉璃瓶子,它的外觀和我們的琉璃瓦非常相似,而它們發光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位置的材質也就是它的表層也是相同的,恰好是因為這個陶土裡面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矽元素被它燒制出來,掛在了表面,從而形成了類似琉璃的材質。

後來在漢代,張騫鑿空西域,開啟了亞歐貿易往來。琉璃工藝因此流入我國,並深受當時統治者的追捧和熱愛。所以,自己的宮殿上也要以明亮的琉璃瓦為頂。

只是這些精美的琉璃瓦進了統治者的王宮以後,幾乎都是與那些長期默默守在故宮裡,見不到皇帝的妃子長相廝守,與她們彼此伴隨著。它們根本得不到多少被賞識,被重用的機會。

而底層的這些吃苦受累的匠人們去無片瓦遮身,他們所製造的這些工藝品自己反而卻用不上,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相關焦點

  • 故宮有15萬平方米的建築,屋頂為何沒有鳥屎?多虧古人的聰明才智
    而在前段時間我和一位從北京回來的朋友聊起了故宮,他說故宮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因為在故宮屋頂基本上是不會有人打掃的,但卻一直都十分乾淨,甚至連一丁點鳥屎都看不見。聽他這麼一說也好像是,前段時間我到北京旅遊的時候,故宮的房頂的確非常的乾淨,但是按道理來說故宮的樹也不少,應該是小鳥最活躍的地方才對,但為什麼卻一點鳥屎都看不見呢?難道是有人每天都進行打掃嗎?
  • 故宮屋頂沒有「鳥糞」,600年來「鳥不拉屎」?專家道出奧秘
    故宮屋頂為什麼600年來沒有鳥糞?專家道出其中奧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喜歡在工作之餘出門旅行,不僅可以領略祖國不同的風光,而且還能放鬆心情,放寬眼界。而要說到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故宮。
  • 為何故宮屋頂「沒有鳥屎」,遊客細心觀察發現,可能和這三點有關
    為何故宮屋頂「沒有鳥屎」,遊客細心觀察發現,可能和這三點有關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但是千百年來我們的文化和傳統並沒有丟失,而是隨著時間很好的傳承了下來,比如我們的漢字、我們的儒學經典、我們的傳統美德等等。
  • 故宮的屋頂為何鳥不拉屎?修建故宮的工匠是靠這樣支走飛鳥的
    說到故宮,很多人都知道,那是我們首都最具有歷史、文化、政治意義的地方,每天去到故宮旅遊的人不計其數,故宮一方面想接納多些遊客,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另一方面又必須考慮到對故宮的維護,畢竟故宮是我們中華民族至高無上的瑰寶。
  • 故宮,「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原因並不僅僅是它的威嚴壯闊!
    確實,故宮始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經歷600年的風雨滄桑,可故宮的屋頂,不論任何時候去仔細觀察,放眼望去,都是滿眼五彩斑斕的琉璃世界,氣勢宏大而十分乾淨。特別是在尋常人家屋頂常見的厚厚的塵埃苔蘚,還有那些不和諧的鳥屎……這些,正常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這在故宮的屋頂,幾乎屬於絕跡狀態!當然,首先可以肯定,故宮屋頂人為打掃的頻率並不高。
  • 幾百年過去了,為什麼故宮屋頂都沒有一粒鳥屎?原來大有玄機
    幾百年過去了,為什麼故宮屋頂都沒有一粒鳥屎?原來大有玄機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有人說,因為每天都有工作人員打掃,可那樣太耗費人物力了,不划算也沒必要。根據專家的分析,我國房子屋頂之所以不用打掃,原因在於屋頂材料,故宮建築屋頂鋪滿了各色的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的一種,因為作用於黃色的駐軍,其他顏色的琉璃瓦窯花園中用於花園,這些琉璃花表面的表面含有量光照射之下發出耀眼的光芒,一般的鳥卻根本不敢靠近,而且故宮房屋的房簷上沒有人。
  • 名器「琉璃」,價比玉高,為何常被古人用作建築材料?
    去過故宮的你,可能沒有留意過故宮那明黃色的琉璃瓦,畢竟此處經典甚多,總有些小細節會在不經意間溜走。其實,不單單是清朝,在我國的封建年代,琉璃可是陶瓷藝術中的精品,它的身上背負了封建等級的圖騰,是一種價高玉器的神秘存在。讓我們走進琉璃,來欣賞一段古今共情的美麗畫卷。
  • 為何沒小鳥在故宮屋頂拉屎,看完設計原理,實在很佩服古人的智慧
    目前在中國這麼多城市之中,每處都能看到特色的景點,其中有些人特別喜歡看歷史古蹟,故宮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當大家參觀遊覽故宮之後都很疑惑,為何沒有小鳥在故宮屋頂拉屎呢?故宮是屬於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的宮殿,相隔至今已經有多年時間。佔地面積很大,大小不同的房間數量有九千多個,房屋基本上都是屬於木質的結構,至今保存很完整。
  • 有一座宮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大,普通的一根柱子都是無價之寶
    在大家的印象中,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一座宮殿,更是整座故宮等級最高的宮殿。但是,如果說有一座宮殿比故宮最大的宮殿太和殿還要大,甚至比它的等級還要高,有多少小夥伴相信呢?說實話,起先連我自己也不相信,直到親眼看到了這座宮殿我才相信。
  • 故宮屹立600年,為何屋頂從沒鳥屎?專家勘察發現其中大有玄機
    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咱厲害的北京故宮,它的屋頂從來沒有鳥糞和,到底是人們誇張的,還是真的?我們接著看北京故宮以前被稱為紫禁城這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它地理位置優越,北京暗喻中心,建築面積72平方米,宮殿大小約70座,房屋9000餘間,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真是驕傲!
  • 故宮屋頂為啥沒有鳥屎?專家道破玄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但理論上講,鳥兒想在哪裡拉屎真的沒有人可以預判和阻止,那麼有的人會問了,故宮這麼雄偉壯觀,它的房頂那麼亮燦燦得,為何就從來沒有看到過鳥糞?有專家介紹,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這亮閃閃的瓦片上,而這些瓦片為何能阻止鳥兒亂拉糞便呢?
  • 從六個方面試解故宮屋頂上為啥沒鳥屎,力求最全面,你看有道理麼
    首先就是建議去海邊,那種海天相連、寬廣無垠的氣勢一下子就會讓人折服;其次是建議選擇去北京故宮看看,數百年歷史的滄桑變化,在這個地方得到了完美的呈現。置身其中,感受它的宏偉和廣袤,仿佛穿越了時空,心靈一刻間就會變的開闊而釋然了。
  • 非遺傳承,風華絕代——介休琉璃
    白居易的這句詩,說明了琉璃保存不易,但在山西省介休市,仍有大量保存完好的琉璃建築和琉璃飾件,在這裡講述著傳統琉璃燒造工藝的故事。 【段青蘭】 修建同蒲鐵路時,介休地段曾出土過三件北朝時期的琉璃俑,目前保存在山西博物院,這是有關介休琉璃較早的記載。
  • 故宮官方解讀大展細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正在故宮午門展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展示了數百個紫禁城歷史細節。故宮近日出版《丹宸永固》展覽圖錄,並發布解讀視頻,讓策展人和文物專家解讀展覽中的那些知識點。策展團隊成員趙鵬說,此次大展以明線和暗線兩條線索展開,明線是故宮歷史時間軸,暗線則是表達勞動人民的智慧。比如展覽中展出的「樣式雷」長春宮燙樣,反映了古代人是如何建造宮殿的。燙樣就是古代建築的設計模型,文物專家在視頻中展示,長春宮燙樣可以拆成很多組件,每個部件都標明了尺寸。揭開燙樣屋頂,能看到長春宮戲臺裡的畫是蘇氏彩畫,燙樣已經達到如此精緻的程度。
  • 航拍海口人民劇場一帶夜景 璀璨迷人
    1月7日晚,高空航拍夜色中的海口人民劇場一帶城市景觀,璀璨迷人。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攝1月7日晚,高空航拍夜色中的海口人民劇場一帶城市景觀,璀璨迷人。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攝1月7日晚,高空航拍夜色中的海口人民劇場一帶城市景觀,璀璨迷人。
  • 600歲的故宮角樓究竟有多少個角?並不難統計
    故宮建立在元代皇宮的基礎上,元皇宮被拆除之前,其城牆的四角有三層屋簷、琉璃屋頂做法的角樓,而元代文學家陶宗儀所著《輟耕錄》就有著專門的記載。 故宮角樓由明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至今仍保持完好,其平面布置為近似45度方向對稱的十字形,且沿著城牆交點的裡側的兩個方向適當延長,以增強建築穩定性。
  • 為什麼故宮的金鑾殿上有十隻吻獸,又有何寓意?
    北京故宮鳥瞰吻獸指的是中國傳統建築屋面上的一種特殊的飾件,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神獸仙人,一般被安放在屋頂的正脊,垂脊和岔脊上。其作用在於對建築屋頂正脊兩端的木質構建施加壓力使其緊密結合。此後隨著歷史的發展,吻獸的形象也逐漸變得更為豐富,從而在原本加固建築的使用價值之外,增添了裝飾的文化藝術價值,而且各吻獸形象也有著不同的寓意。
  • 七旬老翁中天總部前自焚,韓國瑜喊話蔡英文:人民血淚的聲音,你聽見...
    昨日深夜11點,韓國瑜以《人民血淚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同時,韓國瑜透過這次事件呼籲執政黨,現在全臺灣的百姓正因為失去言論自由而民怨沸騰,執政者居上位,應該想的是如何傾聽人民聲音,如何將權力用在對的地方,期盼執政黨能因此事而有所警惕、懸崖勒馬,不要再繼續傲慢下去、置百姓的心聲於不顧!
  • 京郊一個村莊的過街樓,為何和皇家一樣用黃琉璃頂?
    明、清以來,燒造琉璃的技術有了很大發展,釉色及品種都有增加。釉色從黃、藍、綠三色發展到翡翠綠、孔雀藍、紫晶、黑、白等十多種。品種從一般磚瓦發展到建築裝飾附件,如:獸頭、螭吻及室內用品的「繡墩」(或稱「坐墩」)以及其他器物。故宮、頤和園、皇陵等皇家建築和每次大修、改造使用的琉璃磚瓦和飾件,基本都由琉璃渠窯燒制。
  • 故宮,你知道這些「不靠譜」國寶嗎?
    前段時間重溫《明朝那些事兒》,恰逢故宮建成六百年大慶……剛過,帝都又冷得滴水成冰,終於進入難得的淡季,網上預約了門票,重溫故宮。 除了廣場上的地磚被這些年如潮的人流踩踏得更加斑駁了,故宮的建築外觀和參觀路線沒什麼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