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聲音】美軍未來電子戰能力建設淺析

2020-12-27 騰訊網

來源:高端裝備產業研究中心

導讀

本文在對美國未來電子戰頂層設計以及電磁頻譜管理(EMBM)架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調研了美國重要電子戰系統的網絡化、智能化最新升級進展,並進一步對引領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向的NEMESIS復仇女神項目、認知型電子戰重大相關計劃/項目等進行了分析。可以看出:未來EMBM將更具前瞻性態勢感知能力,使得整個軍事梯隊能夠對敵方是否使用電磁頻譜迅速作出決策,並實現有效機動,從而掌握主動權;AN/ALQ-217電子戰支援系統的最新升級將提升戰鬥識別聯網電子戰能力,從而與其他航母艦載機聯隊飛機實現多站地理空間定位並探測先進的威脅雷達系統;SEWIP項目將在完成Block 3、Block 4升級之後將更為先進的電子監視與電子攻擊能力引入美海軍艦隊,以大幅增強艦載電子戰能力;NEMESIS復仇女神項目則將基於網絡化協同電子戰概念,將不同系統集成,利用無人分布式電子戰平臺/誘餌的集群實現大規模協同電子戰;自適應雷達對抗(ARC)項目、自適應電子戰行為學習(BLADE)、「破壞者SRx」認知電子戰系統以及「反應式電子攻擊措施」(REAM)項目等側重點各不相同,將從不同層面對電子戰的自適應、自動化以及智能化能力進行提升。

美國未來電子戰的頂層設計及EMBM架構

2020年5月22日美國國防部籤署了《JP 3-85:聯合電磁頻譜作戰》條令,該新版條令中最大的亮點是將「電子戰」相關術語替換為「電磁戰」,這不僅僅是美國這一條令的重大變化,更透露了美軍電子戰發展的重要風向標。該條令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如下表所示。

圖表:《JP 3-85:聯合電磁頻譜作戰》主要內容

由該條令可以看出,美軍不斷迭代發展電子戰概念與理論,正致力於突破電子裝備/系統的局限性,從電磁頻譜的角度,加快構建新型「電子戰」體系——電磁頻譜作戰體系。而電磁頻譜是成功實施指控、機動與動態交戰的重要因素所在,電磁戰鬥管理(EMBM)架構則是協助聯合部隊指揮官進行電磁頻譜作戰計劃的擬定與行動指揮的關鍵。

與電磁頻譜作戰相關的EMBM概念

隨著電磁環境的日益複雜化,美軍方也對EMBM提出了更高要求:

EMBM在能夠判斷靜態頻譜計劃合理與否的同時,還需能夠實時、動態地調整電磁頻譜的機動性;

用於執行EMBM的方法必須能夠突破高級別指揮工具的限制,能夠與軍種的次級別能力進行集成,從而使得各級司令部均可以做出指揮控制的相關決策;

能夠實現可視化電磁頻譜,使得指揮官能夠主動發起行動,目前美國已經設計了多種新型EMBM相關工具提高電磁頻譜的可視化能力;

EMBM能夠對頻譜管理與電子戰規划進行最優整合,並能夠實現動態機動;

為EMBM建立能夠同步電磁頻譜中所有工作的接口與標準,從而使得EMBM能夠控制各種分布式系統,實現有效機動;

建立EMBM體系架構以應對連接間斷,或者傳感器處於不利位置等不利情況下,利用可視化工具實現戰場態勢感知,從而使指揮官能夠迅速做出決策並掌握主動權;

利用成熟的現有數據、模型以及算法等,使得EMBM能夠支持及時乃至實時的決策與執行。

總而言之,未來EMBM將更具前瞻性態勢感知能力,使得整個軍事梯隊能夠對敵方是否使用電磁頻譜迅速作出決策,並實現有效機動,從而掌握主動權。

除了頒布聯合條令,建立EMBM架構之外,美國還對AN/ALQ-217電子戰支援系統和水面戰長期改進計劃(SEWIP)進行了升級,並開展了「對抗綜合傳感器的多元素信號特徵網絡仿真」(NEMESIS)項目,以及自適應雷達對抗(ARC)項目、自適應電子戰行為學習(BLADE)、「破壞者SRx」認知電子戰系統、「反應式電子攻擊措施」(REAM)項目等認知型電子戰技術研究,以確保改善電子戰任務規劃與控制、作戰指揮官頻譜管理軟體等的能力提升,最終實現網絡化、智能化聯合電子戰。

重要電子戰系統的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AN/ALQ-217電子戰支援系統

2020年1月,美國海軍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份金額為430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升級E-2D艦載預警機的AN/ALQ-217電子支援設備(ESM),包括改進戰鬥識別聯網電子戰,從而與其他航母艦載機聯隊飛機實現多站地理空間定位並探測先進的威脅雷達系統。

E-2D艦載預警機

E-2D艦載預警機是美國海軍航空兵現役最先進的艦載固定翼預警機,而AN/ALQ-217電子戰支援系統作為無源傳感器系統,則能夠自動掃描環境,通過探測、攔截和定位射頻信號為E-2D提供廣域態勢感知,並識別武器系統,能夠在低、中、高三個頻段實現360°完整採集。

此次升級將為E-2D當前配裝的AN/ALQ-217D電子支援設備採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供的高級數字式接收機/處理機、有源前端和天線等武器可更換組件,以增強E-2D在信號密集的沿海與開放海洋環境中的態勢感知能力,並實現完全自主性,美軍計劃於2023年9月前完成發展和試驗,於2021年~2024年交付。

AN/SLQ-32電子戰系統——Block3/Block4/AOEW升級

「水面戰改進項目」(SEWIP)基於AN/SLQ-32電子戰系統,多年來持續進行增量升級,旨在通過Block1、Block2、Block3與Block4四個不同增量逐步將更為先進的電子監視與電子攻擊能力引入美海軍艦隊,以大幅增強艦載電子戰能力,在此分別對SEWIP的歷次升級以及最新升級進展情況進行梳理。

圖表:SEWIP歷次升級

由上表可以看出,SEWIP的歷次升級主要針對過時的關鍵器件以及電子監視能力的進一步提升;Block2適用於各型艦船,並且修改後的軟體能夠與現有的艦船作戰系統建立一個統一的界面;SEWIP Block1B3與Block2共同組成的AN/SLQ-32(V)6系統,則已經在DDG-51驅逐艦上投入使用,並將逐步用於裝備巡洋艦以及瀕海戰鬥艦等。

在不斷升級提高AN/SLQ-32電子戰系統電子監視能力的基礎上,SEWIP的下一個增量Block3將由諾斯羅普 格魯曼公司進行設計和開發,旨在採用集成的電子攻擊子系統,結合SEWIP Block 1B3與Block 2構成AN/SLQ-32(V)7系統,以使艦船免受射頻制導飛彈的威脅。

SEWIP Block4則將為所有裝備AN/LQ-32(V)6和AN/LQ-32(V)7的水面戰人員和非戰鬥人員提供通用的EO/IR監視和對抗能力,以及選擇新的硬體平臺;計劃中還包括直升機主動舷外電子戰(AOEW)主動任務有效載荷(AMP)舷外電子攻擊系統的開發。

其中: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計劃於2020年將SEWIP Block3系統運送到瓦勒普斯島,由美國政府進行測試,於2020~2024年展開SEWIP Block3 EA子系統和輔助設備的全速生產,屆時會將每個EA子系統與政府提供的AN/SLQ-32(V)6集成為AN/SLQ-32(V)7系統進行交付。

SEWIP Block4將於2021年開始設計與開發。

美海軍還計劃為AN/SLQ-32(V)7系統嵌入一個軟殺傷協調系統(SKCS),SKCS通過link16能夠提供一種提示和控制AOEM計劃中AMP舷外電子攻擊系統的方法,從而為艦載和非艦載軟殺傷效應器提供指導與調度。

AOEW計劃中的AMP系統通過射頻對抗措施用以提供對抗空對面飛彈的監視和電子戰能力,預計AMP系統將於2021年實現初始運營能力,

電子戰網絡化、智能化項目概況

網絡化協同電子戰的先行者——NEMESIS(復仇女神)項目

「對抗綜合傳感器的多元素信號特徵網絡仿真」(NEMESIS,復仇女神)項目是美海軍近五年致力於完善的一個重要項目,不同於傳統電子戰訴求的個別或局部電子戰能力的實現,該項目將致力於將多種前沿電子戰概念予以融合,即基於網絡化協同電子戰概念,將不同系統集成,利用無人分布式電子戰平臺/誘餌的集群實現大規模協同電子戰。在此從項目主旨、系統主要組成、系統能力等幾方面對該項目進行梳理,如下表所示。

圖表:「復仇女神」項目梳理

當然,「復仇女神」系統的電子戰技術與能力構建方是該項目的重中之重,未來該系統將具備如下能力:

能夠提供火力和通信支持,還能夠構造逼真的假目標,增加敵軍必須交戰的潛在目標數量;

可模擬真實平臺的射頻輻射和雷達回波,包含紅外誘餌和模擬部署部隊計算機網絡活動的概念和能力;

還包括水下高保真聲學誘餌,生成敵軍必須識別或攻擊的額外目標,水聲誘餌包括無線電模擬器,將被用於模擬螺旋槳或其他推進系統以及水面/水下平臺特定裝備的噪聲。

然而,截至目前「復仇女神」系統的確切構成尚無詳情披露,僅從涉及「復仇女神」的官方文件可以獲悉分布式誘餌和幹擾機蜂群是該項目的核心組成,其中的分布式誘餌可以快速部署,能提供無人化、持久的電子戰能力。據此推斷美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的「網絡化舷外微型有源誘餌」(NOMAD)低成本旋翼無人機有可能是NEMESIS的組成之一。

總之,「復仇女神」將突破傳統電子戰系統的局限,融合多種前沿電子戰概念,形成創新型聯合電子戰系統,不僅能在指揮與控制環節幹擾敵軍能力,還能針對戰鬥空間的敵方傳感器實施欺騙,實現大規模網絡化、智能化的聯合電子戰。

智能化電子戰探索——認知型電子戰技術研究

現代戰場的電磁環境日趨複雜,美軍針對電子戰領域對自適應、自動化、智能化日逾提高的要求,針對認知電子戰作戰開展了大量相關研究,其中較具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包括自適應雷達對抗(ARC)項目、自適應電子戰行為學習(BLADE)、「破壞者SRx」認知電子戰系統以及「反應式電子攻擊措施」(REAM)項目等,每個項目各有側重點,在此將各個項目的主要技術特點進行梳理,如下表所示。

圖表:典型認知型電子戰技術相關項目技術特點梳理

自適應雷達對抗(ARC)項目

ARC項目由DARPA負責,其將基於軟體無線電技術,主旨在於開發能夠對抗敵方自適應雷達信號的電子戰系統。未來一旦部署,嵌入ARC技術的平臺既能獨立工作,也能在具備ARC能力的網絡化系統中工作。

ARC項目電子戰系統工作示意圖

ARC項目的主旨、作戰對象、主要要求等如下表所示。

圖表:ARC項目

總之,ARC項目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具有信號分析與表徵、對抗措施綜合、對抗措施效能評估功能的閉環系統,其能夠針對新型、未知或自適應雷達信號,自動、近實時地生成有效對抗措施,不僅具備對抗新型雷達威脅的自我學習能力,還允許操作員接收系統的反饋,並且該系統將按照下圖所示的流程開展工作。

最終,該項目的相關技術將會被移植到現有的電子戰系統與下一代幹擾機中。

自適應電子戰行為學習(BLADE)項目

自適應電子戰行為學習(BLADE)項目由DARPA負責,旨在開發一種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檢測、分析並對抗的自適應無線通信系統。

有關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核心技術以及所包含的3個功能模塊的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圖表:BLADE項目

BLADE項目不僅僅強調實現自主幹擾功能,還強調了人機互動能力在系統中的重要性,即電子戰作戰人員應能夠控制整個系統並從中接收反饋信息,從而具備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此外,DARPA稱BLADE項目的軟體程序將採用開放式標準進行編寫,其相關算法均能集成到現有電子戰設備中,其最終目標在於裝備了BLADE所開發的算法的系統不僅能夠獨立工作,還能夠成為BLADE系統網絡的一部分,系統的性能會隨著網絡節點數量的增加而不斷提高,並將有望在多個電子戰節點之間實現信息共享。

目前BLADE項目已經進行了樣機演示,正逐步由對抗方法的實驗室開發階段向應用階段推進。

「破壞者SRx」認知電子戰系統

「破壞者SRx」電子戰系統是下一代電子戰技術之一,是目前唯一達到商用現貨成熟條件的認知電子戰系統。

「破壞者SRx」電子戰系統由美國Exelis公司開發,基於軟體無線電技術,十分注重認知偵察環節,能夠適應複雜多變的電磁環境,具備自適應、可編程功能,具備多功能電子戰的特點,並且能夠實現在各功能之間進行實時切換,使系統面對不斷變化的任務需求能夠立即做出響應,其主要特點的相關描述如下表所示。

圖表:「破壞者SRx」認知電子戰系統的主要特點

此外,該系統由於採用了微機電系統而具備小型化特點,非常適用於小型無人平臺電子戰載荷,並且能夠在複雜、爭奪激烈的電子環境中做出響應和調整。

「反應式電子攻擊措施」(REAM)項目

「反應式電子攻擊措施」(REAM)項目是美國海軍未來海軍能力(FNC)項目之一,於2016年啟動,旨在開發信號探測和分類技術,用於識別敏捷雷達威脅,並改造DARPA的「自適應雷達對抗(ARC)」項目的機器學習算法,支持電子戰支援、電子攻擊能力。

REAM項目還開展了獲取頻譜知識的技術、滿足尺寸/重量/功耗限制的頻譜學習技術、生成電子攻擊方案的頻譜推理技術,以及執行電子攻擊措施的頻譜攻擊技術的相關研究。自2018年以來該項目更是針對機器學習算法、相關軟體套件以及應用等開展了相關研究,其主要研究內容如下表所示。

圖表:REAM項目2018年以來的主要研究內容

由上表可知,目前認知電子戰技術正逐步轉入工程應用的研製階段。美國海軍還將繼續為認知型電子戰技術的相關項目提供支持,以開展3~5年的持續性基礎研究,以將技術成熟度提高到6作為最終目標,預計REAM系統將於2021年進入應用階段,並有望於2025年投入海軍艦隊中隊應用。

未來該技術中的機器學習算法將應用於EA-18G艦載電子戰機上,以對抗敏捷、自適應和未知的敵對雷達,將補足目前美海軍電子偵察裝備的能力短板,並提升海軍裝備自主作戰的水平,大幅提高電子戰裝備的作戰效率,尤其是在複雜電磁環境中,能及時調整幹擾措施,充分發揮電子戰裝備的能力。

小結

加快構建電磁頻譜作戰體系,實現電子戰智能化將是美軍電子戰的發展方向所在。美軍致力於通過電子戰系統升級提高E-2D艦載預警機在信號密集海洋環境中的態勢感知能力與完全自主性;將更為先進的電子監視與電子攻擊能力引入美海軍艦隊,大幅提升艦載電子戰能力;致力於基於網絡化協同電子戰概念,集成不同系統,利用無人分布式電子戰平臺/誘餌的集群實現大規模協同電子戰;對電子頻譜戰中自適應化/認知化技術與能力格外重視,深入研究有關在傳統電子戰系統中增加目標認知、智能決策、自主學習等功能的研發項目,部分項目已經進入試驗驗證階段,這都將進一步提高美國未來電子戰的多功能、網絡化與智能化能力。

相關焦點

  • 美軍未來電子戰能力建設淺析
    可以看出:未來EMBM將更具前瞻性態勢感知能力,使得整個軍事梯隊能夠對敵方是否使用電磁頻譜迅速作出決策,並實現有效機動,從而掌握主動權;AN/ALQ-217電子戰支援系統的最新升級將提升戰鬥識別聯網電子戰能力,從而與其他航母艦載機聯隊飛機實現多站地理空間定位並探測先進的威脅雷達系統;SEWIP項目將在完成Block 3、Block 4升級之後將更為先進的電子監視與電子攻擊能力引入美海軍艦隊,以大幅增強艦載電子戰能力
  • 【智庫聲音】美軍網電空間作戰力量淺析
    「電子戰+電磁頻譜管控」,甚至向整個電磁頻譜域(包括電子戰、通信、傳感器)的鬥爭拓展。電磁頻譜戰核心能力包括電磁空間的偵察、進攻、防禦和電磁戰鬥管理能力,是電子戰向網電空間的延伸,是物理域向信息域的延伸。 2012年,戰略司令部建立聯合電磁頻譜控制中心,旨在實現電子戰和電磁頻譜管理的全面集成,各部隊也分別建立相應的組織協調機構和分隊,國防部信息系統局下屬的聯合頻譜中心則負責提供應用系統和技術支持。
  • 【智庫聲音】聯合全域作戰:美軍作戰新構想
    來源:軍事文摘作者:吳敏文 2020年2月,美軍參聯會副主席約翰•海頓表示,「全域戰」將是美軍未來的主要作戰形式,未來聯合部隊作戰行動將涵蓋陸、海、空、天、電、網、認知等全部作戰領域,融合太空、網絡、電磁頻譜、飛彈防禦等各種能力,與競爭對手在各種烈度的衝突中展開較量並取得勝利;3月,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
  • 美軍電磁頻譜戰的進展
    在爭奪現代戰場的戰略優勢中,為破解目標對手日益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美軍推出電磁頻譜戰新概念,迅速引領新一輪軍事理論和技術創新。研析美軍電磁頻譜戰的進展,對於在未來信息戰場禦敵制勝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認識電磁頻譜戰首先要認清概念內核——電磁空間。電磁空間是現代戰爭的作戰概念和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對抗新域。
  • 智庫女學者:美軍有能力擊毀中方船隻
    而這篇文章是一位智庫女學者的著作,其在內容中揚言「現如今的美軍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能夠擊毀掉所有的中方船隻,並在72小時內消滅掉所有敵軍」。而這位智庫女學者便是米歇爾弗盧努瓦,這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女人呢?
  • 針對美軍!俄軍電子戰系統將部署敘利亞,能抑制300公裡內GPS信號
    以美軍為例,即便在治安戰中,美軍也要通過竊聽技術完全掌握遊擊隊的動向。由於遊擊隊手中僅有簡單的通信器材,美軍僅需要通過簡單的技術手段就可以破解對方的通信,形成單方面的透明態勢,對對方的調兵遣將瞭若指掌。
  • 【智庫聲音】跑步前進——美軍如何開展4年40次的高超聲速飛行試驗...
    來源:海鷹資訊 作者:胡冬冬 未來4年要飛40次——這個計劃,在2019年7月的國防部高超聲速能力會議上,美國防部研究與工程現代化局負責高超聲速領域的副局長麥克·懷特(Mike White)曾首次披露;2020年6月,國防部研究與工程副部長助理馬克·劉易斯(
  • 【智庫聲音】未來海空分布式協同構想
    為支撐戰略構想由地區反恐轉回大國競爭,著眼主動適應未來智能化戰爭和應對海上高對抗環境下作戰要求,美海空軍及陸戰隊先後將分布式作戰納入本軍兵種作戰概念體系。跟蹤美分布式作戰概念發展,適時提出適應未來海上空中作戰特點的基本構想、實現途徑和兵力運用方式,將可較好牽引未來海空作戰理論及力量體系建設發展。
  • 美國陸軍電子戰將深化發展
    來源:中國軍網 據相關報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波音DRT公司正在將「斯特瑞克」裝甲車改裝為地面層系統電子戰裝備,並將於2021年1月開始作戰驗證測試。地面層系統計劃將在2022年秋季開始服役,且將衍生出一整套電子戰改型系列。美軍將會採取什麼措施推進電子戰改型?深化電子戰改革,美軍有何戰略考量?
  • 說說美軍「馬賽克戰」
    什麼是馬賽克戰?馬賽克戰,是美軍對於未來作戰的一種創新性作戰構想。目前,馬賽克戰只是一種構想,有待於實踐檢驗。但是其所閃射出的思想之光,不僅可用於指導武器裝備建設和運用,還可用於指導作戰力量建設和運用。可以斷言,馬賽克戰一旦實際運用,必將對美軍建設與發展產生重大與深遠影響。為什麼推出馬賽克戰?美軍推出馬賽克戰,其背後既有深厚的歷史背景,也有重大的現實考量。
  • 美軍膽敢騷擾,俄軍電子戰直接「擊落」阿帕奇
    俄羅斯為了保護他們的軍事人員,俄羅斯司令部下令使用電子壓制系統。結果,電子戰綜合設施燒毀了美國直升機的電子元器件,導致其緊急著陸。美軍在敘利亞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在一次未知的電子戰的衝擊下幾乎墜毀。 AH-64「阿帕奇」的所有系統突然失效,美國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開始在緊急狀態下迫降,「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飛行員設法將其穩定在離地面只有幾米的地方。這架美軍直升機受到了輕微的損害,當地的敘利亞人民沒有受傷。
  • 美軍最新電子戰武器專供EA-18G電子戰機
    這是美軍更大的下一代幹擾器項目的一部分,完成研發後,這套設備將為EA-18G咆哮電子戰飛機提供更新而且更先進的電子幹擾能力,報導稱,今年NGJ-LB的研發工作包括在美國馬裡蘭州帕圖森特河海軍航空站測試原型系統。 「氣管室」測試是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IR)大型空戰環境測試和評估設施(ACETEF)的組成部分之一。
  • 【智庫聲音】美國海軍重點研究方向
    賽博與電子戰領域 賽博戰 2019年底,美國海軍水面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成立新的賽博戰工程實驗室,未來將成為海軍實現賽博戰願景、任務和計劃的關鍵。
  • 殲16電子戰機有多強:幹擾距離翻倍,優於美軍EA-18G
    殲-16D電子戰飛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多用途重型戰機的衍生型,性能先進,電子戰方面強大,優於美軍EA-18G。殲-16裝備的幹擾吊艙作用距離翻倍,比美國海軍的EA-18G還要強。網上曝光的殲16電子戰機EA-18G電子戰飛機是美軍現役的專用電子戰機,在保留F/A-18E/F艦載機全部性能的同時,擁有最新的一整套完善的電子戰設備,是以前國際上現役最強的電子戰飛機。
  • 美軍上將:中國電子戰和太空戰很先進,一旦開戰可毀滅性打擊美軍
    美軍在今年對於我國周邊的挑釁次數空前增長,但對於這樣的無理挑釁和霸權行為,美軍非但沒有任何的自我反思、反而還倒打一耙,編造各種言論抹黑炮轟我們。近日,一位美軍上將就再發類似言論,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據美國媒體報導,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上將,日前在公開發表的一次演說中提出了有關未來電子戰和太空戰的問題。
  • 美國防務研究智庫涉華輿論生產與傳播研究
    摘 要:隨著美國對華政策深度調整,涉華議題成為美國防務研究智庫的重點研究對象。美國防務研究智庫不斷擴大涉華研究的領域和輿論影響力,為美國政府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考察美國防務研究智庫涉華輿論的生產和傳播機制,對於加強我軍事領域智庫體系和傳播能力建設,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 美智庫向西方爆料:中國核彈數量再增加,與美軍報告數量誤差大
    美國一直非常關心全球的核力量的發展狀況,而該國的芝加哥智庫發現了一個新變化。這家美國智庫非常著急地向西方爆料道,中國核彈數量再增加,達到了350枚,與美軍此前的報告數量誤差大,他們認為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只有不到200枚。如果智庫的數量是正確的,那麼美軍可能犯了一個錯誤。
  • 中國聯合作戰能力倍增!特種戰機人丁興旺 建設戰略空軍不可少
    比如中國海空軍裝備的各型預警機不僅是重要的電子偵察與作戰平臺,更被外界視為未來可與殲-20、殲-10、殲-11、蘇-30等中國空軍主戰機型實施聯合作戰的「空中指揮所」,將大幅提升空軍探測能力及指揮水平。據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空軍在配備預警機與電子支援戰機的情況下,可使防空作戰效率提高15~30倍,在與擁有少量或不擁有預警機的一方空戰中,可明顯佔有優勢。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報告強調,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求,加快建設智慧農業,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一是加強規劃布局,總體謀劃「十四五」數字鄉村發展。二是夯實發展基礎,加快建設鄉村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三是釋放數字紅利,培育壯大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四是創新治理模式,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五是推動融合發展,統籌發展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
  • 美軍新數據戰略瞄準未來作戰
    美媒展示美軍直升機可視化效果近日,美國五角大樓發布最新《國防部數據戰略》,對美軍數據作戰能力建設作出詳細規劃。戰略指出,未來,美國防部將成為一個「以數據為中心的機構」,美軍將通過快速使用數據獲取作戰優勢、提高作戰效率。美國防部這份11頁的數據戰略引發外界廣泛關注,未來可能對全球軍事動向產生微妙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