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離漢通道解除管控後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什麼樣呢?4月9日,華南海鮮市場依舊處於封鎖狀態,很少看到行人,有輔警在執勤。
延伸閱讀:
華南海鮮市場不是唯一疫源地?可能從其他地方傳入
「我第一次接觸新冠肺炎患者,是去年12月29日,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會診的時候。」3月2日,感染新冠肺炎39天後,重回工作崗位第一天,武漢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表示,當時,因為有著傳染病經驗,他的警惕性較高。
除副院長職務,黃朝林還有一個身份,湖北省醫療組專家。1月24日,黃朝林等人通過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論文顯示,41個病例中,只有27個病例有海鮮市場暴露史。這篇論文還提醒注意,2019年12月1日首名發病患者,並無海鮮市場暴露史。
黃朝林等人論文,和武漢市衛健委等部門發布的排查信息,卻存不同。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衛健委醫政處通知要求各區衛建(衛計)局、各委屬醫療機構,「清查近期去過華南海鮮市場或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工作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2020年1月5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報送國家衛健委的《關於湖北省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不明原因發熱肺炎疫情的病原學調查報告》,以及武漢市衛健委第一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療方案》,華南海鮮市場均被視為新冠肺炎疫源地,並成為「眾矢之的」。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包括一線醫院、科研院所在內,眾多科研人員「蜂擁而上」展開了疫源地溯源研究,使得新冠肺炎疫源地研究不斷得到深入。其中,華南海鮮市場「不是唯一疫源地」的說法此起彼伏,從而讓「疫源地在哪裡」變得愈加撲朔迷離。
其中,直接提出「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發源地」的,是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副研究員鬱文彬。
這項研究成果,於2月20日通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官網發布。該園辦公室主任殷壽華簡訊回復記者:「該論文處於預印本狀態,其研究結果等待同行專家評議。」
據論文報告,科研人員收集了公開資料庫中覆蓋四大洲12個國家的93個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基因組數據,基於120個變異位點得到58種單倍型(基因類型)中,來自華南海鮮市場患者樣品單倍型與H1有關,而作為更古老的基因類型樣本H3、H13和H38則來自華南海鮮市場之外。可見,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進來,在市場中發生快速傳播蔓延到市場之外。
鬱文彬副研究員作為第一作者的這篇論文發布後,立即引發「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個疫情發源地」猜想。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楊佔秋對此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時期有多個發源地,有可能來源於不同動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這將給尋找病毒源頭和疫情防控帶來更多挑戰。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2月28在日內瓦指出,關於任何疾病的來源,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冠狀病毒是全球現象,在全世界都存在。
「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去責怪其地理來源,而是關注如何應對及遏制病毒。」
華南海鮮市場進行新一輪消殺,市場關閉後,裡面竟還住著一家四口
3月3日下午,包括武漢警方、疾控、市場管理、清潔消殺、建築施工在內的大批工作人員出現在華南海鮮市場。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作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疑似發生地的華南海鮮市場將進行新一輪的封閉消殺、清理工作。消殺完成後,商鋪內的囤積貨物將予以清理。
紅星新聞記者現場發現,有在市場內居住人士被送往酒店安置。
3日下午四點五十左右,紅星新聞記者趕到現場,有疾控人員正在市場外嚴密包裹市場內的取樣。大量建築施工人員正在市場外圍搭建消毒通道,並在原有藍色圍擋內,拉起黑色防護網。
初步搭建起的消毒通道內張貼有「防護用品穿戴程序」的提示。進入市場內部,商鋪外部沿著通道已安裝好照明設施,有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噴灑消殺作業。
一位進行消殺作業的女性工作人員介紹,消殺完畢後,晚上將會有工作人員進入市場內進行清潔,整理工作,市場內原有囤積貨物將被清理搬出。
市場關閉後,有一家四口「還在裡面」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發現,包括一位老人和小孩在內的一家四口正在將整理好的物品從市場往外搬運,其中一位戴眼鏡的男士告訴記者,他們被要求「到酒店去住」。至於他們是否是市場內的商戶,為何滯留市場內,其中一位年長男子拒絕回答。
市場東區,在掛有「華南集團」招牌的大樓下,上述一家四口被安排進入一輛黑色商務車。負責安置工作的一位男性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上述一家四口住在華南海鮮市場內,「是工作人員」,他們將被送住酒店。該工作人員稱市場關閉後,只有「他們還在裡面」。
武漢強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們六七個工作人員今天2點多到達華南海鮮市場和疾控中心一起參與消毒,「內外所有的商鋪和通道進行了一次全面消毒」。
針對網傳華南海鮮市場要被拆除,該工作人員否認,他稱今天來的很多工作人員是搭通道,方便以後進行工作。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我們視頻 央視新聞 紅星新聞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