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學佛路上的四條岔路,越走造業恐怕越深,一定要儘早回頭

2020-12-09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26篇

道家聖人老子曾經有一句名言——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這也可以看作是世間法和世外法最大的區別,世間法都是拼命的學啊抓啊,好讓自己擁有的越來越多,不管是財富也好學識也好經驗也很人脈資源也好,這都是世間成功的標誌。

但是世外法則完全相反,要讓自己的欲望也好,妄想也好,情愛也好,都越來越少,這樣才能飄然於世外——比如說目標是念佛往生的師兄們,雖然嘴上念佛,但如果身體和內心仍然對這個世界各種戀戀不捨,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又怎麼會忍心帶你走呢?

由此可見世間和世外的修行方式是有著極大的不同的,很多師兄都是以世俗間的法則來學佛,又以世俗間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學佛的程度,這無疑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很難得到真實的利益。

比如說下面這四種方式就是很常見的學佛誤區,我看到或者聽到身邊很多師兄都是這樣在修行,雖然他們修的也不可謂不辛苦,但很可能卻反而讓佛菩薩們越來越遠,造業也越來越深。

下面我就來一一介紹一下,各位師兄也可以看看自己是否走上了岔路,如有還請趕快回頭,有時候方向錯了,回頭才是岸。

02第一種:迷信學佛

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常見的,尤其對於年紀偏大,文化偏低的一些師兄,他們學佛,更多是把佛法和佛教看作一體了,這裡面區別還是很大的。

所謂的佛法,其實就是佛陀的教育,把世間世外所有的真相和道理都告訴我們,讓眾生都能破迷開悟,明心見性,解脫生死,自利利他

而佛教本該是「佛陀的教育」的簡稱,比如我的大部分文章都以「佛教」二字開頭就是這個意思,而非那個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這一點各位師兄一定要明白。

宗教的核心就是必須無條件的產生信仰,比如基督教就有「信則得救贖,不信就下地獄」之類的戒條,而且教主都是神仙,上帝,主宰,可以掌握信眾的一切

所以走了這條岔路的師兄們就把佛菩薩都看作神仙來拜,同時各種許願祈禱燒香上供捐錢,以為這樣就能求什麼得什麼了,這完全就是迷信和誤解,佛是覺者,是老師,但絕不是主宰,也不會和你搞什麼交易,拜佛其實只是拜老師,求佛也不如求己。

03第二種:學了外道甚至魔道

佛還在世的時候,欲界之主第六天魔王波旬就曾說過,我雖然現在拿您老人家沒辦法,但您入滅兩千年後的末法時代,我會讓我的徒子徒孫穿上袈裟,進入廟宇,讓我的法代替佛法。

某種程度來說波旬並沒說謊和吹牛,現在的佛法確實佛魔不分,或者說外道和魔道的誘惑力和信眾比真正的佛法更大,不少師兄就學佛不成,反而學了外道甚至魔道。

其實佛魔之間並不難區分,比如說魔道很少談因果,也不說什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更不會說長遠的利益,而總是搞一些所謂的「易行道」啊,「彎道超車」啊,「種一得百」之類的噱頭,就和世俗法中的詐騙,傳銷,賭博等等一樣,而且還以佛陀為幌子,佛法為包裝。

再加上外道和魔道又喜歡示現一些小的神通——但這個基本都是小事靈大事不靈,壞事靈好事不靈,但沒辦法,喜歡佔便宜和走捷徑乃是相當一部分人的天性,而這些魔門外道就抓住世俗中這些總想著一夜暴富或者快速成功的欲望,雙方一拍即合。

這些師兄請一定記住佛陀涅槃前兩句苦口婆心的訓導——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學佛從沒有既舒服又速成的方式,看看歷史上又有哪個高僧大德不是辛辛苦苦修行的呢?哪怕是佛門最大的天才六祖惠能,開悟之後五祖讓他去做舂米等粗活,依然老老實實去幹,並沒有抱怨說我都開悟了為何還要做雜役,更何況別人呢?

04第三種:什麼都學,雜而不精

相比其餘任何世間世外的法則來比,佛法乃是最圓滿的,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副作用就是太過複雜和深奧。

比如說基督教就一本《聖經》走天下,伊斯蘭教是《可蘭經》,道教經典雖多,但《道德經》以一攝萬,獨佔鰲頭,而佛經就不同了,有著三藏十二部足足上萬卷的佛經。

這裡面雖然有很多「不了義」的小乘和方便法門,但了義的大經也是不少的,比如《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楞嚴經》《維摩詰經》《六祖壇經》《圓覺經》《無量壽經》等,無論哪一部都完美無缺,直通彼岸。

這些佛經都非常殊勝,隨便哪一部真的讀進去了都不想再讀世間的「糟粕書」,所以很多師兄就生了「貪法之心」出來,哪一門都想學,哪一部都不捨得放,但這要想全部融會貫通實在太難了,所以導致學的雜而不精。

其實學佛的正確方式是——一開始不妨各門都學一些,看看哪一門和自己最有緣法,最適合自己,但一旦找到就要深入研究才行,否則門門通,門門松,也只能說種了一些善根而已,但都不夠深,只能等未來有緣才能發芽了。

05第四種:不能在生活中學佛

最後一種常見的誤區就是只把佛法當作了「出世」的法則,而忽略了世俗中的部分。

其實《維摩詰經》中維摩詰居士早有開示——世間世外,乃是不二法則,世間法精通了世外法自然也通了,反過來也是一樣,而不是把世俗世外當作是兩個分離的存在,甚至覺得是對立的

就像是維摩詰居士本來就是佛身,故意示現在家的居士身,但是反過來還把如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須菩提尊者,摩柯迦葉尊者等「僧寶」都各種教育和呵斥,甚至還包括未來佛彌勒菩薩,對此佛陀也是視而不見,因為佛法本就是不二法門,看的是誰能解脫的更徹底,而不是看誰出家看誰在家。

像很多師兄都是天天念佛啊,拜佛啊,參禪啊,讀經啊,下了很多的苦功,也給人道行高深的樣子,但是一離開佛堂馬上所有的貪嗔痴三毒又都出來了,佛門有一句俗話——老法師架子大,老修行脾氣大,指的就是這個現象。

所以我們學佛千萬不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超凡脫俗的樣子出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還能保持一顆出世之心才是真正的修行。

06紅塵說禪

以上就是學佛之中常見的四個誤區,或者說四條岔路——迷信學佛,學習外道魔門,雜而不精,無法把佛法帶入日常生活,這樣學佛修行只會讓佛菩薩越來越遠,弄不好還會造業,那就更加不好了。

當然了,學佛中的誤區絕不止這四種,還有很多,只不過這四種卻是存在最多且危害最大的,有相當多的師兄就陷了進去,而且還不自覺,這不得不說非常遺憾。

總之各位師兄在許佛和修行在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和清淨心,按部就班,不慌不忙,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和找什麼「易行道」——這本身就是中了貪毒的表現,都是和佛法背道而馳的

相反穩紮穩打,看似緩慢,只要方向正確,利益都是真實不虛的,不要總拿六祖做榜樣,須知千年下來也就這麼一個特例,並沒有多少參考性。

——學佛乃智者所為,紅塵如夢幻泡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願三惡道日減一生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相關焦點

  • 學佛修行要做到五點:以解脫痛苦煩惱,達到一個清靜心態的境界
    因為佛提倡的是人人平等,為此你學佛的門檻並不是很高。一、學佛目的和佛教的核心思想學佛目的是:研究宇宙的真相。佛教的主要核心思想是:佛教三寶、四大皆空、因果報因、四聖諦,選擇中道和學佛修行。因是造作產生一定後果的原因,果是由一定原因產生的結果,這是佛教的緣起論產生的因果關係理論。你種的是毒苗,結的必是毒苗。這就是眾生起惑、造業、受報。「四聖諦」是佛陀體悟的「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真理,他告訴人們人生的本質是苦,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最終目的。
  • 法師開示:佛教裡造業的職業,有你嗎?
    對於很多造業的行業,初學佛的你或許還不清楚,趕緊看看這些行業裡有你正在從事的嗎?一、屠宰場的屠夫屠殺生靈是造惡業非常慎重的,倘若現在的你還在從事著相關的行業,建議在廠區中安裝上念佛機,每天播放經文為他們進行超度,自己的身心也能得到一定的淨化。
  • 佛教:帶著「貪嗔痴」之心學佛,不僅無法解脫,反而要墜入惡道
    這個還真可以有,佛陀從來沒有給大家保證過,學佛就一定會有成果,這如果路走斜了很可能上升不成反下降,我們這個人間道已經是三善道的最底層了,再往下掉,那就只能去三惡道了。尤其是以「貪嗔痴」這三種心態學佛,等於是誤種下了惡道的種子,只會開出惡道之花,結出惡道之果。
  • 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
    淨空老和尚開示一、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不從此修行,就沒有法子成就。.....佛講得很清楚,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成佛都一定走這條路。我們要是不走這條路,想成佛,那是不可能。......
  • 學佛感應,出現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路了
    學佛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佛?學佛有什麼用?佛者覺也,任何一個覺悟的人,都可以稱之為佛。學佛有什麼用?一兩句話無法詳盡,對我們普通人的需求來講,學佛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給自己靈魂找一個美麗的歸宿。能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亦可招財納福。
  • 多少人嘴上學佛,心裡學魔!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來學佛,我問他你的父母怎麼樣了?他說這不要管了。父母都不要管了,還跑來學佛?孝順都沒有做到,人道都沒有做好,還想成佛呀?自己的親人父母都沒有盡到孝心、愛心。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到了七八歲的時候要開始上學了,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跟著祖母去拜菩薩了。如果遇到周末或者是佛教裡大的節日,我還是會跟著祖母去玩玩、爬爬山、拜拜菩薩。說到我學佛的因,其實真的是很巧合,因為受到祖母的影響,以及她對我點點滴滴的教導,我會覺得跟著祖母去寺廟是去玩的或是去吃齋飯的,還會跟這些老菩薩聊聊天。
  • 佛教:學佛之人,身上出現這三大徵兆,說明走對了路!
    如今,信佛、學佛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在修行的人,屈指可數,就如《楞嚴經》中所說,末法時代佛子多數無修無證,即便是初果人都難得一見。然而,歷代祖師常勸誡世人,學佛萬不可走了錯路。因為,一時不能開悟明心,尚且可以通過培植福報,廣結善緣,為將來見心見性種下善因。相反,若走上錯路,則等於自損善根慧命,可謂得不償失。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3條「禁忌」,不可忽視!
    佛教寺院不同於世俗社會,寺院是四方大眾共同培福修慧的清淨道場,也是佛法僧三寶常住之地,信眾到寺院自然都是來修福的。到寺院禮佛須遵循其相應的清規戒律,做到如理如法,才能獲得真實利益,積攢到功德。如果德行有虧,破壞了道場莊嚴,難免造業損福報。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每一種供養都有其特殊的法義,起到一定的表法作用,利益大眾精進修行,也在供養的過程中培養了大眾的布施利他心。雖然供養只是形式,但是也要如理如法,才能積攢到功德。比如我們在佛前供花,儘量不選用有刺激難味氣味的花來上供,花要清香美好,清淨莊嚴道場。佛前供果,水果不要有壞的、氣味不好的,上供前一定要清洗乾淨。
  • 佛教:有這三大特徵,隨喜讚嘆,你學佛走對了路!
    佛法是師道,不是魔法,佛門中提倡正信,遠離迷信,《阿含經》中有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菩薩的加持就在經文中,依教奉行,把身口意修正過來,自種善因,自得善果,這就是菩薩的加被。離開經教,去所謂「靈驗」的道場燒香、禮佛,求神佛保佑,其實都非正信。當學佛走對了路時,身上常有這三個特徵,即便只有其一,也要隨喜讚嘆。第一,關係越來越融洽。
  • 佛教:為什麼自己念佛誦經的功德很小?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今天有個同修給我發了一篇「佛教文章」,我看了一下,其實就是一篇所謂的「佛教雞湯」,讀起來很無聊,這篇文章是關於如何學習佛陀的寬宏大量,如果你生氣了,是你自己的原因:是你不夠慷慨,如果你因此變得沮喪,就是你不夠大度,你悲傷,就是你不夠堅強等等。
  • 學佛問答:佛教與外道宗教的區別是什麼?聽聽師父講得很清楚
    弟子問:佛教視其他宗教為外道,也同樣為其他的宗教所排斥。目前有位知名的佛教人士提出要三教歸一,要眾教平等,和諧相融,請問師父如何看待?如何處理其它外道的關係為好?五臺山圓照寺心利上師開示:佛教是最平等的宗教,佛教本身最平等,不排斥任何一個宗教,只是佛陀在世間當中為闡述人生宇宙的真理。
  • 滾滾紅塵一書桌:那些年,學佛路上重要的那些書
    善導書屋舉辦了第一次讀書分享會,主題是「那些年,學佛路上重要的那些書」。參與者約二十人,包括老、中、青、幼四代,其中還有幾位法師。我跟著家人去寺院,發現佛教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很麻煩。比如裡面有好多菩薩,每個菩薩面前都要上炷香;做功課時,本來只有幾個字,但一直在唱,總是唱不完。大學畢業後,我到寺院做義工,看到一本書叫《念佛實用問答》,看完後特別高興。
  • 佛教:學佛後以為自己是在度化眾生,其實是大錯特錯,是你嗎?
    佛教的大願是誓渡眾生,我們學佛之後也會發在這樣的大願,可是許多人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渡眾生,認為渡眾生就是指身外的眾生,我們要清楚一點,就是想要渡眾生,就要渡自己,《圓覺經》講義中講到不能帶著煩惱渡煩惱眾生,越渡越煩惱」。各位同修一定要清楚,渡眾生之前,先渡自己。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常識,一定要清楚!
    每到初一、十五,或者佛教寺院裡有法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寺院的香客數量猛增,尤其是一些名聲在外的著名寺院,更是吸引來來往往的「名利客」。很多善信一到寺院就會燒香,其實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不做怕「佛菩薩」怪罪,出於人云亦云的心理而去供香,這就違背佛教的初衷了。很多人不明佛法,認為燒香就是燒給佛菩薩看的,供養的香越大越粗越高,就越能得佛菩薩歡喜,自己的功德也會越大。這完全是顛倒妄想。
  • 虛雲大師朝禮五臺山,三步一拜,路上被迫鑽褲襠:越學佛越窩囊?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4期:虛雲大師朝禮五臺山,三步一拜,路上被迫鑽褲襠:越學佛越窩囊?虛雲大師俗姓蕭,名古巖,少年時期,就與田、譚兩家定了娃娃親。十七歲時,迫於家庭壓力,不得不迎娶了兩房媳婦。根據虛雲大師《自述年譜》,雖然已經結婚,但「與二氏同居而無染。」
  • 佛教:學佛後,有這四種改變的人,才會變得有福氣
    學佛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生起正信,通過「聞思修」,達到「信願行」,學佛是一個不斷改變自己,修正自己的過程,修行,修的是自己的行為,所以學佛的人最後只有一條路子可走,那就是「行願」,犧牲自己,利益天下眾生,擔起天下眾生的苦難。
  • 佛教:世上真的有佛菩薩嗎?別再愚昧了!
    如果沒有,我們為什麼要信仰佛教?相信許多初入佛門的信眾都會有此疑惑。不明白可以解惑,但是切記不要迷信、走錯了路。毋庸置疑,許多學佛人信佛很「虔誠」,嘴裡時刻稱念佛菩薩名號,但卻將佛菩薩視為「神靈」,盲目崇拜,執著於追求神通,信佛信的神神叨叨,這就不是培福而是造業了。現實生活很多人都誤將佛菩薩視為自己的「護身符」,有求必應,卻不知人命運福禍的背後是「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