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嗎?

2020-12-12 騰訊網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看小」的意思是孩子三歲的時候,只能把它當作純粹的小孩兒看,不能以成年人的行為標準去衡量他們的行為。所以就產生了另外一個說法,當形容一個人不成熟時就會說他是「三歲小孩」。「七歲看老」的意思是孩子到了七歲基本上就能看到他長大以後是什麼樣的人、會不會有出息、能不能長大成才。當然可能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理解也不同,在我的記憶中長輩說「七歲看老」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如何理解這句話,也許會有不同的解釋。本文就以我所知道的含義為基礎展開討論。

從經驗論的角度看,既然有這樣一句話一直存在,那說明它應該有幾分道理,不然也不會這樣一直流傳下來。這句話究竟出自何時、何地、何人之口,已經沒辦法考證。我們先按經驗選擇相信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經過調查我發現「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確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關於「三歲看小」基本不會有什麼爭議,三歲之前孩子的生理、心理還都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認識水平和行為方式也在迅速變化,每一天都在發生變化,不能用一種穩定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他們。爭議點主要在「七歲看老」,所以接下來也主要討論七歲是否能看老。

首先從生理角度看,隨著腦神經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兒童的大腦重量在六、七歲時已經接近於成年人大腦水平,相當於成年人大腦重量的90%。從出生到七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經歷了快速成長階段,七歲以後則增長的比較緩慢。也就是說作為人最主要、最重要的生理組織之一的大腦在七歲時已經基本完成生長。科學研究也表明大腦重量的增加主要是因為神經結構的複雜化和神經纖維的生長,神經的發育為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提供動力,還有其他一些腦組織也在七歲之前發育到接近成人的水平。雖然大腦的發育狀況不能直接與孩子能力畫等號,但大腦是人類智力和其他各項能力的發展基礎。大腦發育水平低下則後面其他能力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其次,從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看,之前文章也提到了「敏感期」這個概念。心理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兒童發展過程中很多能力存在敏感期,比如情緒控制的敏感期是1~5歲,語言能力敏感期是1~7歲,認知技能敏感期是4~7歲,多數能力的敏感期結束時間在7歲左右。7歲之前會更容易習得這些能力,而錯過敏感期後,再想去獲得這些能力,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有些能力過了敏感期就會產生永久性的缺失。

最後,從兒童發展階段的劃分來看,7歲之前屬於童年早期。7歲的孩子,按現在的教育進度已經進入了小學二年級開始正式學習。一般是6周歲進入小學開始學習,也就意味著大家普遍認為孩子6周歲以後可以正式開始學習文化課程,他們已經具備了開始正式學習的生理、心理基礎,也部分性的掌握了開始系統性、計劃性學習的能力。

綜合以上幾點調查結果來看,「七歲看老」確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是這樣的說法完全合理,人的一生在七歲就成為「命中注定」了呢?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另外一些調查結果。人的發展主要是三大領域,分別是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大腦和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能力發展,在7歲前基本完成,這也只是一部分物質基礎。基礎物質發育完成並不代表人的生長發育已經結束了。科學家們對人的智力發展過程研究發現,在青春期之前智力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狀態,到20多歲才會達到頂峰,然後保持到35歲左右開始緩慢下降。此外,人的運動能力也將會因為身體的成長而逐步增長,運動能力依賴於肌肉、骨骼、神經、大腦等多個組織系統的發育狀況。除了生理方面會持續發展之外,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隨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對社交的需求比童年時期要求更高,社會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也會不斷增強。

通過以上的不同數據對比可以發現「七歲看老」主要是指孩子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的部分方面具備了成人類似的水平,但並不是從此停滯不前,仍然還有很多能力會繼續發展。另外,7歲之後孩子將開始學校學習,接受全面的教育。系統化的教育對於孩子的作用非常大,從小學開始的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是一場馬拉松,能最終在這場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不可能僅依靠七歲之前的發展結果。有另外一個大家熟知的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只從純粹的學習成績角度來看,聰明的孩子不一定都學習好,智力稍差的孩子也不一定學習都不好。當然,在今天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下,對孩子的評價顯然不能只從學習成績這一個維度,還包括道德、體育、勞動、美育等方面。

再深入一步,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只是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其他發展領域全部忽略還是要孩子各方面均衡發展、健康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一個活的幸福的人。我相信每一個家長的心裡都在默默的衡量。對於人的發展結果到底是先天的遺傳因素決定的還是由後天的教育決定,相關領域一直存在著爭論。如果只相信先天遺傳的好壞決定了人的一生,那麼後天的教育似乎沒什麼意義。如果只相信後天教育,而忽視先天遺傳的物質基礎,同樣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缺乏客觀性。所以,並不存在一個已經明確的定律,規定了孩子今後的發展會是什麼樣,一切都是在互相影響、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家長就是要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持續的關注、分析、調試,讓一切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讓孩子的一切都發展的更好。

相關焦點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養廢一個孩子早就有預兆
    作者 | 優優媽媽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80%由家庭教育所決定,而那些被養廢的孩子都是早就有預兆的:你能想像一個母親含辛茹苦的把兒子養大,只是囉嗦兩句,就被兒子打巴掌嗎?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民間有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這句話能流傳下來,當然也有它的道理。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過,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3-7歲就能看出來。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擁有這幾項能力,成功機率更大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12歲定終生。」「三歲看八十」表面看意思是說:「一個人三歲時候的樣子就是他長大之後的樣子,等到七歲時候的樣子就是老了之後的樣子.」實際意思是:看到一個人小時候的智力,行為,性格,人格都可以基本預測這個人的未來。是不是聽起來覺得很玄乎,真有這麼神奇嗎?
  • 為什麼說「3歲看大,7歲看老」,原來真相是這樣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還是有點道理的!今天,我女兒在小區裡看到一個小男孩玩平衡車,覺得挺有意思的,過去看了看,都沒摸,那個小男孩直接衝我女兒說:你看什麼看,這個好幾萬,你家買不起。網絡圖片為什麼說「3歲看大,7歲看老」?真相是什麼?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靠譜嗎?我從心理學角度給你解釋,一次說透
    導讀:中國有一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是不是靠譜呢?真的三歲定終生?我用我的知識,來給你做個解釋。 文/37度暖爸 首先,不賣關子,表達下我的觀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我並不完全認可,它的確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適應現代社會。 說它有一定道理,是因為這句話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培養關鍵時期,你都錯過了什麼,快彌補
    三歲前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髮育最迅速的時期。其中經歷了大腦的黃金髮育時段,以及孩子自我認知時期。最後在三歲開始形成獨特的自我,所以三歲看大就是根據孩子的自我形成觀察得出的結果。為什麼說三歲前自我形成很重要孩子在一歲左右就開始知道什麼是自己,如果你的孩子正好是這個年齡階段。可以在孩子睡著的時候用口紅在小臉上點顆美人痣,當孩子醒來時讓孩子看鏡子。觀察孩子是否可以從鏡子裡發現自己的不同,如果孩子能夠發現那麼就證明孩子開始懂得自我的存在。
  •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3-6歲孩子小腦瓜在想啥?
    3-6歲孩子小腦瓜在想啥?作為操碎心的老母親,從孩子呱呱墜地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陪伴寶貝一天天成長的過程充滿了成就感,累並快樂著。偶爾那麼一瞬間發現,孩子已經從那個任你擺布逗笑的小玩偶蛻變成有自己想法的小大人了!
  • 「3歲看大,7歲看老」這幾種習慣必須從小教給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都提倡孩子要放養,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樂,小孩子就是要無拘無束的玩,不要約束他們的天性,但是這樣的方式真的是對的嗎?老一輩的人經常說,7歲看老,孩子在7歲的時候性格已經定型了,再改變就會變得非常難。
  • 為什麼有的時候超級喜歡說:你以為你是三歲小孩嗎?
    作者| 稚悅兒童來源| 稚悅設計(ID:hb_sjty)你以為你是三歲小孩嗎?這是在誇人天真可愛還是在說你幼稚不懂事呢?我相信,在大多數人的觀點裡,這句話並不是在誇人,而是帶有一點輕蔑的玩笑話。為什麼我們都習慣性地說"三歲小孩"而不是兩歲或者四歲呢?
  • 還記得《傳聞中的七公主》的美七嗎?今37歲卻美如18歲少女!
    還記得《傳聞中的七公主》的美七嗎?今37歲卻美如18歲少女!很多90後的夥伴們都看過《傳聞中的七公主》這部經典韓劇吧,這部劇主要通過一家四姐妹和她們周圍人物的不同的人生,給觀眾展現了現代女人人生的另一面,這部劇中蘊藏的很多人生哲理,有看過的觀眾應該感觸頗深。
  • 4歲的七穗,4歲的虞書欣,看到4歲的許佳琪:像個男孩子!
    4歲的七穗,4歲的虞書欣,看到4歲的許佳琪:像個男孩子! 每個人肯定都見過自己的童年照,那麼你們還認不認識小時候的自己呢?相信有的人會回答能,而有的人會說不能。畢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人的變化程度是相同的。這次主要想說說青你2裡面的選手,所以為大家整理了4歲的她們,看看她們的童年都長啥樣。
  • 三歲看老,代表的意思是什麼,你知道嗎?
    認為孩子不懂事,是因為他還太小,等他長大了,自然而然就好了。其實,真正的好孩子,都是在三歲之前確立了基本的人生教條,奠定了最初的性格走向。那麼,要如何做呢?一、尊重孩子的敏感期孩子在身體發育的每個階段,都會相應出現不同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口腔敏感,孩子喜歡吃手。第二個階段是肢體敏感期,孩子會咬人,打人。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你是不是正在為寶寶進入「叛逆的三歲」而困擾?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叛逆期的三歲」的現象呢?叛逆期原因孩子2-3歲的時候各項身體機能逐漸成熟,自我意識開始加強。父母卻覺得孩子還小,想幫孩子料理好所有的一切。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家長如何應對01父母多多反思自己的行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雙井神童:五歲讀書數過輒誦,七歲洞穿世事成就警世詩,羨慕嗎?
    神童見過嗎?天賦異稟的神奇少年,黃庭堅便是其中一位。幼警悟,讀書數過輒誦黃庭堅自幼就聰穎過人,一本書,隨隨便便看幾遍就能背誦出來。五歲的時候,五經這種小兒科的經書便已經對其失去挑戰性了,因為他早就已經能夠倒背如流了。
  •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繪本 5歲前必讀
    作者:寶寶知道 Iris33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早期教育對孩子來講是多麼重要。尤其在孩子5歲以前,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養成,而這其中,繪本的作用不容小覷。1.0~1歲《喬比洗澡書系列》《小虎哥翻翻書》《奇妙洞洞書第一輯》《小玻系列翻翻書》《嘰裡咕嚕系列》《好餓的毛毛蟲》閱讀收穫:講述起床、上學、捉迷藏、洗澡、睡覺的故事,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而你的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的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來。李教授的女兒在學生時代,就向媽媽明確表示自己對數學沒興趣,而且怎麼學都學不好,沒辦法提高成績。與普通家長的做法不同,作為媽媽的李教授並沒有讓孩子儘快提升數學成績,也沒有給她太大壓力,反而是支持她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
  • 當18歲時,你開始注意外表,對嗎?
    看了韓劇《十八歲的瞬間》之後,我發現作為歌手出道的邕聖祐也有很好的表演風格,雖然他是Fantagio公司的門面,但他的演技比車銀優要好。如果與外表相比,小有和小有各有優點,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事實上很難判斷他們的優劣。
  • 你可能誤解了打工人,日本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工作,不打算退休嗎
    你可能誤解了打工人,日本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工作,不打算退休嗎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打工人一詞就火了起來,其實打工人也可以稱之為打工仔,現在多半被上班族用來自嘲,或者說因此還感到十分驕傲,除了打工人之外,乾飯人一詞也特別火。
  • 30歲以後,你還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嗎?
    30歲以後,你還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嗎?《如何提升段子的「笑」果》《如何準備一場自然真實的表演》《如何提升現場表演技巧》《如何成為一名脫口秀老手》11.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簡單的邏輯學》《系統之美:決策者的系統思考》《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 斷弦試問誰能曉,七歲文姬小
    斷弦試問誰能曉,七歲文姬小。 試教彈作輥雷聲, 應有開元遺老,淚縱橫。 【譯文】 唐天寶時的樂師賀老演奏雄風現在還在嗎?當今的現實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新聲改了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