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創作生產「兩創」啟示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中國動畫創作生產的成功經驗證明,發掘民族文化精髓、彰顯中國氣派,能夠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更有美學衝擊力和文化震撼力的藝術樣式,為豐富世界動畫美學做出獨特貢獻

近幾年,國產動畫佳作迭出。《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以其鮮明的中國風格、醇正的文化品位、酣暢的視覺敘事、充沛的精神能量,聚集高人氣,成為當前中國大眾文藝一大亮點,讓新時代中國動畫創作生產煥發勃勃生機。由此回顧近百年來,一代代中國藝術家持續鑽研動畫技術,不斷發掘民族文化精髓,堅定打造民族藝術風格,為億萬觀眾創造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九色鹿》《天書奇譚》等一部又一部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動畫精品,為世界藝術畫廊貢獻了一批具有中國氣派的藝術形象,成為中國文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寶貴案例,對推動當代動畫創作走向新高峰具有啟示意義。

萃取傳統文化精髓

打造動畫中國氣派

中國動畫藝術家們塑造了一批光彩熠熠的經典動畫形象。孫悟空、哪吒、阿凡提、雪孩子、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經典形象,在世界動畫藝壇熠熠生輝,已經銘刻進幾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這些人物或來自文學名著,或提煉於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視覺造型則脫胎於傳統造型藝術。齊天大聖「吳帶當風」的飄逸、飛天仙女的曼妙、葫蘆娃的憨態可掬,都凸顯著中國氣派。通過動畫藝術「深描」,這些內蘊中華民族優秀品格的人物形象被賦予新的性格特徵和精神內涵。孫悟空在長篇小說《西遊記》中集人猴於一身,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則演化為觀眾喜愛的「父親」;《哪吒鬧海》中哪吒面對邪惡力量不屈不撓,《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小主人公則挑戰命運、衝破偏見……經典形象內涵不斷豐滿,並在動畫這一媒體中激活新的藝術生命。

中國動畫藝術家們打造了品類豐富、特色鮮明的動畫產品體系。截至上世紀90年代,中國動畫藝術家將動畫通用技術與中國獨有藝術介質結合,開發出繪畫、木偶、皮影、黏土、剪紙、摺紙、水墨等各類動畫;製作一大批短片與長片,電視動畫與電影動畫,單集、系列及長篇;題材涵蓋古今中外,故事類型多元多樣。品類之豐富、特色之鮮明,成為世界動畫藝壇一道亮麗風景。進入新世紀,中國動畫視覺敘事不斷成熟,獨具中華文化藝術特色的動畫大片陸續問世,不僅為中國觀眾創造了更有文化親和力、更具心靈貼近感的優秀作品,也讓人們看到中國動畫走向國際影壇、豐富世界觀眾文化選擇的新可能。

中國動畫藝術家在傳承融合基礎上建立獨樹一幟的中國動畫美學。動畫是綜合藝術,中國動畫先驅廣泛涉獵多種傳統藝術門類,把古典造型、敘事、音樂融入動畫藝術,編鐘音樂、京劇程式、崑曲唱腔,水墨之空靈、壁畫之神採、年畫之意趣,冶於一爐且爐火純青,打造出民族元素有機融合、中華意境美學躍動的全新藝術世界。尤其是中國水墨動畫獨步世界影壇。在中國創造出水墨動畫之前,全世界動畫片幾乎都是「單線平塗」,以線條結構為主。水墨動畫正好相反,通過墨和水的渲染,以墨色濃淡虛實描繪對象,對世界同行來說「不可思議,史無前例」。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共拍攝了300餘部動畫片,其中31部在各類國際電影節獲得46個獎項,是我國當時獲獎最多的電影品種。

胸懷藝術抱負和文化使命

優化技術手段與生產方式

中國動畫創作生產的輝煌成就為當今文藝「兩創」提供有益啟示。

啟示一,不斷鑽研掌握前沿科技手段,持續為觀眾提供優質視聽體驗。動畫電影與高科技如影隨形,使天馬行空的瑰麗想像不斷轉化為藝術現實。為讓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的水牛動起來,上海美影廠的藝術家們研發了分層渲染著色工藝,由此創作出《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中國獨有的水墨動畫,達至中國傳統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新興動畫藝術的創新性發展。通過技術升維實現體驗升級,是中國動畫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

百餘年來,動畫製作、存儲、呈現技術不斷進步。從賽璐璐片製作到計算機圖形學應用,從默片到有聲電影再到環繞立體聲動畫,從二維呈現到3D觀影再到虛擬實境,動畫電影視聽體驗越來越震撼,沉浸感和代入感不斷增強。《大鬧天宮》是中國二維動畫長篇一座高峰,論視覺奇觀,論沉浸體驗,《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無疑實現了大幅超越;但這種超越與其說是藝術造詣、審美水平的超越,不如說是時代的超越、技術條件的超越。二者之所以成為時代動畫精品,其共同點都在於成功駕馭了時代所提供的動畫技術手段。

啟示二,秉持可貴的原創精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中國動畫創作生產敬惜傳統又不惟傳統,汲取菁華又開宗立派,用創新實現最好的傳承。在「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的原創精神指引下,中國動畫藝術家塑造了孫悟空、哪吒、袁公、邋遢大王、葫蘆娃等一個個具有獨特辨識度的藝術形象,講述了一個個風味獨具、色彩斑斕的中國故事,創造了一系列琳琅滿目、意趣盎然的動畫片種。這使中國動畫因獨創而氣宇非凡,因個性而經久不衰,彰顯了藝術風骨、創作膽識、藝術成就和文化分量。

細節決定成敗。鴻篇巨製由幾百幾千個鏡頭累積而成,每個鏡頭又由無數個細節組成。觀眾似乎意識不到鏡頭的細分,但這些細節決定著觀眾的藝術體驗。《哪吒之魔童降世》劇本改了66稿,一個5秒長的「豹變」鏡頭打磨兩三個月時間;精心打造的四人爭奪毛筆長鏡頭「一鏡到底」,行雲流水,讓觀眾如身臨其境、驚豔夢幻。放眼世界,那些最震撼人心、讓人過目不忘的優秀動畫,無不追求細節的精準、體驗的極致。在強手如林的當今世界動畫藝壇,只有秉持可貴的原創精神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極致追求,才可能脫穎而出。

啟示三,紮根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以彰顯中華美學精神、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新中國成立後,上海美影廠作品《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獲得國際大獎,評委們卻並未看出是中國作品。這給中國動畫工作者很大觸動——學得再逼真也不是自己的。緊接著,《驕傲的將軍》在造型、動作、對白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民族化探索。中國動畫創作生產的成功經驗證明,深掘民族文化精髓、彰顯中國氣派,能夠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更有美學衝擊力和文化震撼力的藝術樣式,從而為豐富世界動畫美學構成做出獨特貢獻。

中國動畫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鮮明的文化內核。《哪吒鬧海》彰顯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三個和尚》形象闡釋團結協作的力量,《阿凡提的故事》推崇智慧和仗義,《山水情》傳達師法自然、明心見性的傳統哲學……優秀文化內涵寓於生動形象和傳奇故事,令人過目難忘,回味悠長。這些優秀作品獲得國內外觀眾喜愛,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一論斷提供生動而有力的論據,也為人類命運共同體願景提供文化註腳。

啟示四,採用先進藝術生產組織方式,聚集各行各業英才進行聯合攻關。不同於小說寫作、畫家寫生,動畫電影是綜合藝術,屬於「文化工業」,需要多工種、大團隊聯合作業。當今動畫藝壇更是如此:《哪吒之魔童降世》參與製作人員超過1600人,其中特效團隊就有20多個。面對這樣龐大的藝術工程、複雜的工藝流程,如何有效組織生產、凝聚創作合力、確保藝術品質,顯得尤為重要。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動畫創作生產充分發揮體制優勢,聚集一大批中國頂尖畫家、音樂家、文學家聯合攻關,使動畫電影在故事、造型、布景、音樂等方面均達到很高水平,由此成就中國動畫的輝煌。今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動畫行業通過文化市場,實現優勢資源配置,進而廣聚人才、優化流程、提高藝術完成度,同樣實現了精品打造。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課題。中國動畫藝術家將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開拓新時代動畫藝術全新天地。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萃取精華 開拓全新動畫藝術天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中國動畫創作生產的成功經驗證明,發掘民族文化精髓、彰顯中國氣派,能夠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更有美學衝擊力和文化震撼力的藝術樣式,為豐富世界動畫美學做出獨特貢獻    近幾年,國產動畫佳作迭出。
  • 動漫《怪獸電力公司》,給中國動畫帶來的啟示
    如果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兒童的精神世界,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塑造的動畫角色不是兒童受眾的角色形象,影片情節和語言表達上會出現過分成熟以及不倫不類。其次,以內容為王,講孩子和大人都喜歡聽的故事,皮克斯藝術總監克里斯多福曾說過:「故事都是我們自己寫的;只講自己覺得對的故事。」從這一句話,我們不難窺探出皮克斯動畫成功之處「內容為王」,而且是講自己的原創故事。
  • 「老科技」進村下田送「真經」 奉獻「三扶兩創」助力鄉村振興
    10月26日上午,鹽都區關工委、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老科技服務隊「銀髮」專家奔走田間地頭、農戶農莊、種植養殖,開展「扶志、扶技、扶創業,創建創業示範基地、評選創業之星」「三扶兩創」工作,助力青年農民致富。
  • 趙樹理的意義與啟示:關於新時代文學創作經典性的思考
    我們可以在他的作品中了解到中國傳統社會的基本樣貌。人們是怎樣生活生產的,其社會結構的組織形態是怎樣構成的,人內在的精神世界是怎樣呈現的,以及其價值選擇的遵循是什麼等等。同時,趙樹理也極為生動地描寫了傳統社會的新變。這就是在新的社會理想逐漸成為現實之後,中國所發生的變化——外在的社會機制的,以及內在的人的情感與精神世界的。
  • 「十三五」期間電影創作回顧:不斷激發創作生產活力,推動電影產業...
    400億元、500億元、600億元——中國電影年度票房不斷攀升;《湄公河行動》《戰狼2》《我和我的家鄉》——主旋律電影不斷創造商業奇蹟……「十三五」時期,電影人不斷鞏固和完善多類型的創作生產格局,拍攝出一批批深受觀眾歡迎的作品。
  • 動畫《靈能百分百II》第二季最上啟示的聲優解讀角色
    ­  根據《一拳超人》原作者ONE創作的少年漫畫《靈能百分百》改編的第2季TV動畫《靈能百分百II》目前正在熱播中,由知名聲優石田彰配音的新角色最上啟示已在第4集動畫中登場。日前石田彰對於為這位角色配音的感言得到了公開。­  ——您在TV動畫《靈能百分百II》中出演了最上啟示這位角色,希望您能簡單介紹一下他是一位怎樣的角色。
  • 東方時評丨動畫電影《姜子牙》燃爆國慶檔的啟示
    (10月3日中新網)據貓眼數據,動畫電影《姜子牙》中國內地首日票房達1.45億人民幣,刷新內地電影市場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截至2日19:50,該片票房高達6.36億,領先國慶檔。可畢竟票房擺在那裡,了解該片走紅的前因後果,對電影人來說當有一些啟示。首先,在導演程騰看來,選擇姜子牙這個中年大叔畢竟要比一個老頭子好,畢竟與年輕人的隔閡沒有那麼大。姜子牙被貶入凡間的這個過程,和大學生畢業剛進入社會特別像。
  • 藝術觀察|河南原創動畫《我是發明家》央視首播,帶來了哪些啟示
    (原標題:藝術觀察|河南原創動畫《我是發明家》央視首播,帶來了哪些啟示)
  • 北影副校長孫立軍:決心帶頭創作中國的動畫電影的事件緣由
    北影副校長談到當年為何要創作國產動畫電影事件,孫立軍深有感觸地說,「我那時30歲出頭,血氣方剛,一直夢想著拍一部中國自己的動畫影片。」 北影副校長 孫立軍的第一部動畫電影故事事件是1999年開始創作的,「那時的中國影視銀屏是美國和日本動畫片的天下」。
  • 北影副校長孫立軍:決心帶頭創作中國的動畫電影的事件緣由
    北影副校長談到當年為何要創作國產動畫電影事件,孫立軍深有感觸地說,「我那時30歲出頭,血氣方剛,一直夢想著拍一部中國自己的動畫影片。」 北影副校長 孫立軍的第一部動畫電影故事事件是1999年開始創作的,「那時的中國影視銀屏是美國和日本動畫片的天下」。
  • 漫威模式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啟示
    從1998年開始,經歷重組之後的漫威為了走出破產的境況,進一步採取授權策略對外出售自創角色的版權,包括漫畫、動畫、電影、電視劇、遊戲、玩具、廣告等不同的媒介載體。這種對外授權行為不僅緩解了漫威所面臨的經濟危機,也對外證明了漫威品牌能夠獲得成功,而且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 河南原創動畫《我是發明家》央視首播,帶來了哪些啟示
    這是河南原創動畫時隔兩年後,再次登錄央視少兒頻道。與此同時,該劇還在國內外多家電視臺播出,一部動漫「全面開花」、「兩翼齊飛」的現象,並不多見,引人注目。那麼,《我是發明家》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登錄央視少兒頻道背後,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對於河南動漫來說,又有哪些啟示?
  • 中國動畫產業總產值已超1900億 行業精英齊聚青島
    圍繞動畫電影製作,貓眼娛樂動畫工作室總經理孫凌宇表示,中國動畫電影尤其是國產電影的增長令人振奮,2015年動畫片《大聖歸來》打開了年輕觀眾對動畫電影的關注度,2019年動畫片哪吒又將中國動畫行業拉升至新的高度,也打下了良好的觀眾基礎,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潛力十足。
  • 行業精英齊聚一堂,中國動畫產業主題活動重磅來襲
    圍繞動畫電影製作,貓眼娛樂動畫工作室總經理孫凌宇表示,中國動畫電影尤其是國產電影的增長令人振奮,2015年動畫片《大聖歸來》打開了年輕觀眾對動畫電影的關注度,2019年動畫片哪吒又將中國動畫行業拉升至新的高度,也打下了良好的觀眾基礎,中國動畫電影的未來潛力十足。
  • 人民文旅智庫|漫威模式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啟示
    從1998年開始,經歷重組之後的漫威為了走出破產的境況,進一步採取授權策略對外出售自創角色的版權,包括漫畫、動畫、電影、電視劇、遊戲、玩具、廣告等不同的媒介載體。這種對外授權行為不僅緩解了漫威所面臨的經濟危機,也對外證明了漫威品牌能夠獲得成功,而且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 人民文旅智庫 | 漫威模式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啟示
    對於我國文創產業發展,漫威在內容建設、價值傳遞、IP運營,營銷策略等方面的成功頗具啟示意義。從1998年開始,經歷重組之後的漫威為了走出破產的境況,進一步採取授權策略對外出售自創角色的版權,包括漫畫、動畫、電影、電視劇、遊戲、玩具、廣告等不同的媒介載體。這種對外授權行為不僅緩解了漫威所面臨的經濟危機,也對外證明了漫威品牌能夠獲得成功,而且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 兩創破密奇蹟的中國「天才」截譯日本偷襲珍珠港
    兩創破密奇蹟的中國「暗算天才」在電視連續劇《對手》中,中國的密碼專家們多次破譯日本的軍用密電。事實上,二次大戰期間,日本陸軍與海軍的密電碼始終未被破譯過,日本的空軍密電碼則比較簡單,容易破譯。中國的「暗算」天才叫池步洲……不到一個月,池步洲破譯了日本幾百封密電池步洲生於1908年,福建省閩清人。他從小就聰慧好學,高中畢業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在機電專業就讀。畢業後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武官署任翻譯,並娶一位名叫白濱曉子的日本姑娘為妻,育有三個兒女,一家人其樂融融。
  • 中國智能影像生產技術:文娛全產業鏈基礎建設
    中國智能影像生產技術:文娛全產業鏈基礎建設 較其他國家及地區,中國媒體及娛樂企業對全面智能視頻化保持熱情。 目前,AI技術的應用已經貫穿整個文創產業鏈,包含劇本創作、選角、流量預測、審核、編碼、剪輯、運營、搜索、推薦、宣發、熱點預測、熱點提取、追星、廣告投放、在線交互等諸多環節,實現智能創作、智能生產、智能標註、智能分發、智能播放、智能變現、智能客服等七大方面的充分應用。
  • 重拾中國動畫經典,老藝術家創作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銘記
    "的萬籟鳴,與其三兄弟在1941年創作出第一部長篇動畫《鐵扇公主》,在60年代初再度創作了西遊題材的動畫,這才有了後面的《大鬧天宮》這一經典動畫。,再加上當時國內動畫人才充沛,製作陣容空前強大,光動畫需要的原畫就達到了數萬張,歷時兩年才繪製完成,投入的無論是時間還是人員都很大,《大鬧天宮》幾乎代表了中國動畫在當時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