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母親打耳光後跳樓:愛並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要做的功課

2020-12-14 懵懂葉青

9月17日,湖北武漢,一名14歲男孩因為在學校玩撲克,被老師叫家長,母親在教學樓樓道,打了兒子兩耳光後,母親離開,孩子默立兩分鐘後,跳樓身亡。

一個14歲的生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隕落了,令人扼腕嘆息,悲由心生。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入情入理入心的合格父母,讓我們的孩子不那麼脆弱,不那麼不堪一擊,避免悲劇發生,也讓我們心更安?

冰心老人說: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愛孩子,是我們做父母的本能。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但卻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滾落破碎,不復存在。——尊重孩子,是我們父母一生都要做的功課。

愛孩子,更要尊重孩子。

愛,不是溺愛;尊重,不是任其發展,不管不顧。

愛是什麼,愛是無條件而又有原則地愛孩子。

無條件地愛孩子是說,無論孩子是優秀還是不優秀,無論孩子是成績好還是成績差,也無論孩子是健康還是殘疾,都要愛孩子。

科胡特說: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或許這就是愛孩子的一種至高境界,發自內心純粹地愛孩子。

有原則地愛孩子,是權威型父母的表現。

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將父母分為四種類型:權威型、獨裁型、溺愛型和忽視型。

權威型父母——對孩子有合理的要求,適當的限制,並且對孩子有規劃、有目標,並鼓勵孩子達到這些目標。當然也會在孩子達不到目標,完不成任務時,給予鼓勵和關愛,並且恰如其分地鼓勵孩子自我成長。

將理性、嚴格、民主、耐心和關愛貫穿在孩子成長的各個環節中。

獨裁型父母是一味高要求孩子,但是對於孩子的感受卻忽略不計;溺愛型父母儘可能去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不對孩子提出任何要求,或者提出要求,當孩子撒嬌、耍潑、哭鬧時,立刻妥協;忽視型父母,可能因為工作等其他原因,對孩子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任其發展。

如何愛孩子:

第一、給孩子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爸爸愛媽媽,爸爸和媽媽營造的這種愛的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來源,是孩子內心的靠山,是孩子內心的一種溫暖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隱秘的角落》中的張朝陽,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既克制、隱忍而又想反抗,又對愛充滿渴望的矛盾綜合體。

所以父母婚姻的不幸,會讓孩子自卑、多疑、脆弱的心裡出現,父母的補償心裡,又會產生過分的溺愛和照顧,在不健康的氛圍中,孩子的內心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作為父母,應儘量給孩子健康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身心健康。

第二、多肯定、多鼓勵,少教育、少批評

有網友說:腦子殘疾的家長批評孩子,永遠是在放學路上,人多的場合,以及飯桌上。

2019年4月17日,17歲的男孩湯某因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回家路上,母親批評他後,他從車上下來,跳下了盧浦大橋,當即身亡。

在我們痛惜並感嘆孩子內心脆弱的同時,有人分析孩子的行為無非是因為:一是父母讓孩子感到痛苦,二是以死想讓父母悔恨。

父母也確實悔恨萬分,這一輩子都將在自責和痛苦中度過。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學會感恩,學會吃虧是福,而孩子卻在等家長的一個肯定,一個道歉。

多肯定,多鼓勵孩子,少教育,少批評孩子,和孩子產生同理心是多麼重要。

除了語言的鼓勵,還應該用肢體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愛,愛撫、點頭、微笑、誇獎、擁抱、親吻,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

第三、關愛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被老師叫去的體驗,尤其是調皮的孩子,每當收到老師的反饋信息時,就會產生一種五雷轟頂的感覺,好像天要塌下來了。

見了孩子,那種火冒三丈的情緒已經身不由己,不發洩出來似乎就無法釋然。但很多時候,也是事出有因,在沒有調查清楚時,還是先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聽聽孩子的意見。

還有很多父母以分數就是一切,學習就是生命的標準定義孩子的行動。成績固然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是重中之重。

馬卡連柯說: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讓我們做權威型父母,學會愛孩子,陪伴引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何才能尊重孩子:

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

第一、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別林斯基說:自尊心是一個人靈魂中的偉大槓桿。

當我們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相當於在孩子自尊自愛的幼小靈魂中,撒下一片傷害的種子,扼殺孩子的自信心,毀滅孩子的自我價值。

尊重孩子首先應做到:不辱罵孩子、不嘲諷孩子、不當眾揭孩子的短,不強行幹涉孩子的私生活。

第二、認可孩子的自我價值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無價之寶,我們要懂得欣賞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

對孩子的期望值必須是合理的,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不切實際。

當孩子有某些缺點,甚至缺陷時,我們不能改變,必須接受並且接納,接納孩子的優秀,也接納孩子的問題。

第二、 適當引導,不過多幹涉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伊能靜一次被鍾麗緹吐槽,她比秦昊大10歲,在生活中總是想告訴秦昊一些道理,秦昊告訴她,即便是你比我懂得很多道理,但是我自己的人生,還是需要我去闖,即使是試錯,那也是我自己的人生。

當懂得這個道理後,伊能靜再也不去對秦昊指指點點,她認識到應該讓秦昊去做他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從此對待她和前夫的兒子,也很少再加幹涉,她覺得自己的經驗再好,那也只是自己的,應該鼓勵兒子去走他自己的人生路。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大膽放手,讓孩子去試錯,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成長。

第三、不以愛的名義去逾越孩子的空間和界限

《無聲告白》中的小女孩,承載了父母太多的愛和負擔,最終承受不了,選擇了跳河自盡。父母的過分關懷、過分幹涉,讓她敏感、神經質、孤獨沒有朋友,但是又不知道怎麼解決,當長期的壓力無法釋放時,導致了悲劇的最終發生。

第四、讓孩子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成功的體驗

最近和兒子一起閱讀《親愛的漢修先生》,小作者鮑蕾伊的父母離婚了,父親是一名卡車司機,常年在外跑長途,母親在一家餐廳工作,業餘時間還要去夜校學習護理知識。

小鮑蕾伊有了問題總是嘗試自己解決,最讓他困惑的事情是,午餐總是被偷走,經常餓著肚子卻不知道該怎麼辦,苦惱了很久,他決定自己研發一個防盜報警器,在圖書館查閱了資料,又去五金店購買了電池等物料,經過精心研究,最終大功告成。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人生各種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都嘗一嘗,才能更加成熟,將來才會更加適應社會。

最後,給父母兩點建議:

第一, 父母要學會示弱,讓孩子學會承擔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也是愛做家務的孩子比不愛做家務的孩子高出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但是多少父母捨不得孩子幹任何事情,總是怕孩子承擔不了。有些時候,我們應該學會示弱,讓孩子覺得他們很強大,可以為父母分擔生活的重擔。

第二, 終身學習,是父母不能不做的功課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父母是唯一不用持證上崗的職業,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們每個階段的狀態和問題都是不一樣的,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能勝任這份職業,也是基於這種心理,近一兩年以來,我購買了很多課程,讀了很多書,在不斷地學習如何當一位母親。

通過學習,我以自己的親身體驗認識到:學習真的很必要。我們的成長和付出,才能應付得了孩子的成長,否則,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不要到了溝壑難平的階段再去抓狂。

愛並尊重孩子,是我們做父母一生要做的功課。讓我們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愛的語言激勵孩子,用愛的細節打動孩子,尊重我們做父母的權利,也尊重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相關焦點

  • 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後跳樓墜亡,讓我想起了在EVA中的少年
    這個做父親的已經生生地給自己兒子虐出了心理陰影。這個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角落陰影中的48歲中年大叔,也成了我幼時的童年陰影之一。兒時在看EVA的時候常常一邊看一邊感恩父母,感恩自己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感恩自己父母都很愛自己,不用像可憐的碇真嗣一樣被一個「變態」的父親虐到幾近崩潰。
  • 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後跳樓墜亡,讓我想起了那個在EVA中的少年
    這個做父親的已經生生地給自己兒子虐出了心理陰影。這個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角落陰影中的48歲中年大叔,也成了我幼時的童年陰影之一。兒時在看EVA的時候常常一邊看一邊感恩父母,感恩自己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感恩自己父母都很愛自己,不用像可憐的碇真嗣一樣被一個「變態」的父親虐到幾近崩潰。
  • 男孩在校玩撲克牌被請家長,當眾被母親打耳光?三分鐘後跳樓身亡
    文案:崇凜編輯:劉一刀導語:成年人都有可能會犯錯,更不要說未經世事的孩子。當孩子犯錯之後做父母的肯定要對其進行教育,但是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在孩子長大之後都有了自尊心,如果對孩子用語言造成傷害或者太過於嚴厲的管教,會給他們帶來很不好的感受。近日武漢市有一位14歲的小男孩,在學校的走廊上被自己的母親當眾責罵扇耳光,在沉默三分鐘之後選擇了跳樓。面對這樣的結果,他的母親意想不到而悔恨不已。
  • 14歲男孩跳樓身亡,有多少父母,一直扮演的是誅心的角色
    男孩媽媽被人拉走後,男孩用袖子擦了擦眼淚,呆呆地站在原地,轉身看了一眼樓下,又望向母親離去的方向,默立了2分鐘後,他爬上圍欄,一躍而下,隨後傷勢嚴重的張某銳,被宣告不治身亡,年僅14歲的少年,就這麼倉促地告別了世界。
  • 14歲男孩被母親扇耳光跳樓:媽,除了去死,我別無選擇
    根據官方消息,「男孩因為在教室內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學校配合工作,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張某銳乘人不備跳樓。」很多人指責跳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幾個巴掌就尋死覓活。
  • 武漢一14 歲男生被母親打耳光後跳樓墜亡:最大的謊言、媽媽是愛你的
    9月17日,湖北武漢,江夏一中一名九年級男生跳樓身亡。根據監控顯示,男生在教學樓樓道被母親教訓,期間挨了兩耳光。母親離開後,男生默立兩分鐘後,轉身爬上欄杆跳下,路過的同學試圖阻攔未果。據悉,該男生當天下午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該男生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便跳樓。
  • 被母親當眾掌摑後跳樓身亡:寶貝,我還有資格當你的媽媽嗎?
    母親離開後,男孩一直站在原地,沒有跟其他人交流,也沒有離開。幾分鐘後,男生轉身爬上圍牆從五樓跳下,被其他老師與同學發現後,送往醫院搶救。當晚9時,男生傷勢嚴重被宣告不治。沒人知道男孩在選擇跳樓之前,內心經歷了怎樣的掙扎,被母親當眾扇耳光,甚至老師到了之後,母親仍然沒有停止,丟臉、難過、憤怒、絕望,任何一種情緒都足以壓垮他……也許這位母親覺得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長記性,可是她卻忘了,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她採用這樣的方式,無疑是將孩子的自尊心扔在地上肆意踩踏。
  • 女博士帶娃兒跳樓,你要告訴孩子: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有人說:我們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人生在世,這不長不短的一輩子,實在是要面臨太多的「艱難坎坷」。女博士抱娃兒跳樓,令人心痛幾天前的一則新聞,令人痛心疾首:湖南長沙一位37歲海歸女博士,帶著5個月大的小女兒跳樓身亡。
  • 武漢14歲男孩在學校走廊,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不治!
    標題:武漢14歲男孩在學校走廊,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不治!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同時,每一位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才!有些父母對孩子抱有著特別大的期望。因此,對孩子的管教也特別嚴格。在國內,父母動手打孩子,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教育方式。許多人應該都曾被父母動手教育過,或動手教育過孩子!在國人的觀念中,孩子犯錯就是得打,不打不漲記性。但這樣的教育方式,卻也忽略掉了孩子的感受。
  • 初三男生教室內打牌,被母親扇耳光後轉身跳樓身亡!最傷害孩子的十句話,父母請嘴下留情
    9月17日,湖北武漢,江夏區一初三學生因在校打牌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不治而亡。
  • 開學沒幾天,多名學生紛紛跳樓!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了?
    開學沒幾天,多名學生紛紛跳樓!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了?4月20號,南京世貿濱江新城小區,14歲初二男孩,從自家42樓跳下身亡。該男孩,就讀南京鼓樓實驗中學,因到校未帶學習用品,家長被請到學校談話,晚上因為玩電腦,被媽媽批評,雙方發生爭吵,孩子自殺身亡。
  • 作為父母,你會「說話」嗎?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要避免說兩種話
    而母親經常說的這番話,讓茉莉有著深深的內疚感,為了達到母親的要求,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後導致了茉莉不堪重負,得了抑鬱症,跳樓自殺。心理學上有一種概念叫做「內疚感控制」,是指子女感到父母有恩於他們,因此無法反對他們,拒絕他們,最終順從他們的意願。
  • 李佳琦家庭背景曝光,從小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的有多自在?
    李佳琦接受採訪時時:「我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我父母對我的無條件尊重與支持。」面對質疑的聲音,李佳琦的母親霸氣發聲:「他沒有偷,沒有搶,憑自己的專業掙錢,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的。」李佳琦說:「聽到質疑甚至謾罵的聲音,是很難過的,因為有了媽媽的這句話,才堅定的要做自己的喜歡的事情,」可以說沒有母親的支持,就沒有今天的李佳琦。
  • 19歲高三男孩玩手機被父親責罵跳樓:是誰讓孩子迷上了手機
    因為,特別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絕大多數人在聽了我這樣的建議後可能都會產生一種「你管好你自己的孩子就行了」的排斥感,而我是不太願意遭受別人充滿排斥或厭惡的眼神的。這個小見聞,使我想起了上周發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件事情:一個15歲女孩,因為每天沉迷遊戲被其母親關閉路由器斷網,女孩一氣之下竟動手打了母親,還爬上窗臺揚言要跳樓,母親恐慌下跪答應了女兒的所有要求,女兒這才從窗戶上跳回屋裡,還用手指著母親說:「這是你說的,我想怎麼樣都行,以後你再多管一下我就跳樓
  • 又一孩子跳樓自殺,誰是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母親趕到學校,然後在五樓的走廊找到自己的兒子,氣衝衝地大步走過去,眾目睽睽之下扇了兒子一耳光,接著又是一耳光... 母親走後男孩兒低頭沉默了兩分鐘,便轉身爬上欄杆,在同學也沒能反應過來的情況下,縱身一躍。 一個14歲的少年,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 12歲男孩肺癌晚期,母親一句話曝光真相:別在「垃圾堆」裡養孩子了
    父母是孩子和垃圾快樂之間的一道牆,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作者丨亦云白近日,看到一則令人膽戰心驚的新聞。湖南邵陽一名12歲男孩因鎖骨處長包塊,到醫院檢查,竟然得了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晚期!主治醫生說,這位男孩是他從醫生涯中遇到的年紀最小的。母親潰不成聲地哭訴,道出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他很懶,經常熬夜,早餐基本上不吃!」按理說,12歲的孩子沒什麼事兒值得天天熬夜呀,這孩子到底在幹什麼呢?原來,男孩玩遊戲上癮,幾乎是機不離身,遊戲不止,為此熬夜通宵、飲食不規律更是家常便飯。身體的透支是有限度的,無底線的揮霍,為這一場大病埋下了禍端。
  • 和家人爭吵後,12歲女孩縱身跳樓身亡,留下無限懊悔的父母咋辦?
    12歲女孩因與家人發生爭吵,縱身從家裡跳樓,經搶救無效後死亡。近日,四川眉山一小區發生一起慘案。一名12歲女孩周某某與家人發生爭吵,一氣之下,縱身從樓上跳下。救護車到達現場後,進行搶救,無奈女孩還是死去。當地派出所發出警情通告稱,經初步調查為因家庭口角引發跳樓自殺。
  • 智慧母親的愛子分寸:要教育好一個男孩,做好這兩件事很重要
    最近看了一部俄羅斯諷刺動畫短片《臍帶》,這部短片,讓人思考,作為一個母親,到底應該怎樣愛孩子、教育孩子?一個單親母親生下了一個瘦弱的男孩,孩子出生後,醫生要把連在孩子身上的臍帶剪斷,這位母親制止了醫生。
  • 男孩跳樓自殺,遺言淚目:我控制不住玩手機,你們生個更好的吧!
    而他之所以想不開跳樓,僅僅是家長沒收了手機,沒讓玩遊戲。僅僅三天後,同樣的悲劇就再次發生。5月15日,山東臨沂,一名初中生在考試時用手機玩遊戲,被巡考老師沒收,回家後便從樓上跳下,經搶救無效去世。形勢實在太過緊急,男孩隨時有著墜樓風險,同學們焦急地在樓下呼喊男孩注意安全,還找來一床被褥,拉著四角想要形成一個簡易「救生墊」,試圖男孩墜落後將其「接住」。幸虧消防部門及時趕到救援,一場險情才得以化解。
  • 電影《弱點》觀後感:請父母尊重孩子選擇
    看完後覺得很不錯,不是因為演員演技好,而是被劇情感動。電影是根據美國橄欖球運動員麥可奧赫的真實故事改編的,木訥的黑人男孩麥可奧赫自幼父母離異,他寄人籬下,活得小心翼翼,而且遭人嫌棄,一而再再而三的從領養家庭中逃走,最後無家可歸。後來遇到了好心的陶西太太,在陶西太太一家的幫助與鼓勵下,麥可奧赫逐漸的找到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