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將於7月20日下午1-3點(哥本哈根時間:07:00-09:00)舉辦「亞洲生物多樣性信息虛擬峰會」,綠會受邀參加。本次虛擬峰會將聚集亞洲各利益攸關方,共同探討如何豐富亞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數據。
今年5月出爐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設施二十年回顧》報告強調,需要進一步擴大亞洲參與度,完善數據基礎設施,從而提高基於證據的決策能力。為此,GBIF與日本環境部共同推出亞洲生物多樣性信息基金(BIFA)項目,該項目將在亞洲地區推廣標準化生物多樣性數據的使用,並增強亞洲研究人員和決策者獲取該地區生物多樣性管理所需數據的能力。作為在國內除中科院外唯一一家擁有在GBIF平臺發布數據資質的單位,綠會將全力支持本次亞洲峰會。綠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指出:「我們必須積極參與,提出綠會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尋求支持來解決問題。」
構建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挽救全球生物多樣性迅速喪失危機,是大勢所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是一個依託網絡服務來提供有關生物多樣性的科學數據的國際組織。以其信息架構為基礎,GBIF匯總來自世界各地有關植物、動物、真菌和微生物等的生物多樣性數據,促進全球生物多樣性數據的自由和開放獲取,以支持可持續發展。
綠會致力於通過提供直觀的數據,讓更多人了解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改變專家學者因數據缺乏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望而卻步的現狀。截至至今,綠會已上傳6組、289條數據,分別包含中國發現的穿山甲標本數據、海關查獲穿山甲及其製品數據、東方白鸛及低斑蜻分布數據等。
【部分截圖】
圖註:綠會致力於通過提供直觀的數據,讓更多人了解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改變專家學者因數據缺乏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望而卻步的現狀。截至至今,綠會已上傳6組、289條數據。來源/綠會
「亞洲生物多樣性信息虛擬峰會」議程:
1、介紹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和亞洲生物多樣性信息基金(BIFA);
2、介紹GBIF亞洲代表的工作和計劃;
3、通過以往項目負責人的成功案例和經驗教訓,了解BIFA對調動生物多樣性數據和擴大本區域實踐社區的積極影響;
4、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報告》提出的問題;
5、提問環節。
會議連結如下,誠邀您參加: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9BGLacWER4ieAjl3tYnGAA
參考文章: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設施二十年回顧》
https://www.gbif.org/news/1QfpUlGByxjqBktiYAfyIK/twenty-years-of-gbif-independent-review-charts-successes-and-challenges
整理/盧蕾審/Talina 編/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