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樂遊
在知否76集中,太后身邊的太監用皇后的身份對明蘭假傳懿旨,企圖欺騙官眷入宮,實則是想要將她們困在宮中以此要挾朝中大臣。
明蘭以韓宮令為餌,三兩下套出了太監的話。
明蘭問,平日裡都是皇后身邊的韓宮令來傳旨,怎麼今日換了天使前來。
太監果然上當,說皇后身邊只有吳姓和馬姓兩位宮令,未曾聽過有姓韓的。
原來,吳馬兩位宮令已經年邁,皇帝便派了一位韓掌事頂上,自年前起,小宮女和小太監們便已經尊稱她為宮令了。
那麼明蘭口中的這位宮令到底是幾品女官呢?古代的女官制度又是怎樣的呢?
女官呢,一般是指高級的宮女,又稱宮官,有一定的品秩,並且領有俸祿。工作範圍包括管理較低級的宮女,訓練新入宮的宮女,照顧公主、皇子等。
最早有關女官的記載始於《周禮》,但並未明確設立過女官制度,也沒有明確過女官這個說法。
秦漢自夫人以下設有設嬪、世婦、女御等名目,也未言及女官。但《隋書》敘述女官設置時,說是"採漢、晉舊儀",可見漢、晉後官是有女官制度的,但因史官言之不詳,只能存而不論。
有歷史明確記載,將宮中女官與即妃嬪加以區別,另立系統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時候。女官主管宮中具體事務,其職秩與外官相對。
最高領導人內司,官比尚書令。其次是作司、大監、女侍中,官比二品。其三是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等,官比三品。其四是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官比四品。最下一等是青衣、女酒、女餉、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
隋文帝時,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後宮掖廷事務。隋煬帝加以改制,使與外廷尚書省相類似,設六尚局管二十四司。
唐承隋制,設置六尚二十四司及宮正司,集中國古代女官制度之大成,嗣後宋金明三代女官制度都是在唐制基礎上損益而成。另外,唐代皇太子所居東宮也設置有司閨,司則,司饌等三司九掌女官。五代十國時期,部分政權也設女官。如後蜀花蕊夫人有詩云:
六宮宮職總新除,宮女安排入畫圖。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頻見錯相呼。
明代洪武年間,經多次改定後,完全依照唐代制度設置女官。但永樂之後,女官職掌多為宦官衙門侵奪,女官制度雖存但職員多缺。
清順治十五年,擬定女官制度: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依照明朝制度,設置六局一司,但議定而未行 ,宮女由內務府管理,故中國古代女官制度至清代而止。
總的來講,女官分為兩種:「六局二十四司」中的和各宮中做事的。她們的職位如下:
正一品:宮令女官(管理後宮瑣事,為皇太后或皇后身邊,代掌鳳印。)
正二品:尚宮,尚儀,尚服,尚寢,尚食,尚功(六尚主管)
從二品:御侍(皇帝身邊女官)
正三品:令人(皇貴妃,貴妃身邊女官)
從三品:惠人(皇妃,側妃,庶妃身邊女官)
正四品:宜人(夫人,貴嬪身邊女官)
從四品:良人(昭儀,淑儀,嬪身邊女官)
正五品:司侍(隨六尚的24司)
從五品:令侍(皇貴妃,貴妃身邊女史)
正六品:惠侍(皇妃,側妃,庶妃身邊女史)
從六品:宜侍(夫人,貴嬪身邊女史)
正七品:良侍(昭儀,淑儀,嬪身邊女史)
六尚二十四司的職責如下:
【6尚】(正二品)
尚宮:奉皇太后命掌引導皇后。
尚儀:掌禮儀起居。
尚服:掌供服用採章之數。
尚食:掌膳羞品齊之數。
尚寢:掌天子燕寢及嬪妃進御之次序。
尚功:掌督妃嬪宮人女紅之程課。
【24司】(正五品)
司記(2人):掌執文書
司言(2人):掌宣傳啟奏
司薄(2人):掌宮人名籍登錄及賜
司闈(2人):掌宮闈管鑰
司籍(2人):掌經籍圖書、筆札几案之事
司樂(4人):掌率樂人演習樂陣,懸拊擊退進之事
司賓(2人):掌朝見、宴會及賜廩之事
司贊(2人):掌朝見、宴會、導引贊相之事
司寶(2人):掌服契圖籍
(4人);掌衣服首飾之事
司飾(2人):掌巾櫛、膏沐、器玩之事
司仗(2人):掌羽輿儀衛之事
司膳(2人):掌割烹煎和之事
司醞(2人):掌酒醞芋飲事
司藥(2人):掌醫方藥物、典藥
司嬉(2人):掌給宮人廩筏薪炭之事
司設(2人):掌床帷茵席,灑掃張設之事
司輿(2人):掌輿輦、傘扇,羽儀之事
司苑(2人):掌囿園種植花果蔬菜之事
司燈(2人):掌燈燭、膏火之事
司制(2人):掌衣服裁製縫紉之事
司珍(2人):掌金玉寶貨之事
司彩(2人):掌繒綿絲織之事
司計(2人):掌度支衣服、飲食、柴炭
而最開始提到的韓宮令便是皇后身邊的一品女官,地位可以說是很高的了。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