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系列之一:深度認識社交恐懼症

2020-12-22 人生六大秘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社交恐懼其實是社交障礙的一種,社交障礙可以具體分為三個類型:社交心理障礙、社交焦慮障礙和社交功能障礙。

下面將具體分析每一個類型的障礙,讓大家對社交恐懼有更詳細的了解,以便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類型,該如何解決。

社交心理障礙:有社交心理障礙的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毫無緣由地感到緊張、恐懼,甚至語無倫次。人類有群居的屬性,一方面是為了自我保護,另一方面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群居就需要相互交往,良好的社會交往可以減少人內心的孤獨感、寂寞感、空虛感、恐懼感和痛苦感,使一些壓抑在心頭的憤怒情緒得以及時宣洩。但是,一些人由於生長環境、教育方式、思想觀念、人格等方面的因素,導致在本該正常的社會交往中,不敢與人交往,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內心緊張、心理恐懼等情況。

而且,這種情況並不只是成人有,一般是從兒童時期就表現出來,通過數年的積累後,形成牢固的人格特徵。

以下是具有社交心理障礙的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障礙類型:

恐懼心理

在一些社交場合下(如上學時期在班級裡、公司每次開會、在餐廳吃飯、一些大型宴會、需要做某些方面演講、與異性約會或溝通一些方面的事情、其他需要發言的情況 等),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致於手足無措、語無倫次、手心冒汗,嚴重的甚至躲在某個角落裡害怕見人,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社交恐懼症。

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在平常情況下,自己各方面都很優秀,甚至也很自信,家庭生活、工作方面都挺不錯,但是一到這些社交場合,馬上就產生恐懼心理,而且無法自已克服。

自卑心理

有社交障礙的人,會在社交的過程中產生自卑心理,比如遇到比自己有錢、工作比自己好、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或者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談到更多比自己物質基本好的方面,他會在內心無意識的與別人進行對比,從而迅速產生因為不如別人的自卑心理。同時會使這種自卑心理開始泛華,開始想像成功的體驗少,想像失敗的體驗多,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只要有了這樣的心理, 在以後只要想到要與人交往,內心就會產生牴觸,牴觸的原因就是害怕再遇到比自己「優秀」,比自己強大的人,快速的降低自己的自尊,開始否定自己的價值而抬高別人的價值。這都是因為「盲目」的與別人比較的過程中產生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正視自己,接納自己不優秀的方面,肯定自己現存的優勢和價值,和自己的昨天進行比較。

孤僻心理

孤僻心理的人,性情孤獨且不太合群,不能與人保持正常的關係、經常離群索居的心理狀態。雖然我是一種心理諮詢師,但是我家的孩子仍然存在孤僻心理的情況,每天放學後,就把自己關在屋裡寫作業或玩撲克牌、玩具,即便寫完了作業,他做的事情是看電電視或看書,從來不會主動到樓下的小區裡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會找同學到同學家玩。這樣的孤僻性格會影響到以後社會交往,只要一有時間,我會帶著他去我的同學家玩,讓他和別人家的孩子一起玩,雖然他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融入,但總比一直自己玩要好很多。

一般有孤僻心理的人有兩種情況,一是孤芳自賞,自命清高,認為其他人水平不行,沒有崇高的理想,所以不願與別人為伍;另一種是經常受到家人或老師等親人的否則、打擊,也可能是從小到大家庭環境不夠和諧,父母總是吵架,動不動就鬧離婚,孩子內心十分缺乏安全感,擔心和別人建立了友誼會又會失去,不願接受這種痛苦,乾脆不去建立友誼。

害羞心理

有害羞心理的人不僅僅是因為恐懼,和恐懼並存,而且與恐懼相生相伴的是完美主義心理。害羞通常是在被別人指出一點小小的問題,但又不至於傷害到自尊的情況下產生的,也有可能是在當眾的情況下得到表揚、祝賀、讚美時產生的。他會感到難為情,會覺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表現,害怕這個時候表現不好而被人恥笑。

封閉心理

封閉心理一般是青少年在發育過程中,由於一些生理上的變化,而表現出的一種不願與父母進行深入溝通,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的心理現象。但是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成年人也會產生封閉心理,而且在35--50歲之間的人容易產生封閉心理,以前很感興趣的事情,現在不願意去做了,以前經常一起玩的朋友,突然不怎麼聯繫了,平時只要不上班就呆在家裡,很少出門。

我們先來說青少年,當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隨著生理上的巨大變化,再加上家長和老師對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孩子對性的好奇和探索,可能是從網上或從其他途徑探索到一些東西後,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消化這些東西,往往會出現封閉性,即出現隱秘的心理特徵。表現出的行為就是把自己封閉起來,因為擔心別人不理解或笑話自己,所以很少與人交流,內心的矛盾從不外露。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自我封閉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由於個人在生活及成長過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這些挫折通過自己的努力又無法得到解決,從而引起個人的焦慮,就只能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迴避環境,降低挫折感。還有些人受社會錯誤觀念的影響,如"逢人只講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出頭椽子先遭爛",如此等等,就降低了社會交往與自我表現的程度。

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講,如果遭遇到喪偶、喪子、喪失其他至親的打擊後,也很易使人心灰意懶,精神恍惚,對生活失去信心,不能容納自己,常常表現為十分戀家,只有回到熟悉的家,情緒才能平穩下來。

社會交往是正常人的一項最基本需求,通過社會交往來傳遞情感,滿足人的社會與精神需求。而有社交障礙後,所需要情感不能得到傳遞,長期的壓抑,就容易導致心理出現問題。

聲明:圖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厭煩,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充滿了迷茫,如果你想給自己一個改變自我命運的機會,不妨來關注由中美集團董事長、成為自己六大秘密創始人陳永先生創辦的中美集團陳永工作室推出的《成為自己六大秘密》核心培訓課程及系列創新成果,目前正在推出的成為自己讀書匯,教你活出更好的自己,也正在線上線下開辦,成為卓越不凡的自己國際夏令營也正在火熱進行中,成為自己六大秘密它將讓你真正掌握解開成為自己六大秘密的鑰匙——積極自信的秘密、突破自我的秘密、成為自己的秘密、人生責任的秘密、愛的真諦的秘密、生命意義的秘密……衷心地希望你能打破現有不如意的生活,活出更好的自己!

——巔峰成就心理學:成為自己六大秘密

相關焦點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克服社交恐懼症速成指南 酷我音樂《接招吧!韓雪》聊社交冷知識
    本期「知心姐姐」韓雪將再度開課,翻牌「社交恐懼症」帶來滿滿乾貨,在酷我音樂幫助聽眾解答社交學中的自救法則,以及克服社恐的速成指南!當社交恐懼症成為一種「時代病」,就意味著這座孤島逐漸成為更多人的內心避難所,會潛移默化影響著生活、工作、社交等各種場合,因此在《接招吧!韓雪》節目的提問留言中,這種困擾大多數人的通病呼聲格外的高。那麼該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症,你有嗎?
    但是人們通常分不清什麼是社交恐懼症,什麼是內向,所以就把這些歸為內向。因此,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展開: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的區別?社交恐懼症有哪些類型?治癒社交恐懼症有哪些方法?01、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和內向的區別在《不害羞、不怯場、不高冷》中說: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障礙。
  • 社交恐懼症的發病原因
    社交恐懼症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大眾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致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故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①生理原因。
  • 遠離社交恐懼症需要「以我為主」
    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12月21日《中國青年報》) 社交恐懼症並非新近出現的社會現象,作為公共話題時常被提及,並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激烈的討論。
  •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別怕,我有藥!
    很多得了社交恐懼症的人,都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的性格問題,但別怪小新沒提醒你,社交恐懼症是病,得治!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屬於神經症,主要表現是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得了社交恐懼症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反應過分或不合理,但仍反覆發作、難以控制。  就像生活中,你也知道不願和人交流會讓氣氛尷尬,但就是改不掉!
  • 社交恐懼症是什麼?我們該如何科學對待?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也算一種神經症。《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其定義為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即個體在公開表演場合和社交場合下擔心被人審視,害怕自己會出醜和行為窘迫。但具體來說,並非所有對社交恐懼的情況都可以叫做社交恐懼症。接下來我給大家舉一些例子說明一下:比如當我們面對陌生人時會緊張和臉紅,這是屬於社交焦慮。
  • 社交恐懼症有哪些症狀表現 這些異常表現你有嗎
    核心提示:  我們作為社會當中一員,無時無刻都需要與人社交,有的人即便在公眾的場合也能夠輕鬆與人社交,但是有的人只要一出現在公眾場合,就會感覺到莫名的恐慌,去檢查後被確診為社交恐懼症,對此他們很是不解。
  • 孩子恐懼社交怎麼辦?3招,讓內向寶寶秒變「社交達人」
    孩子的社交恐懼如果早時間的發現並且進行引領,將有可能改變孩子的現狀。01、社交恐懼的表現有哪些方面1、害怕別人的注視社交恐懼的孩子特別害怕別人的注視,如果某個人總盯著她,他就認為自己是不是有哪裡不對,而且會迴避式的躲開目光的注視,低下頭來認為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別人就不會看自己了。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這幾種方法值得嘗試
    不喜歡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社交,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症狀。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社交恐懼是一種膽小、內向的表現,只要大膽一點就可以改變。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煎熬,一種難以擺脫的痛苦。
  • 抑鬱症:父母如何幫助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克服社交恐懼症?
    文/阿秋抑鬱症的孩子多少都會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所謂的社交恐懼症就是:「跟人打交道覺得有困難、有恐懼感、有壓力感了,情緒體驗也是非常的負面。」那麼這些恐懼症來自哪裡呢?還是因為本身孩子就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問題,加之抑鬱情緒的徒增,導致這種社交恐懼症不斷地加深呢?其實,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問題,因為,抑鬱症會導致社交恐懼症的發生,而本身就有社交恐懼心理的人或者存在其它心理問題的人,也會因為抑鬱症的影響,使得社交恐懼心理的症狀凸顯出來。
  • ...最終都咽了下去,關注社交恐懼症!《遙遠的星系》NO.03 | 未來...
    當我們擔心害怕與陌生人接觸的時候,除了因為內向,靦腆以外,還有一種就是眾所周知的社交恐懼,也叫社交障礙,今天的節目我們就來聊聊社交障礙。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社交障礙呢?社交障礙,又叫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
  • 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聽了坤坤媽說起坤坤的經歷後,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詞——兒童社交恐懼症。於是便把這個想法委婉地和坤坤媽說起,讓她多看些這方面的育兒書籍,及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和引導。03什麼是「兒童社交恐懼症」?兒童社交恐懼症是指兒童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和迴避行為。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走出來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走出來社交恐懼症,是神經症中恐懼症的一種表現,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及他人看法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 心理學:缺乏自信和社交恐懼症的痛苦經歷,讓我成為「追心族」
    上篇文章我給大家講述了,因為缺乏自信導致的嚴重社交恐懼症對我工作方面的影響。那麼,今天我再給大家講講社交恐懼症對我日常生活的影響,舉幾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吧:出門,這件極其簡單的事情,都讓我感到恐懼!我不怎麼害怕陌生人,反倒更害怕熟人:其實,我幫助過的社交恐懼者,他們其中的多數都和我當年一樣,不怎麼怕陌生人,反倒害怕熟人。當然,也有一些社交恐懼者,既怕陌生人,也怕熟人。可能你會奇怪,通常情況下,不都是怕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嗎?怎麼會害怕熟人呢?
  • 家長需要注意,這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孩子會有這有這樣的表現,大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兒童社交恐懼症。什麼是兒童社交恐懼症?兒童社交恐懼症是指兒童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做出迴避行為。在陌生環境中表現為過分害羞、尷尬,對自己的行為過分關注、或進入新環境時自己感覺到痛苦和身體不適,或出現哭鬧、不語、退縮。
  • 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快來測試一下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社交恐懼症這個詞。比如說走在街上我就特別怕遇到熟人。能躲就躲,儘量避免打招呼和交流。或者即使不是熟人,她多看我一眼我也會覺得我今天髮型是不是有問題。
  • 患社交恐懼症 初二女生出國讀書連換三所學校仍被勸退
    一個高二男孩,回家跟父母說,不想去讀書了;一個初二女孩,學校從國內換到國外,最後還是被勸退……這一切都與學習成績無關,與心理有關,他們都得了一種叫「社交恐懼症」的病。    交流能力欠佳    女孩國外就學被勸退    社交恐懼症究竟對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 很多動漫角色也有「社交恐懼」和「恐高」,這6項症狀你中了幾個
    導讀語:歡迎來到二次元小柯南的世界,每天為你帶來新鮮刺激的動漫趣題,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出現在三次元的社交恐懼症、恐高、深海恐懼症等,其實動漫人物也會出現這個症狀」。喜歡小柯南文章的小夥伴們可以一下關注哦,每天堅持不斷更,關注的人今天的歐氣爆滿!!!
  • 外國畫師4分鐘動畫講述「社交恐懼」,整個人都不好了
    社交恐懼症是真實存在的,面對外界事物或陌生人的時候,不可控制的流露出恐懼、抑鬱、焦慮的心情。儘管社交恐懼症人群心裡明白,這些心理狀態本不應該出現,但依舊無法控自己。但是,社交恐懼症人群卻不被理解,很多人認為這是「矯情」和「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