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能原諒你!看「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別忘了警察付出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桌子的生活觀 ,作者桌子先生

桌子的生活觀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著有暢銷書《你只是假裝很努力》、《我們終將與美好的一切相遇》....

雲南共青團

雲嶺青年「三有」(有用、有料、有趣)乾貨聚集地

1993年4月24日,張西堡鄉王某在家中被殺。

警方經過現場勘查,大量走訪和現場信息比對,鎖定嫌疑人——王某的妻子李某。

正當警方準備實施抓捕時,李某跑了。

那是27年前,技術設備遠不如現在先進,沒有攝像頭,對流動人口的調查也十分困難,案情陷入僵局。

多年來,犯罪嫌疑人與一眾親友斷絕來往,猶如人間蒸發。

然而,警方始終沒有放棄,20多年間,幾代刑警先後奔赴各地展開調查,就像接力一樣,即使山高路遠,困難重重,也誓要緊緊咬住犯罪嫌疑人。

2020年11月,警方終於找到李某藏身之所,隨後迅速開展抓捕活動。

11月11日,當全民狂歡搶購時,邯鄲警方也迎來了他們此行最大的收穫,將嫌疑人抓捕歸案。

歷時27年,當年辦案的警察幾經變換,唯一不變的,是要將罪犯繩之以法的決心。

而近年來,類似的多起20多年前的命案積案,被一一偵破。

這其中,離不開刑偵人員的永不放棄,離不開偵查技術的不斷提高。

而這些20多年前的積案,更從側面印證了,在那個已經逝去的90年代,社會的不安定,以及警方破案的艱辛。

在看完電影《除暴》之後,我對此有了更深的感觸。

《除暴》是一部很典型的警匪片。

一說起警匪片,最經典的,可能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港片裡,警匪之間激烈槍戰的宏大場面。

隨著香港電影日漸式微,曾經火爆的警匪片題材也越來越少,我們已經很少在大銀幕上看到這種雙方激烈火拼的場面了。

而《除暴》,則是難得地把背景放在90年代,講述「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被電影《除暴》體現得淋漓盡致。

片中所涉及的情節,在90年代真實案件中都能找到影子。

其中,吳彥祖飾演的悍匪張隼,綽號「老鷹」,就被認為和90年代「中國第一悍匪」張君十分相近。

兇殘,是張君最大的特徵。

張君在8年間,橫跨湘、鄂、渝等數省,殺死殺傷近50人。

2000年9月,張君搶劫常德農業銀行,開槍打死3名押運運鈔車的經濟警察,2名出納。搶走2支衝鋒鎗和20多發子彈。

隨後,他們搶劫計程車逃生,開槍打死計程車司機。

逃生過程中,殺死一名圍觀路人。

開車逃竄過程中,把一名3歲幼兒撞成重傷。

人命在他眼中,不值一提。

一個當父親的人,卻對於幼小的生命沒有半點悲憫,殘暴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卻屢次能在警方眼皮子底下逃脫,可見此人不光只有武力值。

高智商,是張君的第二個特徵。

張君自稱為「中國素質最高的犯罪分子」,他雖然讀書不多,但智商高,學習能力很強。

每一次作案前,張君都會進行長時間精密踩點。

要是搶銀行,周圍的地形地貌、人流車流,巡邏警察多久換一次班,最近派出所在哪,出警多長時間能趕到,他會掌握得一清二楚。

在長沙友誼商城金銀首飾搶劫案中,張君在作案前半年就開始踩點,還繪製了3公裡以內的建築分布和路線圖。

他甚至做了一個和珠寶店一模一樣比例的柜子,帶著手下練習,怎麼在最短的時間裡搶到最多的珠寶裝進背包。

最後練出來的結果是,從進入珠寶店大門,到制住售貨員,打開櫃門搶劫、逃跑,不超過3分鐘。

這樣的智商,用在正道上,或許也能有一番作為,然而,他讓自己走上了死路。

現實中的張君,在聰明之餘還極度自負。從他們犯案之後,屢屢挑釁警方就可以得知。

他堅信自己的行動周密,沒有一絲破綻。案發之後,不急著離開現場,而是在不遠處觀察警察們的行動。甚至在搶劫之後,主動打110報警。

這樣的亡命徒,似乎並不懂得畏懼為何物。

2001年,搶劫殺人犯張君被判處死刑。

在得知判決結果時,他對著警方的鏡頭,低聲溫柔地對兩個兒子說:千萬不要走爸爸這條路……不要學爸爸……爸爸是愛著你們的……

90年代,是真的很亂嗎?

1996年,死刑犯鹿憲洲越獄逃跑,隨後持槍搶劫運鈔車,射殺兩名銀行員工,殺傷一人後,劫走百餘萬元巨款。

重大連續殺人案犯人白寶山,在出獄後搶劫槍枝,打死無辜群眾15人,搶劫人民幣百餘萬元。

張明高,武漢特大持槍殺人犯,8年時間裡,用自製土銃和盜竊得來的軍用手槍,造成20餘人死傷,搶劫、盜竊財物達32萬餘元。

像這樣窮兇極惡的持槍搶劫悍匪,在那個年代,還有很多很多。

由於當時沒有完善的槍枝管理,導致持槍搶劫案層出不窮,無數無辜群眾倒在了匪徒的槍口之下。

當時警方刑偵的設備,遠不如現在先進。

為尋找罪犯,他們跋山涉水,蹲點盤查。

對現場的勘查,設備也很有限。

可是面對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即使對方持槍,他們也會第一時間與罪犯對抗。

設備不先進又怎麼樣?正如《除暴》中鍾誠警官說的那樣,甭管什麼技術、技巧,破案最好的武器,就是「咬死不放」。

只要心中有破案的決心,不管罪犯逃到哪裡,不管時間過了多久,只要他還活著,我就一定要抓到你!

我們現在對於90年代的亂象匪夷所思,正是因為當年有那些用生命換生命的英雄。

江西頭號悍匪萬光旭,曾是體工隊射擊隊員。在最後的圍捕過程中,1人對抗37名公安武警。

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槍戰中,造成公安、武警5人壯烈犧牲,6人身負重傷,3名無辜群眾慘遭殺害。

當雙方正式交鋒時,武警石禮勇向準備逃跑的匪徒射擊。萬光旭拋下一枚手雷,石禮勇拼盡全力推開自己身邊的公安武警,自己卻不幸倒在了血泊中,帶著永遠的遺憾離開人世。

彼時,他的婚期將近。為了任務,他曾推遲婚期,好不容易正式定好了時間,可他卻永遠牽不到自己的新娘了。

武警戰士陳自軍被萬光旭重傷之後,依舊奮力還擊,隨後被萬光旭挾持當人質。

可即便是被用槍抵著頭,在生死一線的關頭,血肉模糊的陳自軍還是拼盡全力大喊,不要管我!快開槍!

兇殘的亡命徒被激怒,扣動扳機,陳自軍頭部被擊穿,生命永遠停留在20歲。

還有無數的,和罪犯展開殊死搏鬥的警察們,因此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電影裡,在警匪激烈的槍戰中,女警陳倩發現被困車內的小女孩在呼救,不顧及自己沒有配槍,她冒著生命危險,把小女孩帶到安全地帶。

鍾誠卻因為她的冒險而嚴厲教訓她「警服不是刀槍不入的」。

是啊,警服不能擋刀更不能擋槍,警察同樣是肉體凡胎的普通人,會流血犧牲,可穿上警服那天,他們就註定了不會退縮,越是危險,他們越是勇敢逆行。

一代一代的警察,拼著一身的信念,將警察的精神傳承。

再好的設備和技術,都比不過咬死罪犯不放的決心,沒有這種信念,沒有這些堅持到近乎「固執」的人民警察,不會有如今的安定。

有亡命的狂徒,就有搏命的人民警察,不把窮兇極惡的狂徒逼到絕境,永不罷休。

所以有人說,90年代的人民警察,是最悲壯的一代。當下的和平安定,都是用流血犧牲換來的。

向保護人民安全的警察致敬!

校 審丨木 馬

編 輯丨8UZZ

來 源丨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

原標題:《就算你是吳彥祖,我也不能原諒你!看「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別忘了警察付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除暴》終極預告打響正邪之戰 王千源勇搏悍匪
    電影《除暴》的故事發生在90年代內地,1991至1996年涉槍罪案超過10000起,平均每天4.5起。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悍匪張隼和同夥持槍搶劫,犯下多起大案,甚至公然和警察叫囂!張隼很喜歡在犯案時讓人「講個笑話」,足見其狂妄和變態。面對匪徒的肆無忌憚,鍾誠和警察們對「老鷹幫」展開殊死追捕,正如他說過的那樣「如果你是一個好警察,見到賊,你能不抓嗎?」憑著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最終將匪徒逐個擊破,匪頭張隼也被繩之以法。預告中秒針的嘀嗒聲加劇緊迫感,抓捕罪犯迫在眉睫,正邪終有一戰。
  • 警匪大片除暴周末點映,王千源、吳彥祖秀90年代肌肉
    兩位主演王千源和吳彥祖都演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悍匪形象,王千源在《解救吾先生》中的張華,吳彥祖在《新警察故事》裡的關祖,都是「可止小兒夜啼」的狠角色。這樣的兩個人放在一起,一時讓人分不出哪個是兵哪個是賊。不過看得出海報中警察王千源的髮型比較規矩,而悍匪吳彥祖的頭髮則復古又誇張。這部電影的內容概括起來講就是:「 90年代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
  • 《除暴》上映,吳彥祖飾演中國第一悍匪,原型有五個情婦
    影片中的故事背景是90年代內地,吳彥祖扮演悍匪張隼,帶領一群亡命之徒公然搶劫銀行、金店。它們擁有許多武器,綁架,殺人,殘暴殘暴。即使面對警察的追捕,也絲毫沒有畏懼。
  • 中國第一悍匪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越看越像B級片
    上世紀90年代,一座南方小城,犯罪團夥「老鷹幫」來到一家麵館,點了幾碗面,然後對服務員說:「妹妹,我們出去辦點事情,等一下有幾個警察叔叔會過來吃。告訴他們,我請客。」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治安狀況不容樂觀,那時候沒有太多監控設備,槍枝管理不嚴,滋生出了白寶山、張子強、張君等一批悍匪,引起當時社會極大恐慌。
  • 從悍匪到警察,王千源如何變成「警匪片專業戶」
    打著「年度唯一警匪片」的旗號,《除暴》將上世紀90年代第一悍匪覆滅記搬上大銀幕,首周末票房迅速突破2億,豆瓣評分6.5分,基本通過了觀眾的考驗。由於是新導演的小成本處女作,《你是兇手》有不少粗糙不成熟之處,王千源的認知也很清晰:人物角色是靠情節推動的,這不是一部以人物為主的影片,我作為演員雖然遊刃有餘,但能發揮得更好。
  • 吳彥祖演第一悍匪,赤身肉搏看不夠,還有滿滿伏筆
    被觀眾稱讚「無尿點」的《除暴》,有真槍實彈的大尺度暴力場面、應接不暇的快節奏剪切、有血有肉的角色塑造……這些觀影中的爽點來自它背後90年代真實案件的豐厚素材。吳彥祖飾演的「老鷹幫」頭目張隼,更令我想起了有「中國第一悍匪」之稱的張君。張君何人?
  • 揭秘20世紀末內地驚天大案 王千源吳彥祖展開生死較量
    說到國產警匪片的「悍匪」,你會想到誰?是《徵服》裡的劉華強、《插翅難逃》裡的張世豪,還是《解救吾先生》裡的張華?發現了嗎?幾乎每一位塑造成功的「悍匪」都有個共同點:有原型人物,根據真實案件改編,並且詮釋「他」的演員擁有非一般的表演功力。一張壞人臉,憑什麼頻上熱搜?
  • 韓三平:90年代犯罪猖獗,電影反映真實情況
    而談及此次飾演的警察角色時,他表示:「之前也演過警察,但90年代的警察這是第一次。那個時候科技還沒那麼發達,警察就是憑著『咬死不放』的精神去辦案,非常不容易。由衷敬佩那些用生命換取生命的英雄。」飾演颯爽女警的衛詩雅則為角色突破自我「在開拍前半年開始讓自己曬黑,不護膚,甚至增肥,就是為了讓角色形象更像90年代的女生」。
  • 《除暴》與「香港悍匪電影宇宙」
    從成片來看,《除暴》最難能可貴的,是把香港古典警匪片敘事放置在內地90年代語境來講的大膽創新,但這樣的「實驗敘事」反響褒貶不一,有人聲稱「簡直狂妄暴戾翻了天」,也有人覺得「全片呈現得割裂、擰巴」。犀牛君認為,《除暴》「雜糅式拍法」暴露的問題很多,但之所以徵服相當一批受眾,是其在精神內核上繼承了「香港悍匪電影」的優良傳統,而它也是當下已經被很多人遺忘的電影類型。片中,吳彥祖扮演的張隼,原型是號稱「中國第一悍匪」的張君,真實故事改編令這位大反派的風頭完全蓋過了男一警察。
  • 拍出「國字號」大案,吳彥祖悍匪上身令人膽寒
    10月20日,#電影除暴# 發布最新一輯角色海報,進一步揭開了這部以90年代為背景、講述內地大案的警匪片的面紗,首度曝光了主要角色鮮明的人設特點。 一、以90年代為背景的大案奇案,要如何做到尺度與深度兼具? 警匪片最難的是什麼?除了真實性、本土性,最難做到的是描摹人性之惡的同時也展現人性之善。 《除暴》的故事背景設定在90年代,連環殺人劫案頻發,王千源飾演的刑警鐘誠受命追捕悍匪集團「老鷹幫」。
  • 悍匪與巨富:香港風雲四十年
    這些人中,葉繼歡於1977年入港,吳建東於1979年入港,季炳雄於1981年入港,陳虎矩於1984年入港,這群震驚香江的悍匪,在風雲激蕩的1980-90年代,集體登上了歷史舞臺。
  • 吳彥祖演中國第一悍匪,臨刑遺言可嘆
    復古的髮型,休閒西裝,在大量指向上世紀90年代背景元素的環境之下,他手裡囂張地拿著槍,戴著頭套,進店就開槍。這樣的悍匪形象,一細品,你就會發現,這部電影,真的不一般。《除暴》,並非虛設的故事和時間背景,而是完全取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生在內地的大案要案,內容涉及窮兇極惡的真實悍匪:他們非法買賣槍枝,持槍暴力搶劫金店銀行,殺人行兇,橫衝直撞,多地流竄,犯下一案又一案。
  • 90年代連環劫案,2020年首部警匪片《除暴》稀缺在哪?
    聚焦於90年代內地連環案件,通過兩個具有「大眾記憶」的演員去展現「本土故事」。《除暴》在挖掘內地警匪片新的「題材金礦」的同時,實際上也體現出如今警匪片的一個創作風向,諸多待映國產警匪片都將目光放在了「本土」這一關鍵詞上。1—故事「質感」—根植內地。
  • 吳彥祖《除暴》上線,真實的90年代比電影裡的更黑暗!
    今天聊聊最近的新片《除暴》,這片讓我走進電影院的動力,不外乎就是因為男主吳彥祖和王千源。這兩個人的演技在男演員中絕對是屬於爆表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吳彥祖自警察故事之後,時隔這麼多年,終於再次演回悍匪。當年他在警察故事中飾演的阿祖,那桀驁的惡匪模樣,還有那句"阿祖你快收手吧!"一直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就衝這點,《除暴》就必須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