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空73秒,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變火球,7名太空人無一人倖免

2021-01-10 網易

2021-01-04 17:11:08 來源: 藝術不哭

舉報

  細心觀察是為了理解,透徹理解是為了行動。

  現代化飛速發展的社會裡,每個人的出名看似都非常的簡單,只需要短短的時間,有一臺電腦和一臺相機就可以出名。但是人們都忘了,在這齣名的背後,是少不了付出的,比方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苦練。很多人在如今追名逐利的社會中,不斷地想著成功,撈取利益。

  

  但實際上每一件事情的成功,在這背後都是聚沙成塔的點滴,中間不允許任何的意外,一旦有意外,很有可能就會功虧一簣。一個巨大的工程,很有可能是因為一個小小的測量數據而失敗,更妄論一個人的成功了,很多人為了成功都會備選好多個方案,就為了最後的那一刻,也有很多個工程,為了能夠建設得更好,也會進行很多次的推演和整理。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

  美國挑戰者號的高空爆炸事件

  。眾所周知,現在很多國家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火箭,也有了一定的航天基礎。現代社會科技飛速發展,過去很多不能完成的事情,在今天這個時代基本都已經成為了現實。

  現在社會上每個國家都卯足了勁兒發展自己國家的航空技術,畢竟發射火箭,乘坐太空飛船去探索宇宙的秘密,是每個國家畢生的追求。

  

  而美國在如今的世界上是一個有著極強實力的大國,同樣美國的航空航天技術發展的非常迅速,領先於其他國家。但是

  在1986年的1月美國曾經發生過這樣一次慘烈的爆炸事件

  ,那就是挑戰者號的失敗。當時整個美國人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挑戰號的發射,這是它最後一次發射,同時也已經是它第十次發射了。

  當時發射這艘火箭的時候和往常一樣,只不過參加飛行的太空人卻和以往有了不同,

  在其中竟然有一位中學老師,他的學生就在看臺上為老師歡呼加油,見證老師升上太空的那一刻。同時在這一天的溫度和往常相比要低一些,

  但是人們內心充滿了激動,忽略了此時天氣的異樣。現場所有人都在緊緊的盯著火箭發射的指令,這場發射可以說是受到了所有美國人的關注,挑戰者號的成功發射,很有可能會讓美國的航天事業獲得巨大的進步。當時參與升空的太空人們內心也十分的激動,因為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

  

  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項任務容不得一點差錯,倘若一個數據出錯,很有可能會讓這些太空人們有去無回。

  當指令員摁下發射按鈕之後,在所有人的關注之下,火箭升空了。當時有一個人發現了右推進器旁邊有黑煙冒出的痕跡,但由於痕跡不明顯,所以沒有人發現

  ,一切都在順利的進行著,畢竟火箭已經發射,不能夠再次進行維修。

  但是這個時候意外卻發生了,

  當火箭飛行到16000多米的高空時,此時才過去73秒。突然發生了爆炸,在空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煙花

  ,所有人都來不及反應,就被巨大的爆炸聲炸暈了頭,

  火箭上的太空人也都喪生了,無一例外

  。其實

  火箭發射之前,工作人員還沒有在0度以下的溫度下測試過,當天挑戰者號發射的時候,已經是在0度以下了

  ,當時向上級反饋時,並沒有得到重視和解決,所以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失誤,讓這七名的太空人不幸遇難,失去了生命。

  

  由此也可見,

  保持嚴謹的態度是多麼的重要,不能因為一個小小的數據而忽略了它們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但就因為細節的疏忽,造成了失敗,就比方美國挑戰者號,因為天氣的原因,天氣導致裝置的密閉性受到影響。最終在發射的時候,果然出現了意外,最終造成了人員的傷亡,這樣的損失是巨大且無法彌補的。倘若當時能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或許美國的航空航天技術說不定真的會有巨大的發展,畢竟當年的挑戰者號可是受到全美的關注。

  

  總結

  對於成功,我們不能急功近利,每個人都會獲得成功,只不過這些成功有大有小罷了。但是有的人就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想要獲得巨大的成功,結果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想要成功也非常簡單,只要將現在手上的每一件事做到極致,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不需要自己去證明,時間就會證明一定會成功。但是倘若走那些歪門邪道的捷徑,最後不僅不會成功,還會引來謾罵。

  參考資料:《美國「挑戰者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挑戰者號升空僅僅73秒,7名太空人葬身火海,究竟發生了什麼?
    【ALENG 自媒體】10月29日午間自媒體專稿,33年前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成為人類航天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事故,儘管事情已經過去了30多年,而且關於該爆炸事故的官方調查結論也早已發布,但是如此嚴重的一次航天事故背後,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新聞,多年來,實際上傳聞非常多。
  • 挑戰者號事故:升空73秒後,瞬間變成火球,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
    但有成功就有失敗,今天所要講述的便是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失敗的故事。不得不承認,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很多方面的科技水平都是領先於許多國家的,特別是在航空航天方面,在其他國家對這個領域還沒有做出任何研究的時候,美國就已經小有成就了。
  •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解體
    圖為正在太空執行任務的挑戰者號太空梭。1986年1月28日當地時間早上11時38分挑戰者號進行代號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務。圖為七名參與此次太空任務的太空人正在出發登機。他們分別是麥可·J·史密斯、迪克·斯科比、羅納德·麥克奈爾、鬼冢承次、克麗斯塔·麥考利夫、格裡高利·賈維斯和朱迪斯·蕾斯尼克。
  •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空難罕見細節曝光,竟沒準備逃生系統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在霧氣籠罩中往發射架移動。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開發初期原本是被作為高擬真結構測試體1986年1月28日,在升空高度達到大約10英裡(約合16公裡)後,「挑戰者」號發生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調查發現這場空難事故由其中一個火箭發出故障所致。
  • 航天飛船機身出現裂縫,2000度高溫席捲機艙,7名太空人無一存活
    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雙方都是在不斷的在科技和軍事方面較勁。美國在當時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更是讓人們對於太空的認知程度飛速的提高。人類的手不不但觸及了太空,就連月球上都留下了人類的腳印。但是在航天方面取得輝煌成果的背後,有著無數人的辛勤付出,有的人甚至還為此付出了生命。美國雖然是當今世界上航天實力最強的國家,但是曾經也付出過非常慘痛的代價。
  • 32年前:「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爆炸
    32年前,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後爆炸。28日上午11點39分,「挑戰者」號點火升空,一股黑色煙霧從發動機右側尾部噴出,持續了約2秒。不到10秒鐘後,挑戰者號在1.46萬米的高空解體,而飛船上的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事後,美國政府專門成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原因。
  • 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因一小條裂縫,2000度高溫瞬間湧入機艙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所謂的第一強國,其航天史上就有過很多事故,其中最為慘烈的,就要數「挑戰者號」載人火箭的失事,據悉只是因為一條非常小的裂縫,2000多度的高溫瞬間就湧入了機艙,這次嚴重的事故導致了船上7名太空人無一人生還。
  • 最慘烈的航天悲劇,7名太空人被瞬間氣化,NASA卻隱瞞關鍵信息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以後,NASA還相繼發射了6次載人登月計劃,除了13號發生小意外以外,總共5次成功,總共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1972年阿波羅系列任務終止,這項任務花費了NASA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雖說心疼,但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 美國斥資兩千億,14名航天精英送了命
    太空梭兼具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性質,可以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也可以像太空飛船一樣在軌道上運行,還可以像飛機一樣水平著陸,它可重複使用,往返於太空、宇宙和地面之間。太空梭有著一系列優勢,比如體積大、可多人乘載、有效載荷大等,它是一個多面手,可以完成多種任務,比如釋放、回收、維修衛星,進行多種微重力科學實驗等。
  • 太空梭的沒落:1500℃的高溫進入飛機,7名太空人全部犧牲!
    哥倫比亞號在1986年的1月份,美國的挑戰者號進行升空,沒想到進入宇宙後不久便發生了爆炸。在2003年的2月份,又是美國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由於1500度的高溫,導致7名太空人全部失去了性命。
  • 太空史上最大慘劇: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30年
    30年前的今天,1986年1月28日,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爆炸解體,7名太空人殉職。這次事故,是美國宇航局也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最沉重的悲劇。事後的調查表明,此次事故的根源來自一個不起眼的橡膠部件——「O-ring」( O型環)。
  • 1986年的今天,挑戰者號座艙被尋獲,太空人並非死於太空梭爆炸
    1986年1月28日上午,太空梭升空後的時間72.284秒,右發固體推進器脫離主結構;72.525秒,太空梭受到一個可感知的橫向推力;半秒之後,感覺出了問題的飛行員Michael Smith發出一聲「啊~哦」,這是挑戰者號最後的通信記錄。  時間73.162秒,大爆炸開始。
  •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自科技力量足夠強大後,各個國家著重發展航天技術,試圖在這一領域有質的飛躍,經過幾十年的沉澱,人類的航天史拉開完美的序幕。第1次事故於1986年1月28日發生,當時美國的挑戰者號升空後沒多久,便發生一場慘烈的爆炸,震驚了世人。第2場事故最為嚴重,在2003年2月1日,美國又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失利了。由於太空中遍布高溫,1500攝氏度的溫度直衝衝湧入太空梭,帶來非常可怕的災難。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
  • 美國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事故!7名太空人慘死,竟是因為泡沫塑料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自企業號之後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在1986年挑戰者號事故之後,NASA有沒有對內部安全和決策機制進行反思並改進,沒有人知道。實際上,哥倫比亞號在之前的一次任務中,中間外掛箱連接太空梭的支架上,包裹了一層泡沫塑料。其中一部分剝落了,在升空過程中擊中了太空梭的左翼前緣。雖然只是一塊泡沫,但是在太空梭升空的高速中達到了每小時800公裡,把太空梭左翼撞出了一個直徑7.5釐米的凹陷。
  • 航天史最大慘劇,明知零件有問題,美國仍堅持發射,7名太空人化成焦炭
    航天史冊上最慘烈的航天災難,莫過於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7名太空人喪生,這是太空人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事故。而這起事故本可以完全避免,然而為了完成任務,美國堅持發射,最終導致了災難的降臨。
  • 只因一條小裂縫,7名太空人瞬間喪生,美國航天事業一度停擺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在航天事業上的發展也進步神速。上世紀開始,美國和蘇聯就開始了對航天事業的探索。當時蘇聯最先登上太空,美國也不甘落後,積極研究載人登月。但美國在探索載人登月的過程中,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其中最為慘烈的就是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的重大事故。
  • 人類歷史上,六大太空人犧牲的航天事故
    ,愛德華·懷特正在「土星IB號」運載火箭頂部的「阿波羅1號」進行模擬發射任務,結果飛船內的電線短路導致火花,在高氧環境中繼而引起了大火,使三名太空人窒息而亡。三名太空人遺照 5.高空解體 1986年1月28日,搭載7名太空人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準備發射升空,但因氣溫過低推遲了一會兒發射時間
  • 挑戰者號太空人羅納德·麥克奈爾的30個事實
    1985年11月,麥克奈爾和「挑戰者」號機組的其他成員為一幅官方肖像擺姿勢麥克奈爾於1985年再次入選挑戰者號STS-51L任務在STS41-B任務成功後,美國宇航局選擇羅納德為STS51-L。與其他6名太空人一起,挑戰者號原定於1986年1月起飛。
  • 7名太空人從太空返航,經歷了高溫氣化,NASA為何閉口不提?
    航天技術的出現,讓人類認識到了宇宙中事物,上個世紀60年代末,美國成功將太空人送往月球,月球作為地球唯一小夥伴,人類對這顆星球充滿了好奇心,這是人類踏上了探索宇宙的第一步,人類之所以能夠去往其他星球上,離不開科學家的心血和工程師建造的飛機,同時少不了為航天事業犧牲的太空人。
  • NASA降半旗紀念「挑戰者」號失事25周年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月27日舉行活動,悼念在此前數次航天任務中遇難的17名太空人。每年1月最後一個周四是NASA的「紀念日」。據悉,今年的「紀念日」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因為今年1月28日是「挑戰者號」空難事件25周年紀念日。NASA設在全國的站點都降半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