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3日不遠萬裡突訪阿富汗,會晤阿富汗總統加尼和「平行總統」、上屆政府執行長阿卜杜拉。當晚,蓬佩奧離開喀布爾,馬不停蹄地飛抵海灣國家卡達,與阿富汗塔利班負責政治事務的的領導人巴拉達爾。 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特別是美國疫情持續升級的背景下,蓬佩奧的這波操作更加備受關注。相比國務卿先生的個人安危,在川普政府看來,一個月前與塔利班達成的和平協議可能更加重要。
2月29日,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在卡達籤署和平協議。
當然,現在這份歷史性協議的前景令人擔憂,作為川普的一大外交政績,如何保住這個重要成果並使之開始落實,是現階段擺在川普面前的迫切目標。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阿富汗政府方面亂了。
去年9月底,阿富汗舉行總統選舉,但結果直到今年2月中旬才最終公布:總統加尼以50.64%的得票率成功連任,競爭對手、政府執行長阿卜杜拉的得票率為39.52%。阿卜杜拉拒絕承認選舉結果,指責計票過程充滿舞弊。
這一幕如同2014年4月阿富汗大選後的翻版。當時,已擔任兩屆總統的卡爾扎伊卸任,加尼和阿卜杜拉競爭總統大位,兩人因選舉結果發生分歧,落敗的阿卜杜拉指責選舉舞弊,引發政治危機。
2014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克裡(中)從中斡旋,加尼(左)與阿卜杜拉(右)一笑泯恩仇,前者出任阿富汗總統,後者擔任新設立的阿富汗政府執行長。
為了避免阿富汗政府亂局助長塔利班和極端組織起勢,美國歐巴馬政府派出國務卿克裡到阿富汗扮演「和事佬」,調解加尼和阿卜杜拉的矛盾。2014年7月,在克裡的斡旋下,加尼與阿卜杜拉達成和解——在新一屆阿富汗政府中,加尼擔任總統,阿卜杜拉擔任新設的政府執行長一職,兩派都有人出任內閣部長,只是加尼派入閣的人數多一些。
實際上,從那時起,阿富汗政治生態便由「總統一家獨大」的一元結構,轉變為「總統和執行長並行」的二元結構,造成了事實上的分權。
對美國來說,一個政治穩定的阿富汗對美國逐漸減少駐軍的戰略大方向十分有利,而且反恐戰並未結束,遏制塔利班還是一個重要任務。對加尼和阿卜杜拉來說,克裡代表美國介入斡旋,姿態上顯得比較中立,且雙方都不想得罪美國。因而,折中方案被雙方接受,成功化解了阿富汗第一次政治危機,大家皆大歡喜。
不過,這也為5年之後矛盾第二次爆發埋下了伏筆。果不其然,還是加尼與阿卜杜拉這兩個人對決,還是誰也不服誰。此時,川普政府又派國務卿蓬佩奧跑到阿富汗斡旋,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3月9日,加尼和阿卜杜拉同時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舉行「就職典禮」,造成「平行總統」的尷尬局面,而當時美國政府和軍方代表參加了加尼的典禮。
一來,加尼與阿卜杜拉的矛盾較上一次升級了——3月9日兩人同時舉行「總統就職典禮」,以至於阿富汗出現了「平行總統」。值得注意的是,當天,美國政府阿富汗和解事務特別代表哈利勒扎德以及駐阿富汗美軍司令米勒選擇去給加尼捧場,這等於美國在本輪阿富汗政治危機中選了邊站了隊,打破了加尼與阿卜杜拉的平衡,再去調停就失去了中立性。
阿卜杜拉這次態度很強硬,不僅要求繼續擔任阿富汗政府執行長,還要求己方人士擔任更多內閣部長,試圖擴大政治影響力。與此同時,加尼一派自然更不會示弱,進一步分權只會繼續弱化總統的地位,更何況其總統身份早在就職典禮上就已經獲得了美國的默認。
二來,阿富汗、美國以及塔利班三方的關係已經發生變化。與當年美國阿富汗聯手對付塔利班不同,如今塔利班的政治地位逐漸被重新承認,已經成為阿富汗和解進程中關鍵方。川普上臺後,美國與塔利班展開實質性接觸,過去一年多裡雙方進行了10多輪談判。期間,川普一度因強大國內阻力而在臨近達成協議時叫停了談判。幾經周折才最終於2月29日達成和平協議。
駐阿富汗美軍
根據這份協議,美國將在135天內將駐阿富汗美軍人數從1.3萬降至8600人,剩餘美軍將與駐阿富汗北約聯軍一起在14個月內撤離。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為了確保塔利班履行約定,以及開啟阿富汗內部對話,阿富汗政府需要釋放5000名在押塔利班武裝人員。
尷尬的是,阿富汗政府此前一直被排除在美國與塔利班的談判之外,一方面塔利班不承認阿富汗政府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擔心阿富汗政府摻和進來會增加談判難度,誤了美國的好事。這就導致阿富汗政府很沒面子,既導致阿富汗與美國的關係出現裂痕,又無助於增進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的互信。
如果按照協議時間表推進,從3月份開始算起,135天後,也就是到7月中旬,將有大量美國大兵回國與家人團聚,而彼時共和黨也將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川普為總統候選人,實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加分項。
顯然,如今阿富汗政府的現狀很可能會誤了美國的好事,這才迫使蓬佩奧冒著疫情風險來了一次閃電訪問。然而,事與願違,當年解決問題的方案,現在非但不管用了,還有可能加劇兩派矛盾和政治僵局。或許,這個令人上火結果,才是蓬佩奧風風火火回國後沒時間進行14天自我隔離的原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