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石雕佛塔 舍利石塔的起源和構造

2020-12-24 漢鼎石牌坊石欄杆平臺

佛教於公元一世紀始入我國,歷漢化而形成漢傳佛教,佛塔樣式也由覆缽式塔漢化為亭閣式塔、樓閣式塔,又由樓閣式塔衍生出密簷式塔。我國的佛塔按建材可分為木塔、石塔、磚塔,許多佛塔會刻有建塔碑記﹑佛像﹑佛書等。

佛塔,是中國佛教中比較至關重要的某種建築物,通常是用來存放佛書典籍、得道高僧的舍利等佛教比較至關重要的物件。石雕佛塔最開始是興於印度等地,伴隨著佛法一起傳進中原。在五千年歷史的不斷衝洗中許多佛塔早已化為烏有、但也是有許多佛塔的再次修繕,佛塔也從最開始的覆缽式風格漢化成了具備中原建築設計風格的亭閣式佛塔、樓閣寺佛塔。

佛教道場戶外的石經幢通常由幢頂、幢身和底座三部分構成。石經幢的關鍵部分便是幢身,上面會刻寫佛教經文、浮雕圖案佛像等,佛經內容通常是陀羅尼經。其餘部分則依據具體需要搭配不一樣的花草植物或是山水雲紋。整個石經幢呈一個圓錐體形,從下往上的直徑越做越細,到經幢的頂部則通常全是尖尖的。

現如今的廟宇越多的早已變成了民眾出遊踏青的好地方,除此之外文物古蹟是一大亮點外,許多寺院會在四周圍建造石雕佛塔,那巍峨雄壯的石雕佛塔便成了吸引遊人目光的景點,以紀念和延續廟宇的佛法傳承。在廟宇建造佛塔是一項功德,也是一個廟宇的一大盛典。福建惠安石雕擁有上千年的文化歷程,及專業的雕刻技術,在塔身雕琢神情端莊的佛像或護法神雕像,各種雕塑圖案同石材本身厚重的底蘊互相襯託無形之中將佛塔的端莊氣味擴大化,慢慢地的給予遊人某種神聖的印象。

廟宇石塔雕刻的樣式千百種,每某種都擁有它不一樣的寓意,漢鼎石業廠全是依據顧客的要求定做出需要的石雕樣式出來,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石塔在我國是擁有見證歷史的見證者,它的存在,讓越多前去膜拜的遊人們,擁有更大虔誠心,也給廟宇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香火

舍利塔也就是七寶如來塔是存放佛祖釋跡牟尼或後世得道高僧舍利子的塔石雕。

還有某種是存放舍利子和經書的塔石雕,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禮拜的舍利寶塔是人們表達對諸佛皈依和感謝的方式。

安置佛舍利之寶塔石雕,稱作舍利塔石雕。舍利塔,是中國五千年古代文明的載體的一種,因塔內儲存舍利子而得名,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石雕。禮拜的舍利寶塔是大家體現對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舍利子」為個人戒定慧修煉功績之結晶。也是表明修行人已的成就的印證,能夠 堅定徒弟修煉。因而佛徒見到的舍利即像見到佛菩薩,頂禮拜見,真誠供奉。經典的七寶如來塔的造型一般是火袋開洞內置七寶如來相對應雕像,七寶如來名號: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

石雕佛塔的基本構造:

佛教石塔經常出現構造在其中以塔基、塔身、塔剎、剎座、寶頂、相輪等組成。

「塔基」便是寺院佛塔的底座,事實上它包含基礎和底座兩個部位,基礎是埋入地下部位,底座石露出地面的部位,兩部位上下相連,牢固完整,作為塔的根基,以固定整個佛塔。早期寺院佛塔的底座都比較低矮,唐朝之後慢慢有了比較大的變動,底座部位變得非常明顯起來,也慢慢成了塔的一個不可以缺少的重要構成部分。而須彌座式的佛塔底座大概出現於遼金時期。之後還出現了雙層式的須彌座,塔的底座從此越築越高。尤其是金剛寶座塔,其高大的底座已成了塔的一個特色部位。

相關焦點

  • 佛塔石雕七寶如來石塔有哪些造型樣式和分類
    我國現存在的大型石雕佛塔大多數由磚石混合搭配結構的,保存下來大型的全部用石頭的材質來製作的數量不是很多。七寶如來塔石雕現在社會中對寺院佛塔的保護是越來越好,使我國石雕佛塔能更好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是對佛教文化的一種信仰和傳承。
  • 石雕佛塔的各個結構的用途及寓意
    石雕佛塔也被叫做石雕寶塔,是一種大型的石塔建築,當我們看到那種大型層數又非常高的石雕佛塔的時候,就會想,如此高的建築,人們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在一次同行去寺廟的路上,看到一座有著三十幾米高的石塔,朋友就說如此高的石塔,說跟房子一樣一層層的網上雕刻建造而起的嘛。其實一般找廠家定做的石佛塔一般由多層石塊按照固定的層次堆疊而成。
  • 寺廟石雕七寶如來塔與石雕舍利塔有什麼區別
    寺廟石雕七寶如來塔與石雕舍利塔有什麼區別呢石雕七寶如來塔,也稱石雕七佛塔,當地俗稱七枝(支)塔,其形制為七座成一排,分別為佛教中的古佛(各有其名號)名之。這種形制的古塔,在浙江省境內較普遍,始於隋唐,盛於宋代。
  • 北京有座金剛寶座石塔,此地很少人去,現在是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北京市海澱區白石橋以東的長河北岸原有一座明代寺廟,取名真覺寺,毀於20世紀初,僅存留下一座造型別致、雕刻精美的金剛寶座石塔,石塔分五座,但居於同一高臺,俗稱五塔寺塔,這座金剛寶座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金剛寶座塔,真覺寺因為這座石塔在老北京人口中就成了五塔寺,一直言傳至今
  • 石塔造型分類之淺見
    印度的窣堵坡是由臺座、覆缽、寶匣和相輪四部分組成的實心建築物,覆缽為主體,整體形象猶如一個倒覆在地上的缽子,舍利就存放在缽上的寶盒內,寶匣上是宇宙之樹。印度古塔傳入中國後,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逐漸往中國的高層建築發展,最終超越了窣堵坡樸拙的外形,成了具有中國氣象的寶塔。
  • 佛教佛塔的緣起和功德
    《妙法蓮華經》中寫道「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可見即便是童子聚沙成塔也能成佛道。其實無論是造塔、補塔,還是繞塔,都有很多功德。《右繞佛塔功德經》中也寫過「一切諸天龍,夜叉鬼神等,皆親近供養,斯由右繞塔」。不少佛教徒「見塔必繞」,以此來積累功德。我們常見的佛塔,有密簷式的登封北魏嵩嶽寺塔,有樓閣式的北宋松江方塔,還有有覆缽式的北京元代妙應寺塔。
  • 憶念佛陀——印度佛教聖地桑奇佛塔
    保存大量精美石雕,刻繪釋迦牟尼佛的傳奇故事,是認識佛教早期藝術的珍貴作品。1989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座半球狀的佛塔,高達16米,直徑約36米,塔身由磚砌成,表面貼了一層紅色砂石。佛塔這種造型具有很強的穩定感和重心感,同時吸收了波斯、大夏、希臘的建築風格,顯得雄渾古樸而莊嚴秀麗。
  • 湖北恩施獨具特色清代雙山寺石塔
    雙山寺石塔位於恩施市白果鄉楠木坪村。雙山寺在1958年「四破四立」時被毀壞,遺址現存石塔三座、大雄寶殿大門框,另有殘碑數通。福壽塔聳立於寺廟後山山頂,高6米,四層六邊形石塔,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
  • 緬甸最值得去的佛塔盤點/緬甸最有特色的佛塔|緬甸小眾旅行攻略
    ,塔中現仍供有十八世紀中國清朝廷賜與貢榜王朝的佛牙舍利一枚。關於它的建造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修建這座塔寺的蒲甘王因為在這裡從五個兄弟中被立為太子,因此把他的塔寺建在這裡。在距離佛塔很遠的地方就可看見聳立在田野中的它的身影,神廟高46米,由紅磚建成的精美外表雖然歷經風雨,但是依然風採猶存。
  • 中國最早的佛塔,如今是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你知道在哪嗎
    佛塔是佛教的象徵。佛塔最早用來供奉和安置舍利、經文和各種法物。遍布我國南北東西的上萬座佛塔,是古代高層建築的代表,而其中有一座中國最早的佛塔,如今是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你知道在哪嗎。答案是南京--報恩寺。
  • 如何製作一套合適的石雕香爐
    現代石雕市場上有很多五六十公分直徑的小香爐,如果要大型一點的寺廟香爐通常需要找廠家定做。香爐的製作與佛像、或其他一類佛教用品略有不同,不僅要考慮到整體的美觀度,還要考慮其實用性,佛教教義的表現情況(一般是從尺寸和各部件上的雕刻圖案來定)。如何製作一套符合現代化人們需求的石雕香爐呢?福建的石雕廠家是這麼做的。
  • 惠安石雕西方三聖雕塑寺廟西方三聖石雕佛像-承接寺廟古建工程
    石雕西方三聖-凱巖石業石雕西方三聖-凱巖石業石雕西方三聖就是佛像裡面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石雕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在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大勢至菩薩,右邊為觀世音菩薩組成。石雕西方三聖的價格就要看他的材質,不同材質價格也不一樣,不同規格的價格也不一樣,還有雕工的工藝來決定他的價格。石雕西方三聖一般情況下都是比較大型,通常供人們參拜供奉。石雕西方三聖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擺放石雕獅子有什麼象徵寓意
    石雕獅子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石雕獅子是我國傳統文化裡常見的鎮宅闢邪之物,是以各類石材為原料進行雕刻而形成的兼具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作為我國傳統建築中常見的一種裝飾物,石獅子最初被應用是作為陪葬物品,最早可追溯到東漢的高頤墓。
  • 雕刻石雕大象有什麼象徵寓意
    石雕大象就是用石頭雕琢出來的大象,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運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及陵墓上都會看到它的身影。常用的石材有天青墨玉、霞玉、漢白玉、砂巖、大理石、花崗石、銀灰白石、雪花白等。
  • 五臺山佛塔寶剎(一)
    英宗和成宗巡幸五臺山時,右丞相巴思也曾居此。現存殿宇為明代遺構,自南而北的中軸線上依次有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寶殿和後殿,佔地面積還有9800平方米。可惜就是育王古塔蕩然無遺了。五臺山佛塔之材質一、木塔,我國最早的木塔是建於東漢永平十二年(69)的洛陽白馬寺的四角九層樓閣式塔;山西省最早的木塔是建於北魏天安元年(466)的大同永寧寺的四角九級、高100丈的樓閣式塔。可惜,這兩座塔已毀。
  • 攢尖頂四方亭形佛塔
    【攢尖頂四方亭形佛塔】北魏,砂石,殘高72釐米、頂簷42×42釐米、殘底邊長41×47釐米,1987年西安市蓮湖區唐禮泉寺遺址出土。攢尖頂四方亭形石塔,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剎、塔身、塔基三部分組成。這種造像碑是仿照印度塔廟(早期佛教進行禮拜活動,一般用蓮花、佛塔或者刻劃佛的腳印來象徵佛。在古代印度的寺廟裡,常常把佛塔供奉在寺廟的中央稱為塔廟。傳入中國後,在石窟寺裡,被稱為中心塔柱窟,這種形式基本上來源於印度的支提窟。)
  • 古代神話人物雕刻 大型石雕董永七仙女的相傳 牛郎織女雕塑
    董永七仙女人物石雕-凱巖石業石雕董永賣身葬父,來到傅家灣給傅員外幫長工。勤勞百而仁慈的董永,被天上王母娘娘的第七個女兒(七仙女)所打動,因此七仙女嚮往人世自在的生活和純真的美妙愛情,來到人世與董永在「槐蔭樹」下結為夫妻,並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董仲。後來的王母娘娘,將七仙女召回天上,只剩下董永和孩子,只能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一家才能團聚。
  • 泉州石獅最出名的兩座石塔,不在佛寺內,近千年歷史守護港灣!
    來過泉州的大都知道開元寺裡的東西塔,它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塔在中國建築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多出現在寺廟裡面,佛塔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在泉州的下轄市石獅,也有兩座重要的石塔,不同的是,這兩座塔並不是在寺廟裡面,而是作為航運標誌矗立在高處或者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