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銷社的售貨員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從半路出家的幼兒園教師成為朝陽區唯一一名學前教育的特級教師,從特級教師成為北京市學前教育界唯一一位正高級教師--北京市朝陽區勁松第一幼兒園保教主任蘆德芹在28年的教育生涯中,專注於幼兒的遊戲教學,創造了學前教育界個人成長的傳奇。
■人物檔案:
蘆德芹,學前教育正高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現為北京市朝陽區勁松第一幼兒園保教主任。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曾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北京市人民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北京市手拉手支教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我在公交車上練習摺紙,在衛生間裡大聲講故事,回到家裡把畫好的琴鍵放在寫字檯上練習彈琴……下定決心要練就過硬的本領。"--蘆德芹
曾經只會唱"再見吧,小鴨子"
當一名老師,是蘆德芹從小的夢想,這個夢在她工作了五年之後,終於得以實現。
上中學時,蘆德芹擔任過團支部書記、課代表,但高考前一天,她發起了高燒,這嚴重影響了她在考場上的發揮,而志願填報又出現了失誤,最終導致名落孫山。蘆德芹不想在家待業,便到絲綢廠做臨時工,後又在供銷社做過5年售貨員。198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調到供銷社幼兒園做幼兒教師,開始了她職業生涯的轉折。
到幼兒園後,蘆德芹發現別的老師都會摺紙、唱歌、跳舞、彈琴、講故事、教數學、教語言。可她每天只會跟在保育員後面,"保育員要拿碗,我就趕緊幫忙,保育員要掃地,我也衝上去搶掃帚。"20多年前的尷尬經歷,蘆德芹仍然歷歷在目。
蘆德芹記得,她學會的第一首曲子叫"再見吧,小鴨子"。她每天都帶孩子們唱這首歌。有一天,班裡的小朋友遙遙問她:"蘆老師,你為什麼老帶我們唱這一首歌啊?"她順口說:"因為你們喜歡這首歌啊!"其實,蘆德芹心裡明白:孩子們喜歡這首歌不假,但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只會這一首曲子!
"孩子們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我為自己基本功的欠缺而羞愧,更為不能滿足孩子的更多需要而羞愧。"蘆德芹連續幾個晚上輾轉難眠。
"我應該像其他優秀的教師一樣,多才多藝,引領孩子們成長。"蘆德芹在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既然幹這一行,就應該肩負起責任,不能讓孩子等老師成長!"
從此,蘆德芹下定決心一定要練就過硬的本領,做一個合格的好老師。於是,她在公交車上練習摺紙,在衛生間裡大聲講故事,回到家裡把畫好的琴鍵放在寫字檯上練習彈琴……慢慢地,孩子們發現她變了,不僅會教好聽的兒歌,還能講有趣的故事,還會帶著大家一起做遊戲。
後來,北京朝陽幼兒師範學校招中專生,在園長的支持下,蘆德芹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朝陽幼兒師範學校職專班。自此,她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白天上課,晚上5點到9點回幼兒園上班的日程。
"這次專業的學習讓我第一次系統地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也讓我掌握了不少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蘆德芹說。
"從售貨員到幼兒園,我找到了人生新的發展方向,而和孩子們在一起也讓我覺得這是最幸福的事情。"蘆德芹說,在這種幸福的指引下,她開始一心扎進幼兒教學研究中,也為她後來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編遊戲就是要抓住那些一閃而過的想法,即使深夜睡夢中想起一些新的教學遊戲點子,我也會立刻爬起來做好記錄。"--蘆德芹
"蝦皮兄弟"和"紫菜姐姐"
"蝦皮兄弟和紫菜姐姐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從小一起在大海裡生活。一天,蝦皮兄弟和紫菜姐姐被送到了遠離大海的地方。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有一天,他們又奇蹟般地在乖娃娃的蝦皮紫菜湯碗裡見面了……"
這是蘆德芹創作的第一個童話故事《蝦皮兄弟和紫菜姐姐》。
"創作這個故事就來源於生活。由於蝦皮有很大的營養價值,能補充幼兒身體所需的鈣質,而孩子們平時卻不愛吃蝦皮,我們採用各種勸說,逼迫孩子們去吃,結果都不理想。"
在北京市骨幹教師培訓班上,學前教育界名家梁雅珠老師向骨幹教師們拋出了"如何解決這一現象"的問題。在專家的開導下,蘆德芹絞盡腦汁,最終產生了這個想法:"孩子們喜歡聽我講故事,我能不能把這個編到故事裡呢?"主意一定,她就開始了創作。
幾易其稿,《蝦皮兄弟和紫菜姐姐》童話故事終於面世了。
"當我第一次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時,我真的沒想到會有這樣驚人的效果。他們不僅纏著我連講了四遍,餐後還會得意地告訴我今天喝了幾碗蝦皮紫菜湯。"蘆德芹回憶道,驚喜與滿足溢於言表。
童話故事的效果初顯,蘆老師又開始思索,能不能藉助孩子們喜歡的遊戲開展教育教學,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成長、體驗成長、感悟成長呢?
那一年,蘆老師班裡剛好有一些孩子不愛睡午覺,午睡時好說話、聊天、玩紙、揉線團和拆被子……午睡甚至成了一些孩子的負擔。為了督促幼兒儘快入睡,不少教師往往採取強制或恐嚇的方法,如不睡覺下午就別起床、今晚別回家等,使幼兒被動地午睡。這樣一來,從表面上看,幼兒能午睡的人數增多了。但是,幼兒如果總在緊張壓抑的情緒下入睡,他們能得到充分體息嗎?
面對這種情況,蘆德芹帶領班裡的老師開展了"讓午睡變被為主"的研究。沒幾天,蘆老師想出了第一個招:讓孩子們比賽,看誰能先睡著。
"比賽?孩子們一聽,勁頭一下就來了。原先枯燥的午睡融入了比拼的元素,孩子們都想得到我的表揚,不一會兒就鼾聲四起了。"蘆老師又再接再厲,連續創編出了"今天我能自己睡午覺""看看誰是午睡第一名""今天老師先親誰""星星姑娘的故事"等一系列和午睡有關的遊戲。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和習慣養成的21天法則,蘆老師交叉使用這些遊戲,激發孩子們的午睡興趣,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午睡習慣。時過多年,這些經典的遊戲還被勁松一幼以及其他幼兒園的老師沿用。
"創編遊戲就是要抓住一閃而過的想法,而我就要時刻捕捉腦袋裡的這些想法。"為了創編這些遊戲,蘆德芹總會隨身帶個小本子,一有點滴想法,馬上就記下來。在她的床頭柜上也有一個小本子,即使深夜睡夢中想起一些新的教學遊戲點子,她也會立刻爬起來做記錄。
就這樣,蘆老師用一個個"招數",巧妙地攻克了孩子們布下的一個個難題,既有效地解決了問題,促進了孩子們的發展,又錘鍊了自己的教育智慧。
在教學過程中,蘆老師還精巧地將遊戲融入到孩子們一天的學習過程中。在小班學習認識兔子一課時,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講幼兒聽,而在蘆老師的教學中卻完全變了一個樣:在晨間活動時間,蘆老師就帶領孩子們開展了"我向兔子道聲早"活動,隨後,又帶領孩子們開展"冬天來了兔子怕冷嗎?""小兔子就吃蘿蔔和白菜嗎?""哪只兔子不見了?""喂喂、畫畫、記記、說說、跳跳"等一系列活動,輕鬆地培養了幼兒對季節的認識,孩子的觀察操作、講述表達、大小肌肉、禮貌教育、數學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1986年至1996年的10年間,作為教師的蘆德芹,將工作的著眼點放在遊戲化教學形式的探索上,創編了許多生活遊戲、教學遊戲及童話故事,逐漸形成了"在教學中貫穿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學會生活,成為遊戲的主人"的教學特色。
自1995年以來,蘆老師在《學前教育》等雜誌發表了自己創作的50多篇遊戲和童話故事,很多被同行用於實踐,深受好評。而蘆德芹也被同行們親切地稱為"遊戲大王"。
1997年至今的十多年間,作為幼兒園保教主任的蘆德芹,把工作的著力點定位於帶領教師團隊在遊戲化教學特色上共同成長。十多年中,幼兒園在於淵莘園長的領導下,藉助參加和主持各種課題的機會,與教師共同開展了課程遊戲化的園本教研工作,先後進行了角色遊戲、主題遊戲、角色性主題遊戲等研究,使幼兒園形成了角色性主題遊戲課程的教學特色。
"當一名幼教老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孩子,回到孩子時代去,和孩子一起想、一起玩、一起學,這樣,你才可能走進兒童的世界。"--蘆德芹
帶領教師走進孩子的世界
孟娜到勁松一幼工作已經有近10年的時間了。從一名沒有任何經驗的實習教師,蛻變成一名幼兒園的骨幹教師,孟娜說,她的成長離不開蘆老師的引導和教導。
在蘆德芹的倡導下,勁松一幼建立了骨幹工作室,她帶領教師們一起探索遊戲教學。孟娜就是工作室中的一名成員。剛接手小班時,不少孩子由於第一次離開家庭走進學校,難免會產生一些恐懼。正是在蘆德芹的引領下,孟娜開始了如何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的研究。
"看到蘆老師通過一個個小遊戲,就能搞定又哭又鬧的孩子,覺得很神奇。"孟娜說,"蘆老師都是手把手地教",慢慢地,孟娜掌握了一些小竅門,也研發出了一些有效的小遊戲。例如,針對幼兒喝牛奶的策略:"甜甜牛奶站""小恐龍肚子大";針對幼兒入園初期不願睡午覺的策略:"到小動物家去做客"等。孟娜認識到:"通過遊戲的方式,比單純的說教更管用,孩子們也更樂於接受。"
"傳統意義上的研究一般都是組長發號施令,我們去執行,而在蘆老師的工作室裡,她卻經常帶領我們一起做遊戲,讓我們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遊戲。"王敬周老師說。
在蘆德芹看來,當一名幼教老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孩子,回到孩子時代去,和孩子一起想、一起玩、一起學,這樣,你才可能走進兒童的世界。蘆德芹會帶著老師一起利用休息時間做遊戲,讓老師以一名遊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
"一場遊戲下來,不少老師都覺得不過癮,還想繼續玩。其實,面對遊戲,孩子更想玩。"蘆德芹說,"道理說千遍不如讓老師玩一遍。"而這也是蘆老師帶領老師開展教研活動一大特色:要讓孩子玩起來,教師首先要玩起來。
作為朝陽區唯一一名學前教育的特級教師,蘆德芹深感身上擔子之重,除了要帶好勁松一幼的教師隊伍,更要為朝陽區的學前教育添磚加瓦。2011年,蘆德芹接受了朝陽教委、人事科對特級教師給予的任務,走進了朝陽區垡頭幼兒園。從那天起她就暗下決心:她一定要協助辦好這所幼兒園。
工作中,蘆德芹認真思考幼兒園需求,在業務指導方面突出"真實"二字,做教師可信賴的人。
所謂"真",就是面對垡頭幼兒園尚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隊伍、年輕的管理團隊和他們工作中的困惑與需求,蘆德芹採取確實可行、腳踏實地的解決策略,為教師提供不同的幫助,做到真誠、真心,真正地為幼兒園保教質量及教師發展服務。
所謂"實",就是在保教工作中從深入園所的骨幹教師、不同層次教師的實際出發,深入教學、教研工作中引領教師解決切身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園制定幫帶方案,並將自己總結的數學活動的"七個回頭看"傳授給骨幹和青年教師,讓教師們學會備課、說課與評課。
教師們深有感觸地說,蘆老師總結的數學活動設計原則,讓他們在備課、說課、評課中做到心中有清晰的思路,知道怎樣備一節數學課和檢驗評議這節數學課,這也是怎樣上一節幼兒喜愛的數學活動的根源。
在深入園所中,有目的地培養垡頭幼兒園教學管理者,也是蘆德芹工作的任務之一。近年來,垡頭幼兒園先後提升了3名骨幹做教學管理者。針對幼兒園在教師隊伍建設、教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困惑,蘆德芹通過座談了解幼兒園教學管理者的需求,通過開展頭腦風暴、案例分析、撰寫教學反思等活動,指導管理者在保教工作的提升。
在蘆德芹的指導下,垡頭幼兒園的保教管理、教科研質量、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方面,都在不斷進步。在2011至2012學年度上半學期開展的社會領域教育評優活動中,全園教師取得了兩個第一名、一個第二名的好成績。
而今,蘆德芹又開始了新的工作,指導新建園--麗景幼兒園的辦園工作。
蘆德芹在學前教育界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老師加入遊戲教學的研究中來。自2004年至今,她應邀先後為全國各地做教學講座近百場,帶領教師進行了幼兒園課程改革,共承擔、組織接待全國、市區教學、教研觀摩56場,觀摩人數四千餘人,一千多所幼兒園受益。
在老師們感謝她的時候,蘆德芹總是深有體會地說:"一個人的成功一定有一個團隊的支持。我們應該感謝勁松一幼於淵莘園長以及團隊多年來為老師們成長搭建的平臺。同時,作為特級教師,我更願為身邊的每一位老師的發展提供支持!"
■對話
讓孩子的童年從遊戲開始
問:您被稱為"遊戲大王",當初是怎麼想到用遊戲的方式來開展幼兒教育的?
蘆德芹: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藉助遊戲這一豐富的教育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快樂地成長,這是我創編遊戲的主要目的。
我的教學特色的形成來自於我教的孩子們。正是他們的好奇、好學甚至好動,為我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做智慧型教師的機會。班裡的有一些孩子不愛睡午覺,導致了青年教師害怕上晚班。面對這種情況,我與教師開展了《午睡系列遊戲活動》的個案研究。創編了一個個交叉進行的午睡遊戲,激發了幼兒午睡的興趣,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午睡習慣。年輕教師開心地對我說:"這些辦法真絕!現在我喜歡上晚班了。"正是孩子們與老師們遇到的一個個難題,讓我的遊戲之路不斷延伸。
問:當越來越多孩子的童年被識字、算術所取代時,您認為孩子幸福成長與遊戲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蘆德芹:兒童的學習需要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感受與成長。遊戲可以提供孩子很多的體驗過程,在體驗中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創造性與獨立性,從而實現他們自主的發展。這也就是遊戲的核心價值,使他們充滿自信、快樂地成長。
其實,孩子的幸福關鍵在於是否能給予他們充滿快樂、自信的生活和富有自主探究的機會,而識字、算術屬於抽象的活動,不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成人不關注和不理解遊戲的真正核心價值長期單一地對幼兒進行識字、算術等枯燥的學習,會使幼兒失去對學習的興趣。人需要終身學習,而兒時孩子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何談讓孩子幸福成長?因此,遊戲應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成長。
問:都愛玩遊戲,男孩和女孩有什麼不同嗎?面對不同,你們是怎麼處理的?
蘆德芹:我一般把遊戲分為角色遊戲、表演遊戲、體育遊戲、益智遊戲等。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女孩特別愛玩角色遊戲,有利於交往能力的培養;男孩特別愛玩益智遊戲,有利於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思考的是,怎麼樣讓男孩和女孩的能力培養得到互補。
勁松一幼從2000年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後來,我們從早上8點半到9點10分都是玩角色遊戲,利用中午和晚間進餐前的半小時開展益智遊戲。這樣就讓每個小朋友每天分別都有1個小時的益智遊戲和40分鐘的角色遊戲時間。大大解決了男女孩子協調發展的問題。
問:如何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如何保證遊戲的效果?
蘆德芹:角色遊戲是依照幼兒的意願、興趣、經驗、能力進行的,幼兒通過模仿和想像,獨立自主、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角色遊戲有助於培養幼兒間交往、合作、協商的能力,有助於發展社會認知、語言、動手動腦等能力,角色遊戲給幼兒帶來了極大的快樂和興趣。
我們利用主題遊戲帶動角色遊戲的開展。例如:中班幼兒在開展"汽車"主題遊戲的過程中,教師為了豐富他們的經驗,組織幼兒外出觀察調研、請司機家長講解、參觀汽車修理廠等活動後,根據孩子們的提議,陸續在班裡創設了"汽車資料館""汽車製造廠""汽車修理廠""120事故處理站""汽車賽場""汽車銷售中心"等一些與主題相關的角色區域,這樣遊戲也隨著主題的開展不斷發展起來,形成良性循環。
■連結
教學感悟
幼兒的很多經驗都來源於他們的生活;而遊戲是幼兒的天性,遊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要讓二者有機的結合,體現遊戲、生活一體化。
家長同樣是幼兒教育的主體,要完成教育目標,需要家長的共同配合,把家長作為最好的朋友看待。
角色遊戲來自於幼兒的生活,幼兒對角色遊戲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和興趣,他們通過角色間的扮演主動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幼兒在交往過程中語言的表達也就會越來越準確和完整。
■記者手記
愛孩子 所以要成就孩子
作為朝陽區的跑口記者,我對蘆德芹這個名字早就非常熟悉了,不僅因為她的傳奇經歷,也不僅因為她是朝陽區唯一一位學前教育界的特級教師,更是因為在日常的採訪中,經常會聽到老師們聊起她:"這招是我從蘆老師那學來的""蘆老師出的點子就是絕"……
和蘆老師相約採訪,恰好是在幼兒園寒假調休的最後一天。積勞成疾,蘆老師的腰椎間盤突出已經有些影響她的工作和生活了,"今天必須得去醫院看看了,開學我就沒時間了。"
本來和醫生約好了,但跟記者聊起幼兒教育、遊戲教學,蘆老師便有說不完的話,把看病的時間一再往後延。
面對採訪,蘆老師聊的最多的就是遊戲、孩子。我知道,她愛工作,也愛生活。
她喜歡和孩子、家長"煲電話粥",在通訊還不發達的年代,她把家裡的電話變成了幼兒園的"晚間熱線";滑冰、打羽毛球、遊泳、跳舞、爬山……雖不樣樣精通,她都玩勁十足……
她還是一個愛美的人。多年以前,教科所的一位老師給蘆老師起了"阿美"這個暱稱,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她說,"'美'這個字讓人的心情更放鬆、更舒適、更平靜,所以我特想自己帶給別人的都是美的話語、美的行為和美的感受。"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叫她"阿美",她也更願身邊的人因為有了"阿美"而變得美麗。
在蘆德芹眼中,天下最美的就是孩子了,所以"阿美"願意傾其所有為孩子的美好未來奠基。
□ 文/本報記者 鄭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