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大詩人楊萬裡,原來是位慷慨激昂的烈性男兒

2020-12-05 騰訊網

說到南宋大詩人楊萬裡,我們就會想起他筆下膾炙人口、充滿鄉野氣息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於是我們就想當然地在腦海中把他描繪成一位陶淵明一樣的鄉間隱士,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雖然楊萬裡晚年確實選擇了辭官隱居,歸去來兮,但從其一生經歷來看,他絕對不是一位只愛寫詩飲酒的宋代陶淵明。

公元1127年正是北宋被金滅亡、南宋剛剛偏安的多事之秋,楊萬裡恰好在這一年出生於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水縣),而他成年後的政治立場好像在他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南宋紹興二十四年,二十七歲的楊萬裡得中進士,走上仕途。

楊萬裡先被任命為贛州司戶,後又調到永州零陵縣作縣丞,在這裡他遇見了對他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南宋名相、抗金統帥張浚。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南宋有一個張浚,還有一個張俊,前者一直是主戰派,而且是嶽飛、韓世忠的伯樂,後者則先主戰後主和,最終和姦相秦檜狼狽為姦殺害了嶽飛。

當時,張浚正因為受到主和派的排擠在永州謫居。滿懷愛國之情的楊萬裡有幸拜見了自己一直仰慕崇敬的抗金統帥,並且成了他的學生,多受其勉勵與教誨。他以「誠齋」作為筆名,就是為了銘記老師的「正心誠意」之教。

楊萬裡不僅有著愛國抗金的滿腔熱情,而且胸中藏著安邦禦侮的完整方略。

公元1167年春,為父親守孝三年期滿的楊萬裡來到京城臨安,等待朝廷新的任命。在此期間,他先後拜見了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密使虞允文(也是抗金名將),上政論《千慮策》。《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等共三十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大膽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裡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讀後讚嘆說:「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當以此人為首。」

楊萬裡一生力主抗戰,始終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半璧的局面,他堅決抨擊投降派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直率地告誡孝宗皇帝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禦敵制勝。

楊萬裡對抗金事業一片忠誠,念念不忘,所以他對他的老師、抗金統帥張浚一直充滿著崇敬景仰之情。

1188年三月,宋孝宗採納翰林學士洪邁(就是《容齋隨筆》的作者)的建議,以呂頤浩(南宋初期有爭議的丞相)等人配饗高宗廟祀,也就是和先皇一起接受皇帝臣民的祭祀,楊萬裡力爭主戰名將張浚才應該享有這樣的光榮待遇,批評洪邁忠奸不分,「指鹿為馬」,孝宗皇帝聽到這個成語不由大怒,因為他覺得楊萬裡說洪邁「指鹿為馬」就是罵他是昏庸糊塗的秦二世,於是大吼一聲:「萬裡以朕為何如主?」把大詩人從太子身邊(當時楊萬裡在尚書省當部長,併兼任東宮侍讀)趕到偏遠的絹州(今江西高安)去了。直到孝宗把皇位禪讓給太子,也就是宋光宗,作為前太子老師的楊萬裡才重新回到京城。

楊萬裡對國家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對百姓則愛民如子,一直在努力踐行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偉大志向。

公元1170年,楊萬裡升任奉新縣知縣時,正好碰上大旱之災,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裡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貧苦百姓,府庫卻依然空空蕩蕩,深知是衙役吏員們在中間多有盤剝,他立即下令釋放牢裡的所有「囚犯」,並嚴禁逮捕、鞭打百姓,然後發給每家每戶一紙通知,減少稅額,放寬期限。百姓們紛紛主動前來交租納稅,不到一個月,所欠租稅就全部交清了。

雖然楊萬裡在奉新縣的任職時間只有半年,但卻憑藉其不擾民的政治理念取得了不少的治績,獲得了百姓的讚揚。

楊萬裡看重人民,同情人民,將國家命運寄托在人民身上,指出官吏敲骨吸髓、壓榨人民勢必激起人民的憤怒、仇恨和反抗。因此他在為官期間一直堅持不擾百姓、不貪財物的原則,並且提醒皇帝「節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後邦寧,興國之計,就在於此」。

楊萬裡為人清直,個性剛正,指摘時弊,無所顧忌,為民請命,敢作敢為,因而始終不被重用,但他對此並不在意,因為在他內心的天平上,為民造福遠遠高於高官顯位。

事實上,楊萬裡視仕宦富貴如敝屣,隨時準備棄掉。在作京宮時,他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路費,鎖於箱中,藏於臥室,又告誡家人不許買一物,以免一旦離職回鄉行李累贅。這樣一位高風亮節、不戀富貴的「日日若促裝」待發者,和那些蠅營狗苟以求升官、整日患得患失之輩形成了鮮明對照。

楊萬裡從江東轉運副使職上離任時,應有「餘錢萬緝」,他「全棄之於官庫,一文不取而歸」,真可謂兩袖清風。退休後他隱於故鄉南溪之上,所居之處只是幾間能避風遮雨的老屋而已,當時的詩人徐磯情不自禁地寫詩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

楊萬裡退休的原因也是和百姓命運息息相關的。

當時朝廷欲在江南諸郡發行鐵錢,楊萬裡以為這項政策於民不便,因此拒不奉詔,這下惹怒了當朝宰相韓侂胄,便將他從江東轉運副使改知贛州。楊萬裡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拒不赴任,以年老多病為由「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俸祿,等於退休)」而歸去來兮,學先賢陶淵明在老家吉水做起了隱士,從此再也沒有出仕。

我們都知道陸遊在耄耋之年「尚思為國戍輪臺」,在風雨大作的深夜,「鐵馬冰河入夢來」,離開人世之際,猶然「但悲不見九州同」,囑咐兒子在王師北定中原之時「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晚年依舊心憂國事,不忘北伐,「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同為「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裡(另外兩位是範成大和尤袤)又何嘗不是如此情懷呢?

楊萬裡一生留下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他充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時親眼看到淪喪於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鬱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

雖然楊萬裡在回鄉隱居後所寫的《答沈子壽書》中說自己離開官場「如病鶴出籠,如脫兔投林」,但他即使已「處江湖之遠」,內心深處其實也一直在關注著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

楊萬裡是當朝皇帝宋光宗的老師,所以光宗皇帝在他歸隱後曽幾次召他進京,但他都「辭而不往」。他之所以如此,並非不願再為國出力,為君盡忠,而是因為他對當時在朝廷裡獨斷專行、一手遮天的權臣韓侂胄極為反感而又深感自己無力與之抗爭。

韓侂胄此人是個志大才疏、誇誇其談之輩,這樣的人一旦掌權則極可能誤國誤民,貽害社稷,因此楊萬裡對專權的韓侂胄深惡痛絕。韓侂胄築私家園林南園,慕名請楊萬裡作記,楊萬裡毫不客氣地予以堅決拒絕,留下了「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他是帶職歸隱的)」的錚錚誓言。

公元1206年事,楊萬裡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他身邊的親人都知道他衰老的身體再也經不起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了,所以凡朝廷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都不敢告訴他,怕他一時承受不了發生意外。

然而,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五月初七這天,楊萬裡的一個在外工作的族侄回家探親,順便來看望他。這個侄子不知道家人一直在對老人隱瞞軍政大事,便談到了邸報(相當於現在的黨政機關報)上所載的韓侂胄出兵北伐之事,楊萬裡聞聽此言,痛哭失聲,憤然大呼:「奸臣妄作,一至於此!」因為他料定想靠僥倖取勝的韓侂胄肯定會兵敗如山倒,誤國害民(後來的事實證明楊萬裡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憂心如焚的楊萬裡老人當晚輾轉反側,徹夜不眠。

翌日早晨,楊萬裡老人依然沒有心思進食,只是「兀坐書齋」,一言不發,隨後,他呼紙手書云:「韓侂胄奸臣專權元主,動兵殘民,謀危社寢。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接著又別書十四言告別妻兒,筆落而逝,享年八十歲。

相關焦點

  • 「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什麼意思?家長建議刪除,原因令人難以理解
    《小池》出自於南宋詩人楊萬裡之手,這是一首典型的景物詩。僅用幾個簡單的詞語就將周圍景物躍然紙上,把周遭事物的變化描述得栩栩如生,讓人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什麼意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讓人從原本沉浸的小池風景中拉到了池中的細節之上。小池的景色怡人,而池中還有更愜意的景象,一隻蜻蜓圍繞著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撲哧著翅膀,像是在打招呼,互相表達著春天的美好一樣。
  • 手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一般體型較惖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今天我們來畫一畫蜻蜓。
  • 楊萬裡最閒趣的十首小詩:閒看兒童捉柳花
    楊萬裡最具閒趣十首小詩:閒看兒童捉柳花楊萬裡是高產詩人,作詩25000多首,但流傳下來的卻不是很多。楊萬裡的詩,描寫景物精緻傳神,畫面感極強,風格鮮明,被稱為「誠齋體」。如果用現在的網絡語言來概括,楊萬裡的「誠齋體」詩風,就是「小清新」。楊萬裡是寫荷花的高手,「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葉猶開最小錢」等句,膾炙人口。楊萬裡也是寫童趣詩的高手,「兒童急走追黃蝶」「閒看兒童捉柳花」「童子柳陰眠正著」等句,極其傳神。
  • 小荷已露尖尖角,周末一起去白雲湖賞荷吧!
    小荷已露尖尖角立夏剛過,接連幾場大雨,讓白雲湖公園的荷花池滿是出水荷花,不少荷花搶先開花,在雨露的滋養中爭妍鬥豔。白雲湖賞荷沿著白雲湖公園崇廉園的木雕棧道散步,沿湖荷池荷葉田田。
  • 楊萬裡夜裡喝酒卻沒錢買下酒菜,寫首調皮的梅花詩,句句令人捧腹
    這大概是一個百無聊賴的夜裡,楊大詩人持清酒一杯,準備小酌一番。可是卻窮得沒錢買下酒菜,於是就自創了個涼拌菜:白糖拌梅花。然後還專門寫了首調皮的詠梅詩,全詩明白如話,卻句句令人捧腹,有趣有水平更有哲理。大家且看全詩:《夜飲以白糖嚼梅花》(宋.楊萬裡)剪雪作梅只堪嗅,點蜜如霜新可口。
  • 楊萬裡的這首詩,看似很普通但卻寫得靈氣十足,成為宋詩中的名篇
    大家比較熟悉的古代詩詞無非就是唐詩宋詞,這是因為在唐朝詩是作為主流文學形式出現的,古代的詩作大家大部分詩唐朝的,而宋朝盛產詞作家,也就是說大家都喜歡填詞,比如蘇軾、辛棄疾、柳永等大詞作家。但是並不是說宋朝的詩沒有發展,其實,在南宋時期,律詩的發展迎來了用一次的興盛,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四位詩人,他們分別是是陸遊、楊萬裡、尤袤、範成大,史稱「中興四大家」。包括這四人在內的南宋詩人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陸遊和楊萬裡是南宋詩人中成就最高的兩位。說到楊萬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著名的南宋詩人,早期受到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的影響,後來在此基礎上逐漸有了自己的創作風格。
  • 我先來:小荷才露尖尖角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裡《小池》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浣溪沙》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王國維《蝶戀花》30.梅子成陰,海棠初謝,小園才過清明。——《滿庭芳》31.小闌立遍紅蕉樹,一帶殘雲趁月黃。——《鷓鴣天》32.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 奧維雲網:精裝修市場新風行業 「小荷才露尖尖角」,大有可為
    據奧維雲網地產大數據300+城市監測數據顯示:受精裝開盤規模影響,7月份精裝修商品住宅市場項目套數14.90萬套,同比下降31%,而7月精裝修商品住宅新風系統市場項目套數4.27萬套,同比下降20%。其中新風系統配套率達28.6%,較去年同期上升了4個百分點。疫情的爆發使得新風行業迎來了一波需求紅利。
  • 蜻蜓,戴上哆啦A夢的竹蜻蜓,飛回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池塘邊操場上
    見了蚊、蠅、蝶、蛾、蜂等犯了罪,便迅風出動,將之捉拿歸案,如若遇到頑固抵抗者,就鐵面無私甚至冷若冰霜的將之擊斃,乃至大卸八塊,塞入自個兒腹中,大快朵頤。雖有殘暴貪食的獨裁者之嫌,也從不影響他們一如既往的貫徹自己的正義與公道,畢竟,他們從小時的水蠆(chài)開始就獵殺著蚊子的幼蟲孑孓之類。
  • 小犀牛才露尖尖角
    那年重創之後,元氣大傷,加之奮不顧身的投身於工作之中,於是鎖倉刪除交易系統,一眨眼幾年過去了。仿佛睡了一覺,很長很長。一覺醒來,萬物復甦,陽光明媚。7月12日周天,沒有按慣例出門去徒步,在家裡下載安裝交易軟體,找回密碼。
  • 一生寫詩2萬餘首的詩人,28字寫小雨,最後7個字乃是一句妙語
    古代文學史上專職寫詩的詩人,寫詩最多的應該就是宋代的楊萬裡。他一生創作了兩萬多首古詩,比陸遊流傳下來的9000多首詩作還翻了一倍。我們對楊萬裡的了解,可能就是從那首寫夏天荷花的古詩而來的。「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是寫夏天荷花最為精彩的詩作之一。那種愜意的情調。到今天依然是我們所嚮往的。
  • 小荷已露尖尖角,任職5年以內的潛力新星基金經理20位
    小荷已露尖尖角投資是個很公平的行業或者職業,只要你有實力,不管年限多久,一定會冒尖的。比如那些管理基金在5年內的基金經理,雖然任職時間不長,還是值得我們關注,按照下列標準,取20位基金經理看下。至今已經4年又231天,任職回報129.57%8、易方達基金 楊楨霄任職年限:3年又328天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73.51億元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176.64%基金公司變動:未變動目前管理的4隻基金主要是大醫療方向。
  • 詩詞大會考楊萬裡的《稚子弄冰》,難住58人,觀眾:命題組調皮了
    但很多人似乎忘了,在南宋文壇還有一群文人,他們活在自己的文字世界裡,純粹淡泊,這群人中的代表便是誠齋先生楊萬裡。楊萬裡用傳世的4200餘首詩作證明了一個道理:好的作品,不一定要各種典故、各種高級的意象都用上,最直白通俗的語言,也能讓人眼前一亮。
  • 中興詩人楊萬裡:「官可丟,記不可作」,一生都是愣頭青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是世人耳熟能詳的兩首詩歌,寫得活潑可愛,生趣盎然。它們的作者正是「宋詩四大家」之一楊萬裡。楊萬裡出生於人文薈萃的江西吉水。和陶淵明一樣,他是一個純粹的詩人。然而,和陶淵明不一樣的是,他曾甘為五鬥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