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智齒」,
有人對它咬牙切齒,
恨不得一顆都不長,
因為它不僅痛起來要命
還得忍受拔牙之苦
但也有對它非常歡喜
因為它又稱「智慧齒」,
光聽名字就讓人歡喜。。
智齒是人類牙槽骨上(專業術語稱作遠中側)的第三顆磨牙,也是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況共有4顆,上下左右對稱,但是在人群中也有較大差異,有的少於4顆甚至沒有。由於它萌出時間很晚,一般在16~25歲萌出,這個時候人的生理、心理髮育接近已經成熟,被看做是「智慧到來」的象徵,因此被稱為「智齒」。
智齒,其實也有人稱其為「無用牙」,因為飲食越來越精細,人類也不再需要古人類那樣強大的頜骨來提供那麼強大的咬合力和食物碾磨麵積,而智齒在咀嚼和消化的作用逐步減弱,智齒也就生長受阻甚至消失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智齒的問題相對更多——雖然長得晚,但容易蛀牙,還可能長歪,影響鄰牙正常生長……
如果智齒蛀牙,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補,但鄰接面蛀牙需要很好補牙技術,與其補牙,不如拔掉。智齒齲壞較深需要根管治療的,也建議拔除。
通常這是最麻煩的一種。這一種類型的牙齒,通常埋在齒槽骨的裡面,如果經常發生炎症,或是診斷會有病灶發生的時候,就必須拔除。
阻生牙姿態不一:側臥、倒立、斜靠……總之就不願意待在正確的位置上,不僅自身難以清潔容易出現問題,還會威脅鄰牙或者戳到頰肉。容易形成鄰牙齲壞、被吸收、牙神經疼痛,甚至鬆動。
鄰牙病變的患者通常沒有感覺,大多由牙醫以X光診斷發現。這是由於智齒萌出的空間不足,異位阻生斜靠在第二磨牙上,造成第二磨牙清潔不易,甚至是第二磨牙部分被吸收的現象,嚴重時會引發不舒適或疼痛。
沒有對咬合的智齒容易出現智齒過長的現象,從而影響正常咀嚼,導致下頜關節出現疼痛不適等問題,這種情況也建議及早拔除。
有些智齒在生長時,只有部分牙冠在牙齦上露出,另外一部分被牙齦覆蓋,這樣智齒牙體和牙齦間就形成了一個狹窄較深的盲袋,容易藏汙納垢。而且牙冠上的牙齦也容易因咀嚼食物受損,形成潰瘍。當身體抵抗力下降,就可能引起冠周炎。
智齒冠周炎,個體表現差異大。它既可能平淡無奇,消炎即愈,又可能腫脹封喉,引起鄰近組織器官或筋膜間隙感染,危險時甚至需要切開氣管保命。
默默退隱,牙床上再也見不到它的痕跡(即:牙胚都沒長出來,自然生不出智齒);
不僅履行著咀嚼食物的義務,也絕對不給別的牙齒造成困擾和傷害;
智齒前面一顆牙齒,也就是第二磨牙,當它缺失或者因病損無法保留時,如果阻生智齒的傾斜角度不超過45度,可以保留,為假牙修復提供基礎。
有人認為妊娠期間一律不可拔牙,因為可能導致流產。但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在妊娠3~7個月拔牙比較安全,對妊娠沒有什麼不良影響。
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拔牙後可能會出現術後出血不止,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對於血糖過高且控制不理想的人群,患牙周病的概率要明顯高於常人,但是醫生建議不要輕易拔牙,因為患者往往免疫力低下,容易合併感染,且感染情況一般比較嚴重,不容易控制。
此外,糖尿病患者感染還會加劇三大代謝紊亂:葡萄糖抵抗不平衡、脂質抵抗不平衡、蛋白質抵抗不平衡,容易誘發高血糖危象。
甲亢患者控制不好,拔牙過程中容易出現高熱、昏迷、心力衰竭等甲狀腺危象,因此需要謹遵醫囑、謹慎拔牙。
拔智齒後的2~3天內,唾液中有少量血絲是正常情況,但如果3天後拔牙處仍疼痛難忍、大量出血,需要儘快去醫院處理。
另外,決定臉型的是下頜骨,智齒並不是整個臉頰骨骼的支撐,瘦臉和拔智齒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千萬別交「智商稅」。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官微、羊城晚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編輯:黃琪翔(實習)、朱曉華、方洪秀、趙然然
責編:陳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