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守護「房山藍」強化移動源監管讓汙染源無處遁形

2020-12-05 瀟湘晨報

今年以來,房山區生態環境局注重精準發力、科學施治、依法推動,全力推進移動汙染源執法監管工作,保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的態勢,按照全時執法工作要求,執法力量全員出動、全力以赴,圍繞重點區域、重點道路、重點行業,有序開展重型柴油車路檢、用車大戶監管、在施工地非道路移動機械、加油站及檢測檢驗機構等執法監管,釋放高壓管控態勢,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聯動謀劃,實施重柴監管「一盤棋」

採取「生態環境檢測、公安交管處罰」聯動執法模式嚴查超標重型柴油車,同時開展「雙隨機」和「雙高」精準入戶執法,雙管齊下嚴格轄區進京口和入戶執法檢查,今年以來共檢查重型柴油車30.35萬輛次,查處尾氣排放超標1.1762萬輛次,處罰金額269.28萬元。

延伸觸角,助推非道路機械監管提質增效

定期開展轄區非道路移動機械聯合檢查,嚴格執行全域低排區政策,加快編碼審核與登記,今年以來共檢查非道路移動機械1086臺次、查處尾氣排放超標非道路移動機械73臺次,處罰金額50.5萬元;審核通過3256條編碼申請,正式登記發放標識2824個。

端本正源,築牢油氣監控監管安全防線

加強加油站油氣回收系統監管力度,對房山區經營性加油站、儲油庫開展油氣排放監管執法,確保油氣回收設施正常運行;加強在線監控運行檢查和比對,今年以來共檢查加油站1006家次,儲油庫120座次;抽測加油站422家次,發現違法行為10起,處罰金額37萬元。

十目所視,推進駐場檢測監管到邊到底

加強機動車排放定期檢測檢驗,開展現場駐場監管與線上監控數據分析,今年以來共巡查288場次、監測各類機動車9.5萬輛次,發現違法行為1起,處罰金額20萬元。

2020年,房山區生態環境局超額完成移動源各項執法檢查任務,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移動汙染源監管力度,做好新條例宣貫工作,努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堅決守護「房山藍」。

(責任編輯:甄珍)

【來源:房山區文明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市環境汙染防控中心:保障應急措施落實 強化移動汙染源監管
    為做好應急響應期間移動汙染源治理工作,市環境汙染防控中心結合全市移動汙染源整治大會戰總體工作安排,深入推進移動源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大重汙染天氣應急期間柴油營運車輛及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力度,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
  • 決戰決勝2020年移動源汙染源整治「收官戰」
    回顧2020年移動源汙染源整治工作,高新區環保局按照全市移動源大會戰部署要求,一手抓標本兼治、源頭治理,一手抓重拳打擊、依法嚴懲,呈現出了協同作戰、縱深突破、攻堅落實的良好形勢。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為民服務的意識。高新區環保局堅持把為人民服務落實到工作中,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工作方式方法,力爭更好服務人民。
  • 泉州:智慧監管讓違法排汙無所遁形
    泉州市完善固定汙染源自動監控管理智慧監管讓違法排汙無所遁形監控中心將監測到的異常情況及時轉報相關執法中隊,執法人員立即對該公司廢水排放數據進行跟蹤,併到該公司進行現場核查(莊俊彥 攝)日前,由泉州市環境監察支隊會同合作單位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泉州市固定汙染源自動監控智能化管理系統」首期開發目標達成並通過驗收。該系統緊密結合汙染源自動監控執法需求,通過參數動態管控、數據有效性自動判別、輔助執法等主要應用模塊,實現數據溯源,補齊證據鏈,推動自動監控數據執法應用再上新臺階。
  • 杭州市環境保護局關於印發2019年杭州市汙染源日常監管「雙隨機...
    gt;的通知》(浙環發〔2016〕50號)、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8年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移動辦事之城工作要點的通知》(杭政辦函〔2018〕21號)要求,我局結合杭州市汙染源監管實際,制定了《2019年杭州市汙染源日常監管「雙隨機」抽查方案》(見附件),現印發給你們,並就做好「雙隨機」工作提出以下要求:高度重視,認真組織根據省委、省政府「將『最多跑一次
  • 汙染防治丨延慶區移動源監管這樣做
    延慶區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排放管理以「三抓三面」總結2020年工作成效明確2021年工作方向2020年延慶區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排放管理站以「抓業務,抓管理,抓廉政」為主線,依據移動源實際情況打造講政治、懂業務的檢測執法人員為抓手
  • 鬥門區加強汙染源普查 全面推行排汙許可制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鬥門區加強汙染源普查,不斷完善排汙許可制,踐行《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落實《排汙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督促企事業單位落實治汙主體責任,逐步構建以排汙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汙染源監管制度體系,打造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讓鬥門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 重拳出擊讓「色播」平臺無處遁形
    即便某些涉案APP或網站平臺的伺服器存放在國外,即便現有監管措施還有待完善,但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隨著網信、公安部門全力偵辦,直播性侵初中女生的當事人必將被繩之以法。毋容置疑,網際網路空間從來就不是法外之地;同樣,正義只是可能會遲到、但從來就不會缺席,任何對法治底線的挑釁,任何對社會公眾情感的褻瀆,最終都會付出法治的代價。
  • 通州區以崗位建功比武考核 引領移動汙染源執法進入新常態
    在此大背景下,通州區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排放管理站通過練兵,深耕崗位,挖掘潛力,依託練兵錘鍊隊伍,破解了以往移動汙染源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思想練兵—提升移動汙染源防治思想認識 黨建引領業務工作更加明顯,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更加突出,移動汙染源執法工作開展更加有序。
  • 全面摸清生態環境「家底」昆明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顯著
    會上,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施學東介紹,2017年至2019年,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等16個單位和部門聯合開展了昆明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標準時點是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是2017年度資料。普查對象為全國有汙染源的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範圍包括: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移動源及其他產生、排放汙染物的設施。
  • 北辰區移動源減排攻堅持續發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北辰區生態環境局緊扣「六穩」「六保」任務,嚴格落實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全面開展移動源汙染治理,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主動服務企業,為進場機械「把脈」 針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在項目施工入場前期,通過召開座談會、現場走訪、電話詢問等方式,宣講相關法律及管理規定。及時跟進項目進度,指導項目方填報進出場機械備案登記。建立重點區域、重點施工項目專人包片制度,劃分網格區域,確定專人負責聯絡。
  • 【全員環保】博山區交通運輸局「重拳」推進移動汙染源整治
    【全員環保】博山區交通運輸局「重拳」推進移動汙染源整治 2020-12-22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山高明三位一體監管模式,讓超限超載車輛無處遁形
    緊抓治超非現場執法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契機,今年以來高明區交通運輸局創新實施「科技+制度+分級管理」三位一體監管模式,在規劃增加科技治超路段的同時,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源頭分級治理等手段,進一步打擊超限超載違法行為,有效地提升高明區道路運輸安全監管水平。
  • 蘭州西固區:APP+微觀站,讓汙染無處遁形!
    自從採用了網格化精準檢測平臺收集空氣品質數據,網格監督員可以在手機上查看到大氣汙染變化,準確查找汙染源位置,工作更方便,更有效率。」三維數字中心城管通負責人說。「通過網格化精準檢測平臺這個APP和全區100餘個微觀站相結合,我們不僅能隨時隨地觀察所在網格內的空氣品質,還可以準確的找到汙染點的位置,處理也會更及時」達明桂說。
  • 「最強戰隊」精準研判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北鬥戰隊
    在連雲港市公安局,有這樣一些團隊,他們忠誠履職、勇於擔當,他們恪盡職守、無私奉獻,他們業務過硬、各有所長,他們精誠團結、精銳出擊,時刻奮鬥在守護平安的第一線。匯聚精英警員,展示警察力量,連雲港警方特開設《最強戰隊》專欄,與大家一起了解那些港城警營裡的精英團隊!
  • 欖菊殺蟑膠餌安全高效,讓縫隙中的蟑螂無處遁形,全窩消亡
    欖菊殺蟑膠餌(針管式殺蟑餌劑)能將家中隱秘角落的蟑螂「一網打盡」,讓蟑螂無處遁形,構築起一道無蟑的安全防線。還在為家中蟑螂除不盡而煩惱,欖菊殺蟑膠餌快速有效滅蟑,守護家人健康,值得一試。
  •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結果公布 主要汙染物排放量較第一次普查大幅...
    建立汙染源信息資料庫趙英民表示,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摸清了全國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包括數量、結構和分布狀況。2017年底,全國各類汙染源數量是358.32萬個(不含移動源)。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五省佔全國總數的52.94%。
  • 中國連續11年全球機動車產銷量第一 移動源汙染防治日益緊迫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11日對外公布的《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0)》顯示,移動源汙染已成為中國大中城市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細顆粒物、光化學煙霧汙染的重要原因,移動源汙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 莒縣分局「五個強化」打好大氣治理組合拳
    今年以來,日照市生態環境局莒縣分局不斷加大大氣汙染防治力度,堅持「五個強化」,打出大氣治理組合拳,持續打響藍天保衛戰,確保全縣空氣品質持續向好。一是強化宣傳力度。二是強化執法監管。強化日常巡查、監管、夜查,對發現的汙染點和汙染源,做到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切實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確保大氣汙染防治設施正常、有效運行。三是強化精準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