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最悲壯的一戰,一個師全軍覆沒,戰後前線總指揮連降四級

2021-01-19 騰訊網

解放戰爭期間,人民軍隊隨著三大戰役取得勝利,意氣風發,氣勢如虹,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揮師南下,號稱八百萬大軍國民黨軍隊主力,在我人民解放軍南北鉗形攻勢之中,一敗塗地,亂作一團,所謂的眾多兵團不堪一擊,大部起義,一部潰散。

解放軍佔領南京

隨後,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一舉橫渡長江天塹,直搗蔣家王朝的老巢——南京,迅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地區,國民黨軍隊莫不望風而逃。

在福建地區,第3野戰軍10兵團以勢如破竹之勢相繼取得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和漳州戰役的勝利,在解放了漳州和廈門之後,金門頓時就成為了一座孤島了。

金門島及烈嶼(小金門)大大小小13個島嶼還在國民黨軍隊佔領之下。

大金門東距廈門市10公裡,北距大陸9公裡,島長20公裡,寬14公裡,面積約150平方公裡,形狀像個啞鈴,東部多高山,西部多丘陵,北岸瓊林至後沙到西北角古寧頭一帶,都為黃白色沙質硬灘,礁石不多,確實是個理想大規模登陸的地點。

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

據守金門防務的為國民黨軍隊22兵團,司令官為李良榮;下轄第5軍由高吉人率領第5軍軍部和第200師守小金門。

第25軍由軍長沈向奎,轄40師、青年軍201師(師長鄭果)、廈門要塞炮營守金西地區;第45師、戰車營、青年軍201師炮兵營、118師一團守金東地區,兵力約17000人;合計守衛金門總兵力約為20000人。

不久,胡璉的第12兵團3個軍也移防到金門島,大大的加強了金門島的守衛力量。

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

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野戰軍10兵團決定乘勝拿下金門,並將攻擊金門的作戰任務交給了28軍,並任命28軍代軍長兼參謀長的蕭鋒為前線總指揮,負責率部向金門進攻。

當時,第三野戰軍司令部對金門作戰計劃部署:一、船隻要充分準備;二、部署二個師進攻金門;三、加強炮火封鎖敵艦阻援兵與截逃。

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

1949年10月24日,28軍前線總指揮下達作戰命令:以6個團的兵力分兩個梯隊進攻大金門,2個團兵力奪取小金門。

一切部署完畢,第一梯隊於24日深夜出海。由於廈門一帶剛剛解放,船工對解放軍心存恐懼,害怕打仗,加上船隻多,攻擊前沒有進行演練過,再加上出海後,又遇到敵軍炮火和軍艦攔截,整個船隊一片混亂,不久與岸上指揮部失去聯繫,但登陸部隊仍然按作戰計劃奮力渡海。

解放軍攻擊金門的部隊

寧古頭戰鬥場景

隨後,部隊全部登陸成功,我軍還一舉攻佔古寧頭灘頭陣地。戰鬥打響後,這時,在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守島嶼的國民黨軍隊急紅了眼,不斷加強兵力援助。

此時,敵海軍的旗艦「太平號」也開往金門增援,包圍了我登陸部隊,切斷了我登陸部隊的後路。我3支登陸部隊在古寧頭會合後與敵激戰一天一夜,損失過半。

看到這個情形,我登陸部隊組織返航,但由於敵人在海岸邊設置了障礙物,船隻無法動彈,押船返航的解放軍指戰員只得下水推船,這時敵人的炮火又向船隊襲來,船工四處躲藏。

等找到船工後,潮水又已經退完。一些船隻雖已衝出障礙物,又遇到敵軍艦的攔截,而躲過敵軍艦攔截的船隻又誤入了敵軍艦的潛伏區,並被我方誤認為敵軍增援船隊,遭到我廈門一帶大炮的打擊而被擊沉,導致隨後增援的我軍後續無法渡海。

由於後續增援部隊無法跟進,9000多解放軍原本對陣2萬多國民黨殘軍,還是有機會扳回一局的。可關鍵時刻,情報也出現失誤。此時金門島上不僅有李良榮部,國軍悍將胡璉的大軍也來了支援,守軍頓時增加了幾倍。結果可想而知。

已經攻入金門島的我軍部隊,最後與7倍於己的敵人作戰,在後援無法到達的情況下,在敵人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攻擊下,仍然苦戰三晝夜,大量的斃傷國民黨軍9500餘人,到26日夜間彈盡糧絕。

28軍前線指揮部考慮到取勝無望,要求部隊找船撤回大陸,並派出人員接應。然而,此時好不容易取得一次勝利的國民黨軍,似乎是越戰越勇,最後導致我軍登陸部隊共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除一部分被俘外,大部分犧牲。

在廈門這邊的我軍將士聽到251團團長劉天祥的最後報告和「新中國萬歲!」的呼喊後,紛紛衝向海灘,放聲大哭,輕重武器朝天齊射,這是何等悲壯!

解放戰爭以來,一次戰役我軍損失一個師的兵力,這在解放戰爭尚屬首次。

為此,幾天之後第3野戰軍10兵團在廈門老虎山洞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總結金門戰鬥。28軍代軍長兼參謀長的前線總指揮蕭鋒痛哭失聲,第一個站起來發言:「我對犯了極大的罪,請求兵團黨委和三野前委給我嚴厲的處分!」

此次金門戰鬥失利,老黑閱讀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有人說此次進攻金門的部隊上下信心十足,都以為是去摘桃子,爭搶第一梯隊的名額,原定的是整建制一個師,而後來進攻金門島的部隊3個團來自3個師,互不歸屬,各自為戰;又沒有派師級首長隨船登島指揮,以致戰鬥發起後,不能協同一致,也是導致此次渡海作戰任務失敗的原因之一。

有人認為,搶佔灘頭陣地後,沒有去鞏固,只是一味地向縱深推進,被敵人包了餃子;船隻沒有及時返回,退潮後滯留在海灘上,被敵機軍艦炸毀,無法組織第二梯隊去支援擴大戰果;船工俱懷二心,福建船工多用重金買來,每船3兩黃金,每人3兩黃金,再加鴉片,即便如此,那些船工要麼藏匿不出,要麼故意陰謀破壞,無形中保全了金門這一重鎮。

戰役最激烈時,兵團從廈門重金募得一艘火輪,擬增援金門,但船主竟瘋也似地把船開上沙灘擱淺。上了船的船工也怕死得要命,接近金門海灘時,槍炮如煮,他們都嚇得龜縮船底艙不敢出。許多船都是由不諳水性的解放軍駕駛,致使有失。從而使得解放軍寡不敵眾被擊潰。

國軍金門戰役指揮官胡璉

解放軍以百勝之師進攻金門失利,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指揮混亂。加之,急於求成,驕傲輕敵,總認為國民黨軍隊不堪一擊而引起的,蕭鋒承擔了大部分責任,但兵團司令葉飛也罪責難逃。

也有人認為,金門戰役的失敗是違反了粟裕司令員戰前「三不打」的指示:

一是沒有一次性運輸6個團兵力的船隻不打,但戰役發動時只有一次性運輸3個團的船隻;二是山東江蘇沿海的6千名久經考驗的船工不到不打,但進攻金門時的船工是高價從福建當地徵招的,為了保命甚至不惜破壞船隻;三是金門島上敵人增兵不打,戰前都認為島上只有國軍第22兵團戰鬥力很差的2萬多人,其實此時胡璉第12兵團的近6萬人正在增援金門。

由於我軍勢如破竹百戰百勝,部分人讓勝利衝昏了頭腦,驕傲輕敵了,也是金門戰役失敗的原因之一,為日後解放海南島提供了經驗教訓。其實,老黑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才是真實的歷史,不但不會讓解放軍蒙羞,反而會讓大家明白勝利來之實屬不易!

金門戰役解放軍指揮員蕭鋒(左)

蕭鋒,原名蕭忠渭,江西泰和縣萬和鎮南溪村(今南坑村)人,他12歲入團,參加了萬安、泰和農民暴動,隨後動員泰和九棟十八蕭姓42名青少年,成立了泰和紫瑤山遊擊隊。

不久後隨毛澤東「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參加圍攻新城戰鬥,在攻打河西馬家洲靖衛團時,頭左額被手榴彈彈片擊中,傷愈後任泰和獨立營營長,後升任團長,配合主力紅軍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因作戰有功,受到中央領導的讚揚和接見。

在第五次反「圍剿」時因作戰勇敢,被授予三等紅星勳章(此勳章為紅軍時期最高獎章,按照當時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說法,這一枚勳章的獲得,可作免死一次。蕭鋒一生以此為榮),後任野戰直屬隊政委。

1934年,蕭鋒在保衛蘇維埃紅都瑞金的廣昌決戰和第五次反「圍剿」突圍中,隨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開始了二萬五千裡長徵,遵義會議後,蕭鋒紅1軍團1師3團政委。

長徵勝利後,他在延安「紅軍大學」第一期畢業,紅軍改編八路軍後擔任一一五師騎兵團政委。

蕭鋒將軍劇照

抗戰勝利後,蕭鋒先後擔任山東渤海軍區警六旅旅長、黨委書記兼二分區司令員,還奉命以渤海軍區警六旅「少將」身份,參加停戰談判。

隨後調任華東野戰軍11師師長,率部參加「萊蕪戰役」;華東野戰軍整編後,改任29師長,28軍副軍長、代軍長,先後參加了解放德州、三打鄒平。而後在華東、中原戰場上,參加了萊蕪、孟良崮、皖東、皖西、豫東、沙土集、濟南、淮海、渡江、上海和金夏等戰役,是陳毅、粟裕得心應手的「阻擊王牌」。

解放了福建東南沿海,在1949年7月,又受命指揮「金門戰役」。

金門島戰役之後, 作為「金門戰役」的前線總指揮,代軍長蕭鋒被調離28軍,職務連降四級,由準軍、副軍、正師一直到副師。

蕭鋒代軍長心情深重地對上級領導說:「金門戰鬥的失利,是領導判斷失誤,指揮也有失誤,是驕傲輕敵的結果,是違背了主席不打無準備之仗的指示,請求10兵團黨委、3 野前委給我應得的處分。」

全國解放後,蕭鋒曾任華東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第一、三坦克學校校長;1957年調任北京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蕭鋒撫養了「金門戰役」等戰役當中犧牲的戰友遺孤30 多人,並將他們培養成人,1981年在副兵團職任上離休,1991年2月3日清晨,蕭鋒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

相關焦點

  • 這一戰殲敵一個軍,敵司令灰心喪氣:一戰打掉了我的精氣神
    雖然雙方各自都有一定的失誤,但傅作義派遣的嫡系35軍還是被我軍困在了新保安,經過一番激戰,敵第35軍全軍覆沒,軍長郭景雲自殺身亡,而連帶這馳援35軍的104軍也損失慘重,如果不是安春山逃得快,或許這一戰我軍就能打掉傅作義兩個軍。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天,以我軍付出4500餘人的較小傷亡代價,一戰換取殲敵3.3萬餘人,解放海南的大捷,敵軍反動政府雪崩式潰敗,最終只能被迫跨海南下,困守寶島臺灣一隅而不得出。1949年10月,廈門戰役結束後,我軍主動發起解放金門的戰役,卻因華東三野對跨海作戰不熟悉,也錯估敵軍守軍的兵力數量,在只打造了少量渡船的情況下,輕敵冒進,導致我軍3個主戰團,全軍覆沒,另一個團的兵力因撤退及時,損失400餘人,此戰役大敗而歸,我軍被俘和被殲滅的戰損兵力數量高達9000餘人,接近一個師上萬人的規模,而這也是解放戰爭時期,敵軍殲滅我軍級別最高的戰術單位,但因為這是我軍首次跨海作戰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整編師」是什麼級別部隊?一個師幾萬人
    「整編師」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比如著名的國軍第一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軍不是軍,師不是師,這個稱呼有些奇怪,而在46年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一共擁有58個這樣的整編師。整編師究竟是什麼級別的作戰部隊,一個整編師有幾萬人呢45年日軍戰敗,國共兩軍都擁有超過百萬軍隊,美國方面希望扶植親美的國民黨政府,避免蘇聯勢力深入中國,便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主張國共雙方主動削減軍隊,組成民主政府。老蔣則想利用美方的支持,藉機徹底消滅我軍的軍事力量,從而實現獨裁目的。
  • 損失慘重的志願軍180師,師長和政委分別是誰?後來結局怎麼樣?
    在這近三年的戰鬥中,志願軍給予敵人巨大傷亡,同時自身也損失慘重,尤其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志願軍180師,更是差點全軍覆沒。180師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24旅,曾在徐向前元帥的指揮下參加了太原戰役、運城戰役和臨汾戰役,解放戰爭後期又奉命進軍大西南,開展剿匪工作。
  • 解放戰爭中,最能打的十位國軍將領:黃百韜悍勇,胡璉狡猾
    雖如此,國民黨軍隊也不是一無是處,有幾位將領,還是表現出了不錯的軍事素養,也給我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筆者選出了十位解放戰爭中表現最好的國軍將領,排了一個國軍解放戰爭十大名將,與大家分享下吧。第十位:邱維達。邱維達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黃埔四期,是一個不平凡的名詞,出了太多的名將,邱維達就是其中的一員。
  • 韓戰:志願軍189師幾乎打光,2營在種子山陣地全軍覆沒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第五次戰役期間,志願軍戰士們最難熬的時段就是缺少吃的,而後勤部運送到作戰前線的一次炒麵,只能維持戰士們吃個三四天。等到種子山戰役打響的時候,炒麵早就已經吃完了,戰士們只能餓著肚子堅持戰鬥。
  • 解放戰爭中三野的7場敗仗,對手都是誰,傷亡了多少兵力?
    第三野戰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遭遇過最多國民黨精銳,是四大野戰軍中戰績最大的一支部隊,當然,三野也不是百戰百勝的,損失同樣不小,其中有7場著名的敗仗,讓我們回顧一下。一、泗縣戰役1946年7月,山東野戰軍第八師與華野第9縱隊去攻打泗縣,泗縣守軍是桂系第7軍的172師,特點是善守,而且都是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山野出動了19個團,卻沒想到泗縣連降暴雨,城外一片河澤。進攻不利,又趕上援軍來襲,山野不得不撤退。
  • 解放戰爭的最後一戰,我軍抓獲一個英國間諜,香港回歸時他又來了
    解放戰爭的最後一戰,我軍抓獲一個英國間諜,香港回歸時他又來了推薦語:我們曾經因為戰爭被踐踏到泥土裡面去,同樣也是因為戰爭,我們勇敢地站了起來。過往的那些不堪回憶加速了我們的成長,也正是因為曾經的混沌,才有這麼多的人願意為了光明英勇獻身。
  • 華野全殲整編74師打的有多慘烈,戰後整座山屍橫遍野
    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也成為了解放軍的頭號勁敵,解放軍很多的王牌部隊都吃虧整編74師的虧。解放戰爭時期,74軍雖然被整編為74師,但是人數上並沒有減少,全師三萬多人,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在抗戰後期,連日軍的一些精銳師團都畏懼這支部隊。1947年5月,這支部隊孤軍深入解放軍腹地,張靈甫狂妄自大,剛愎自用,又帶著這支部隊上了孟良崮。
  • 這一戰我軍付出6萬傷亡,殲敵10萬,老兵都以打過這一戰為榮
    淮海戰役總體劃分來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碾莊殲滅黃伯韜兵團,第二階段是在雙堆集殲滅黃維兵團,第三階段是陳官莊戰役殲滅杜聿明集團,實際上這次作戰殲滅的都是國民黨軍最精銳的力量,大部分都是打過仗的老兵,而且基本上也都是功勳赫赫的精銳部隊,比如黃維兵團原來是以國民黨軍五大主力組建起來的
  • 不愧是「運輸大隊長」,5萬精銳全軍覆沒,華野18師直接變美械師
    在解放戰爭,我軍的指戰員給蔣介石送了一個外號,叫「運輸大隊長」,而為什麼送給蔣介石這樣一個外號呢?是因為在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在裝備方面是完全無法與國民黨相比的,然而在同國民黨的多次戰役之後,我軍的一些部隊也成為了美械師,而這些裝備都是從國民黨那裡繳獲過來的,因此蔣介石也就成為了我軍口中的運輸大隊長,我軍缺什麼,他就「派」國民黨軍隊給我軍送什麼。
  • 悲壯!「八百壯士」的戰後餘生...
    68歲的呂傳良站在上海閘北晉元紀念廣場,指著眼前四行倉庫的西牆:「這面牆是最悲壯的見證。」「下一個,跳;下一個,跳……」電影《八佰》有這樣一個情節,戳中無數人的淚點——為阻止日軍工程兵爆破牆體,守軍戰士們身捆炸藥,一個接一個,慷慨赴死。歷史的真相同樣慘烈。10月28日黎明前,十幾個日軍偷偷潛至四行倉庫牆下,企圖用炸藥炸毀鐵門和牆壁。守軍發覺後立即投擲手榴彈和迫擊炮彈,狡猾的日軍用兩塊大鐵板護住頭部和身體,繼續埋設炸藥。
  • 戰史|塔山、黑山、徐東:解放戰爭中的三大阻擊戰
    事實證明,13日這一天是敵人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進攻最兇的一天,我軍雖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在正確有效的戰術指導下,陣地還是牢牢地掌握在了我方手中。黑山阻擊戰期間,10月25日是戰況最慘烈的一天,廖耀湘投入了5個師以及全部炮兵的力量,發射的大口徑炮彈將近1萬發,營團規模的集團衝鋒數10次,給我軍造成了極大傷亡。
  • 塔山一戰28團硬扛敵「趙子龍師」,和另外一支部隊,共享榮譽稱號
    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時期最關鍵的一戰,其中東野4縱、11縱要用兩個縱隊的兵力,擋住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的進攻,戰鬥持續了六天六夜,最終國民黨軍的東進兵團也未能突破我軍的陣地,我軍以付出3000多人傷亡的代價,斃傷國民黨軍近7000人,而戰後有4個團分別被授予了榮譽稱號:
  • 解放戰爭中,讓國軍最棘手的旋風部隊是哪支縱隊,司令員又是誰?
    解放戰爭中,我軍有一支旋風部隊讓國民黨非常頭疼,杜聿明說他們「最難對付」,陳誠說「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出現」,衛立煌說他們「動作快如旋風」。
  • 解放戰爭:淮海戰役國軍佔兵力優勢為何慘敗?被俘後杜聿明這樣說
    淮海戰役毫無疑問是解放戰爭最大規模的戰役,國共雙方參戰兵力達到了140多萬人,在以徐州為中心、沿隴海鐵路一線的廣大區域內,華東和中原兩大野戰軍圍殲國民黨五個大規模兵團,以少勝多,譜寫了戰爭史上的傳奇,據戰後統計,這次規模空前的戰役國民黨投入兵力80萬,解放軍投入兵力60萬,20萬的兵力差距,戰役卻以國民黨慘敗、華東和華中地區全線解放結束
  • 孟良崮戰役真相:解放戰爭最孤注一擲的豪賭
    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有很多敗仗都是輸得糊裡糊塗,從戰略戰術上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們的敗局。但1947年5月間的孟良崮戰役,卻是一場雙方的戰略意圖及戰術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主將也都是指揮高手,沒有哪一方是糊塗蟲。
  • 逃一時不能逃一世,這一戰該敵逃得快,第二次碰上直接全軍覆沒
    魯南戰役相繼結束,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併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山東臨沂地區,為了達成消滅我軍的戰略企圖,蔣介石調集了23個整編師31萬人沿著隴海、膠濟、津浦路前進,意圖在臨沂地區附近與我軍主力決戰,為了避免某一部過於輕敵冒進,因此陳誠在戰前制定計劃,要求各部呈現密集滾筒式前進。
  • 孟良崮戰役打的到底有多慘,戰後幾年沒人敢上山
    孟良崮戰役中,華東野戰軍27萬大軍傾巢而出,其中10餘萬人負責圍攻孟良崮上的整編74師,而剩下的部隊負責阻擊援兵。整編74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非常強悍,師長張靈甫也是很具有軍事指揮才能的將領。整編74師雖然被改編為師,但是人數卻足有3萬多人,比一些軍的人數還要多,在解放戰爭初期,整編74師使得華野,中野等解放軍部隊損失很大。
  • 血戰鐵原:63軍戰兵僅餘3000,傷亡9成,563團仍敢一戰
    此戰之後,以188師563團為例:入朝齊裝滿員2700人的主力團,僅餘266人!一般陸軍部隊傷亡達到3成就算喪失戰鬥力了,而563團,傷亡9成仍尚可一戰!試問天下,誰有如此強兵?戰後統計入朝時齊裝滿員的63軍,此時戰兵已不足3000,其他的都是後勤和指揮部人員!鐵原阻擊戰是五次戰役之中最重要的阻擊戰,63軍的悲壯絲毫不遜色於38軍。但是與膾炙人口的松骨峰戰鬥,萬歲軍,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相比,鐵原阻擊戰相對知道的人要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