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原血戰12晝夜,63軍終於接到了命令:任務完成,後撤伊川休整!
此戰之後,以188師563團為例:入朝齊裝滿員2700人的主力團,僅餘266人!
一般陸軍部隊傷亡達到3成就算喪失戰鬥力了,而563團,傷亡9成仍尚可一戰!
試問天下,誰有如此強兵?
這266人的隊伍,在風雨之中蹣跚著離開了高臺山,離開了鐵原。
身後,是他們無數長眠的戰友!
63軍殘部撤至伊川,彭總親自趕到,看望這些剛剛離開火線的戰士。
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戰士持槍列隊:陣列嚴整,殺氣騰騰,劍甲雖殘,仍堪一戰!
似乎只要彭總一聲令下,哪怕火海刀山,這些好男兒好漢子,還敢再去闖上一遭!
此役之後,63軍24000殘兵以傷亡萬餘人的代價遲滯50000美軍13天,殺傷美軍萬餘!
戰後統計入朝時齊裝滿員的63軍,此時戰兵已不足3000,其他的都是後勤和指揮部人員!
鐵原阻擊戰是五次戰役之中最重要的阻擊戰,63軍的悲壯絲毫不遜色於38軍。
但是與膾炙人口的松骨峰戰鬥,萬歲軍,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相比,鐵原阻擊戰相對知道的人要少一些。
由於63軍在鐵原的頑強阻擊,志願軍穩定了戰線,避免了在五次戰役後撤過程中再遭受180師那樣的損失!
63軍前身晉察冀野戰軍冀中縱隊,首任司令員是上將楊成武。
後改編為華北軍區第3縱隊,曾參加過綏遠戰役、大同戰役、張家口戰役、青滄戰役、第一次和第二次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察南戰役、冀東阻擊戰、平綏東段破襲戰等戰役戰鬥。
1949年整編為華北軍區19兵團第63軍,參加平津戰役,會攻太原,進軍西北。
參加了扶眉戰役、隴東追擊作戰、蘭州戰役和解放寧夏戰役,協同第一野戰軍主力解放了西北陝甘寧地區。
也許正是有了這段在彭總麾下徵戰的經歷,彭總才敢於將全軍安危交付給63軍吧?
彭總了解63軍,可以信任!
63軍是在北撤途中接到命令後,緊急展開在鐵原以南,漣川以北,防禦地帶東西正面約25公裡!
由於軍情緊急,軍長傅崇碧和政委龍道權緊急往返奔波前線陣地,進行布署並上報19兵團指揮部。
此時的63軍在突破臨津江後已經連續作戰月餘,減員嚴重,彈藥補給嚴重不足,全軍僅剩24000人,面對的卻是武裝到牙齒的50000美軍,敵眾我寡,疲兵血戰!
技術兵器方面,63軍全軍算上迫擊炮只有各型火炮240門,美軍是1300門各型火炮及180輛坦克和空軍支援!
彭總下達的是死命令,他在電話裡指示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就是將63軍打光,也要堅守鐵原15至20天!
志願軍司令部和彭總的決心很明確:破釜沉舟,以局部的拼死堅守,換取整個戰線的穩定!
為完成彭總指示,19兵團司令部從兵團直屬隊抽調500名骨幹老兵去支援63軍,砸鍋賣鐵,不過了!
悲壯而慘烈的鐵原阻擊戰就此打響,63軍以187師和189師為第一梯隊,沿漣川至鐵原的公路兩側構築梯次防禦陣地,以188師為預備隊,從5月30日開始,與50000美軍正式開始交火!
漣川至鐵原一線成為了火海,美軍密集的炮火炸光了山上的樹木濃煙遮蔽了天空,上百輛坦克排成一列鋼鐵的城牆!
天上是飛機,地上是坦克,在猛烈炮火掩護下的美軍多方面,多梯次的衝擊189師陣地,雙方在一天之內能夠反覆爭奪一塊陣地數次!
100多公裡外,彭總一天數次打電話到63軍指揮部詢問戰況,並且多次登上山頂,凝望遠處鐵院的硝煙!
苦戰三天三夜之後,189師傷亡巨大,被迫後撤整編為一個團!
6月4日拂曉,188師接替189師陣地,此時188師右翼為187師,左翼則是我們後來熟悉的上甘嶺英雄部隊:3兵團15軍。
188師563團防禦陣地緊靠公路和鐵路,是美軍攻擊重點,雙方拼死血戰,一營一連二排被敵軍包圍,血戰之後彈盡援絕只剩八人,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捨身跳崖,僅3人生還。
三營8連全連僅餘40多人,卻要面對美軍精銳騎一師的一個加強團攻擊,血戰兩天之後,8連剩下的20多名戰士,默默的拔出了槍上的刺刀,白刃相擊,成功突出重圍!
隨著損失加大,188師被迫被撤至高臺山陣地繼續阻擊敵人,營長和教導員親自持槍上陣廝殺,團部人員也早已抽調一空,再打下去,就是團長和政委了!
危機時刻,天佑志願軍,天降暴雨美軍攻擊暫時停止,只用炮火轟擊志願軍陣地,188師才迎來了難得的喘息。
鐵原阻擊戰的勝利也標誌著五次戰役的結束。
從此朝鮮戰場結束了大運動戰,進入零敲牛皮糖的僵持。
1953年7月27日,雙方在板門店籤署了停戰協議:美國第一次在沒有打勝的停戰書上簽了字!
真正的中國軍人,榮譽與責任重於生命,充滿著理想主義與犧牲精神,逢敵亮劍陸上無敵!
先輩們流血犧牲,才為子孫後代打出了一片湛藍的天空!
我堅信他們的英靈仍舊在雲層裡列陣齊整,與我們華夏民族從古至今的所有英魂一起,護佑著神州大地!
魂兮歸來,這盛世,如你們,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