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原阻擊戰,就算63軍打光,也要死守到底!

2020-12-05 啦啦歷史Q

第五次戰役中,為了阻止美軍對我軍的合圍,彭總電令十九兵團,命其「死守鐵原15至20天。」

於是,63軍官兵即將展開激烈的抵抗之戰。傅崇碧當時35歲,是個年輕的指揮官。當他收到命令時,他非常興奮。他當場說:「我們決心戰鬥到最後一人,我們絕不會讓範·弗裡特的部隊再前進一步!」

戰鬥開始後,聯軍先是用大炮和飛機轟炸63軍陣地,然後以一大群坦克為先導,用步兵發起了突擊。志願軍在戰鬥中非常靈活。他們分散兵力以躲避敵人的炮火。前線部隊用機動防禦消耗敵人。與此同時,他們手裡有一支強大的預備隊,隨時支持,並在防禦薄弱的方向攻擊敵人。但是由於縱深有限,機動防禦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的撤退。很多陣地只能堅持到最後。志願軍用血肉之軀與敵人反覆戰鬥。半個多世紀後,有人形容鐵原阻擊戰的用詞令人毛骨悚然:鐵在燒。

至於這場抵抗戰,美軍一直以為是手到擒來,輪流攻擊志願軍。第63軍有187、188和189個師,約2.5萬人。聯軍人數高達5萬。有130多門炮,近200輛坦克。這是一場敵我懸殊的戰鬥。戰後不到三天,189師損失慘重,就連通訊員和廚師也攜帶武器奔赴戰場。

63軍的口號是「人在陣地在」。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系列英雄壯舉。前線部隊都上刺刀,每個陣地都有白刃戰。如果不把最後一個陣地上的所有士兵都消滅的話,美軍就不可能會贏。

事實上,我們知道戰場上的炮火是無情的,僅靠死命令和服從命令的精神是很難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除了官兵鋼鐵般的意志外,合理的戰術對於63軍完成使命至關重要。第63軍採用了「縱深梯次配備」,以減少敵人火力在戰鬥中的破壞。還派了幾個戰鬥小隊在主力陣地前與敵人糾纏。每天根據戰場情況做出新的部署,動態的分配兵力,讓美軍根據前一天戰場情況分配的兵力毫無用處。晚上,派出小股部隊進行反擊,其中許多陣地在白天被攻佔,在晚上又被收復。

美軍強而有力。它總是用坦克來開路。飛機大炮先行。其實後排很弱,近距離作戰不好。189師師長蔡長元用點帶面的戰術消耗敵人的血肉戰鬥力。

63軍的作戰部隊幾乎全部被填進去了。司令成了師長,師長成了營長,營長成了連長。戰爭持續了13天,打死打傷敵軍21580人。25000名志願者抵抗了50000名聯合國士兵的攻擊。當任務成功完成時,第63軍只剩下14000名士兵。

63軍這一場堪稱慘烈的阻擊戰,讓全世界的看到了中國的不屈不撓,也讓聯合國軍明白中國軍隊的頑強。在武器裝備以及兵力全勝於志願軍的情況下,卻依舊未能前進一步。最終使得不利的局面得到了扭轉。

相關焦點

  • 鐵原阻擊戰實力懸殊,疲憊之師63軍為何能贏?網友:戰術太奇特
    其中最經典的一戰當屬鐵原阻擊戰! 187師作為63軍最後的預備隊,參加了鐵原阻擊戰,運用逆向思維發起了不可能的反擊,一舉扭轉戰局。 此時的彭德懷則給志願軍63軍下了死命令,哪怕把整個63軍全部打光,也要堅守鐵原半個月,為志願軍主力安全後撤和構築新的防線爭取時間。 這一場鐵原大戰,雙方的實力差距非常懸殊。
  • 鐵原阻擊戰,63軍2萬人所剩無幾,彭老總涉險出迎
    在抗美援朝期間,讓我軍損失慘重的除了上甘嶺戰役,就是著名地鐵原阻擊戰。 當時負責阻擊的是第63軍,其軍長傅崇碧後來回憶稱:"彭老總一天五次來電,命令必須死守鐵原"。63軍因此死傷無數,兵力幾乎被打完,終於經過13天的抵抗,成功堅守住陣地,殲敵2萬餘人。
  • 鐵原阻擊戰,63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掩護兄弟部隊撤離
    而當時有一個佔領要地,鐵原,如果此地被美軍佔領,那麼我們剩餘沒有撤退的志願軍部隊就會陷入被包圍的困境,而美軍的李奇微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情,當時的彭老總直接派遣63軍回防鐵原,而且得到的命令是鐵原不管多困難,必須在鐵原堅守半個月。63軍軍長正是我們熟知的傅崇碧將軍。
  • 志願軍63軍血戰鐵原,曾孤軍抗擊十個國家軍隊,圓滿完成阻擊任務
    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戰鬥結束後,美軍發起了猛烈的反擊,志願軍戰場形勢急轉直下,整個戰線岌岌可危,為了阻擋聯合國軍的凌厲攻勢,志願軍第63軍在鐵原城進行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生死阻擊。彭老總所下達的命令原話是這樣的:「就算把63軍全部打光,也要堅守鐵原15天至20天」志願軍在堅守陣地然而想要完成這次艱巨的作戰任務談何容易
  • 硬撼十國聯軍,63軍血戰鐵原,用2.2萬人換得數十萬志願軍生還
    鐵原平原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非常適合裝甲部隊行進作戰,要守住鐵原,難度非常大,這無疑會成為一場血戰,將有無數戰士犧牲。彭德懷也不願意將士犧牲,可是他沒有辦法,守不住鐵原,犧牲的將是那數十萬將士。彭德懷很少給部隊下達難以完成的命令,但這一次,他給63軍下達了,死守鐵原。
  • 鐵原阻擊戰,美軍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佔據全面優勢,中國人的骨頭也...
    彭德懷在右翼部署的是入朝作戰幾個月的第十九兵團,這支部隊武器相對精良,損耗較小,戰鬥力完整,阻擊美軍的重任就交給了楊得志、李志民率領的這支兵團,彭德懷電令十九兵團「死守鐵原15至20天」。原令第六十五軍在漣川以南地區阻敵半月至20天,該軍未能完成任務,僅4天將敵放至漣川附近,使六十三軍來不及準 備。雖已令該軍迅速布置,但可能難以完成志司交給的任務。 這番話並非推卸責任,而是實打實的困難。但鐵原事關重大,臨時調兵已來不及,彭德懷直接打電話給楊得志:「就是把63軍打光,也要再堅守鐵原15至20天!」
  • 血戰鐵原:63軍戰兵僅餘3000,傷亡9成,563團仍敢一戰
    鐵原血戰12晝夜,63軍終於接到了命令:任務完成,後撤伊川休整!此戰之後,以188師563團為例:入朝齊裝滿員2700人的主力團,僅餘266人!一般陸軍部隊傷亡達到3成就算喪失戰鬥力了,而563團,傷亡9成仍尚可一戰!
  • 彭德懷:就是打光,也要守住。由此翻開志願軍63軍最悲壯的一頁
    天下起了大雨,大雨磅礴,山路泥濘,傅崇碧這個時候接到了兵團發來的急電,竟然是讓疲憊至極的63軍接替65軍的防務,在鐵原到鏈川一帶展開防禦,阻擊敵人。鐵原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極其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地方,這裡有一大片開闊地,密集的鐵路公路在這裡交匯,如果美軍從這裡突破,那么正在向北轉移的志願軍,將面臨毀滅性的危險。
  • 血肉之軀與鋼鐵之師的較量:鐵原阻擊戰63軍一戰封王
    當時的志願軍隊伍已經接到命令開始撤退,面對美軍的突然進攻,已經開始撤退的志願軍63又接到了死守鐵原命令。在此前,63軍參與了第五次戰役第一和第二階段戰鬥,還沒有得到好好修整的機會,就再次投入了戰鬥中。為了抵禦火力強大的美軍,63軍在鐵原兩側的高地上修築了防禦工事,並決定拼盡全力死守鐵原。美軍的隊伍到達後,立刻向志願軍展開了猛烈的火力攻擊,並不斷加大攻擊強度。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鐵原之戰
    在第五次戰役中,小城鐵原打了一場至關重要的阻擊戰,這裡還誕生了一個軍事名詞:範弗裡特彈藥量。與之對應的,是志願軍面對突破火力極限的進攻,抵抗到底,毫不畏縮。一小時傾瀉四千噸炮彈 美軍卻13天未攻下鐵原小城鐵原,是三八線中部連接漢城與平壤的交通樞紐。第五次戰役進行到1951年5月下旬時,雙方都將目光投向了鐵原。
  • 鐵原阻擊戰,63軍官兵撤離陣地的時候,只剩下一條褲衩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觀察鐵原地區的衛星地圖,就會發現,鐵原緊鄰三八線,地形以山區和丘陵為主,往北則是一馬平川,這裡也正是最適合聯合國軍機械化部隊行動的地區,如果被敵人搶先佔領鐵原,那到了平原地帶,志願軍的兩條腿不可能跑得過美軍的汽車輪子,聯合國軍會利用他們絕對優勢的飛機大炮對志願軍進行合圍追擊,那時候會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
  •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188師採用地道戰,40多人打垮美軍加強團!
    幾乎處於彈盡糧絕的多個志願軍主力兵團陷入了被分割包圍的險境,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果斷決定:「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63軍在鐵原阻擊「聯合國軍」15天的時間,以確保志願軍主力部隊的安全後撤。」5月30日,鐵原阻擊戰正式打響。
  • 鐵原狙擊戰:63軍只有240多門火炮,戰勝敵軍一千多門火炮
    鐵原狙擊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場驚心動魄的反擊戰,63軍用生命死守鐵原,最後勝利,但代價也大。 鐵原,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它與金化一線被稱為「鐵三角」,是敵我雙方都必奪之地,。 當時鐵原是志願軍的後方補給基地,也是交通樞紐,志願軍的物資和後方機關正在從這裡後撤。 敵軍十分重視這裡,除了鐵原是志願軍後補基地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裡作戰地理位置優越,進可攻退可守。
  • 血戰鐵原:187師上演絕地反擊,喀秋莎怒吼嘶鳴,把美軍打怕了
    1951年的夏季,志願軍鐵原阻擊戰進入最關鍵時期。在這場關乎志願軍命運的慘烈戰鬥中,63軍187師上演了一場精彩的絕對反擊,其還用喀秋莎火箭炮在夜間怒吼嘶鳴,把美軍直接給打怕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187師在鐵原阻擊戰中的精彩表現。
  • 鐵原阻擊戰中8勇士激戰6小時,殲敵100餘人,彈盡後集體跳崖
    鐵原阻擊戰,傅崇碧將軍率領第63軍2.4萬餘將士浴血奮戰13晝夜,成功擋住了範弗裡特指揮的美軍4.7萬餘人的進攻,為全局部署調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但這場阻擊戰,打得異常艱苦和慘烈。自從突破臨津江以來,63軍已經連續作戰一個多月,武器裝備給養供應嚴重不足,物資損耗和減員相當嚴重。
  • 他在鐵原阻擊戰中,打出了被稱為奇蹟的戰損比,因此獲得了特等功
    作為戰鬥英雄的郭恩志,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第五次的鐵原阻擊戰中,帶人在打退了敵人十五次的攻勢,並以傷亡十六人的代價,就造成了美軍八百多的傷亡人數,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奇蹟一樣的戰損比。
  • 鐵原血戰13天,志願軍戰術開花,美軍陣地一片火海,老兵:鐵在燒
    鐵原阻擊戰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第五次戰役期間。其實,在抗美援朝的戰史裡,鐵原阻擊戰並不是最激烈的戰鬥,上甘嶺戰役、龍源裡阻擊戰相對來說都要更激烈。但是,鐵原阻擊戰中志願軍展現出來的出神入化的戰術,讓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徹底領教了什麼叫輕步兵的巔峰。
  • 致敬抗美援朝戰鬥英雄②|王應邦:鐵原阻擊鑄軍魂 滿腔熱血報家國
    其中,在抗美援朝第一階段第五次戰役中,王應邦隨所在部隊即63軍189師,在軍長傅崇碧的指揮下,迅速突破臨津江防線,深入縱深十五公裡,先是擊潰了土耳其旅和菲律賓營,之後包圍了英軍的29旅,全殲了英軍的王牌格洛斯特營,打出了志願軍的威名。但是,由於其他部隊遭到敵人的阻擊轟炸,不能及時跟上,63軍成了孤軍之勢,不得不回撤。
  • 鐵原阻擊戰:我軍認識到韓戰是現代戰爭,通過換裝形成對峙
    在鐵原寬達25公裡的正面上,志願軍63軍擋住了美軍4個主力師1600門火炮、400輛坦克還有天上數百架飛機整整10天的猛攻。志願軍總司令彭老總要用63軍阻擊換來的時間建立了三道防線並調集兵力準備待敵人進入38線以北後,再次進行大規模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