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進攻受阻,呼叫火力掩護!」「左翼攻擊群加入戰鬥,迅速對127高地實施合圍,火力連對敵據點實施火力打擊!」7月11日傍晚,皖東腹地大雨傾盆,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合成營一場山地進攻戰鬥演練激戰正酣。營長宋義在指揮車上一邊觀察戰場態勢,一邊調整兵力部署,準備發起最後總攻。
炮火壓制、排雷破障……官兵們抹一把臉上的泥水,摩拳擦掌等待衝鋒號令,卻突然從電臺裡收到宋義營長「意外」的命令:「戰鬥情況解除,所有人員車輛返回。」
「冒雨攻堅一天,眼看就要勝利了,怎麼突然就不打了?」大家帶著滿腹疑問回到宿營地,立即被通知允許領取手機。
「7月以來,長江流域多省連降暴雨,長江2020年1號洪峰、鄱陽湖1號洪峰已經形成,長江水位九江段平均每天上漲約40釐米……」旅裡推送的江西九江地區的汛情資訊,一下子讓全營官兵的心都揪了起來。
「汛情嚴重、危及百姓,我們人民子弟兵責任重大、義不容辭!」「我們的任務區就在九江,我們要申請到一線抗洪……」就在官兵們熱烈討論時,宋義營長當場宣讀了抗洪搶險命令和應急預案。
天空慢慢黑了下來,針對野外駐訓點裝備多、人員散,要求出動人數多、任務重實際,旅裡召開黨委會明確任務分工,安排專人留守看管武器裝備,逐連對接出動人員、車輛,連夜準備抗洪物資器材,確保以最快速度做好出動準備。部隊管理科參謀王軍剛連夜帶車返回駐地,準備好救生衣千餘件、衝鋒舟4艘,第二天天還沒亮又出發趕往九江災區。
「部隊去抗洪,家鄉百姓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合成三營列兵陶輝煌是江西九江人,這兩天一直操心著家鄉汛情,接到抗洪命令後,他勁頭十足,一口氣將5箱乾糧搬上了物資車。
同樣摩拳擦掌的還有「抗洪救災模範」周麗平生前所在連官兵,在大家強烈建議下,指導員周昊在完成物資器材準備後,於深夜1時組織了全連誓師動員大會。
該旅是抗洪英雄周麗平生前所在部隊。1991年7月19日,在安徽省潁上縣楊湖區抗洪搶險任務中,排長周麗平為營救遇險民船英勇犧牲,獻出了年僅23歲的寶貴生命,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救災模範」榮譽稱號。29年過去,「學習周麗平,獻身為人民」的光榮傳統早已賡續傳承,融入官兵血脈。
「出發!」7月12日凌晨6時,該旅5個梯隊依次完成準備,隨著一聲令下,車隊出動駛向災區。經過10餘個小時、數百公裡機動,2300餘名官兵從野外駐訓點比預計時間提前3個小時到達九江市,直接分赴濂溪區、柴桑區、都昌縣、永修縣等10個縣(區),對接抗洪汛情、勘察任務區段,開展抗洪搶險任務。
「不能等,這裡情況危急任務重,必須連夜排除險情。」21時40分,該旅合成四營到達任務區段廬江市南康鎮後,教導員李海亮勘察汛情發現,鎮上堤壩距離百姓居住小區樓房僅有10多米,幾十個管湧不斷湧出洪水,情況十分危急。
官兵們顧不上吃飯和休整,放下背囊就投入到搶險行動中。裝土、轉運、打樁、固堤,但是管湧處扔下去的沙袋很快被水柱頂開,根本對不準湧口,洪水還在不斷湧進來,怎麼辦?
「誰下水探湧口,壓實沙袋?」「我報名!」「我報名!」官兵們紛紛請戰。
「水情不明,黨員先下水。」面對如柱管湧,李海亮帶領黨員突擊隊隊員跳下水,幾人一組將沙袋踩到腳下。岸上,一個個沙袋在官兵手中快速傳遞,被運送到一個個管湧處。
經過官兵一晝夜奮戰,70餘個管湧一個接一個被堵住。官兵共搬運沙石180方,使用沙袋近7000個。
第二天,該營駐紮點廬山市第一中學宿管阿姨宋碧蓮發現,子弟兵們根本沒有「入住」,多方打聽才知道官兵們來到任務區直接就上了大堤,到現在還沒下來,她立即將情況告訴學校領導,並準備好熱湯送上大堤。握著官兵冰冷的手,她激動地說:「解放軍來了,我們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該旅領導告訴筆者,全旅目前10餘個任務區共計300多公裡長,分布在九江市10個縣(區),為了打贏抗洪救災任務,旅黨委機關堅持科學布局、統籌力量、精準施救、高效搶險,盯住信息預警、情況研判、組織指揮、部隊行動4個關節,確保抗洪救災行動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