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刷到好多關於婆媳的段子,總結起來一句話,婆婆對媳婦好的,媳婦對婆婆更好。婆婆對媳婦不好的,媳婦一肚子怨言,甚至放話,這樣的婆婆只適合送終,不適合養老。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很相處,夫妻恩愛的,被婆婆棒打鴛鴦的真是不少。比如古文裡的《孔雀東南飛》。仲卿為了自己的愛情,為了自己和蘭芝的幸福生活,面對封建宗法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著。只因為他是一個從小就知書達禮、受過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後又在仕途上進取的封建士子,也因為他還是一個寡母家長哺育大的兒子,他的這種身份和經歷,使他的反抗形式與劉蘭芝不同罷了。
在故事的開始,他從郡府還家小住。當蘭芝向他述說婆媳二人矛盾的緣由及自己遭婆母逼迫的悲苦,並要他為倆人的婚姻愛情做出選擇時,我們看到,仲卿並沒有像一般懦弱的男子那樣,在婆媳矛盾衝突中,採取沉默不作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方式,而是毫不猶豫地為保護蘭芝、為維護倆人的婚姻愛情前去勸諫母親、阻止母親對蘭芝的傷害。他對母親說:「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這段話,他用心理智,方式得體。他先說明自己並不是一個大富大貴之人,而只是一個貧寒的士子,能夠娶到劉蘭芝這樣美麗賢惠、勤勞持家的妻子已是僥倖了;然後又講他和蘭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隨;最後竟反守為攻,指責母親為什麼在蘭芝品行無偏斜的情況下,刻薄地對待她?這是多麼明確的態度,多麼鮮明的情感傾向,又是對專制家長多麼有理有節有力的反抗方式?
像焦仲卿這樣的男子,放到現在社會上已是十分稀有了。大部分男人認為,你作為我老婆,你就要聽我媽媽的。你要孝順,可是,中國男人,大都不知道,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意思吧!先有兄友後有弟恭。先有父慈,後有子孝。你母親不把你老婆當回事,你老婆會把你母親放眼裡嗎?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沒有老的那一天?
聰明的婆婆把媳婦當個寶,哄著。媳婦開心了,兒子也不受夾板氣。愚蠢婆婆只把自己兒子當回事,媳婦她是嘴上一套,心裡一套。媳婦受氣,拿丈夫撒氣。丈夫有苦說不出,疲於應對,日久天長,夫妻感情淡薄,離了婚,婆婆能有多大好處呢?你的兒子沒了老婆,你的孫子沒了娘,你就那麼開心嗎?所以聰明的婆婆都對媳婦特別好,這樣就算夫妻發生矛盾,看在婆婆的面子上,也會對丈夫多一分寬容,家庭才能更和睦。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如果一個家庭整天就是吵架,沒有安生日子過,那這個家遲早要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