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打阻擊戰:全連僅剩7人!19歲戰士吹軍號,嚇退一個營敵軍

2021-01-07 放開那英雄

聯合國軍永遠無法理解——中國軍人為何能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這是謎一般的東方精神——題記。

1951年1月的一天,志願軍第39軍某團7連向漢城公路邊的一個高地展開進攻。

說實話,經過連續3次戰役的實戰,這些年輕的中國軍人一點點的認識了聯合國軍真實的戰鬥力:就拿美軍而言,論單兵作戰意志,美軍不如志願軍。但美軍的現代化戰爭能力確實是世界一流,不說別的,美軍基層軍官能呼叫艦載機,對一線部隊提供實時空中支援。美軍的炮兵火力能給步兵提供全天候火力支援。

由於聯合國軍的武器對志願軍形成了絕對優勢,7連戰鬥中中付出的代價是可想而知的——戰鬥打響後,7連的連長、指導員等幹部陸續犧牲,一排排的戰士倒在了衝鋒的道路上,但後面的志願軍戰士依然奮顧不身的向敵人陣地衝上去。守衛在陣地上的敵軍怎麼也想不通,這些中國兵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忍受零下二三十度的極端低溫展開進攻。

經過激戰,7連官兵佔領了高地。而他們的對手是參加過二戰的英軍精銳部隊,巧合的是,39軍也是四野的王牌勁旅。中英兩國的王牌軍在朝鮮交手,勢必是一場慘烈的拼殺。

很快,英軍就集中火力,向7連堅守的高地展開瘋狂反撲。英軍的大炮將高地炸得滿目瘡痍,航空兵向陣地投下了一串串炸彈,7連官兵在血海屍山中阻擊敵人。經過一天的激戰,7連打退了敵人的6次進攻,全連官兵傷亡過半。

戰鬥還在繼續,英軍對7連陣地展開了第七次炮擊!7連官兵有很多人倒在了敵人的炮火下。但全連官兵抱定了和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子彈打光了,他們就從敵人的身體上搜集彈藥繼續戰鬥。當敵人撲上陣地後,7連官兵拿起刺刀和敵人展開肉搏戰。在7連的拼死抵抗下,英軍沒能奪回高地。

經過慘烈的激戰,7連官兵僅有7人生還。而英軍的進攻仍然在持續進行。此時此刻,所有的彈藥全部打完,7名中國勇士拿起刺刀、石頭等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準備和敵人做最後的搏鬥。

英軍一個營的兵力向陣地上衝上來,7名中國兵都在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突然,一名19歲的身負重傷的戰士突然從戰壕裡坐了起來,他對著敵人吹響了衝鋒號,那號聲響徹天際。衝上陣地的敵人還以為碰到了我軍主力部隊,紛紛從高地上撤下去。在我軍主力部隊的增援下,7連取得了阻擊戰的最後勝利。

這名19歲的中國兵,他的名字叫鄭企。鄭企沒有留下太多的生平事跡材料,但他在阻擊戰中悲壯吹響衝鋒號的事跡是可歌可泣的。正是有像鄭企這樣的志願軍戰士在朝鮮前線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擊敵人的進攻,我們的國家建設才能正常進行的,人民才能享受和平的生活。不管怎麼說,包括鄭企在內的志願軍官兵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特等功臣鄭起:衝鋒號響懾敵膽 「鋼少氣多」退敵軍
    然而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發生過一個關於軍號的戰術奇蹟:司號員鄭起用一把軍號,活活嚇退了一個營的英軍。     1951年1月3日,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釜谷裡戰鬥中,鄭起所在的志願軍三四七團七連奉命奪取和守衛釜谷裡南山陣地。戰至下午4時許,七連班以上幹部全部犧牲,全連僅剩7人。
  • 志願軍陣地僅剩7人,彈盡時司號員一聲軍號,竟嚇退敵人一個營
    1950年10月在彭德懷元帥的帶領下,志願軍趕赴朝鮮戰場,展開抗美援朝的鬥爭。短短3年間,志願軍先烈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其中有一場堪稱經典的戰役,那就是釜谷裡阻擊戰。抗美援朝正是新中國剛建立的時候,經濟低迷,軍事力量薄弱,比起英、美等國更是落後不少,而在這場釜谷裡阻擊戰中,我方志願軍就是因為吃了敵軍來福槍團的虧,導致戰爭失利。
  • 「鋼七連」固守陣地戰至7人,僅憑一把軍號,嚇退了英軍一個營
    就遭到了以英軍為首的飛機猛烈轟炸,由於部隊事先尚未完全隱蔽,因此傷亡慘重,7連連長身負重傷,後來被通訊員強行背下了戰場 事實上英軍趁志願軍立足未穩之際,曾發起多次衝鋒,由於火力十分猛烈,7連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吃了很大的虧,除了連長犧牲外,當時7連班排以上的幹部傷亡非常大,指導員也壯烈犧牲,連長在下山之際
  • 軍團策劃|「軍號、十字鎬、衝鋒鎗……」探尋抗美援朝文物背後的故事
    文物一:彭德懷使用的望遠鏡 1950年10月19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 兼政治委員——彭德懷 率領志願軍赴朝作戰 在朝鮮指揮作戰期間 這支望遠鏡一直伴他左右
  • 鋼七連原型,抗美援朝固守陣地戰至7人,衝鋒號嚇退英軍創造奇蹟
    首先與守軍交手的是347團的三連,但是越打感覺越不對,守軍的火力根本就不像是一個連隊的火力,並且敵軍的槍法很好,戰鬥作風根本不像是南朝鮮軍隊。在三連指揮的一營副營長傅學君立即從陣地上撤下來,向團指揮部跑。當時已經天亮,駐守的英軍發現了傅學君,一串子彈打過來,他的胳膊中彈。
  • 軍號,志願軍逼不得已的指揮利器,美軍卻認為我們在打心理戰
    如果說志願軍的軍號會讓入朝美軍感到恐懼,很多人難以置信! 但從和俘虜的審訊和「聯合國軍」對韓戰的回憶錄中,可以發現很多他們對志願軍軍號的描述,這種描述中帶著恐懼,當然還有煩躁。
  • 萬分危急時,戰士們別無選擇,只能吹響軍號,嚇得敵人倉皇逃竄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746,閱讀約4分鐘1950年12月20日,志願軍39軍116師347團奉上級指示迅速突破臨津江。347團團長接到任務後,決定由3營7連擔任尖刀連。一月三日拂曉,七連到達釜谷東北。它聽到西南方向約2公裡處有車啟動的聲音,隱約看到閃爍的車燈。部隊立即停止前進。經過偵察得知,對面的敵人是著名的英軍王牌第29旅皇家步槍團。敵人是一個團,志願軍用1營3連和3營7連作戰。
  • 志願軍俘虜了美騎一師士兵,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沒...
    抗美援朝雲山戰役後,志願軍俘虜了美騎一師很多士兵,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很好奇:「他們不是叫什麼美騎一師嗎,為什麼沒有馬?」
  • 志願軍一個連為搶衣服突然襲擊,佔領美軍指揮所,全殲敵軍三千多
    1934年4月初,紅25軍副軍長徐海東在鄂豫皖根據地開會期間,他發現擔負警衛工作的詹大南不僅有著過人的身體和軍事素質,而且特別機靈,也愛學習,於是作為25軍副軍長的他將19歲的詹大南調到了身邊,擔任了他的警衛員。
  • 死鷹嶺上僅剩60餘名志願軍戰士全被凍僵,師長含淚下令:背下來
    轟炸過後,敵人分批輪番對我軍陣地進行試探性進攻,之後,又派出一個連的兵力,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分兩路向主峰發起進攻。 1營將士們沉著應戰,在敵人到了陣地前方30米的距離時,火力全開,頓時,敵人的進攻隊形被打亂。隨後,開始了貼身的肉搏戰,美軍丟下了100餘具屍體,退了下去。
  • 他是鋼七連原型,將英國王牌部隊消滅在朝鮮山谷,僅倖存7名戰士
    該團的團長阿爾斯特曾經狂妄的說道:「來復槍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中國的一個師或者一個軍!」但很快負責打臉的志願軍出現了。時間:第三次戰役 1951年1月3日 地點 距離漢城(首爾)30多公裡一個叫做釜谷裡的小鎮。突破臨津江的志願軍第39軍正在尋殲敵軍。
  • 英國格洛斯特營覆滅記,150年榮光灰飛煙滅志願軍之手
    他們還不知道,在那個遙遠又神秘的東方,「沉睡的雄獅」正在甦醒,雖然貧窮又落後,但早已今非昔比,只是這些英軍士兵有的最終會,有的人至死也不會明白。格羅斯特郡1營雖然僅有700多人,和美軍志願軍的編制相差無幾,包括4個步兵連,一個戰鬥支援連(由迫擊炮排、機槍排、工兵排和反坦克排組成)和一個營部連組成。
  • 一個營的志願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突然「失業」,原因何在?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美軍充分利用他們的空中優勢,派出了大量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對志願軍後方通往前方的公路、鐵路、橋梁進行不間斷的轟炸,妄想徹底切斷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位於朝鮮北方的陽德是志願軍後勤運輸線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志願軍後勤部的第2分部就設立在陽德,這裡是保證志願軍後勤運輸的關健所在。
  • 志願軍1個排被2個營敵軍包圍,靠45發子彈和10枚手雷,成功突圍
    1951年5月底,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已近尾聲,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趁著我志願軍在前2個階段的作戰中糧彈基本耗盡,部隊傷亡很大的情況下,以13個師組成了所謂的「特遣隊」,分2路分別對我東西線部隊實施大規模的反擊。為了擺脫被動局面,志願軍總部於5月20日下令部隊全線撤退。
  • 光影70年,禮讚最可愛的人
    當時,他所在的連隊埋伏在死鷹嶺高地,衣著單薄、缺糧少彈的志願軍將士在零下數十攝氏度的雪地裡一動不動,最後全連125人以俯臥戰壕的戰鬥姿勢全部壯烈犧牲,成為永不後退的冰雕群像。是役,志願軍全殲美軍大名鼎鼎的「北極熊團」,繳獲團旗,完成我軍歷史上第一次成建制殲滅美軍團級部隊的壯舉。
  • 戰爭史絕唱:我軍僅剩七個人,司號兵一陣衝鋒號驚潰英國王牌部隊
    鄭起,黑龍江省海倫縣人,1932年出生,1946年7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抗美援朝中為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7團第7連司號員。 也就在這場慘烈的搏殺中,116師374團7連的83名官兵,奉命堅守釜谷裡北面一個無名小高地。 向這個小高地發起進攻的是英軍的王牌部隊「萊福槍團」和一個重坦克營。 「萊福槍團」團長奧斯特無比狂妄地放話說:「萊福槍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中國的一個師或一個軍!
  •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188師採用地道戰,40多人打垮美軍加強團!
    為了阻止敵人坦克利用平川迂迴鐵原,我軍以188師配屬的一個工兵營在平川構築縱橫的防坦克戰壕。戰鬥開始後,戰士們躲在戰壕裡,在敵人的坦克衝過戰壕後,用蘇制反坦克手雷從後面向坦克投擲。」根據鐵原阻擊戰的戰後統計,志願軍188師是在鐵原戰場給「聯合國軍」的裝甲部隊造成很大損失的一支部隊,前後摧毀了美軍坦克和裝甲車100輛。
  • 志願軍首位與敵同歸於盡的戰士,沒有立功,鐵血英雄默默無聞
    10月25日,該師前衛團354團在溫井以北4公裡的公路兩側高地設伏,成功在兩水洞伏擊韓軍第6師第2團和一個加強營,斃傷俘敵近500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團偵察排和3營9連奉命向寧邊方向搜索偵察,他們在通過雲山,進抵寧邊縣境的大蔡洞附近時發現敵軍,雙方各自佔領高地對峙起來。敵軍把我軍當成了潰退中的朝軍,並沒有太當回事,依舊宿營休息。偵察排根據停在路上的不下百輛的汽車判斷,敵軍至少有一個團的兵力。
  • 松骨峰阻擊戰:志願軍一個連兵力與敵王牌部隊血戰6小時後僅餘7人
    1950年,一份關於志願軍在朝鮮戰場松骨峰戰況的報告送到史達林面前,這場慘烈的松骨峰之戰令這位身經百戰的蘇軍統帥感嘆道:這是一支偉大的部隊。報告中所說的松骨峰之戰便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第二次戰役中為了堵截殲滅南逃之敵而在松骨峰進行的一次遭遇式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