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軍永遠無法理解——中國軍人為何能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這是謎一般的東方精神——題記。
1951年1月的一天,志願軍第39軍某團7連向漢城公路邊的一個高地展開進攻。
說實話,經過連續3次戰役的實戰,這些年輕的中國軍人一點點的認識了聯合國軍真實的戰鬥力:就拿美軍而言,論單兵作戰意志,美軍不如志願軍。但美軍的現代化戰爭能力確實是世界一流,不說別的,美軍基層軍官能呼叫艦載機,對一線部隊提供實時空中支援。美軍的炮兵火力能給步兵提供全天候火力支援。
由於聯合國軍的武器對志願軍形成了絕對優勢,7連戰鬥中中付出的代價是可想而知的——戰鬥打響後,7連的連長、指導員等幹部陸續犧牲,一排排的戰士倒在了衝鋒的道路上,但後面的志願軍戰士依然奮顧不身的向敵人陣地衝上去。守衛在陣地上的敵軍怎麼也想不通,這些中國兵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忍受零下二三十度的極端低溫展開進攻。
經過激戰,7連官兵佔領了高地。而他們的對手是參加過二戰的英軍精銳部隊,巧合的是,39軍也是四野的王牌勁旅。中英兩國的王牌軍在朝鮮交手,勢必是一場慘烈的拼殺。
很快,英軍就集中火力,向7連堅守的高地展開瘋狂反撲。英軍的大炮將高地炸得滿目瘡痍,航空兵向陣地投下了一串串炸彈,7連官兵在血海屍山中阻擊敵人。經過一天的激戰,7連打退了敵人的6次進攻,全連官兵傷亡過半。
戰鬥還在繼續,英軍對7連陣地展開了第七次炮擊!7連官兵有很多人倒在了敵人的炮火下。但全連官兵抱定了和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子彈打光了,他們就從敵人的身體上搜集彈藥繼續戰鬥。當敵人撲上陣地後,7連官兵拿起刺刀和敵人展開肉搏戰。在7連的拼死抵抗下,英軍沒能奪回高地。
經過慘烈的激戰,7連官兵僅有7人生還。而英軍的進攻仍然在持續進行。此時此刻,所有的彈藥全部打完,7名中國勇士拿起刺刀、石頭等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準備和敵人做最後的搏鬥。
英軍一個營的兵力向陣地上衝上來,7名中國兵都在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突然,一名19歲的身負重傷的戰士突然從戰壕裡坐了起來,他對著敵人吹響了衝鋒號,那號聲響徹天際。衝上陣地的敵人還以為碰到了我軍主力部隊,紛紛從高地上撤下去。在我軍主力部隊的增援下,7連取得了阻擊戰的最後勝利。
這名19歲的中國兵,他的名字叫鄭企。鄭企沒有留下太多的生平事跡材料,但他在阻擊戰中悲壯吹響衝鋒號的事跡是可歌可泣的。正是有像鄭企這樣的志願軍戰士在朝鮮前線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擊敵人的進攻,我們的國家建設才能正常進行的,人民才能享受和平的生活。不管怎麼說,包括鄭企在內的志願軍官兵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