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國人便憑藉著船堅炮利,敲開近代中國的大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裝備精良的紅衣英軍,在面對將帥無能,裝備簡陋,士氣低迷,落後腐敗的清軍時,總是以最小的損失取得了完勝。近代的英國也成為積極侵略中國的急先鋒,在每一場列強入侵幾乎都能看到約翰牛的身影,他們的軍隊也沾滿了中華兒女的鮮血。直到遇到了志願軍,英國人才遭遇到從1840年來和中國交手的首次慘敗。今天小布要講的便是志願軍消滅英國皇家阿爾斯特來復槍團(又名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的故事。
皇家阿爾斯特來復槍團是英軍的愛爾蘭步兵團,前身可以追溯到英王喬治三世時期,在1857年參與鎮壓過印度民族大起義。在一戰的時候參加了索姆河戰役,1921年更名為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二戰初期參加英國遠徵軍對德宣戰,結從敦刻爾克順利撤出。盟軍開闢第二戰場時,一起參加諾曼第登陸,打到德國邊境。韓戰時被編入英國第29旅。
該團的團長阿爾斯特曾經狂妄的說道:「來復槍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中國的一個師或者一個軍!」但很快負責打臉的志願軍出現了。
時間:第三次戰役 1951年1月3日 地點 距離漢城(首爾)30多公裡一個叫做釜谷裡的小鎮。突破臨津江的志願軍第39軍正在尋殲敵軍。所部347團接到當地群眾報告,在釜谷裡有南朝鮮(韓國)軍的一個聯隊(相當於團級單位),但翻譯卻錯將「聯隊」翻譯成了「連隊」。
我軍指戰員認為敵人不多,便和敵軍展開戰鬥。等到交手時才發現情報錯誤,對手也根本不是什麼韓國人,而是藍眼睛大鼻子的英國人!戰鬥打得異常激烈,347團的傷亡很大,前去指揮作戰的116師參謀長薛劍強不幸犧牲,年僅30歲。為了能夠將英國人堵在釜谷裡,團長下令讓鋼鐵七連佔領南山高地,阻擊英軍,等待大部隊的到來。
看過電視劇《士兵突擊》的人都知道裡面有個「鋼七連」,而電視劇中「鋼七連」的原型就是這支有著紅軍血脈傳統的連隊!他們面對一個營的英軍和配屬的六輛坦克加上英國火炮的猛烈攻勢下,在來不及修築掩體工事的泥水(本來是雪地,被炮火轟化了)中對抗英國人的進攻。
在指導員、排長先後犧牲,連長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司號員鄭起肩負起指揮的重任帶著6名傷員先後打退英國7次進攻。此時志願軍戰士手中的彈藥早已打光,為了和將要衝上陣地的敵人展開肉搏,鄭起吹響了衝鋒號。
在當時的朝鮮戰場上和志願軍作戰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都聽過衝鋒號,他們都清楚,只要號聲一向,無論前面是刀山火海,志願軍也會奮勇衝鋒。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在《韓戰回憶錄》中也寫道:「她(軍號)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響起,中國軍隊就如著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撲向敵軍,每當這時,聯合國軍總被打得如潮水般潰退。」而被吹噓「戰鬥力相當一志願軍一個師或是一個軍」的英國人,聽到衝鋒號後,嚇得紛紛四散逃命,抱頭鼠竄,被趕來的志願軍大部隊殲滅。
皇家阿爾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的軍旗——「綠老虎旗」和鄭起的小銅號,一起被陳列在中革博物館。鄭起還受到毛主席的邀請,作為志願軍代表出席宴會。而犧牲在釜谷裡的薛劍強參謀長,朝鮮為了紀念他的不朽功勳,將釜谷裡山改名為「劍強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