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亞一霸,印度常常以強硬著稱,誰要是不服從印度意志,那麼必將是被吞併被敲打的對象。錫金和現在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印度看來,只有不斷的對外強硬才能彰顯自己的實力,提升國際存在感。但這種強硬是建立在大國欺負小國的邏輯上的,如果遇到美國這樣的硬茬子,印度也得認慫。這不,在重要鐵路項目上,印度就向美國低頭了。
據印度《金融快報》15日消息稱,該國最大反對黨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當天批評莫迪稱,因為資金遲遲不到位,伊朗已將印度排除在恰巴哈爾-扎黑丹薩拉赫斯鐵路項目之外。拉胡爾·甘地強調,錯過這個項目,印度在世界各地失去了影響力和尊重,但莫迪政府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做。
在拉胡爾·甘地看來,由於莫迪的軟弱,導致印度失去了這個鐵路項目,他要為此事負責到底。因為這個鐵路項目十分重要,一旦建成運營,不僅可以促進伊朗的經濟發展,拉近印伊關係,還能縮短印度跟歐洲、獨立國協國家的經濟交往距離,從而把印度的影響力輻射到世界每個角落。
也不要太小看印度,新德裡確實有這樣的潛力。
第一,印度是伊朗原油第二大購買國。2018年5月美國宣布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後,印度將採購量控制在每天30萬桶左右,雖然比2017年的45萬桶少了點,但仍然在積極購買伊朗原油,這也是伊朗能夠長期抗衡美國制裁的原因之一。正因為印伊能源交往關係密切,所以伊朗有意跟印度展開鐵路項目合作。
第二,印度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再加上跟西方關係不錯,其文化價值觀更容易被西方世界接受,所以一旦恰巴哈爾-扎黑丹薩拉赫斯鐵路項目建設好,印度就可以將自身的市場潛力釋放出來影響世界。
但現在問題是,伊朗主動提出願意跟印度合作建鐵路,但前提是印度必須要頂住美國的制裁。對於美國的制裁,伊朗是深有體會的。「逢伊必反」的美國不斷從政治經濟軍事多個領域圍堵伊朗,希望伊朗交出中東石油定價權,從而維繫美國霸權。
但伊朗寧可戰死,也不投降,其依靠自身實力和國際社會的幫助,扛住了美國一輪輪壓力,為反美陣營起到了榜樣作用。伊朗的強硬世界有目共睹,但顧慮重重的新德裡拿不出像德黑蘭一樣的勇氣。
日前印度政府已經明確告訴伊朗,鑑於美國的嚴厲制裁,印度將無法參與這條鐵路的建設工作。這意味著印度已經放棄了這個能夠提升印度國際影響力的鐵路項目。為什麼印度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原因有兩點。一是,印度正處於內憂外患的關鍵期。內部印度要面對疫情、蝗災、洪水,還有失業帶來的危機,外部還要應對跟巴基斯坦尼泊爾等鄰國的邊界摩擦。
二是,美國大概率會制裁印度。就在6月底,美國敦促印度重新考慮購買俄羅斯戰鬥機,否則會面臨美國的制裁。雖然美國的制裁嚇唬不了印度,但當制裁大棒揮下來的時候,印度還是會感到恐懼的。畢竟強如俄羅斯,伊朗都在美國制裁大棒下損失慘重,更別說只喜歡欺負小國的印度了。
種種跡象表明,印度表面貌似強大,但在美國這個巨無霸面前還是不夠看,究竟原因還是印度實力不夠強。莫迪真要挺起腰杆子為印度博取國際話語權,就要練好內功,強化印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