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選的莫迪被指壓制貧苦的農民,民選的特魯多又將其當作討好選民的祭品。這部諷刺意味濃厚的大戲,你細品。
被西方捧為「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卻因為民主跟西方吵架了。
12月4日,印度外交部召見加拿大駐印度高級專員並對其發出外交照會,抗議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幹涉印度內政」,稱其言行不可接受。
最近頗不安分的加拿大怎麼「招惹」到印度了?這一切還要從印度總理莫迪的眼前麻煩事說起。
印度農民「揭竿而起」
現在,印度最大的國內新聞是什麼?不是新冠疫情,而是農民「起義」。
從11月底開始,印度全境各地的農民掀起了名為「向德裡進軍」的抗議運動,把數月來的抗議活動推向新的高潮。據印媒報導,警方估計僅僅是新德裡周邊的兩個邦就有30萬名農民進入新德裡。
目前,數十萬農民及其支持者已經佔據新德裡的街頭,並切斷了首都通往外界的高速公路。儘管莫迪政府派出防暴警察予以驅散,甚至還在全國「預防性地」逮捕了100多位農民運動組織者,但農民們毫不退縮。
面對防暴警察的高壓水炮、催淚彈和路障,農民們在拖拉機的掩護下突破重重封鎖進入首都;面對缺水少糧的困境,不少抗議者備足了乾糧,誓要堅持到莫迪讓步。
抗議者們焚燒莫迪畫像。來源:tribuneindia
他們焚燒莫迪的畫像和塑像,高喊打倒莫迪的口號。除了「聯合農民陣線」、「全印度農民鬥爭協調委員會」等抗議團體活躍在一線,不少農民還在印度共產黨農民陣線的組織下揮舞起了象徵著工農聯合的鐮刀錘子旗。
莫迪改革傷害農民
經濟嚴重停滯,疫情依然嚴重,這些農民為何置健康與安全於不顧而堅持抗爭呢?
印度軍警嚴陣以待。來源:ruralindiaonline.org
這一切全拜莫迪政府推動的三項農業改革法案所賜。它們分別是《2020農產品貿易和商業法案》、《2020農民價格保證協議和農業服務法案》和《2020基本商品修訂法案》,由印度議會上院於9月審議通過。
農業是莫迪改革的重要領域。印度有一半以上人口靠農業生存,但印度農業技術落後、資金有限,市場競爭力低下,只能依靠政府統購統銷的經濟模式和高額財政補貼進行低效但可以保底的運轉。同時,印度土地分配嚴重失衡,68%農民擁有的耕地不到1公頃土地,民生艱難,而這又削弱了他們承受改革「陣痛」的能力和意願。
意欲振興「印度製造」的莫迪十分清楚現有農業模式對工業化的阻礙,因此莫迪在陸續為農民提供一些補貼後,開始圖謀廢除原有的經濟體系。其中的關鍵,就是改革原有的統購統銷模式,不再保證最低價格的底線,並把農民直接推向資本與企業。
農民的重型裝備——拖拉機。來源:nationalheraldindia
儘管莫迪表示這一改革可以給印度農民帶去巨大的利潤,讓農民有向更高出價者銷售農產品的自由。但絕大多數農民都不接受這種說法,認為莫迪是在幫助大型企業和資本力量摧毀印度農業,讓農民在大企業面前徹底淪為資本的附庸,失去土地和自由。
加方幹涉引發不滿
面對風起雲湧的農民抗爭,莫迪政府不得不開啟談判。
12月1日,印度政府開始與農民運動的領袖進行談判。雖然莫迪被迫做出一定的妥協,尤其是承諾「最低支持價格」體系不變,但農民代表們堅持要政府廢除上述三項改革法案。
印度農民抗爭。來源:twitter
到了4日,農民代表向莫迪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表示如果政府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將不再參加後續談判。對此,政府代表稱,可以修改法律並給予農民更多的權利,印度農業和農民福利部部長託馬爾甚至直言政府「沒了尊嚴」。但農民代表仍拒絕政府提供的食物,以此展現自己強硬的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拿大首先坐不住了。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日前表示,他對印度政府應對農民抗爭的方式「表示擔憂」,加拿大將「捍衛農民們和平抗議的權利」。此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國也有政界人士批評莫迪政府的應對方式。
特魯多此舉引發印度政府強烈不滿。印度外交部4日召見加拿大駐印度高級專員並對其發出外交照會,明確點名特魯多,稱加方一些政要的舉動是「不可接受的幹涉內政」。印度還警告加拿大,如果繼續幹涉將「對兩國雙邊關係產生嚴重的破壞性影響」。
印度社交媒體上聲援農民的聲音。來源:twitter
特魯多是真的關切數億印度農民的遭遇嗎?
當然不是。印度裔移民是加拿大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錫克教信徒佔比很高,而且在政壇非常活躍。錫克教與印度教在歷史上恩怨頗深,而莫迪卻又堅決奉行印度教民族主義。因此,特魯多明面上支持印度農民,捍衛他們的人權,實則是討好國內政壇。
民選的莫迪被指壓制貧苦的農民,民選的特魯多又將其當作討好選民的祭品。這部諷刺意味濃厚的大戲,你細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深海龜
編輯 王若弦 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