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社會丨數十萬印度農民「向德裡進軍」

2020-12-18 新民晚報

印度德裡首都區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北方邦和哈裡亞納邦兩個省級單位。在面對外敵時,可以用「拱衛」形容兩邦與首都的關係。可到了內亂時,「拱衛」瞬間變「包圍」。

從11月末開始至今,數十萬印度農民在「向德裡進軍」的口號下從全國各地奔赴德裡,針對印度總理莫迪的農業改革進行大規模抗議。其中,來自德裡周邊兩個邦的約30萬人構成這次抗議運動的主體。

農民長期是莫迪最重要的票倉,卻怎麼開始焚燒莫迪的畫像?莫迪為印度改革弊政的夢想,還有成真的可能嗎?

「向德裡進軍」

公路變身社區

德裡與哈裡亞納邦交界處的高速公路通常很繁忙。但近半個月來,這裡的公路上不再有川流不息的景象,濃鬱的「生活氣息」取而代之。

截至本月9日,難以計數的農民駕駛著卡車、拖車和拖拉機,停留在這條公路上,隊伍至少長達3公裡。在這支車隊的兩頭,一端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另一端則是印度軍警設下的層層路障。這些路障由漆成黃色的厚重鐵柵欄組成。為防止農民使用重型車輛衝擊,鐵柵欄往往厚達三四層,且層層緊貼。

鐵柵欄的一側,是高度戒備的軍警,另一側則是試圖衝進德裡的農民。在逐漸彼此適應對方的節奏後,農民漸漸放棄直接衝擊的打算,轉而就地駐守,改打「陣地戰」。

於是,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車輛胡亂地停放著,人們從車上取出麵粉、蔬菜,拿出烤爐、煎板,在公路上烙餅吃。有的人即便是參加抗議,也依然注重自己的儀表,借著汽車後視鏡整理儀容。洗完衣服怎麼辦?在車與車之間拉上一根繩子,把頭巾、衣物和被褥統統晾在上面。還有人乾脆把拖車後備廂改造成臥室,一些虔誠的信徒甚至還帶了祈禱用的帳篷。至於如廁,這在印度確實不是個問題……

圖說:抗議者的車隊駐紮在高速公路上。 GJ圖

總之,印度人民充分發揮靈活機變的主動性,不僅把交通幹線變成了生活社區,而且相對艱苦的生活條件絲毫沒有減少他們的抗爭熱情。得益於100多個團體,尤其是左翼的組織和幫助,農民情緒高漲,不斷高呼「革命萬歲」的口號。還有一些人在拖拉機等「重型裝備」的掩護下,嘗試突破重重封鎖,進入首都。

在首都市區,示威者在街頭聚集,焚燒莫迪的畫像、塑像,高喊口號。軍警則不斷靠高壓水槍和催淚彈驅散人群,逮捕示威者。

8日,示威者更是發起為期一天的全國大罷工,農民們封堵全國主要公路、樞紐和鐵路長達數小時之久,並得到教師等其他不少工會的支持。

據印媒報導,德裡警方已申請臨時徵用6座體育場,以關押越來越多的被捕者。

改革低效體系

農民深感不安

莫迪對這種局面並非沒有預估。自9月農民抗爭陸續爆發以來,莫迪政府已「預防性(下轉第24版)(上接23版)地」逮捕了100多人。饒是如此,抗爭規模之大依然令印度社會震驚不已。

這一局面的出現,直接源於莫迪政府力推的農業改革。莫迪政府在躊躇多年後正式起草了三部農業改革法案。這三項法案分別是《2020農產品貿易和商業法案》《2020農民價格保證協議和農業服務法案》和《2020基本商品修訂法案》,主旨就是讓農民自己去和市場打交道,政府不再提供保障。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和人口大國,農業在印度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時至今日,農業貢獻了印度15%的GDP,近六成的印度人以農業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同時,農民還是印度政治版圖裡重要的票倉。因此,自印度獨立以來,為贏得選舉也好,為保護本國市場也罷,歷屆政府依靠補貼、貸款和法律等在國內為農業打造了一個低效但全面的保護體系。其代表就是著名的「最低支持價格」(MSP)制度。

印度農業一直採取以統購統銷為主的保護體系,農民很少與市場直接發生聯繫。農作物成熟後,農民把農產品賣給「官商合辦」性質的農產品營銷委員會,再由政府進行分配、售賣和出口。MSP制度能確保農民在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低於生產成本時不至於虧本。

但是統購統銷,意味著農產品營銷委員會具有某種類似壟斷的特質。它們作為中間商掌握商品流通的關鍵環節,得利最多,而農民得利最少。政府雖藉助委員會中的大商巨賈實現了價格的大致穩定,但不得不向農民支付巨額補貼,財政壓力巨大。

莫迪2014年領導印度人民黨掀翻國大黨五十多年的統治地位時,主打的口號之一就是提高政府運作效率、縮小貧富差距。但莫迪上臺後,在靠廢鈔令等舉措整頓治理、打擊腐敗的同時,不僅沒有觸碰被詬病已久的農業體系,反而不斷給農民追加各種補貼。直至2019年莫迪連任,他終於對農業體系「動刀」。

此番農業改革方案的關鍵,就是改革原有的統購統銷模式,把農民直接推向資本與市場,讓他們與企業建立直接的買賣關係。同時,政府不再保證最低價格,把價格的決定權交由市場。莫迪表示,這一改革將賦予農民前所未有的自由,由於農產品營銷委員會不再具有壟斷地位,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

但莫迪的說法並沒能得到絕大多數農民的認同。在農民看來,莫迪的許諾猶如畫餅。他們認為,面對佔據資本和信息優勢的大企業,小門小戶的農民天然居於弱勢地位,莫迪的改革只會讓農民徹底淪為資本的附庸,失去土地和莫迪承諾的自由。

說到底,絕大多數印度農民生存艱難,抗風險能力差,難以承受改革可能帶來的「陣痛」,才有了這場印度版的「農村包圍城市」。

圖說:抗議者在臨時駐地烙餅,拒不撤退。 GJ圖

折射內政不穩

抗議仍將繼續

其實,莫迪的改革並非不合理。但農民拒不接受,除了經濟原因外,還與複雜的政治社會背景相關。

首先,莫迪推動農業改革法案雖有法可依,卻於理不合。正常情況下,像農業改革這樣的重大事項,理當經過全面有效的討論,在形成一定共識後再行推進。但莫迪改革方案的出臺十分倉促。

莫迪在去年連任後雖不時通過各種渠道為農業改革放風造勢,但民意反響慘澹。對此,莫迪沒有正面應對,反而趁今年6月聯邦議會休會期間,以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動落實改革方案的某些內容。

9月20日,莫迪又憑藉執政黨印人黨在議會上院的席位優勢,強行推動改革法案過關。為防止執政聯盟內的議員投反對票,莫迪一反慣例,要求使用公開投票的方式,迫使黨內議員不得違抗自己。結果便是,投票進行時,議會鬧翻天,當天會議被迫休會5次。

其次,反對黨的推波助瀾,以及部分既得利益者的煽動。在國大黨執政的旁遮普邦,農民們從9月底就開始堵路抗議,該邦的部分鐵路部門隨即配合停止運營。在印人黨執政的哈裡亞納邦,國大黨從9月28日起就掀起為期一個月的抗議。到了10月,這裡的國大黨又發起一項籤名活動,舉行邦一級的農民會議以反對莫迪政府的農業改革法案。

在印度政壇樹大根深的國大黨表示,這些改革將毀掉農民、中間商和勞工的生計,讓無數人破產。這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但民間支持改革的人認為,法案損害的只是中間商的利益,抗議的農民都是沒文化、易受誤導的貧農。只是從不少農民有條件驅車前往並長期駐紮首都看,這種說法也是存疑的。

坦白講,為安撫農民,莫迪也做了功課。在與農民代表的談判中,他答應保留MSP制度,並做出其他妥協,但農民代表還是堅持要求廢除全部的改革法案。農民之所以如此堅定,根本上是因為對莫迪政府的高度不信任。

今年6月,為了給改革法案出臺造勢,莫迪政府上調了本年度秋季作物的最低支持價格,以安撫民意。但由於今年印度陸續遭到旱災與蝗災的打擊,莫迪政府上調的價格不僅低於實際市場價格,也無法滿足農民的需要。

然而,印度經濟本就陷入衰退,再加上受新冠疫情衝擊,莫迪政府財政壓力巨大,無法滿足農民需求。而在反對黨執政的多個地方邦,地方也沒與中央就稻穀、玉米、花等主要農作物的最低收購價達成一致。

農民代表與莫迪政府的談判已進行了數輪,但仍未達成協議。面對不願妥協的總理莫迪,一些農民憤怒地表示,莫迪是希望拖垮抗議者,但他們絕不會放棄。

文/艾舟

相關焦點

  • 印度數十萬農民「向德裡進軍」:莫迪焦頭爛額,加拿大火上澆油
    印度農民「揭竿而起」現在,印度最大的國內新聞是什麼?不是新冠疫情,而是農民「起義」。從11月底開始,印度全境各地的農民掀起了名為「向德裡進軍」的抗議運動,把數月來的抗議活動推向新的高潮。據印媒報導,警方估計僅僅是新德裡周邊的兩個邦就有30萬名農民進入新德裡。目前,數十萬農民及其支持者已經佔據新德裡的街頭,並切斷了首都通往外界的高速公路。儘管莫迪政府派出防暴警察予以驅散,甚至還在全國「預防性地」逮捕了100多位農民運動組織者,但農民們毫不退縮。
  • 「向德裡進軍」者在首都郊區紮營 鏡頭記錄印度示威農民群像
    在印度德裡與哈裡亞納邦邊界,連接印度北部大多數城鎮和首都的這條高速公路通常很繁忙,但現在擠滿這裡的不是汽車,而是數萬名抗議的農民,其中許多人戴著五顏六色的頭巾。現年48歲的薩維克·辛格(Savek Singh)坐在停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裡休息,他加入了這場農民抗議活動。
  • 30萬印度農民進軍首都抗議,警察出動水炮阻攔,莫迪又攤上事
    在過去的兩個月裡,印度農民一直在抗議最近通過的「農場法」,而近日一些支持遊行的機構發起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敦促哈裡亞納邦、北方邦、旁遮普邦以及其他地方的農民於26日和27日湧入印度首都德裡進行示威遊行。
  • 印度農業改革紛爭不斷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農民為啥不買帳?
    截至12月19日,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1000萬例。一邊是肆意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一邊是數十萬農民「進軍」首都新德裡,目前,印度國內可謂「一團亂麻」。但印度總理莫迪在12月18日的視頻公開講話中,仍然堅持要將引發國內混亂的農業改革進行到底。
  • 數十萬印度農民闖入新德裡,要求莫迪下臺,加拿大表態:支持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全文850字,閱讀約需2分鐘印度莫迪政府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農民"起義"成了不少印度媒體關注的焦點,現在,已經有數十萬印度農民闖入新德裡印度農民運動近日,印度農民湧入新德裡進行抗議的事情,引發了外界的關注。印度農民之所以會鬧事,是因為莫迪政府此前通過了新的法案,但農民階層當時就極力反對,不過莫迪卻堅持讓法案獲得了通過。在莫迪看來在,這個法案會取消中間商,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 數十萬印度農民闖入新德裡,要求莫迪下臺,加拿大悍然表態:支持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50字,閱讀約需2分鐘 印度莫迪政府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農民"起義"成了不少印度媒體關注的焦點,現在,已經有數十萬印度農民闖入新德裡,要求莫迪下臺,這原本就已經夠讓莫迪頭疼的了
  • 印度農民要跟莫迪磕到底:封鎖首都抗議進入第17天,人群開始絕食
    據今日印度網12月14日消息,如今印度農民聚集在首都德裡附近反對新農業政策的抗議已經持續了17天。印度政府多次派代表與抗議隊伍接觸,但雙方至今沒能達成共識,抗議活動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1、 絕食與封鎖交通在此之前,儘管參加此次抗議的大多數人士在向德裡進發的路上曾與印度警方發生過衝突,但聚集到德裡地區之後,抗議形式很快轉變成了靜坐。
  • 印度200多農會挺進德裡抗議,警察層層堵截
    周四下午,在周邊農業大邦通往印度首都德裡的邊境上,已經布滿警察和安全部隊的哨卡,這些哨卡都是為了攔住企圖"進京"抗議的農民。本周三,大約200個農民工會呼籲從周四開始在德裡舉行為期兩天的抗議。農民計劃進京抗議的消息一傳出,德裡政府瞬間慌了,他們擔心大批量的農民抗議者進入會給德裡交通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並可能造成相關的社會治安問題。除此之外,近一個月以來,德裡疫情絲毫不見好轉,大批量人員的湧入,極有可能會造成疫情的再次失控。當地政府在很快就宣布,在德裡舉行的任何形式的集會都將引發法律訴訟。
  • 印度政治混戰挾持三十萬農民 莫迪農業改革的新試煉
    到12月下旬,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終於宣布要接見「示威農民代表」,至此,從「Dilli Chalo」(向德裡進軍)轉變為「Baraht Bangh」(全國示威)的北印度農民示威也進入了新階段。
  • 印度版五代十國——德裡蘇丹國「戲劇」建國風雲史
    與此同時,戒日王朝時期印度封建社會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封建制度不斷得到完善,由此也使得地方封建主勢力日益增強,土地兼併現象愈發嚴重。戒日王朝統治後期爆發的社會危機直接使得王朝對於整個印度地區的統治力逐漸喪失,並且還頻頻遭遇外來勢力的入侵。
  • 30萬印度農民要求莫迪下臺,新德裡已率先失守
    撰文、校對丨南喬 全文1166字,閱讀約需2分鐘 近日,數十萬聚集在新德裡的印度農民正在讓整個城市陷入混亂。》和《2020年價格保證和農業服務(賦權和保護)條例草案》,從法理上去掉了傳統印度農產品採購中的"中間人",讓農民可以直接於大公司、大貿易商對接。
  • 110個武裝組織衝向新德裡,印度軍警層層攔截,莫迪迎來真正考驗
    近期印度國內的農民抗議活動出現了新一輪高潮,全國多個邦的抗議組織開始大串聯,約定聯合向首都新德裡進軍,誓要找莫迪討個說法,而印度軍警則在主要交通幹道設卡攔截,雙方多次發生暴力衝突
  • 武統印度——德裡蘇丹國的百年徵服,得益於權力中心大「換血」?
    前言從公元711年倭馬亞王朝第一次出兵進軍印度西北部地區開始一直到公元1206年德裡蘇丹國的建立,古代印度先後遭遇阿拉伯人勢力和突厥穆斯林勢力的入侵長達500年,這種現象在之前的印度歷史中非常罕見。突厥穆斯林入侵與此同時,在公元10世紀開始突厥穆斯林勢力開始在中亞地區崛起,並且不斷向印度地區入侵
  • 英國為什麼把印度首都從加爾各答遷到德裡?
    德裡也因此在之後的印度歷史中扮演著政治中心的角色。▲恆河流域誕生了雅利安人的許多印度早期國家但在英國殖民者到來後,印度卻有了另一個政治中心—加爾各答。原本默默無聞的加爾各答在1772年異軍突起成為英屬印度的首府,並在1857年莫臥兒帝國滅亡後正式成為首都。而在1911年,英國又決定將印度首都遷回德裡。
  • 數十萬印度農民大戰軍警,已22人死亡,「寡婦軍團」直奔新德裡
    現在位於印度首都新德裡的農民大戰軍警的「戲碼」已經上演了半個多月,依然沒有停下來的跡象。而且情況也越來越糟糕,印度總理莫迪已經發話,要把這次的農業改革繼續進行到底,並且要求破產的農民們「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 印度也亂了?20萬印度農民進軍新德裡,「逼宮」莫迪
    據悉,印度多地的商業街道、鐵路等,都啟動了罷工浪潮。而這場有幾十萬印度農民參與的抗議所引發的混亂也愈發難以控制。就在此關鍵時刻,一直嫌國際社會過於安穩的美國,突然響亮發聲。據了解,美國國內有多位議員直接向莫迪喊話稱,希望新德裡抓緊和抗議者進行和平談判,並表示,美國對這些印度農民發起的抗議表示支持。
  • 印度反新農業法抗議升級:通往德裡的高速被封,抗議領袖絕食
    當地時間12月14日是抗議農業法改革的印度農民所設下的「最後期限」。在此之前,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印人黨中央政府已和農民團體展開至少六輪談判,仍無法達成共識。面對抗議聲浪,莫迪政府近日表態稱,願意對法案內容做修正,但不會撤回法案。
  • 資本的鐮刀會逼死印度農民嗎
    11月26日開始,為了反對9月20日通過的三條農業改革法案,來自「印度糧倉」旁遮普邦、哈裡亞納邦的農民們開著拖拉機甚至步行來到新德裡郊外,數十萬農民在首都圈的6條主要高速公路上安營紮寨。有人準備好了四個月的口糧,架起幾十個露天廚房做飯吃飯,晚上睡在路邊或者拖拉機和貨車下,誓要跟莫迪政府「持久戰」。
  • 莫迪還是沒能解決,印度農民拆除1500信號塔,將反抗進行到底
    自11月26日以來,印度的農民抗議者已經在寒風中,堵在首都德裡周邊的高速公路長達一個月之久。雖然該地區氣溫已降至0度左右,但抗議活動的勢頭沒有絲毫減退的跡象。來自各邦的數千名農民已經開始向德裡進軍,各州和聯邦政府的部隊試圖在不同地點用武力阻止他們。
  • 日本咖喱店「CoCo壹番屋」進軍印度市場 主打蔬菜及雞肉咖喱
    日本咖喱店「CoCo壹番屋」進軍印度市場 主打蔬菜及雞肉咖喱(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人民網東京10月8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日本連鎖咖喱品牌「CURRY HOUSE CoCo壹番屋」近日宣布計劃登陸印度市場,將於明年夏天在印度德裡首都圈開設第一家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