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有了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我們才明白,月球只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跟太陽比起來那就是一粒塵埃,二者完全沒有可比性。站在地球的角度,用我們的眼睛看太陽和月亮,它們的大小是差不多的。當然,月亮只有在每月的十五才是最大最圓最亮。
50年前,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那個時候太空人也從月球上真實看到了地球的景象。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可能有人認為,地球和月球的大小是固定的,距離是固定的,從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大小跟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大小,應該是差不多的。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從地球上看月球和從月球上看地球,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站在地球上,我們看月球,那是一個明亮的灰白色圓盤掛在天空,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不斷移動位置。
在地球上看月球,雖然月球也非常美麗,但是還達不到讓我們驚豔的地步。可是當我們站在月球上看地球,那感受和情景就完全不同了,那個時候的地球不僅大,而且還非常鮮豔,是那麼的美麗奪目。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這種美麗在人類走出地球,站在太空中才算是真正看到。
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美麗星球,這樣的美麗星球至今我們還沒有在宇宙中觀測到第二顆。由於人類觀察認知一個物體的大小,主要是通過我們的眼睛視野,而在這個視野中張角越大,看到的東西也就越大。從地球上看月球,張角大約是0.5度,而當我們來到了月球,雖然地月之間的距離沒有發生改變,可是由於地球的直徑是月球的3.6倍。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從月球上看地球的視野張角同樣也是地球的3.6倍,這個時候看到的地球就是地球上看月亮的3.6倍。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地球上滿圓時候的月亮視野大約是40釐米左右,而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視野大小約是1.5米左右。
視野中的1.5米那是一個非常大的情景,所以站在月球上,我們看到的地球是一個直徑達到了1.5米的美麗藍色球體,它一動不動地掛在前方的星空。仿佛只要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地球,另外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差不多,所以形成了不一般的潮汐鎖定。
這種潮汐鎖定讓我們站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不會移動的。只要你站在月球的固定位置去看地球,它永遠會固定在那裡,而不像地球看月球,月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位置變化。
當然,站在月球上看地球,這樣激動人心的事情,人類文明史上也只有50年前載人登月的那幾個太空人真正實地感受過。現在我們看到的美景也只是通過網絡,很多還是人們PS出來的。想要真正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對於人類來說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雖然人類在50年前就實現了載人登月,但是現在人類的航天技術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50年前,人類登月並不是那麼容易,同樣到了今天,人類想要登月仍然非常困難。否則,人類早已進入了很多次載人登月了,之所以我們不選擇載人登月,一個是因為花費昂貴,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實力不行。
主要是近50年來,航天技術的動力技術並沒有太大的進步,要知道太空中航行,動力技術是最主要的,它決定了飛船的速度和安全性。50年前,我們從地球出發到月球,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而現在仍然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可見近50年來,太空飛行器的速度並沒有什麼進步。
只有航天技術動力技術能夠獲得重大突破,人類才能夠開啟真正的太空時代。那個時候,飛船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到期更短的時間就能夠到達月球,而普通人也可以實現月球旅遊。事實上,科學家對於月球早已迫不及待,要知道,月球可是一顆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而且還有對於人類未來非常重要的資源氦-3.
一旦人類有了更強大的航天技術,那麼首先佔領的星球就是月球,那個時候,月球上面的各種採礦基地會非常多,到處都是人類的採礦飛船和設備。人類開足馬力開採月球資源,同時月球也會建造一座月球城,有眼光的房地產商可能會跑到月球上開發房產。
當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即使未來月球被開發建造了城市,我們也買不起上面的房子。雖然月球的環境遠不如地球,但是誰讓人家是外星球呢,所以在月球早期開發階段,前往月球旅遊和居住花費會非常昂貴。
不過,隨著人類太空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最不值錢,最便宜的必然也是房產和地皮,試想一下,如果人類實現了星際航行,整個銀河系都是我們的後花園。而銀河系所擁有的星系達數千億個,即使每人一個星系,人類也最多佔有100個左右的星系。所以在未來,人類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大量生孩子。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