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北海廣大幹部群眾身上所展現的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精神風貌和臨危不懼、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是我們從容應對驚濤駭浪、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強大精神動力。
危難時刻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衝擊。北海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迎難而上、砥礪奮進,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想方設法化危為機、突破重圍,推動北海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1至8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增速均位居全區第一,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和增速均為全區第一;截至9月15日,全市新籤約「三企入桂」項目130個,計劃投資總額約4396億元;目前,我市剩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達「八有一超」標準,6個預脫貧村也達到「十一有一低於」脫貧摘帽條件……來之不易的成績彰顯了北海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和實力,也為今後發展注入更多的信心和動力。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國內外形勢更加錯綜複雜,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我們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前進道路上的荊棘坎坷、風險挑戰,大力發揚抗疫精神,進一步增強必勝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持狠抓項目落地建設和招商引資不動搖,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與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結合起來,持續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提升防禦風險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為北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積蓄磅礴力量。
戰鼓催徵,時不我待。今年只剩三個月時間,要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快馬加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將抗疫精神融入具體工作中去,不畏險阻、不亂陣腳,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奮力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推動北海經濟穿越風雨,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