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廿五圓通:菩薩大羅漢的修行入手處

2020-12-17 重樓逾陀

《楞嚴經》主要闡明「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之理,並解說三摩地之法與菩薩之階位。本經的重點之一就是提出「廿五圓通」—佛陀請在會場的廿五位大菩薩和大阿羅漢,介紹他們入三摩地的方便法門和修行的經過。他們分別依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和七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根大),來修證圓通。

依六塵入圓通者

聲塵:聞聽妙理的修法。憍陳那等五位比丘:「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色塵:觀察色相的修法。優波尼沙陀:「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香塵:嗅覺的修法。香嚴童子:「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味塵:舌觀味性的修法。藥王藥上兩位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觸塵:觀察觸覺的修法。跋陀婆羅:「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法塵:觀察身心空寂的修法。摩訶迦葉:「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法因為上。」

依六根入圓通者

眼根:眼的見精修法。阿那律陀:「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為第一。」

鼻根:觀出入息的法門。周利槃特迦:「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舌根:舌的味性修法。憍梵缽提:「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還味旋知,斯為第一。」

身根:身體感覺的修法。畢陵伽婆蹉:「佛問圓通,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為第一。」

意根:心念空寂的修法。須菩提:「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斯為第一。」

依六識入圓通者

眼識:心眼觀照的修法。舍利弗:「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為第一。」

耳識:心聲聞聽的修法。普賢菩薩:「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鼻識:鼻息調氣的修法。孫陀羅難陀:「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舌識:說法的修法。富樓那彌多羅尼:「佛問圓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銷滅諸漏。斯為第一。」

身識:執身持戒的修法。優波離:「佛問圓通,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為第一。」

意識:意念觀照的修法。大目犍連:「佛問圓通,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為第一。」

依七大入圓通者

火大:觀自身欲樂暖觸的修法。烏芻瑟摩:「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地大:觀平心地,則地一切皆平的修法。持地菩薩:「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水大:觀身體內外水性一同的修法。月光童子:「佛問圓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斯為第一。」

風大:觀身心內外諸動無二的修法。琉璃光菩薩:「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空大:觀身同虛空不相妨礙的修法。虛空藏菩薩:「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識大:觀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的修法。彌勒菩薩:「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根大:念佛圓通的修法。大勢至菩薩:「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依耳根入圓通者

耳根:依耳根證聲塵如幻,反聞自性證圓通的修法。觀世音菩薩:「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

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雖然歸在六根,觀世音菩薩卻是最後發言,解說也最詳細。

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佛陀告訴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這二十五種法門,都有各自因緣,適應不同根性,沒有優劣前後差別。

佛陀接著問:「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回答:「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文殊師利法王子認為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最合適娑婆世界眾生的根器。

認識《大佛頂首楞嚴經》

相關焦點

  • 修持〈大佛頂首楞嚴咒〉消災解冤、滅重罪,十方如來所有功德!
    除了廿五圓通,《楞嚴經》修持法門另一重點,就是持〈楞嚴咒〉。〈楞嚴咒〉是佛門大咒,共427 句,2620 字。其廣大功德,《楞嚴經·卷七》有詳細敘述。經上說:「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嘗與諸佛同生一處讀誦、書寫、帶藏〈楞嚴咒〉,人生富貴的地方。十方如來所有功德,回向給修持〈楞嚴咒〉的修行人,常與諸佛同生一處,得大功德。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一共幾卷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共十卷,意思要你自己看懂蔡有用。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注釋】「大佛頂」:「大」為形容詞,修飾「佛頂」,用以表示如來所證之功德。如何才能真正稱之「大」呢?而這部經所呈現的境界、力用與法門,正是從這至高、最極秘奧的大佛頂上所出生的,因此此經的法門也是至高、奧妙的。(附及,「大佛頂」三字,如前所說,「大」是修飾「佛頂」,「佛頂」兩字是在一塊兒的,應作一氣讀,因此名讀是「大、佛頂」,而不是「大佛、頂」——這樣讀就變成好象是在講一尊「大佛」的頭「頂」了!)
  • 《楞嚴經》五十陰魔漸次篇:卷10-9 佛示五十陰魔破盡實相
    所以我們身為佛子,一定把《楞嚴經》中佛所慈悲開示的『菩提心如來藏』佛法第一義諦給參悟理解徹。開悟了我們這真實圓滿的菩提心,再去入手修證這最真實圓通的耳根圓通法門,就必定能一世成就得到解脫。也可以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有三十二應化身,十四種無畏功德,四種無作妙力,千手千眼分身無量,去無量無邊世界國土廣度一切眾生了。
  • 楞嚴經賞析:佛說楞嚴經的因緣
    若以本經來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部經的因緣有六種,這裡只介紹一種,剩下的可以去網絡上搜索:第一因緣是『恃多聞,忽定力』,恃乃仗恃之意,仗恃什麼呢?仗恃多聞。多聞是多所見聞,如讀經聽法多,知識也多,好像阿難便具有多聞的機緣與能力,佛所說的法因他常隨侍數十年,每一法會所說的他都記得住,真是過耳不忘,這叫多聞,也稱博聞強記。
  • 成佛不二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印度Shabd瑜伽)實修實證
    一,唯一可以究竟成佛的修行法門:《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 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楞嚴經是如何輾轉來到我國的?
    不過呢,我以前在初接觸佛法的時候,接觸過一部非常了不得的經典,這部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所以不論是否經過灌頂都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沒有佛學基礎,我個人還是不建議學習的,這部經典既《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者《首楞嚴經》。
  • 預告|海安報本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第三講
    海安報本寺謹定於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上午舉行講經法會,將繼續禮請曙提法師為眾宣講《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第三講。是日下午,報本寺還將舉行冬至水陸法會燻壇儀式,歡迎廣大信眾共赴法宴。
  • 〈耳根圓通法門〉有什麼功德妙用?
    觀音菩薩依觀世音如來所教導的法門,證得金剛三昧─首楞嚴大定,即從「入流亡所」至「寂滅現前」所證的耳根圓通。觀音菩薩以此三昧的無作妙力,再加上證圓通而擁有的上合下同兩種殊勝,成就了三十二應身、十四種無畏的無作妙用!
  • 楞嚴住世正法不滅,被稱為經中之王的《楞嚴經》,究竟重要在哪裡
    《楞嚴經》共分為十卷,全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由印度傳入,經唐代的佛學大師般剌蜜帝翻譯。唐中宗神龍年間,公元705年,在當時廣州的「制止寺」誦出,房融筆受,懷迪證義。自此之後,流傳於中國,甚至日本也備受推崇,而《楞嚴經》也成為了佛家經典之一,甚至到最後發展成了佛書之首。
  • 「楞嚴」的奧秘,從標題切入,從「阿難」遇難緣起
    《楞嚴經》全稱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根據佛教經典一般寫作套路,這部經典的標題就是這部經典想要解釋的東西,該經典之殊勝可見一斑。大佛頂是成佛者最聚智慧的身體部位。如來之意為「如所從來,如所從去」,知悟本性,逍遙自在。
  • 佛陀為什麼說楞嚴咒最重要?楞嚴咒有什麼殊勝功德?
    佛教的佛咒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莫如大悲咒、楞嚴咒、十小咒等。而楞嚴咒是佛教之中最重要、篇幅最長的佛咒,乃是咒中之王,在佛教之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楞嚴咒又稱為白傘蓋咒、如來藏心咒,總共分為五部,代表了五方。因為楞嚴咒的威力可以覆蓋一切,故稱之為「傘蓋」,關乎整個佛教之興衰。
  • 《楞嚴經》講了什麼?為什麼要學這部經典?看完你就明白了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最重要的大乘經典之一,被佛弟子稱為「開悟的楞嚴」。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後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佛陀涅槃七百年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他在龍宮中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感到非常稀有難得。
  • 楞嚴經·卷一|阿難已得了初果,為何還不能抵抗邪咒?
    他殷勤懇切地啟請佛陀開示:十方如來是怎樣修行才證得無上覺悟的?妙奢摩他、妙三摩和妙禪那,哪一種才是最初的方便法門呢?奢摩他,譯曰止、寂靜、能滅等等。所以妙奢摩他,可理解為妙戒,這是止門,止息煩惱。三摩,即三摩地,又稱三昧、三摩提等,即住心於一境而不散亂。故而妙三摩,可理解為妙定。這是定門,制心一處。禪那,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
  • 特殊時期,千萬不能忘了破一切邪魔外道的咒中之王——楞嚴神咒
    ,每日早課念的第一個咒也是楞嚴咒。古來大德祖師們對楞嚴咒也是非常的重視,特意將課誦本的第一個咒設為楞嚴咒;在日常修行中,或是夢中以及修行境界中,首推的也是楞嚴咒。因此今日特地選取禪門祖庭雲居山的楞嚴咒供養大眾,鼓勵同參道友們,齊誦楞嚴,風雨同舟,共度難關!
  • 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就是表:阿彌陀佛成佛圓滿的智慧
    #傳佛心法在世如來#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本來就是阿彌陀佛的兩位大弟子,稱為左膀右臂。也就是西方三聖。無論是觀世音菩薩的《心經》還是《耳根圓通》。從心中想清楚「阿彌陀佛」的佛號就是《心經》。念「阿彌陀佛」的佛號聽清楚就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念清楚就是念的「阿彌陀佛」的佛號。念就是我們的報身在念,聽清楚就是我們的耳根在聽。報身念,耳根聽。這就是觀世音菩薩表的《心經》和《耳根圓通》。大勢至菩薩表的《念佛圓通》是:心想佛、口念佛、耳聽佛就是《大佛頂首楞嚴經》。這兩位大菩薩都是念「阿彌陀佛」成就的吧!就是來弘揚「阿彌陀佛」的佛號的。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註解行印緣起(代序) 16.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2):前言 17.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釋經名  18.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楞嚴經》亦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是佛教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佛門常以「開悟」的「楞嚴」盛讚其極為重要的地位。《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