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PS的年代,英國攝影師花60年拍攝人物,每一張都是故事

2020-12-12 澎湃新聞

一張肖像照的珍貴在於,真實,不經PS的修飾和渲染。

經典的照片,能喚起人們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

剛進組的3名「小魔法師」,臉上的嬰兒肥還未消去。

剛出道的披頭四樂隊,青澀稚嫩,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好奇。

嚴肅正經的英國女王,偶爾會顯露出少女般的俏皮和爛漫。

私下裡的奧黛麗·赫本,也會丟掉優雅的外衣,扮起鬥雞眼搞怪。

高貴大方的黛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在一群搖滾明星中也會顯得羞澀和拘謹。

這,都出自於同一個人之手。

特裡·奧尼爾,英國國寶級攝影師,過去60年最具標誌性攝影師之一。

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收藏作品最多的藝術家,至今有65幅作品懸掛於倫敦美術館中。

拒絕過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的拍攝,評價凱特王妃「她無法讓我產生任何幻想」。

他,憑什麼這麼大牌?

跳槽的爵士鼓手

從頭說起。

1938年,奧尼爾出生於倫敦的羅姆福鎮,一個在防空洞長大的孩子。

戰爭年代,安穩的牧師工作是「金飯碗」。

15歲,奧尼爾順利進入牧師學校。

沒過多久,卻被學校以「信仰不足、毛病太多」的理由勸退。

▲70年代,奧尼爾給一名模特拍攝照片

一邊,老父親被氣得滿臉通紅。

另一邊,奧尼爾開開心心地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不是攝影師,而是爵士鼓手。

▲老年奧尼爾現身自己的展覽

和牧師不同,奧尼爾爵士鼓學得很快,地下音樂不再能滿足他,他渴望更繁榮的市場。

怎麼辦?去美國。

買不起紐約機票,他就去航空公司面試空少,企圖蹭免費的機票。

▲特裡·奧尼爾和前妻

天不遂人願,奧尼爾的幻想落空,成為了航空公司的實習生,獲得了一份免費福利。

藝術學校的攝影培訓。

四四方方的「小盒子」裝載了新奇,很快,他就「移情別戀」了。

每天在機場徘徊,他用相機記錄下遊客或歡喜、或悲傷,情緒流露的那一刻真實。

▲特裡·奧尼爾和前妻共同出席他在紐約市的作品展覽的開幕之夜。

終於,轉機來了。

「一個穿著講究的男人靠著長椅打盹」。

一張平平無奇的照片成為了香餑餑,被人以高價買走,並出現在次日的報紙頭版上。

原因簡單:打盹的男人是英國內政大臣拉布·巴特勒。

這是奧尼爾拍的第一個大人物。

得益於此,奧尼爾在20歲那一年,跳槽到主流報社,成為倫敦「新聞街」上最年輕的攝影師。

故事,即將開始。

▲剛成為記者的奧尼爾

用相機的「歷史學家」

最初,奧尼爾絕對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拿著相機的歷史學家」。

記錄下動蕩年代裡的政治史、流行史...

▲準備前往美國參加表演的披頭四被一群記者包圍

▲90歲的曼德拉和妻子出席倫敦的紀念活動

在演講臺上威風凜凜的政客,也逃不了,被奧尼爾捕捉到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英國政治家和小說家傑弗裡·阿徹(Jeffrey Archer)

「二戰三巨頭」之一的鐵血首相邱吉爾,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私底下卻難得的耍些「孩子氣」。

剛出院、被送往救護車的路上,也忍不住要抽上一隻雪茄。

英國第一位女性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重振英國經濟、瓦解美蘇冷戰。

在「男人領域」的政治旋渦中,步步為營。偶爾,也會流露出一抹柔情。

南非首位黑人總統,「南非國父」曼德拉,反種族隔離運動的領袖。

奧尼爾跟隨他一星期,拍下了他生活裡真實、平易近人的一面。

奧尼爾的鏡頭,不僅記載了政壇的風雲變化,也保留了流行史上的光輝時刻。

60年代初期,沒有人拍過樂隊,也沒有人知道樂隊該怎麼拍。

奧尼爾是第一個。

好在,他是個樂於交朋友的人。

和4個年輕人混熟後,他帶著放鬆下來的樂隊來到錄音室後院,拍攝他們拿著樂器的情景。

這是第一次報紙頭版上刊登流行樂隊的照片。

一發售,報紙就被售空。樂隊發行的首張專輯,也創下了連續30周蟬聯榜單冠軍的記錄。

這個樂隊是,披頭四,英倫搖滾的開創者。迄今為止,全球銷量第一的歌手,遠超麥可·傑克遜。

披頭四成功後,奧尼爾成為了音樂圈裡的「點金手」,仿佛誰只要和他合作就能紅。

給滾石樂隊拍攝的頭版照片,捧紅了這支默默無名的小樂隊。

給皇后樂隊拍下標誌性的掉頭照。

和大衛·鮑伊、埃爾頓·約翰...一起開創了後臺報導攝影。

▲在臺下化妝的大衛·鮑伊,這是他最後一次作為Ziggy Stardust演出

連《Vogue》、《滾石》等國際雜誌也十分青睞他,音樂專輯、電影海報自然也不在話下。

毫無疑問,奧尼爾,成為了過去60年世界流行文化編年史的記錄者。

世界第一位超模,崔姬。

全球第一家美髮沙龍的創始人,維爾達·沙宣。

影史上第一位「007」邦德,肖恩·康納利。

憑直覺的攝影師

「一張真正的肖像照片應該在今天,亦或一百年之後都能表明這個人的外貌與內心。」

奧尼爾,即是如此。

▲法國小貓碧姬叼著雪茄的照片被廣為流傳

在他的攝影哲學裡,真實比技術、服裝更為重要。

通常,他依靠自己的直覺,把自己看到的畫面捕捉下來。

「雖然這不是一張完美的照片,但它真實記錄了那個時刻,以及當時正在發生的事情。」

在怕水的奧黛麗·赫本,被扔下泳池、驚魂未定的剎那,他悄悄按下快門,留下了她優雅外的另一面。

奧斯卡影后費·唐納薇,獲獎後的第二天清晨,睡眼惺忪,奧尼爾抓住了那一刻的精髓。

▲周圍散落的報紙刊登的都是唐納薇獲獎的報導

捕捉真實的前提是,如何讓主角們展現真實。

拍攝英國女王的時候,很不幸的,女王剛剛度過英國王室最槽糕的一年:

黛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關係破裂、安妮公主和安德魯王子紛紛離婚、溫莎城堡失火...

拍攝的時候,女王心情十分低落,這可安慰不了失落的英國人民。

怎麼辦?早有準備。

奧尼爾花費大量時間,給女王講關於狗和賽馬的笑話,這都是她喜歡的。漸漸地,女王臉上開始浮現笑意。

▲伊莉莎白女王和丈夫菲利普親王

更多的時候,奧尼爾充當的是朋友的角色,讓主角們卸下心防。

每一個和他合作的人,大多都會「淪陷」。

和弗蘭克·辛納屈的交情長達30多年,甚至可以跟著他進洗手間。

▲弗蘭克·辛納屈和他的替身、保鏢

陪伴彼得·塞勒斯度過他人生中的高潮和低谷。

連埃及豔后伊莉莎白·泰勒和大衛·鮑伊的結交,也是由他搭橋牽線,拍下了這珍貴的瞬間。

▲大衛·鮑伊和女演員伊莉莎白·泰勒很快進入狀態,共吸一支煙

但,08年以後,70歲的奧尼爾極少再掌鏡,

一方面,他已經老了,扛不住這些笨重的機器了。

另一方面,他的拍攝不再像從前那般自由。

時間被固定在半個小時左右,主角們戴上了面具,被包裹在精緻的形象下。

真正的他們會是如何,又有誰知道。

▲光鮮亮麗的超模被聚光燈包圍

主角戴上面具、照片需要修飾,人物失去了原本的樣子。

這還是攝影嗎?

這個答案,奧尼爾也無法確定。

但或許,我們也和奧尼爾是一樣的。

在每年的老照片懷舊風潮中,相比於被修飾過的精緻,更懷念沒有PS和濾鏡的真實感。

▲2001年,特裡·奧尼爾在白宮拍攝總統夫人蘿拉·布希

圖片來源:iconic images

- END -

原標題:《沒有PS的年代,英國攝影師花60年拍攝人物肖像照,每一張都是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塞西爾·比頓:英國王室御用的時尚攝影師
    此前,我對這位時尚攝影師知道得不多,翻看畫冊的時候還順便去檢索了一下攝影師生平。塞西爾·比頓1904年出生於英國,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以自己的妹妹們為模特拍攝時裝照片,對時尚設計有著天生的敏感。比頓曾經長期擔任大西洋兩岸《時尚》雜誌的攝影師,並為英國王室拍攝了眾多肖像照片。
  • 一周藝術人物|英國女王最愛哪幅畫,攝影師自拍抑鬱故事
    今年年底,大量英國王室的私人收藏將在女王美術館展出,包括倫勃朗、提香、維米爾的作品,其中就有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最愛。2020年英國著名攝影獎項、惠康攝影獎近日頒發,攝影師阿爾賽·內斯克霍迪莫夫獲獎,他以自拍講述與抑鬱症抗爭的故事,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年,關注精神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 這15張照片被人們懷疑是經過PS處理的,其實都是攝影師真實拍攝的
    15張巧合之下拍攝的照片,被懷疑是PS處理,其實都是真實的這15張照片被人們懷疑是經過PS處理的,其實都是攝影師真實拍攝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很多我們認為是後期PS合成的照片其實都是攝影師的偶然之作,今天,我們就仔細看看這些照片,感受大自然和攝影師的完美合作
  • 這位高郵攝影家拍攝大運河60多年 用鏡頭講述揚州運河故事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連續拍攝大運河60多年,記錄下運河以及城市的變遷。央視《遠方的家》攝製組在揚州高郵拍攝時,專程前去拜訪張元奇,聽他講運河的故事。張元奇打開電腦,翻開電子像冊,講述了60多年來拍攝大運河的經歷。在張元奇的作品中,有一張20世紀80年代唐塔的身影,那時唐塔旁邊還沒有鎮國寺的建築,只有一座古塔矗立在運河中間,張元奇拍攝的這幅照片,刊出後引起社會的關注,因為這樣角度的大運河在當時還沒見過,大家都感到特別。那麼,這張照片是怎麼拍攝的呢?
  • 16張被認為是PS的照片,實際上都是攝影師真實拍攝的
    16張被認為是PS的照片,實際上都是真實拍攝的大家總會見到一些不敢相信的照片,他們看著似乎就像是假的,是用軟體合成的一樣,但真實情況是他們全是真的。下邊就有16張這樣的照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被人們認為是ps過的,但其實呢,他們都是攝影師真實拍攝的。
  • 70年代的美國黑人攝影師,用相機發起藝術與社會的運動
    1973年,14位紐約攝影師鑽進了曼哈頓西18街的一間攝影工作室,在一架哈蘇相機前擺好姿勢,拍攝了一張群像。這張照片的作者是安東尼·巴博薩(Anthony Barboza),他也出現在畫面中,微笑著看向鏡頭。「我還記得我把光線調好,然後我的助手拍下了這張照片,」巴博薩回憶道,「這是一張全家福。就是這麼回事。」
  • 法國攝影大師拍攝中國30年,呈現出最真實的80年代
    這個人就是法國攝影師閻雷(Yann Layma)。他來自法國,卻最愛拍中國。1985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而在大同開往北京的綠皮火車上,那時的乘客們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作伴,整個車廂裡充滿了熱鬧的人情味,人們聚在一起聊天 、說笑,而一位乘坐硬臥的女孩則倚在門口對著鏡頭露出羞澀的笑容。閻雷的鏡頭裡記錄下了80年代中國人的精氣神,充滿了溫情,又洋溢著生命力。
  • 《銀翼殺手2049》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的8個拍攝秘訣
    他從紀錄片和電視短片做起,1984年以攝影指導的身份參與電影《1984》,逐漸被公眾熟知,其後他合作的都是當今最知名的導演,如科恩兄弟、丹尼斯·維倫紐瓦、薩姆·門德斯等。羅傑·迪金斯專注「少即是多」的原則,攝影呈現出一種自然美。他一向主張攝影工作不該是風格及技巧的炫耀,而是要誠懇地為故事和人物服務。
  • 八十年代的中國小朋友:一位英國攝影師遲到40年的禮物
    △ 北京,1980年,英國攝影師邁克·埃默裡(Mike Emery)和孩子們在天安門廣場合影。 1980年春天,在一艘駛往中國的日本郵輪上擔任攝影師的英國人邁克·埃默裡(Mike Emery),跟隨遊客的腳步,在北京、天津、上海駐足停留,記錄了當時的人們和他們的生活場景。其中,天真爛漫的孩子佔據了他每卷膠捲的極大部分。40年後,他將塵封許久的珍藏進行整理彙編,作為禮物,贈予如今已步入中年的「八十年代的中國小朋友」。
  • 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那些留在80後記憶裡的、拍攝於60年代的「木偶動畫片」
    大蘿蔔,拍攝於1960年上世紀6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廠拍攝了很多木偶動畫。有些作品,在八九十年代還在電視臺播放,成為八零後童年一段美好的回憶。大名府,拍攝於1962年60年代製作的木偶動畫,雖然都是彩色電影,但八零後記憶中更多的是黑白片。電視剛剛普及之時,先進入普通家庭的是黑白電視。
  • 帶娃去旅拍 每一張都像動漫場景
    來自岡山的日本攝影師 Noriyuki Kajiwara 也同樣專注的拍攝自己的一對子女,有趣的是這位攝影師爸爸卻以拍攝自家娃娃的背影照爆紅網絡。在Noriyuki Kajiwara 的鏡頭下,日本的自然風景加上孩子們小小的背影,讓他的作品從大受網友歡迎。
  • 2020年高考作文熱點人物素材:公益攝影師
    十年一諾暖如歌  公益攝影師  【人物】堅持十年為老人拍照的攝影師  【故事】「看鏡頭。微笑。非常好!」在攝影師充滿溫情的鏡頭下,一位白髮老人神採奕奕的笑容出現在了照片上。這是「一張照片、一份溫情」公益拍照活動中的一個鏡頭。
  • 這是英國在60年代入侵的10個事件
    英國的入侵是由美國青少年和年輕人推動的,他們是嬰兒潮一代,有錢可花。他們的父母經常抵制英國和後來模仿美國藝術家的影響,但收效甚微。披頭四樂隊於1964年2月7日抵達剛剛改名的甘迺迪國際機場以下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入侵對美國社會和文化產生持久影響的十大因素。
  • 他的人體攝影作品飽受爭議,但是他拍攝的花卉每一張都有靈魂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是一個到死都飽受爭議的攝影大師,之所以飽受爭議,不僅因其多元的性取向,更以其作品中類醜聞式的暴露的男性性器官 同性戀 性虐戀 色情素材來激怒世俗。正如他說的:「我想讓人們知道即使是那些最極端的事物也可以成為藝術。
  • Bert Stern 最後一位拍攝夢露的攝影師
    1962年,美國時尚攝影師Bert Stern為瑪麗蓮夢露拍攝了一組作品,這組作品拍攝完成的六周後 ,夢露被發現死於自家臥室,因此Bert Stern成為了夢露生前最後一位為她拍照的攝影師。  Bert Stern於1929年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逝於2013年。在拍攝夢露之前已然是一位出名的時尚攝影師,1962年的夏天為雜誌拍攝年鑑時,指明要拍攝夢露。
  • 40年60萬張照片!他的「辦公室」是天安門廣場 | 中國有故事
    40年60萬張照片!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第二季第8集:天安門攝影師(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能擁有一張天安門廣場的「官方留影」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件奢侈的事一張黑白照七毛五
  • 全世界僅此一張真實的乾隆皇帝照片?網傳醜照根本不是本尊!
    流傳說法:有人聲稱網上流傳著乾隆皇帝唯一一張真實的照片,旁邊還站著和珅與紀曉嵐。 較真要點:乾隆皇帝卒於1799年,而世界上第一張照片誕生於1826年,所以「乾隆曾留下照片」是毫無可能的。網傳照片是美國攝影師於19世紀60年代在廣東拍攝的。
  • 攝影師鄭光明拍攝NBA籃球熱火隊閃電俠德懷恩·韋德(Dwyane Wade)
    有人問攝影師鄭光明先生:拍過世界的知名明星嗎,他回答沒有,但是拍過NBA籃球明星美國熱火隊「閃電俠」德懷恩·韋德(Dwyane Wade)在這裡介紹一下低調的攝影師鄭光明先生:鄭光明(字.凱丞 著名時尚攝影師) 鄭光明,祖籍山東
  • 《英國約克大教堂建築風景》小氣鬼-聯合拍攝
    教堂始建於公元627年,當時是一座全木結構的建築,後來在內戰中被戰火摧毀。1066年,諾曼人攻佔了約克,1080年建造了第一座諾曼式的教堂,至今仍可以看到這個教堂的基石和地下室。來到約克,一定不能錯過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約克大教堂是英國最大,同時也是整個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哥德式教堂,公元1220年開始興建,並於公元1470年代完工。